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法治观念的提升,交易主体日趋重视书面合同的约束性。在合同签署时,无论是出于疏忽大意还是刻意为之,时常发生只签字或盖章、但未落日期的现象。该行为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作为当事人又该如何妥善处理?本文将通过司法判例对合同签署未落日期的潜在风险及争议进行探究。
一、合同签订日期的确定方式
案例一
审理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
案号:(2017)粤0391民初696号
案例二
审理法院: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号:(2016)粤13民终3432号
二、司法判例中看风险及争议
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案号:(2012)民申字第634号
审理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案号:(2018)鲁民终1034号
本院认为:关于证据一,因合同书没有签订日期,故对真实性、关联性均不予认可。
①影响认定违约金的起算点以及标准等
审理法院: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号:(2018)湘01民终10827号
②影响认定债权债务的履行期限
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案号:(2021)浙执复2号
本院认为:该《债权债务确认协议》没有记载签订日期,也没有落款日期,而签订日期对该协议的履行至关重要,因为没有签订日期,意味着无法明确债务履行期限。
3、有无签订日期可能成为法院认定合同性质的依据
案号:(2017)最高法民申4327号
4、给另一方合同造假留下可乘之机,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审理法院:湖南省平江县人民法院
案号:(2021)湘0626民初692号
5、成为财产能否被强制执行的依据
审理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案号:(2021)豫民终704号
三、结论
综上,如无特殊情况,还是应该正常写上合同签订日期,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不确定引发的法律风险。
[1]《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二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