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显微镜是研究晶体光学性质的重要仪器,同时又是其他晶体光学研究法(油浸法、弗氏台法等)的基础。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的必备仪器,可做单偏光观察,正交偏光观察,锥光观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培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
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动物学论文,研究人员基于蝙蝠内耳解剖结构支持了一项有争议的演化分类,这也为理解各种蝙蝠内耳结构变化为其多样的回声定位策略提供了新见解。该论文介绍,蝙蝠的系统发生学(结合基因组数据分析演化分类的学科)特征表明,它们的回声定位要
玉龙疣螈。南京林大供图疣螈是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的一类动物。它们外形奇特,皮肤粗糙,体表生长有大小不一的疣粒。这些色彩斑斓的疣螈多栖息于亚洲南部的山地丛林中,而我国是该属物种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近日,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外籍教授ChristopheDufresnes和国际蝾螈专家
超声波粉碎机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的多功能、多用途仪器。它能用于多种动植物、病毒、细胞及组织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立、匀化、提取、消泡、清晰、纳米材料的制备、分散及加速化学反应等。仪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物理学、动物学、农学、制药、化工、污水处理、纳米材料等领域。
理解下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的作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应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分散效应,使液体产生空化的作用,从而使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或细胞组织破碎,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一种应用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对物质中止超声处置的多功用、多用途的仪器。能用于动植物组织、细胞、细菌、芽胞菌种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别、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简单介绍.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分散效应,使液体产生空化的作用,从而使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或细胞组织破碎.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一种利用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对物质进行超声处理的多功能、多用途的仪器,能用于动植物组织、细胞、细菌、芽胞菌种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一种利用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对物质进行超声处理的多功能、多用途的仪器,能用于动植物组织、细胞、细菌、芽胞菌种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离、分散、匀化、提取、脱气、清洗及加速化学反应等等。该机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学、动物学、农学、医学、制药等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一种利用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对物质进行超声处理的多功能、多用途的仪器,能用于多种动植物细胞、病毒细胞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离、匀化、提取、消泡、清洗及加速化学反应等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学、动物学等领域。本仪器功能全,外观美。仪
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的必备仪器,可做单偏光观察,正交偏光观察,锥光观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中,很多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国际研究生AdePrasetyoAgung及其合作者,通过整合线粒体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发现被鉴定为云南半叶趾虎的标本中存在多个“隐存种”。其中,发现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和普洱市思茅区及宁洱县的半叶趾虎被确认为2
中畜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培育的中畜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通过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资源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鉴定,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资源,入驻国家实验动物模型资源信息平台。实验动物是开展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素材。我国实验动物资源仍然
英国皇家科学学会的RobertHooke(罗伯特·胡克)用荷兰人Leeuwenhoek(列文虎克)发明制作的显微镜观察了一小片软木,看到软木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格子组成,Hooke将每一个格子称作“细胞”。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MatthiasSchleiden(施莱登)和动物
7月2-3日,多组学大数据与医学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主题为“多组学大数据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论坛围绕基因等多组学大数据整合与标准化、新药靶点挖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可视化与交互、基因大数据伦理与法律问题、医药产业转化等领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展开跨学科学术研讨。论坛坚持学术为本的原则,组
1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西奥多·施旺是德国生理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末梢神经系统中许旺氏细胞的发现者,胃蛋白酶的发现和研究者,酵母菌有机属性的发现者,术语“新陈代谢”的创造者。施莱登是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
编者注:本文探讨的“性别”仅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别,不涉及除此之外的任何含义。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高等脊椎动物只拥有两种性别?关于这个问题,《量子杂志》(QuantaMagazine)在今年7月的“每月谜题”上向大家征集答案。拥有三种性别的变色龙如何才能避免性别单一化的悲剧?地球上所有人的
开放式呼吸计(open-flowrespirometry)是测量生物能量代谢比较常用的方法,受到世界各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科学家的长久青睐。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代理的美国SableSystemsInternational品牌是世界上专业的动物能量代谢测量技术公司,其产品以
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LaboratoryofMinistryofEducationforCellBiologyandTumorCellEngineering),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系教育部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
在动物界中,很少有谁能比灰雁更加忠贞了。绝大多数灰雁都是一夫一妻制,成年后,它们常常只与同一只灰雁厮守到老,在随后的10余年中共度余生。只有在原配去世后,灰雁才会寻找新的伴侣。灰雁对爱情的执着令我们赞叹,而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很多雄性灰雁的伴侣都是同性。根据一些研究的统计,20%的雄性灰雁都是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在北京共同发布《2015研究前沿》报告。报告甄选出了2015年的100个热点研究前沿和49个新兴研究前沿,对这些前沿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同时增加了149个前沿的国家表现的分析,以高度概括的视角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
成语画蛇添足,常用于形容做事多此一举,因为蛇并无脚。但爬行动物领域的研究学者认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远古时期,蛇也是有脚的,只是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近日,这一说法得到了进一步证实。经过长达五年的研究,基于大规模多组学技术与基因编辑等研究手段,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
8月的天目山上,尹文英翻开一块块石头,拨开一片片落叶,挖开一堆堆泥土,偶然发现有一个黄白色的“小不点”在蠕动。土壤中那么多昆虫都没能让她动心,唯有那个小白点触发了她的灵感:它会不会是原尾虫?原尾虫是一类体长仅1毫米左右的微小动物,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很不容易被发现。尹文英把它带回实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新近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弥曼院士系浙江嵊县(今嵊州)人,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系统动物学家。她于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并先后于1965年至1966年及1980年至1982年在瑞典国家自然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