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爆发式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短视频人才的渴求也呈现出井喷之势,智联招聘在《2019年短视频/直播行业人才发展报告》中提到”2019年三季度,短视频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了325.28%”,2019年三季度向短视频领域投递的简历数量同比提高了371.69%。
尽管短视频行业细分的岗位方向有很多,从策划、演员、视频剪辑到直播运营几乎涉及整个产业链条,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岗位分工上并不会设置得如此细致且全面,一个综合性的短视频运营岗位就能完成以上许多职能。
如果你有心留意,你会发现一些公司里的综合型运营人员既会组织脚本的创作和策划、同时也可能承担了出镜演员乃至直播主播的角色。在中小企业里,通常一个3-5人的短视频团队规模就足以支撑起该公司的短视频矩阵型账号的运营需求。
那么接下来的两章,我将重点介绍短视频运营需要具备的能力、短视频运营可能的发展路线,为广大短视频运营从业者提供短视频领域职业发展方向上的参考。
短视频从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我在既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爬取了拉勾网230+短视频运营招聘JD,总结出短视频运营能力模型(如下图)。
了解短视频整体的产业结构、短视频行业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定期查阅关于该行业的发展报告,这些对于行业的分析动作放在任何一个领域其实都是行之有效的。
对行业的分析可以帮助你建立大局的认知视野。在不断深入地了解过程中,你会更清晰地明白当前自己所处的一环在整个产业链拼图中的定位,理解不同岗位角色之间的联系和需求,从而发现更有可能发现更多的机会。
进入某个领域不可不知的就是国家的政策法规对该领域的态度,以及平台自身的规则和玩法。熟知游戏规则,是玩好一个游戏的基本前提。
我见过很多人在运营短视频账号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平台的各种规则,不关心不阅读不研究,一旦视频或账号收到违禁消息就着急忙慌地四处询问原因。这是典型的“战术勤劳战略懒惰”。
如果你切入的是一个极为细分的视频内容领域,视频数据始终难以突破,不妨先研读下平台的政策法规,也许恰好是因为你命中了某一类不被平台所倡导的内容领域。
通过SWOT分析法来分析不同短视频平台的优劣势,找准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平台。SWOT是英文单词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目标导向,具备能够从整体方向进行运营流程的梳理和规划的能力。优秀的运营人员,既是专才也是通才。
实战技能这部分又分为认知思维和运营能力两个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认知思维能力里的创造力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而言,尤其重要。
2019年8月24日,在上海举办的抖音创作者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红教授发言提到“在抖音上,每个人的活动可能是碎片的、微观的、肤浅的,你晒生活小常识,我晒一支舞。但是,当所有人都可以被‘看见’、被‘汇入’时,所有的生活小常识、所有的一段舞被汇聚的时候,所有人的能量在集聚,所获得的创造力几乎是无限的。自下而上生长的短视频天然带有创造力。”
在短视频领域如何发挥创造力?
你可以从视频形态上进行创新:别人拍几十秒的短视频,那你可以尝试记录生活的vlog;别人拍炫酷的生活实景,你可以拍虚实难辨的技术流。
你也可以从视频内容上进行创新:别人记录真实的生活,你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出故事再把它艺术化演绎出来,比如papi酱、比如奇妙博物馆,比如朱一旦的枯燥生活,都是在真实生活现象中挖掘到大众极富共鸣感的点,再用夸张的演绎或奇妙的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你就会觉得耳目一新。
再说运营能力,按视频的整个生产流程来划分,运营能力里又分为内容策划、拍搜后期、用户运营、数据分析和电商运营。我们试着从爬取的拉勾网里的230+描述中找出与上述运营能力相对应的岗位描述和要求,看看企业对不同的能力的共性要求。
1)内容策划
总结起来,内容策划能力主要对选题、策划、创作、创意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①热点捕捉:常规型热点和突发型热点,提前准备、快速反应,往往事半功倍。
内容策划能力中多要求短视频运营对热点话题敏锐,能够在选题方向的创作过程中捕捉互联网的突发热点,或者能够挖掘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话题。捕捉热点的核心在于反应速度要快!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突发型热点的视频创作,需要注意不要过度营销,态度摆正。无原则地追热点,可能还会让读者产生厌恶心理,取得反效果。
②选题策划:把热点跟自身产品结合起来,变大众热点为自己的创作源泉。
抖音上此前兴起的甩头发换装挑战赛——平庸无奇的女生甩头发之后起身就变成了漂亮的小姐姐,很多时尚和娱乐类创作者捕捉到这个热点之后进行了二次的创作,前后倒置结果营造出来反差的喜剧效果,比如将漂亮的小姐姐甩头发之后打回原型,再比如毛毛姐甩头发之后差点甩掉假发。
这种另类的玩法引起了网络的跟风拍摄和传播,不少创作者因为捕捉到该热点进行了巧妙地二次策划,同样收获了高额的播放和点赞。
(前后态度反转营造意料之外的喜感)
③脚本创作:脚本创作就是要把漂浮在脑海里的idea、文字视频化的一个过程,是视频拍摄的参考依据。
好的视频脚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专业的编剧会把短视频拍出电影的质感来。尽管看起来整个视频时长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但其实人物角色的每句话、每个场景、每个镜头的切换都是有琢有磨的。
2)拍摄后期
很多公司的短视频团队会在综合运营岗位之外专门设立一个拍摄后期的岗位,对于该岗位的要求是既要能拍视频又要能剪视频。拍摄后期的岗位更偏工具型人才,注重对各类视频处理软件如Pr、PS、AU、AE、FinalCut等的应用。
不同定位的账号对于视频拍摄的质感要求很不一样。比如日常生活搞笑演绎类账号,视频基本都是手机拍摄的,这类内容的真实趣味往往大于视频拍摄质感,胜在通过内容调动用户的情绪。
尽管拍摄后期对于运营不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但如果对此毫无感知也是不行的。综合型的运营人才即便不精通拍摄和后期,至少也要对此略知一二,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对构图、分镜、运镜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后续跟剪辑师的工作配合中,运营人员能更好地估算拍摄剪辑大概的工作量占比,更好地在尊重剪辑师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配合他们工作。
随着各类剪辑软件的上线和优化,一些剪辑软件在pc端上也能直接进行视频的剪辑工作,比如抖音出品的剪映,可以帮助学生、博主、vlogger、剪辑爱好者更快地上手操作剪辑视频,制作更专业和高阶的视频效果,一改以往“想剪辑一个视频就先倒在学习如何操作复杂的pr软件的路上”的窘境。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剪辑软件使用门槛会越来越低,剪辑视频的能力将成为一个大众化和通用型能力。
3)用户运营
短视频内容生产出来以后,就要经由基于某类共同属性和特征的用户去进行评分式的检验,可以说用户运营的环节是视频发布后的核心动作。我将这部分分为用户管理和用户传播两个方面。
用户管理
这里可以用到AARRR模型来帮助你进行用户管理,AARRR是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获取用户、提高用户活跃度、提高用户留存率、获取收入、自传播。
在短视频的用户运营环节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和需求来理解与重构属于自己的AARRR模型。这也是AARRR模型之所以广受产品和运营青睐的原因,好的模型一定不是僵化式的照本宣科,恰恰是能在反复多次被实用的过程中激发新的生命力。
①用户触达(Reach)
回到短视频平台上,我们触达用户的方式尽管比较有限,但用户触达的思维还是被很多创作者应用到了极致。
②获取目标用户(Acquisition)
获取目标用户在短视频的运营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短视频平台就是一个“各种垂类兴趣爱好的集合圈”。
想必你一定注意到了,任何短视频平台不仅鼓励你原创还十分鼓励你的内容做深度的垂直化运营,因为只有你的内容足够的垂直化,账号风格统一前后形象一致,平台这台机器才能更高效地帮助你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到对你的内容标签感兴趣的那一撮人。
只有了解清楚你的目标人群在哪里,才能更好地通过内容去触达他们。
注意,这里始终强调的是目标用户的触达,视频得到海量的曝光都是大家所希望的,但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母婴类创作达人,你是希望自己讲述宝宝哺乳内容的视频海量曝光给宝妈用户,还是曝光给园子里下棋的大爷们?你一定会选择前者,非目标用户跟目标用户之间对内容的敏感度和吸收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④提升用户的留存(Retention)
对比抖音、快手的社区属性更适合做用户的留存和持续的互动触达。这主要是因为快手有社群和发布说说的功能,很多创作者会利用起这些功能来做用户的留存和运营。
⑤用户传播
一般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就是活动,通过策划创意类的活动来扩大传播的声量。
短视频运营得久了,你就会发现内容的创作重心会慢慢从“我要表达什么”转变为“被期待表达什么”,只有你表达出用户想知道的,用户想说但是没说出来的,用户才会感受到被理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转发。
4)数据分析
除了自己的账号周期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去对竞品账号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过程就是对账号的一次全身检查和诊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变量就是可以引起注意去进行深究和探索的方向。
5)电商运营
如今的短视频平台更多的像是一个内容电商平台,内容运营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寻求可持续地变现方法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具体到短视频平台上,核心的变现方式则聚焦在直播引流转化和店铺优化成单上。
勇哥超级数学的创作者王文勇,在直播间常见的运营动作一般都是先讲题,讲一些干货内容,然后利用自己的IP影响力在直播间以给书签名的方式来促转化,“所有的直播间买书的同学把你们的收件的名字告诉我,或者是你小孩的名字,我给你们签名”,上面会写上祝某某同学学业有成之类的话,作者的亲笔签名对围观的学生或家长用户来说就是一个购买的动力。
这种精细化的运营看似简单无奇,实则非常有必要。
不同价位的产品营销的策略是不同的,比如128元书籍的主卖场可以是抖音视频、抖音直播,但是3600元的课程主卖场要是也放在抖音直播上,学生或家长的心理决策门槛就会非常高。因为课程贵,学生或家长买之前要跟你沟通很久,直播间就不太适合直接促成单。
除了直播引流转化之外,对于店铺的优化和商品的运营,也是短视频运营日常工作中可能会涉及的一环。
随着抖音、快手持续加码电商,商家、MCN机构、达人都纷纷涌入短视频平台开通店铺,平台对于店铺的入驻标准和口碑评定规则也越来越规范,店铺运营的好坏直接关乎商品的最终转化效率。店铺这块的运营主要涉及商品的上下架、商品包装及售后跟进,跟传统电商平台大同小异,此处就不赘述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抖音、快手等视频电商平台还处在不断优化的阶段,一些创作者对于店铺的运营节奏还尚未完善,比如抖音上的当当网店铺对于当前书籍的商品详情介绍几乎没有,虽然单本书籍价格不高,但是对于抖音上想要购买的用户,几乎找不到关于商品详细信息的介绍,这个体验也确实比较糟糕。
相对的,醉鹅娘的每一个商品都配置有大幅的图片详情页来对商品本身做细致的推广介绍,无疑更能增强用户的好感度和信赖,最终促成转化。
认知思维能力更偏认知思维的底层能力,不光适用于短视频运营,也同样可以将这些思维能力应用到各行各业。
衡量一个短视频运营者在短视频运营这件事情上的核心产出,有三个关键词:点、线、面。
“点”即“爆款”,短视频的每个视频在推荐的算法池里都可以作为单独的兵士,发布后的24h内就能看到它的潜力。
“线”就是对垂类IP的塑造,用户对IP的认知是由每一个视频逐步串联起来的,用户对IP的信任也是逐步累积起来的,通过单独的视频去最大化地展现和放大人物的特点,让他在用户心理占据一角,这样的IP才是有生命力的,就好比一提起“戏精”就会想起“papi酱”,一提起“有钱人”就可能想起“朱一旦”一样。
“面”就是爆款账号及打造IP的运营能力的迁移和复制,从一个垂类的一个账号,到一个垂类的多个账号,乃至多个垂类的多个账号,是对自身运营能力和方法论的反复打磨和检验。
运营增长方法论是从爆款视频、垂类IP、矩阵号/mcn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方法,也是在不断实战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关于短视频的玩法和套路总结,方法论是衡量一个运营人员是否具备自己的运营短视频的思路和策略的标准。
短视频运营的技能模型最后一定是落脚到真正的作品上的,所以短视频运营人员一定要着重打造自己的showcase。showcase就是你个人操盘的代表作品,别人也许不在乎你的过程,但如果你能在一件事情上有自己
持续的坚持和成果,即便你不轻易说出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也能用无可争议的事实来令人信服你的专业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