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共享经济;价值创造;商业模式;经济理论分析;优化对策
一、引言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快速发展,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激发经济活力。而共享经济8CGgi5vEaYknaVGXCmR4Xg==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产物,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加速资源流转频率,以更低廉的交易成本和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创造,进而提升消费者及社会整体福利,促进经济发展[1]。同时,共享经济所蕴含的理念又有别于传统经济,表现出“共享”“利他”“协同”“公众”“自由民主”等特点,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共享”表现为在保留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对资源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利他”表现为资源拥有者为其他人提供便捷服务,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利己”理念完全相反;“协同”表现为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技术提供支持,二者需要协作同步发展;“公众”表现为共享经济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技术使闲置资源可以为更多主体服务;“自由民主”表现为共享经济进入市场没有任何阻碍,任何主体以及资源都可以进入市场。
二、共享经济内涵及商业模式
(一)共享经济内涵
(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2.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共享经济是以共享平台为核心,借助其他技术以及社会各部门的协助将社会闲置资源充分调动,通过提升现有资源或者产品的使用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于共享经济的供需主体具有多元化特性,同一个主体既可能是供给者,也可能是需求者,所以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经济商业模式,由传统的供需模式转变成供需供模式,拓展了供给端和服务端,使共享经济的产品与服务更具有差异化和多元化以及个性化,能够更快、更有效率地刺激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整体福利,具体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核心为共享平台,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个人、企业、国家等主体要素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中既属于供给端,也属于需求端;在组织要素方面,征信机构为共享平台提供征信服务,具有建立共享经济主体之间信任关系的作用。第三方支付为共享平台和共享经济参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用于资金交易与流动。监管机构将对共享平台及共享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具有制定发展策略,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作用。
随着共享经济参与主体以及共享要素的不断丰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横向发展,渗透到不同领域并衍生出不同种类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如共享知识模式、共享生产模式、共享金融模式、共享医疗模式等。按照共享资源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基本资源共享、协同共享以及再分配共享。其中,基本资源共享属于最基本类型的共享经济,将实物形式的资源进行共享,通过多次使用权的改变创造价值;协同共享主要指虚拟资源,通过虚拟资源的共享,增加他人的满足感以创造价值,如共享知识、共享医疗;再分配共享指二手资源的再次利用,属于物物共享模式,即共享主体分别向对方提供自己所拥有的闲置资源以满足自己对某些资源的需求[8]。
三、共享经济价值创造的经济学解释
(一)共享经济价值创造的微观解释
共享经济除了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以外,同样可以扩大公众对产品的需求,为生产者创造更多价值。首先,共享经济平台的获益方式是以对交易主体的交易抽成为主,因此在交易成本降低的环境下,共享经济平台所进行的交易数量频率和次数越多,共享平台就可以获得更多利益,增加收入;其次,共享经济模式的生产要素有别于传统经济模式。由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要素投入大多为资金、人力以及原材料等资源,存在边际报酬递减现象。而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资源投入往往是技术与服务,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例如知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传播与复制不仅不需要成本,而且正确使用的知识与技能还会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价值,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增特征;最后,共享经济模式存在外部性。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的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共享经济平台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以及企业加入到平台,将自身业务与需求在平台中展现,使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有利于企业开展定制化以及个性化服务,提高生产者的创造能力,进而创造出更多价值[9]。
(二)共享经济价值创造理论的宏观解释
四、共享经济价值实现方式与优化对策
(一)共享经济价值实现方式
(二)共享经济价值实现的优化对策
共享经济模式相比于传统金融模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是因为共享经济模式产业链更加简洁,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传统经济模式中所存在的各种中间环节,从而使资源以最低廉的价格和最快的流动速度完成交易,进而实现价值的创造。然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共享平台为核心,交易双方以点对点形式完成交易,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经济价值并创造更多价值,需要不断拓展共享平台的产业链,将更多的产业、产品、服务与技术融入到共享平台当中,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共享经济价值。同时,鉴于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产业,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环境都不成熟,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形式,为共享经济模式创造出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出共享经济的商业价值。因此,共享经济价值实现的优化途经可以从共享平台和政府政策两方面共同推进[10]。
【参考文献】
[1]彭文生,张文朗,孙稳存.共享经济是新的增长点[J].银行家,2015(10):64-67.
[2]FELSONM,SPAETHJ.Communitystructureandcollaborativeconsumption:aroutineactivityapproach[J].AmericanBehavioralScientist,1978,21(4):614.
[3]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32-36.
[4]闫德利.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与发展情况[J].中国信息化,2016(6):91-92.
[6]王喜文.万众創新何以可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物理共享经济[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6):25-31,91.
[7]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5):97-104.
[8]李佳颖.共享经济的内涵、模式及创新监管的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17(6):27-32.
[9]绍洪波,王诗■.共享经济与价值创造——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7(10):100-109.
[10]曹淼孙.共享经济内涵、商业模式及价值实现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6):60-64.
[11]周国光,张冬■.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财务问题——以共享单车行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8(1):153-155.
[12]李闻一,汤桂丹,朱媛媛.“互联网+”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7(7):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