在线上购物时,你会和商家砍价吗?淘宝App近日推出了名为“去谈价”的新功能,位于购物车的商品结算界面,“去谈价”的目的是帮用户谈到更实惠的价格或赠品。
用户在结算前,若看到某些商品标注有“去谈价”字样,即可点击该功能。
点击后,会进入与商家的聊天界面中,在这里会自动转向店铺的人工客服,继而咨询商品的优惠空间。
而商家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多个优惠方案供用户选择,包括订单收货后评价返现,以及赠送赠品等。
虽说商家并不会直接对商品进行降价,但提供的额外优惠力度通常在10-20元左右,对于用户而言仍具有一定吸引力。
当然,用户也可以继续提出降价需求,不过是否采纳就得看商家了。
其实,早在去年,淘宝官方就先在天猫App中率先测试了“天猫AI讲价小助手”功能,今年618期间不少用户已有所体验。
不过,从社交平台上用户的反馈来看,这位AI讲价助手不但难以成功让商家降价,讲价话术也令人“脚趾扣地”。
有网友表示,以为是平台和卖家沟通,没想到是AI以自己的身份直接发消息给客服“厚脸皮”要优惠。
整个讲价过程是AI跟卖家对话,一开始,AI会召唤卖家的人工客服(原来AI也不愿意跟机器人同行沟通),发送商品卡片,提出砍价诉求。
由于助手还在起步阶段,AI发送的都是一些基础的讲价话术,譬如会提及对商品的购买意愿、价格比较、好评承诺等。
有时候也会“霸总”上身,原本只是为一个小小的优惠,偏要对方给出一份策略。
或者在被对方拒绝后会硬气甩出一句“你考虑5分钟后再答复我”。
有时则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别家便宜还有赠品,但我更心仪你家”。
必要时,还会搬出“推荐朋友购买”的话术。
还有的AI讲价助手可谓“艺高机大胆”,一来就要求商家买一送一。
对于低价商品,AI助手砍起价来就温和很多,可谓“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砍了不到2毛5”。
如果你的AI讲价助手“脸皮薄”,可能被卖家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
当然,AI讲价助手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对于部分不想和客服打字聊天的i人(比较内敛、内向的人)来说,可以让机器人去帮自己要优惠。
而对于部分讲价失败的用户,系统也会给几元钱的安慰红包。
可见,AI讲价和很多人预想的情景并不一样,大家想象中的智能讲价,应该是AI对用户的购物车进行智能分析,根据用户个人偏好和预算量身制定购物优先级。或者利用大数据支持,全网比价,不仅包括商品的历史价格,还囊括各平台的商品价格信息,据此和商家讲价,帮助用户最大程度的争取优惠。
但经过大家实践,AI讲价原来是施展“威逼利诱”的讲价技巧来实现砍价目的。不少用户表示自己的脸都被AI丢光了。
整个砍价过程,变成买家、卖家、AI的“斗法”现场。
·卖家:不可以再便宜了
·买家:好的
·AI讲价助手:不便宜就不买了...
在了解AI讲价的精髓后,用户自然是不愿意背这个“锅”,表示并非本意,而是出自机器人之手。毕竟这可不是便宜几毛钱的问题,而是关乎自身脸面的问题。
从实际反馈来看,AI讲价助手虽然号称“砍价嘴替”,但成功率并不高,稍显鸡肋,并且部分网友表示出担忧。
站在买家角度看,如果按照AI的话术,给优惠就能五星好评,那不是与之前的鼓励用户发表真实评价背道而驰?再者,假设AI讲价成功率提升,会不会有更多商家不标出实际价格,那商品的官方售价还能信吗?
站在卖家的角度看,如果AI讲价成为常态,为了降低人工客服压力,是不是需要配备一个AI来专门对付“AI讲价”?
照此下去,买卖双方的沟通成本增加,但价格会因此变得透明公正吗?
据了解,淘宝刚上线的“去谈价”功能,是天猫“AI讲价助手”功能的进一步升级,目前该功能不再局限于天猫App,而是逐渐适用于淘宝App中。
不过,“去谈价”功能并非所有淘宝商品都能用,在购物车的结算界面内,如果商品出现“去谈价”功能,才能使用该服务。由于小编目前尚未在商品中发现该功能,因此还不清楚其会用到什么方式或砍价话术。
淘宝此前在官宣上线AI讲价小助手时表示“刚上岗经验不足”,随着技术发展,经过半年的优化,“去谈价”功能或许也有了进步呢,你看好这个砍价助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