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农历新年,杭州四季城服装批发市场也迎来年底大清仓。5岁萌娃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举着大喇叭喊麦招揽客人,熟稔的模样不禁让网友调侃“这不像刚学的,像没忘的”。据孩子妈妈所说,女儿从懂事起就自己主动提出要来帮她卖东西,每年年底都会来商铺吆喝。
去年夏天,浙江松阳8岁小男孩就自己摆摊套圈,生意火爆,一小时就赚了近600元,让网友直呼“浙江人做生意刻进DNA”。
从“浙江小老板”到“揽客小狗”
浙江到底有什么魔力
让小孩和狗狗都这么会做生意?
今天就来揭秘
为什么浙江人把“做生意”刻进了DNA!
从千年前的陶朱公范蠡,到后来的沈万三,近代的胡雪岩、宁波帮,浙江人做生意的传统代代相传。但光有传统还不够,祖祖辈辈经商而建立起的“浙商精神”,才是浙江人做好生意的关键。
积少成多,一视同仁
在浙江有这样一句话:“浙商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浙江人做生意不依靠“权”,不依靠“圈”,就靠自己白手起家,走街串巷、摸爬滚打,一点一滴做大做强,因此在浙江人的眼里,行业从无高低贵贱之分,钱财也没有大小之分,“一厘钱也是钱”。
当“00后男生收破烂年入20万”的词条攀上热搜,大家还没有在年轻人与废品行业,以及薪资水平的惊讶中回过神来,紧接着“装修工月入三四万引年轻人入局”的话题又引发热议。身在浙江的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对赚钱的欲望:“我就是想要赚更多才选择做工人,凭自己的劳动赚钱,有什么难看不难看,我觉得都挺光荣的。”
从一瓶水开始,农夫山泉占领我国天然饮用水半壁江山;从一台手提照相机开始,李书福创办吉利集团;从一根棒冰开始,宗庆后成立哇哈哈……浙江人的资金就是从一分一毛开始积累的,浙江人经商的经验就是从市井街道中一点一点摸索的,只要能挣钱,“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在乎自己做什么。”
勇于开拓,敢为人先
浙江人不是跟从市场的“被动者”,而是创造市场的“开拓者”。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曾说:“在没有机会的地方会创造出机会,在有机会的地方能抓住机会。浙江商人就是来抓机会的,他们的思维总是比常人快半拍。”
灯火里的温州。温州宣传部供图,陈翔摄
在大多数人还没把市场经济摸透时,浙江人的目标就已经瞅准了海外,积极向外开拓市场,巴黎的温州街、莫斯科的海宁楼、巴西中华商城、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毫不夸张地说,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有浙江人踏足的印记。
图源:温州人视频截图
受到疫情和国际复杂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外贸经济持续受阻,在全球形势向好之时,浙江毫不犹豫踏出“出国抢单”第一步,让网友直呼:“好速度,永远赶在商机前面”。浙江人从不惧怕风险,因为他们知道,风险从来都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君子务本,仁怀天下
“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浙江商人,“诚信戒欺”、“义行天下”是浙商普遍遵循的信条。
胡庆余堂“诚信戒欺”匾额
在浙江省工商联发出“同心共富”的倡议后,浙商争先恐后地投身山区26县和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等活动。他们一方面构建员工共富生态,让员工变股东,切好共享“蛋糕”;一方面以产业为引领,并以产业帮扶的方式,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做大共富“蛋糕”。
图源:伊犁州浙江商会
生于斯、长于斯的浙江人,将自己的藤蔓延伸到四面八方,汲取更多的阳光和养分,支撑根茎长得更加硕大,他们就用这样的“地瓜经济”反哺家乡、回报祖国。
图源:央视新闻
大家总说浙江是江南鱼米之乡,环境富饶之地,但浙江也曾地瘠民贫,是浙江商人“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才成就如今的第一商帮,打拼出今天的富饶光景。
浙江人“会做生意”的秘诀
藏在街头巷尾里
藏在脚踏实地里
藏在兼爱无私里
新时代,浙商精神依然勇立潮头
浙江杭州余杭消防无偿献血用“火焰蓝”绘就“热血红”...
(新春见闻)杭州西溪年味浓...
【把外国人“香迷糊”的面包?洋主播带你制作和品尝缙云烧饼!】...
今年春节假期,杭州西湖景区有多火?...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邮编: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