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监督
C.领导和监督
D.统一协调
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
3.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的权力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外交部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
A.不受法律追究
B.不受法律追究,但要接受有关质询
C.不受法律追究,但要承担行政责任
D.违反法律的要予以追究
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最高检察机关
B.最高司法机关
C.特别审判机关
D.最高监督机关
6.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道德习俗
B.宗教信条
C.法律
D.社会团体的章程
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A.1年
B.2年
C.5年
D.4年
8.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买卖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人的肾脏
B.小狗
C.张某的隐私
D.李某的身体
9.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那一部分是
A.适用条件(假定)
B.法律后果
C.行为模式(处理)
D.处理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的是
A.甲公司章程
B.乙市的市民公约
C.丙法院的裁定书
D.丁省的《物业管理条例》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的规定,()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B.不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C.外国人
D.被判刑劳动改造的人
2.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条件有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有选举权
C.有被选举权
D.年满45周岁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的干涉。
A.行政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社会团体
D.个人
4.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包括
B.空间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对物的效力
5.我国划分法律部门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A.调整对象的不同
B.调整方法的不同
D.地域的不同
6.发放结婚证的行为是
A.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内部行政行为
7.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
A.法律的解释
B.法律的监督
C.法律的适用
D.法律的遵守
8.()具有与被解释的法律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9.()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A.市政府
B.市公安局
C.乡政府
D.市卫生防疫站
10.我国现行宪法在结构上由()诸部分组成
A.宪法的名称
B.宪法序言、总纲
C.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国家机构
三、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0分。)
1.
在第一章中,你已经学习了法的一般原理。请问,法和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有什么关系(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
答:区别: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强制性,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没有。(1)表现形式不同,法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式出现,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是以“社会意志”
出现。(2)违反后果不同。(3)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4调整的对象不同。(5)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同。
联系:(1)相互渗透。法贯穿着道德精神,它的许许多多的规范是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的。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吸取的。(2)相互制约。道德通过对法的某些规定的公正性和公正程序的评价,促使法的改、废、立,使其符合统治阶级(或人民)的利益,保持法的伦理方向。法则通过立法和司法,促使某些道德规范的完善和道德的发展,制约不道德行为不得越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请根据学习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必须阐明(1)两者的联系和(2)两者的区别,否则酌情扣分。
2.在学完了行政法的内容后,请你列举一些事例说明一下什么是行政立法?什么是行政许可?
什么是行政处罚?什么是行政强制?什么是行政指导?什么是行政合同?
(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从事某些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事例:工商局发的营业执照,卫生局发的卫生许可证。
(3)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律设定的行政处罚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事例:环保局对企业污染环境与于处罚。
事例:企业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可以强制执行。
(5)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适时灵活的采取指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的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事例:工商局指导企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6)行政合同:也叫行政契约,指行政机关为达致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之目的,与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并非以民事法人的身份而是行政主体的身份与行政相对人订立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以合同的方式来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在其间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事例:行政机关和某组织以合同的方式来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
请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学生必须举实例加以说明,否则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