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秀怡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长大后,她通过诉讼要求父母支付了教育、抚养费。这个案例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A、亲情的自然流露B、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
C、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D、传统美德的彰显与发扬
参考答案:
一、1.X2.X3.√4.X5.X6.√7.X8.X
9.X10.√11.X12.X13.√14.X15.X
二、1.B2.B3.C4.A5.B6.B7.D8.B
三、1(1)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可以从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自己缺乏与母亲的交流使母亲寂寞的角度看待)
(2)委婉地向母亲提出她行为的错误性,希望母亲能尊重子女的隐私权;能积极谅解母亲;平时多与母亲交流和沟通,使母亲及时了解自己的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想法和要求。
2.(1)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充满热爱、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良师,更是我们的朋友。
(2)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才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比如,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情况;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能不分场合地与老师顶撞;不能对老师不理不睬,背后议论老师;不能对老师产生嫉恨心理,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
(3)学生只要能够写出对老师的评价和老师的品质、优点,包括人格魅力、生活习惯、师德、教学技巧、班主任工作等等,不管从哪个角度,只要切合题意要求,都应加以肯定。
3.(1)会主动去找老师说明原因,因为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2)不去说明。师生之间产生误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
4.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
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是不对的,
过度的逆反心理会造成:①对事多疑、偏执、冷漠;②对人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③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④危害身心健康发展。
(2)言之有理即可。
(3)首先,小林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逆反心理;其次,应积极主动地与父母进行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
(2)①对事多疑、偏执、冷漠;②对人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③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④危害身心健康发展。
(3)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①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生活经历、身份角色、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们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会自然产生差异;
②我们正处于青春期、对人和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而要尽力克服烦躁与不安,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
③认真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④无论是“代沟”还是“逆反心理”的出现,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都是很正常的状态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