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辽东高庙发生火灾,董仲舒作《灾异之记》,指出发生火灾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汉武帝得知后大为光火,将董仲舒下狱,并按律将斩。后经人说情,才免其一死。这从本质上说明A.“独尊儒术”思想受到巨大冲击B.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C.学术思想往往受制于政治权威D.儒家思想已背离时代发展潮流---------------------------------
正确答案
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作《灾异之记》而遭汉武帝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受到君主专制的束缚,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灾异学说,不是“独尊儒术”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董仲舒学术思想受制于汉武帝权威,而不是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背离时代发展潮流,故D不符合题意。
---------------------------------
暂无
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清朝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C.欧洲列强放松对华控制D.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材料中“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因此这与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日货运动开始于20世纪初,而不是这时期,故B选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对华控制是在一战期间,故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失败,故D选项错误。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B
解析:
扩展知识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方式
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5.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拷问世界”的史实是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④提出《九十五条论纲》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依据材料“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指的是德国在思想领域的成就。①《纯粹理论批判》是哲学家康德的著作,它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工人运动;④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德国人,符合题意。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人牛顿所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将材料一中的史实,与下面小题相应观点匹配。材料一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C.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D.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E.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爆发了黄巾起义。F.汉光武帝统治期间,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合并郡县,裁撤官员等,出现了“光武中兴”。(1)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2)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3)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子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荀子的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可知,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汉光武帝统治期间,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合并郡县,裁撤官员等,出现了“光武中兴”。二者都体现了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3)根据材料内容“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爆发了黄巾起义。”可知,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答案:
(A)
知识扩展:
“润笔”一词典出《隋书˙卷三十八˙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荅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郑译是隋文帝的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上柱国。后来郑译遭弹劾贪赃纳贿、疏于职守及不孝顺母亲,因此遭到贬官。不久,隋文帝因感念郑译与他同生共死,建立了隋朝,所以就想将郑译召回。于是,隋文帝就命令内史令李德林草拟诏书恢复郑译的爵位,丞相高颎就开玩笑的对郑译说∶“笔干了。”郑译则答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因此,后人就将给付作诗文书画之人的酬劳称为“润笔”了。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英国于1689年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其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以上都是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①,排除。
【答案】C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作用是A.刺激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本国爆发B.传播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C.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打击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
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成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都传播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B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在资产阶级欸革命后爆发后颁布的,刺激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说法是错误的,A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前期颁布的,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错误的;《独立宣言》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打击的封建专制统治,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等。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故选B项。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CD不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