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中纺标(873122)上市,首日大涨86.25%,盘收14.90元/股,成交额9307.25万元,换手率79.45%。
截至9月30日收盘,中纺标收报13.39元,相较8.00元/股的发行价格,依旧处于67.38%的涨幅高位。
根据招股书,公司此次IPO拟募资7400万元,其中2026.96万元投入新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21.08万元用于全业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2406.07万元用于浙江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1445.88万元用于晋江运动用品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
公司于招股书中表示,在募集资金到位前,根据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先行以自筹资金投入。因为伴随行业持续高增长和疫情影响减弱,中纺标市场需求将有显著回升,叠加扩展至运动用品领域,或将拉开公司业绩高增长的序幕。
深耕近二十年
成就细分领域龙头
近二十载专注,中纺标已是细分领域龙头型企业。
目前公司业务覆盖纺织品、服装、鞋类、皮革制品及箱包等领域,主要客户涵盖国内外品牌服装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中央企业、军需、政府机关等,包括森马、朗姿、太平鸟、安踏、海澜之家、欧时力、探路者、TheNorthFace、依恋、哥伦比亚等一众业内知名客户。测试产品应用场景除日常使用、工业应用外,还包括军工、航天、防疫、极寒等特殊领域和环境。
公司是我国纺织品领域多项检验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者,也是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者,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资质齐全的实验室,拥有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中纺标近十年牵头及参加制修订标准400余项。
图/招股书
中纺标的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直接持有公司65.95%股权,并通过中纺院(浙江)技术研究院间接控制公司8.91%股权、通过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间接控制公司7.33%股权,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82.18%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
诸多优势加持之下,公司在疫情影响的近几年,依旧保持业绩稳定增长态势。
疫情影响之下
业绩依旧稳定增长
市场需求回暖的2021年,中纺标营收增速明显提升。
招股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检验检测、其他技术服务和耗材销售三部分,其中检验检测以85%以上的营收比重成为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
受疫情影响,中纺标2020年常规检验检测(不含防疫物资检测)收入较2019年减少1917.94万元,出具的报告数量较2019年减少4.26万个。即便2020年防疫物资检测收入较2019年增加1078.52万元,出具的报告数量比2019年增加0.53万个,2020年检验检测收入依旧较2019年减少839.42万元,出具的报告数量较2019年减少3.73万个。
好在公司其他技术服务81.77%至1911.81万元,使得公司2020年整体营收规模依旧实现正增长。
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2021年,公司常规检验检测服务收入较2020年增加2802.45万元,出具的报告数量较2020年增加3.54万个,即便防疫物资检测需求有所下降但2021年检验检测收入、出具的报告数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835.95万元、3.05万个。
加上其他技术服务和耗材销售业务稳定表现,公司2021年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2.16%至1.82亿元。
传导至利润端,毛利率的持续提升使得公司归母净利润连年增长。
招股数据显示,得益于社保减免政策、防疫物资检测业务高毛利以及规模效应回升,公司2019-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51.06%、53.19%、55.38%。不仅呈现持续提升态势,且相较于可比公司50.78%、52.56%、50%的均值而言,领先差距越拉越大。
此背景下,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843.5万元、3227.77万元和3421.51万元,年均复合增速9.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1.5万元、2903.03万元和3104.38万元,年均复合增速更是高达16.14%。
2022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68.60万元,归母净利润1506.46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11%、7.76%,继续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展望未来,多轮驱动或将助推中纺标业绩提速。
行业机遇叠加布局拓展
夯实业绩增长基石
中纺标身处高增长千亿级别的市场中。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凭借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等优势,国外订单业务增长很快,由于未能对产品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我国的产品在国外经常出现被投诉、下架、召回等各种质量问题,使得买卖双方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解决合同纠纷,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应运而生。
第三方检验检测主要是指由介于买卖双方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经过第三方检验检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对外贸易中的纠纷、赔偿、投诉及退换货的风险。随着我国消费的不断升级,第三方检验检测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国家认监委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由1800亿元增长至3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70%。
权威机构预测,检测行业规模未来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24年我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494亿元,将是2020年的1.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9%,较此前进一步提速。
同时,集中度提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利于中纺标这类头部分企业发展。
由于检测服务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和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营体系的完善程度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仍属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大部分机构规模较小,设备先进程度不高,提供的检测项目相对单一。在2020年48919家机构中,员工人数小于100人的检测机构高达47173家,占总数的96.43%。
此背景下,产业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一直存在。2019-2021年,中纺标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8%、2.16%、2.27%,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并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公司检测领域的布局拓展,将进一步加强业绩增长动力。
2019-2021年,中纺标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占各期检验检测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4.85%、86.39%和91.54%,运动品、鞋类、皮革制品及箱包收入占比较低。
此轮疫情正刺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叠加国家政策支持,全民运动消费需求迎来新一轮增长阶段,带动运动鞋服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根据欧睿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规模为123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规模达49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5%,预计2023年将达到677亿美元。
就目前而言,已经在轻纺产品检验领域取得多重竞争优势的中纺标,业绩增长经历完疫情考验后,有望在行业机遇与布局扩展中迎来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