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和世界史研究专家洛朗·泰斯托带领我们穿越古今、遍览全球,探寻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
于是,各色狗儿纷纷登台亮相,讲述自己与人类的前世今生:墨西哥无毛犬,阿兹特克人的盛宴佳肴;澳洲野犬,亦狼亦狗的“逃生之王”;秋田犬,忠贞不渝的微笑天使;看门犬,殖民主义者征服美洲印第安人的帮手;巴吉度猎犬,在厨房埋头转动烤肉叉的苦力;比熊犬,人工培育的世家萌宠;比格犬,从不失手的优秀猎手;歌唱犬,传说中的稀有犬种……
早在远古时期,狗便和人类订立契约:相携相守,并肩作战。它们追随人类,从原始洪荒一路摸爬滚打着进入现代文明。
它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武可赴战场,文可入朝堂,从来都是人类忠贞不贰、不可或缺的同伴和战友。
犬科动物进化史,映射出人类发展史,映射出人类的欲望和执念,让我们思索人类的未来。
犬科动物讲历史
新书
《犬科动物讲历史:与人类同行万年》
[法]洛朗·泰斯托著
张璐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3324-3
68.00元
古往今来各色狗狗逐一亮相,狗主子们不可错过!
狗性即人性之镜,倾情讲述人狗情未了的前尘往事。
狗儿登台主讲,语言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发人深省。
目录
向上滑动查看
引言
第一部分
我们是如何失去自由的
1.每一只狗身上都沉睡着一匹狼
用獠牙说话
卡马拉之歌
犬科大家族
灰狼时代
尼安德特人之死,一桩史前悬案
犬类解剖学概要
虽败尤荣者的地缘政治学
2.犬属动物起源:狐狸的教训
犬属动物之三
狗狗们的爸爸到底是谁
第一只小爱犬的传说
驯服,偶然还是必然?
寻找狗中亚当
驯服之谜
狐狸变小狗的秘诀
欧亚混血狗
“长不大”的契约
3.墨西哥无毛犬:肉已上桌
狗肉大餐
美味背后的痛苦
美洲大陆:犬科动物先来,哥伦布后到
无毛犬的美洲表亲
修洛特尔的传说
关于座狼的幻想
新大陆的征服者
纳斯卡雌雄同体的狗
杂交,生存之道
4.澳洲野犬:另一个世界曾经是可能的
另类澳洲历险记
一只毛球的用途
毁灭者反而是大救星?
歌唱者
5.杂种犬:边缘生活
流浪狗星球
在人类世界中幸存
坎高犬王的传说
幕府将军的怜悯
流浪狗大屠杀
卑贱者的高贵
6.比利牛斯山地犬:牧羊犬的外交术
王者归来
学会共同生活
热沃当事件
现代性之血
灰狼纷纷谢幕
重新商谈生存条约
灰狼哲学的两点概要
第二部分
我们是如何创造历史的
7.秋田犬:翻身做主人
至死不渝
狗的东方学概要
无尽酷寒的幸存者
你们会说狗语吗?
昙花一现的“藏獒热”
8.看门犬:战士的威力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东方红沙
千狗之乡
阿兹特克人的噩梦
骑兵恶魔
拿破仑的命中劫
狗兵总动员
敢死队与突击队
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战火中的狗鼻子
9.猎兔犬:娱乐时代
地下墓穴的陪葬品
狗狗一身都是药?
隐喻中的猎手
以狗为范的哲学神人
罗马七犬
狗头人和其他怪物
西班牙灰狗的悲惨结局
10.巴吉度猎犬:动物机器
篝火之上
笛卡尔先生的判决
拉撒路遗书
“好牧羊人”
圣徒猎兔犬,请为我们祈祷
迎击酷寒
为科学献身
11.比格犬:万无一失的猎手
嗅觉高手
“大狩猎”
苏亚尔后裔
猎犬革命
第三部分
人类如何塑造我们
12.比熊犬:犬种的创造
王牌杀手锏:可爱
弗兰肯斯坦的孩子
宠臣生涯
中国斗牛犬和西班牙种长毛垂耳猎犬的战争
维多利亚女王与身体控制
人工选育
基因强化
13.圣伯纳犬:专业救生员
哥只是一个传说
我是如何帮助你们的?
长沙发旁的小狗
狗狗治疗师的共情
14.斗牛犬:身不由己的小混混
血与偏见
狗老大的野心
狗界即人界?
攻击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边缘者的恐惧
15.斑点狗:有故事的狗
小狗的皮毛
影坛常青树
当狗狗拿起笔
狗之见证
16.贵宾犬:人性之镜
最后的环游
互联网上,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一只狗!
食物决定地位
你想让我长生不老?
结语:狗的未来
引言(摘录)
人类书写的历史,注定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所有历史的书写,都是以叙述者的亲身体验为出发点的。我不是一只狗,而是一位记者。历史是我的专业领域,现在我要召集这些讲故事的狗儿,以全新的方式来探讨历史。从2005年起,我就和其他同行一起,在法国致力于推进一种整体性或曰世界性的历史。而如今,这部历史的大部分是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中形成的。
我们没有野心写一部全史,只是想通过这部历史重新构建那些关键时刻和转折点,它们在历史的分岔口将其引向新途。这部历史致力于打破国界(此为很晚近才出现的地缘政治的概念),让所有人在其叙事中都能找到自己,同时这叙事还得有血有肉。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把握整体性的历史:某些对当下进程特别具有启示作用的主观性现象,我们将从狗的视角来进行叙述,让狗作为见证者,以它们不同于人类的视角,更好地突出人类这种动物某些令人惊叹的举止。而对于在人类的全部生存经验中,在某个特定时刻形成的这条河流,或曰元历史,我们将会像从天狼星的角度观测大犬座一样来考察它。碰巧的是,大犬座中天狼星所处的位置,正是一个拉开距离、不偏不倚地观测此星座的绝佳点。
仔细一想,人类发展至今,还没有哪个时刻不是或多或少地和狗在一起度过的。就连最初人类眼中的世界,也一定回响着远古的狗吠。公元2世纪,当希腊-埃及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地图上划分世界时,他笔下的本初子午线始于福尔图娜塔岛。古罗马人认为这座幸福之岛位于世界的尽头,也将其看作狗之岛,因为岛上有攻击性极强的大猛犬。自然主义者老普林尼对此深信不疑。这些岛屿如今被叫做加那利群岛(Canaries,词根是Canis,意为犬属)。
我在本书中聚集了一群狗,这些“历史学家”中的每一位都将讲述自己那部分历史。它们哀号、尖叫、喧闹、怒吼,众声齐发,重新编织出人性和犬性紧紧相连的故事脉络。我们会问问母狼作为幸存者有何感想,向如家狼一样已然逝去的灵魂祈祷,据说它们是人类史前祖先的好伙伴。还有座狼,在托尔金的笔下,在令中土世界闻风丧胆之前,它们就一直是西部蛮荒的噩梦。我们会遇到狐族,它们还在努力地想弄明白,为何自己未被人类驯养。还有无毛犬,这可怜的家伙常常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澳洲野犬是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杂种犬是“纯种犬”领地上的开拓者。“外交官”比利牛斯山地犬是看门犬战士的后裔。日本武士秋田犬,天赋异禀,证明了“狗生”也有另外的活法。猎兔犬是人类迅捷的仆从。巴吉度猎犬是为人类烤肉的奴隶。还有猎手比格犬,谄媚的比熊犬,“救生员”纽芬兰犬,“小混混”斗牛犬,“大明星”斑点狗,以及“人性之镜”贵宾犬……
所有这些狗,都将揭示出人类历史的不同侧面,会让人觉得弗朗斯·卡夫卡言之有理:“对我来说,只有狗最重要,非狗莫属!除了狗,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呢?在世界巨大的虚无中,除了狗,还有什么可以信赖?狗就是所有知识,即所有问题和所有答案的总和。”
狐狸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生物学家德米特里·康斯坦蒂诺奇·别利亚耶夫萌生了从零开始驯养动物的念头。他选择狐狸作为实验对象,因为狐狸和狼有共同的祖先。他的假设是,既然狼身上有允许它们演变成狗的基因,那么狐狸先生身上应该也有。德米特里是生物学家,也是狐狸和水貂选种专家,他选育的狐狸和水貂,皮毛一个比一个柔顺、珍贵。当时苏联将遗传学视作资产阶级的科学,予以反对,他的研究本来是可能给他带来不幸的,于是他不得不耍了个花招,声称其研究试图通过杂交来改善狐狸的繁殖力,但实际上他从事的是一项闻所未闻的实验:以天然野生物种为基础,培育出完美的“家犬”。他招募了一位女助手,柳德米拉·特鲁特,后者同意和家人一起在新西伯利亚定居。在这座西伯利亚科学城中,她一头扎进了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狐狸的养殖工作中。她有一个明确的念头:找到第一代温顺的狐狸,即狐狸中的亚当和夏娃,建立起一支可以家养的血统传承。
据柳德米拉回忆,此事并不容易。她接了德米特里的班,一接就是一辈子。这些狐狸被单独关在一个个黑暗又狭小的笼子里,能见到的人,只有每天来给它们喂食的饲养员。大部分狐狸因此变得充满攻击性,只要有人靠近,它们就往笼子的铁条上撞,下颌咯咯作响。还有一小部分则喜欢躲着人,一见人就颤抖着躲到笼子最里面去。柳德米拉把这些攻击性强的狐狸叫做“喷火龙”,当她戴着5厘米厚的防护皮手套将手伸过铁栏去试探它们的反应时,只有百分之十的狐狸能安静地面对她。
这百分之十的狐狸,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对人类的信赖,也让它们逃过被大卸八块的厄运。实验是在一个巨大的毛狐养殖场里进行的。柳德米拉说服场主,请他置办了一些舒适的木笼子,让狐狸们离开混凝土隔间,在木笼子里养育后代,并与人类亲近。从1959年开始,狐狸们就以一年一胎的频率相互之间进行交配,以便能产下愈发驯服的狐狸崽。这些狐狸都经过了特别筛选,长到成年时还保持着幼崽的特征。这印证了德米特里的观点:让犬科动物长不大,或许是将其驯服的关键。
普欣卡,俄语中即“迷你毛球”之意,生于1973年。它被认为是第一只完全家养的狐狸,拥有一双夺魂摄魄的乌黑美目,黑色皮毛如波浪般起伏,全身泛着银色光泽,一道白色条纹在整个左下巴延展开来。普欣卡是一只母狐,它就像柳德米拉的宠物狗一样,陪在她身边,会做很多在那会儿只有狗才能做的事:它因此成了第一只朝着入侵者狂吠的母狐狸。同时,它也是一只可以秀给人看的毛绒玩具,无论是用狗绳牵着,还是在主人怀里抱着,它都心甘情愿,像个模特一样。
三棱镜译丛
《荒野时光
——一位地质学家来自格陵兰冰原边缘的手记》
[美]威廉·E.格拉斯利著
彭颖译
978-7-5760-2838-6
58.00元
《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死》
[法]德尼·古特莱本著
秦宵译
978-7-5760-1502-7
《植物情怀》
[法]马克·让松夏洛特·福夫著
戴捷译
978-7-5760-1332-0
几百年来,西方博物学家将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做了地理大发现,植物已经全球化。我们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各大陆都可以见到其他大陆的树木花草兴旺繁殖。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过怎样的历史?人类在地理大发现的同时如何改变了大自然的风景?植物学家们如何在几百年的艰难探索和辛劳中把植物标本保护下来,让后人得以了解当年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灭绝了的物种?在书中,作者带领读者逐一探查真相。
书中还讲述了许许多多老式植物学家的传奇经历,包括图内福尔、科默松、弗朗谢、拉马克、普瓦夫尔、梅屈兰、林奈、米肖、圣-伊莱尔、阿当松、艾莫南等,还有18、19世纪远赴中国为植物学做出贡献的传教士谭卫道、德洛维、汤执中等。
本书集自传、科普和小说为一体,带领读者与植物学家一道去世界各地重温那一次次探险活动,让读者在阅读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对植物产生好奇心,想要走近解大自然中遇到的每一株植物,了解它的名称、来历和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