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范例6篇

一、节日的起源、形成差异及习俗差异

1.春节与圣诞节的起源

(1)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民族文化的集群性特征。中国人自古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在血缘基础上。“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差序格局’使人们交往的内在尺寸以此来区分亲疏关系,并确立互相交往的规则,如礼物的奉送、祭祀的神位等等。”(,2003)像财神、拜年、年夜饭,炮竹、舞龙、舞狮等这些词构成了节日的仪式内容和活动方式,蕴含着中国人注重大团圆结局、喜庆热闹气氛、民族集体期待的以“家”为中心的儒家民族文化心理。

(2)西方文化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外向性的特征,注重群体间的沟通与交流。西方圣诞节的词语如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袜等多注重在交往上。圣诞老人喻快乐的使者,西方文化精神的传达使者;圣诞礼物、圣诞袜和圣诞卡体现人际交往、交流中给予与获取的乐趣的实现形式。而圣诞节多以社区活动为范围,大型的圣诞节日游行、圣诞节日庆祝会,淡化家庭的氛围,表明西方以个体为本位,重视个人参与的团体文化倾向。

二.西方节日文化的应对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西方节日文化影响日益加深,而中国传统节日融合了我们传统的价值理念和情感。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呢?

1.圣诞节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发展,中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脚步加快。许多领域如电影、电视节目、书刊杂志、流行音乐、快餐食品以及外语教育和学习等都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因素。甚至中国许多地区的年轻人兴起圣诞热,商家也大肆渲染圣诞气氛。圣诞节受到商业化时代的影响已削弱了其本有的宗教意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圣诞节的影响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存在:(1)早期的殖民影响在某些方面客观上的促进世界各地对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西方国家在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处于主导地位;(3)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西方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相互依存;(4)文化交流的深入和频繁缩短了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客观上对于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逐渐被也让更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人们了解、认同并包容。随着通讯和信息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交通设施的提高和改进以及地域限制的逐渐消失,人们主观上渴望文化的交流得以实现。

2.中国人心中“年”的传统意义:春节的社会意义巨大,不可能被圣诞节取代。被儒家文化熏陶着的中国人们把春节作为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节前,采购年货物品。除夕夜在大门上或屋里粘贴财神、门神像、倒贴福字以及红纸金字的新年寄语的春联和寓意吉祥的年画。大红灯笼门前挂,放鞭炮、祭灶、祭祖等仪式,吃年夜饭,熬年守岁等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等典礼。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还延伸至大街小巷。街市上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和逛庙会等习俗。节后半月是元宵节,届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人的存在不是作为个体存在,而是处于家族、宗族关系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礼尚往来”和“祭祀活动”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从而出现了讲辈分讲情意、讲团聚来增进家族、宗族间的团结。这样的思想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成为一种传统文化。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节日和包容西方的节假日:圣诞节的娱乐、全民参与、狂欢、浪漫和商业化运作,使得近年来中国各大中城市都兴起圣诞热,尤其是学生、年轻人中最为盛行。随着中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西方的节日也加倍升温。西方节日似乎正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我们改如何应对此种担忧呢?

我们要在行动上真正传承我们的节日文化,态度上接纳西方节日。春节隐喻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潜意识的加强中华民族的身份识别,加强民族向心力,让其文化内涵、文化底蕴的支撑得以延续。西方圣诞节宗教性的减弱而趋于无神的全民性,许多人仅把过圣诞节作为一种时尚、浪漫、的享乐节日推崇,远非原生意义上的圣诞节。因此对于外来的“圣诞节”带来的快乐、热闹的气氛,中国人应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包容。

关键词文化传统节日背景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CulturalBackgroundDifferencesofTraditional

FestivalsinEasternandWesternCountries

ZHANGXin,YANGYue

(CollegeofHumanities,Xi'an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Xi'an,Shanxi710071)

AbstractTraditionalfestivalisafolkculturecreatedbyhumanbeing,isanimportantpartofhumancivilization.Asthedifferenceinagriculturalcolor,religious,worshipandbeliefsandthepursuitofvaluedifferences,resultingindifferentfestivalsinthewestandeast.Thisarticleexploresdifferencesofculturebackgroundineastandwestbythecomparisonofmajortraditionalfestivalsinthewestandeast.

Keywordsculture;traditionalfestival;backgrounddifferences

1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比较

1.1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

(2)圣诞节(ChristmasDay)。圣诞节又称“主降生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基督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举行礼拜,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西方国家里,圣诞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他们通常会在家里陈设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从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长期以农为本,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春天来临,要开始新一轮的播种和收获;而圣诞节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2中国的鬼节和西方的万圣节

(1)鬼节(ChineseGhostFestival)。中国农历的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民俗信仰,于是益加普及。每逢农历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2)万圣节(Halloween)。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在这一天,人们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

1.3中国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

(1)七夕节(theDouble-SeventhDay)。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这两个节日都是具有爱意的节日,中国的七夕具有世俗性及泛神性。而西方的情人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节日。

2中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差异

2.1农业色彩和宗教色彩

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气为主的传统节日。在古时候,因为生产力低下,常为冬天的寒潮所侵扰,又为粮食的匮乏所担心,因此盼望春天到来进行耕种。当然,西方节日中也不乏与农业有关节日,但由于西方基督教的兴起及工业社会商品经济取代了农业经济,人们对天气的依赖逐渐减弱,而是各种宗教意识诞生出的传统节日。

2.2神灵崇拜和上帝信仰

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上,其基本的哲学理念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中国传统的神灵,大多是人们进行诉求时的自然崇拜,而不是一种求得心灵净化、精神升华的终极崇拜。

在西方,人们大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创造者。人类的祸福、寿夭、贫富等都是上帝先天注定赐予的而非后天求得的。上帝和耶稣的概念已经印在他们脑海中,比如圣诞节就是基督徒把这一天当作耶稣生日来纪念的节日。

2.3集体主义和个性主义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在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在表达感情方面都比较保守、细腻和含蓄。是将个体融入群体中,强调以群体、大局为重。在传统节日中的表现是注重血缘性的家族全体成员能共享团圆。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有一些“团聚”、“团圆”等俗规礼节。

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热衷于挖掘个体价值,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人们在节日里充分张扬自我,宣泄自己的情感。比如情人节当天,人们可以向自己所爱的人毫无保留的表达爱意。因而西方情人节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年轻人的青睐。

3结论及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节日对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情感的凝聚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个民族民众参与最广泛的文化象征。它承载的是文化,传递的是感情。尽管中西方节日在农业色彩和宗教色彩、崇拜和信仰以及价值追求上有差异,但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相同的。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能更有效的达到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世界里更好的加强沟通和交流。

迫于当今社会各种压力,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是单调的重复,缺乏生气,节日会对人们单调的社会生活增加色彩,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焕发人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高钰.浅谈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J].文化与文化研究,2010(8):102-103.

[2]郭贵丽,张立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55-58.

[3]李安辉.中国民俗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4]钱彩琴,朱金兰.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比较与跨文化交际[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6-38.

[5]唐功志,王眷晖,慈丽妍.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5-157.

关键词:跨文化背景;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穿插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二、尝试全英文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异国英语环境

良好英语环境的构建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也非常重要,一旦具备良好的环境,学生会适应并作出语言行为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全英文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是对教师英语水平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挑战。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具备非常大的语言模仿能力,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标准的发音,这会对学生语言学习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学习语言的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全英语教学是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除外,全英语教学对学生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平,在全英语的课堂上很有可能出现一部分学生听不懂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基础,帮助学生熟悉并不断适应英语环境。

三、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要尝试多运用,并且要学会借助异国文化材料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使用。作为英语学习者,运用好网络同样是推动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在网络的帮助下找到异国的文化材料并且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教师在选择教学文化材料时应该尝试着寻找异国的文化材料,比如,在介绍关于感恩节的游行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下载一些真实的视频或者是图片资料。如此,学生才能对西方庆祝节日的方式感受的更加深刻,这是推动学生形成西方文化认识的好机会,并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未来夸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四、对比中西方节日,有效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差异意识

五、提供真实可靠的口语交际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中小龙.文化与语言的现状思考[M].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

鲁子问先生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其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二是培养学生开放合理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教学离不开对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要想充分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笔者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摸索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转变师生观念。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供前提保障转变师生观念是树立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在以往的教学中,文化因素常常被忽视,其实,对英语语言理解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作为外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转变对外语学习故有的观念,让他们把外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并非简单的字、词、旬的堆砌。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逐步使学生对这些文化规则从不习惯到习惯再到主动使用,发掘潜在的文化意识。

3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4利用课外阅读渗透文化意识

唯一的课堂传授途径不能促成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提高,还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因特网还可以通过阅读报刊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该民族生活态度、精神风貌、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通过它,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知识,而且可以了解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世相百态,从而增加对该国文化的认识。

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由语言的民族文化性质决定。作为英语教师,尤其应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语言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一、了解进行中西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认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著名英语专家邓昌民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英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内涵的渗透、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育才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运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全方位地实施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1、中西方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者DellHymes(1970)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组成部分,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1)形式上的可能性,即语法形式是否正确;(2)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即能否较方便地被人理解接受;(3)语境中的适宜性,即是否符合交际情景的要求;(4)在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即是否得以实际表达。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小学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就是说学生要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对谁,说什么,怎么说。因此,语言教学要和文化教学相结合。

2、中西方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的方式

(一)转变教师思维方式,提高教师文化意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不断加强自身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只有教师首先掌握了丰富西方文化背景后,才能将语言和文化更好的融合,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消除英语与学生所处环境产生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理解西方文化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

1、在warm-up阶段,让学生中通过歌曲、小故事、以及图片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对于中、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听一听歌曲和故事。大部分的小学生是活泼的,好动的。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下可以使语言变得有趣,让小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有一些英语歌曲和歌谣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使他们感受其中的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表演唱中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做铺垫、打基础。引导学生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欣赏、尊重的态度,感受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的美感享受,同时感受学习英语的成功。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每天课前学习英文的谚语习语。它们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如:当学生见到“Itrainscatsanddogs.”这一习语时,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下起了猫和狗。而在学习之后,他们就了解了这个习语的意思是“下起了倾盆大雨”。教师在每节课的课前利用PPT来让学生读一句英语的谚语习语,在课件图片的帮助下理解谚语习语的意思,也能更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学生在读谚语习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了解。

(三)开拓第二课堂,采用多种途径渗透中西方文化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的讲授是不可能的,这就有必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多元化,加强学生个别化学习,真正体现英语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礼仪人文知识学习词汇非语言交际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一、通过礼仪的比较;二、通过人文知识;三、通过学习词汇;四、通过非语言交际。

一、通过中西礼仪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人的行为受到有关文化的影响,但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旨在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人们的某些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对那些行为表示理解。初学英语的学生总是喜欢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障碍。英语学习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不无裨益的。

1.对称呼语的比较

在非正式场合,中西方人都习惯于称呼对方的名字。但是在中国,这种称呼表示关系较密切。事实上,许多中国学生觉得对外国人直呼其名就不够礼貌了。因此,在实际交际中,如果双方关系比较密切,许多英美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即使是师生间也不例外。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实验本)第一册有这样一句话:“Goodmorning,MissWu”(早上好,吴老师),在汉语里,把“老师”作为一种称呼,如张老师、高老师等。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习各种情景下不同称呼语,从而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

2.对打招呼的比较

东方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在见面打招呼时,也有许多不同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第四册中有这样一句:“Hi,itisafinedaytoday。”教师应告诉学生:英美人在路上遇到熟悉的朋友,一般谈论的是天气,而不是按我们的习惯来问候对方:“吃过饭了吗”等。所以,与英美人相遇,不要问:“Haveyouhadyourmeal”(“吃过饭了吗”)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用餐呢!而正当他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另外的事,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呢

3.对赞扬语的比较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外国人常常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和恭维中国人时,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或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甚至反复予以否认。例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在课堂上称赞学生:“Oh,whatbeautifulhandwriting!”(噢,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啊!)学生往往试图恪守中国的谦逊原则:“No,notatall。Youarejoking。”(不,一点也不好,你是在开玩笑吧。)这样,可能暗示学生在嘲笑说话人不懂语法,缺乏审美观,与本意就大相径庭了。在招待英美客人用餐时,英美客人通常这样表示:“Thisisreallydelicious。”(这饭菜真好吃!)而中国人有这样的习惯,主人爱对客人说如下的客套话:“没什么吃的。菜做的不好。”“别笑了”这些话使英美人听了会产生反感:“没什么吃的,那何必请我来呢”其实,对于赞美之话,回答“Thankyouforcompliment。”(谢谢你的赞扬)就行了。中国人把自谦当作一种美德,却导致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强调这种文化差异。

4.表示关心的比较

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这是有教养、有礼貌的人该做的。可是对外国朋友表示关心、询问对方的健康状况,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过分的给予劝告或建议会令许多外国人感到不乐,除非对方明确表示希望得到忠告,否则会让人感到你在用长辈的口吻对他说话,这对自我独立意识很强的英美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英语中表示关心的方式通常是一般性的询问:如“Youseemedrathertired。AreyouOK”(你似乎很累,还行吗)或者用表示自己良好祝愿的方式:“Ihopeyouwillbebettersoon。”切记对别人说:“你要当心啊!”“小病不治会成大病”之类的话。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时刻告诫学生千万不能把中国式的生活方式移植到英语中而忽略文化的差异。

5.对道别语的比较

众所周知,我国有这样的习俗:全家人送客人到大门口,甚至胡同口、马路上,告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一方坚持送,另一方说不要送了,推来让去好几分钟。最后,客人走了,主人也留步了,但还能听见主人对客人大声喊道:“以后常来啊!”“你们回去吧”“再见,走好啊!”“多保重啊!”。直到看不见为止。如你与英美人这样道别的话,别人还以为是有人吵架呢!所以,与我国不同的是:送客只送到门口,作为客人无需说:“Staywhereyouare。”(请留步)除非你邀请,不然就别指望别人会送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这并不是西方人对客人不够热情、礼貌,而只是中外文化传统不同罢了。

二、通过人文知识,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离不开一个国家特定的人文知识和社会形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形态、悠久历史和地理知识、传统节日和宗教的讲解,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

1.在口语交际中,讲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形态

不同语言中的禁忌语常常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中国,人们询问年龄、收入、婚姻、体重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国家,这些被认为个人隐私的问题都要回避。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询问这些问题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如北师大版英语教材第一册有这样的会话,一位中国女学生问一位年龄大的外国妇女“Howoldareyou”(你多大年纪了)而这位外国妇女却委婉地回答“Oh,It’sasecret!”(噢,这是个秘密)从这一对话可以看出,西方人把这类私事看成神圣不可侵犯。又如,一位满头银发的外籍教师提着一摞作业本上楼时,学生出于礼貌常会说:“你老了,我可以帮你忙吗”这位外籍教师很不高兴地说:“Idon’tthinkthatI’mthatold。Pleasedonotworryaboutme。”(我认为我没那么老,请别为我担心了。)这使中国学生非常不理解。在中国,通常认为“姜是老的辣”,“老”是尊敬的表示,但在西方,“老”意味着衰老和不被社会所用。正是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在交际中的不愉快。

致谢语的使用和反应充分反映出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在中国,“谢谢”这个词对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用得多,对熟悉的人用得少,越熟悉就越不用谢,如果用了反倒使人觉得见外,这是我们的文化习惯。而在英美国家里“Thankyou”(谢谢)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受益于他人,受益者就会说声“Thankyou或Thanks”甚至夫妻之间常用,父母、儿女之间也使用,说者是“百说不厌”,听者也是“百听不厌”。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使学生真正了解英美的风俗习惯。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应对西方国家人士,进行交际,自然会造成语用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

2.在课外活动中,讲解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和宗教

在西方国家各有各的节日。我们应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我们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聚会、圣诞节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节日文化。

在新年联欢晚会上,唱一曲“HappyNewYear.”(祝你新年快乐)大家制作贺卡互相祝福。例如可利用圣诞节之时,来专门介绍圣诞节的知识,这涉及英美人的、基督教文化、圣诞习俗、圣诞歌曲、圣诞庆祝、圣诞假日等各方面有趣有用的知识。在圣诞节之夜,让学生听听歌曲SilentNight(祥和的夜晚)。体会圣诞的宁静和祥和,然后人们默默地许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而且把它与中国的春节进行比较、讨论。通过这种介绍、讨论、对比、分析等有意识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善于发现英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英语。又如,西方“Valentine’sDay”(情人节)通常我们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日子,忌讳向孩子提及。而我告诉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西方国家,常可为此庆贺,并让学生自制爱心卡送给朋友、老师、父母或任何喜爱的人,让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3.在歌曲教学中,讲解西方国家的悠久历史和地理位置

在教学歌曲“TenLittleIndian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时,教师可从“板块学说”讲到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大批白人移居美洲”,从“印第安惨遭杀戮”到“印第安人之现状”。学生在听过讲解后,不仅对印第安民族有了大概的了解,而且被歌曲流露的乐观精神所深深感动。比如歌曲“Therewasanoldtoday。”体现了西方人的幽默感。有些歌曲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可见,只有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才能懂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其语言特点,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该语言特定的文化背景。

三、通过学习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英美人最忌讳的莫过于“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l”多半会认为是毫无价值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fat”“胖嘟嘟”,以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人说“fat”是“发福”,对成年女人讲“fat”是“丰满”。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缺”的话语,言下之意是指不可多得的东西或者是求之不得的。

1.关于动物的词汇

2.关于颜色的词汇

英汉对颜色的联想意义也有所不同。如“white”在英语中指“纯洁”,汉语中除了象征“纯洁”以外,还象征“死亡、恐怖”等。“green”在英语中表示无经验、不成熟。汉语中的黄色书刊、黄并不是“yellowbooks,yellowfilm”,而英语中的blue却隐含下流、庸俗之意。在英语中颜色还可以表示人的情绪变化,“Youareblue”意思是“Youaresad”。中文里的“鼻青眼肿”在英文中是用“Youaregotablackeye”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tea”而非“redtea”。

3.关于用餐的词汇

对英语词汇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思维文化是由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的。例如“love,dear”等词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场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样的词语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同学之间,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掌握了中西方词语方面的差异,才能避免“中文思维英语交际”的不良习惯。

四、通过非语言交际,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交际中运用得体的非语言交际方式,给学生做出示范。还要教给学生常用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通过分析英语课文和补充读物中的非语言交际或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反映英美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录像片,分析、讨论其中常用的姿势、手势。运用不同的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辅助手段来传情达意。训练学生加强对非语言交际信号的意识和敏感,并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这些非语言交际方式,使课堂操练和交际练习更真实、形象、生动,更能适应真正交际场合的需要。实现语言和非语言技能的同步发展,真正地掌握英语交际手段,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不同环境中礼貌而得体的“非言语行为”。

如美国人,手指弯曲、手心向前,用拇指和食指弯曲成圆圈,表示“OK”。而在中国这个动作毫无意义。在英美国家伸出食指和中指呈“V”形表示胜利,但要注意手心向外,如果手背向他人,那是一个轻浮的动作,表示搞“两性关系”,可在中国人的眼里却是“二”。让人安静时,英语国家的人是将食指贴着嘴唇,还有一些无词义音,如“Yes”或“No”的含义复杂,在表示肯定的意思时,其含义除“对”和“是”以外,还可以表示“明白了”“我懂了”“还有呢”“我在听着呢”“对吧”“可以”。外国人常说“Un-hum”,中国人用“这个”或“那个”添补沉默。中国人赞扬人时常用的手势是跷起大拇指,英语国家的人最常用的手势是“OK”手势。

示意别人过来,中国人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弯动手指。在英美国家,这是招呼动物的动作,他们招呼人是手掌向上伸开,弯曲手指数次,在中国却可能会误解成是在招呼动物或幼童。在中国,有人习惯用食指指着别人说话,而在美国,这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责骂教育他人的动作。英美人食指对着别人摇动,表示不赞同或警告,用大拇指朝下指,表示反对或不接受,而用大拇指指点着自己的鼻尖,把其余四指张开对人们不停地摇动,表示对某人“轻蔑”或“嘲弄”。生动有趣的非语言交流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并极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导入或暗示,还是在学生的操练中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做到身、口并行。一方面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交际活动具有真实性。

THE END
1.南京·2024宠物用品展会欢迎您开启江苏南京宠物用品展会窗口,汇集2024年南京多场宠物行业盛会,南京宠物用品展会众多知名品牌亮相,展示前沿产品与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江苏宠物用品展会是企业开拓宠物市场的平台,以宠物产业为主题的交流、采购大会,宠物用品展会将引领南京宠物行业不断突破升级。 2024展会期间计划举办宠物行业的现场精彩活动。江苏南京...http://nanjing.expowindow.com/dz/127_1015_2024.html
2.金陵晚报数字报为提升辖区居民文明养犬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近日,文明养犬暨爱犬运动会在江心洲街道洲岛绿园社区举行。狗狗们化身“小运动员”,在居民的牵引下赛跑、跨栏、绕柱……展现了主人与宠物之间的默契,憨态可掬的小家伙在赛场上花样百出。 通讯员 张勇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http://jlwb.njdaily.cn/html/2024-11/06/content_564_179566.htm
3.萌宠驾到!中国宠物文化节南京开展原标题:萌宠驾到!中国宠物文化节南京开展 2018年11月23日,2018年中国(南京)宠物文化节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展。交汇点记者万程鹏摄 展会集合UCA纯种猫赛、Dogrun全能跑、瑞琪狗狗嘉年华、柯娜猫样生活、奇幻美食厨房、宠物时尚展示区、小玄杯狗狗集体婚礼等活动。 https://news.sina.cn/2018-11-23/detail-ihpevhck3714208.d.html
4.全国各地“怪”的顺口溜!伏羊吃成文化节; 铁轨焊成大棋盘。 十、杭州老四怪—— 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孤山不孤,冷泉不冷。 杭州新四怪—— 茶叶当成一道菜, 丝绸当做被子盖, 竹子当做宝来卖, 杭州老头怕老太。 十一、湖北二十三怪—— 竹床凉席当街盖; 热干面过早人人爱; ...https://www.meipian.cn/24r8xwik
5.广东地区2024年5月主要会展活动一览表(深圳酒店用品展/广州灯光...2024第3届亚洲乳业博览会暨广州鲜奶节 会展时间:2024年5月29日 - 5月31日 主办/承办: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保利世贸博览馆 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广州站32nd 会展时间:2024年5月1日 - 5月4日 主办/承办:广州萤火虫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华夏家博会 ...http://www.090expo.com/news/exnews_6505.html
6.常州市农业农村局荣获全省首届“农业法治文化节”优秀组织奖收到...5月19-20日,全省农业农村法治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对获得全省首届“农业法治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单位进行了大会表彰。乡村网 中国乡村网 为巩固拓展“七五”普法成果、创新普法活动方式、提高普法惠民质效,检验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的重要成果。2020年,省农业农...http://www.china-village.com.cn/plus/view.php?aid=1700120
7.2024华侨城旅游狂欢节启幕!“旅游+”探索文旅新消费作为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华侨城提出了文化业务“1231”新发展思路、旅游业务“两核三维多点”新发展格局,稳步拓展项目、创新产品供给,释放文旅消费蓬勃生机。 5月19日,“2024华侨城旅游狂欢节”在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启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深圳市文化广...http://www.xinhuanet.com/travel/20240520/5336b7e35f8c43528105fdf899edfc14/c.html
1.8621388.cn/niutt/33089566.htm11月2日,江苏南京,一场“宠物领养日”活动举办,为爱心人士和多家救助机构救助的近百只狗、猫寻找新家,让更多人关注流浪动物,传递关爱。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1月2日,江苏南京,一场“宠物领养日”活动举办,为爱心人士和多家救助机构救助的近百只狗、猫寻找新家,让更多人关注流浪动物,传递关爱。中新社记者 泱...http://8621388.cn/niutt/33089566.htm
2.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宠物文化节回顾2019-2020年,中国宠物文化节在长春、大连、北京、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成功举办,对区域市场的消费引导、品牌推广和植入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效果大大超出预期,获得参展商和消费者的一致青睐。 在中国宠物文化节上,宠物食品/用品、宠物医疗、水族产品厂商、宠物繁育人,宠物美容、行为训导培训机构、宠物摄影、媒体...https://www.chgie.com/petday.htm
3.支付宝蚂蚁新村答案支付宝蚂蚁新村答案汇总大全10月16日:猜一猜:我国哪种传统医术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10月15日:以下哪项是宠物训导员的工作职责?纠正宠物的坏习惯 10月14日:以下哪种民间传统运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踢花健 10月13日:新兴职业“健康照护师”等同于传统护工吗?不等同 ...https://app.ali213.net/gl/713775.html
4.2021上海龟谷世界名龟展介绍(时间+地点+门票票价)将两栖爬行宠物文化基因注入中国宠物文化节,集两栖爬行宠物、宠物用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全国性两栖爬行专业巡回宠物展会。 展会吸引了各地两栖爬行宠物的商家参展,更受到全国爬友热烈追捧。独创性的玩家展位,让很多资深爬友有机会能够带着自己得意的活体和造景作品到现场展示并与全国爬友进行交流、交易。 https://www.dahepiao.com/news1/20210529200180.html
5.11月份物业服务工作计划(通用11篇)为丰富住户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该公司成立了世纪家园秧歌队、合唱团,每逢五一、六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家园情”秧歌大赛,消夏文艺演出,“达源杯”篮球友谊赛,“家园杯”乒乓球友谊赛等10多项文体活动,每次都让业主参与其中。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在奥林中心广场隆重举办了“迎五一、庆奥运”激情广场大家唱活...https://www.ruiwen.com/gongzuojihua/5258444.html
6.事关本周末花炮文化节!最新通告→为切实维护第十六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期间的道路交通秩序,确保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现对城区部分路段实施交通限制措施通告如下: 一、2024年9月14日至15日每日12:00—23:00,禁止大中型货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渣土车、危货车辆进入平水路、花炮大道、...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80323
7.益彩纷呈江苏行①福彩公益金照亮“精康”路助力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康复制作宠物垃圾袋 记者来到位于鼓楼区的凤凰街道宁康家园,该站点系南京市23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之一,看到一幅幅喧闹繁忙、热气腾腾的景象:有其乐融融包饺子、做月饼的;有围坐一圈弹钢琴欢乐合唱的;还有的在社工的带领下玩投壶、猜灯谜的。“康复对象可以在社区康复活动中重新学习认识自己、照顾自己...https://wap.yzwb.net/video_details.html?id=4111365
8.2024广州成人用品展广州性文化节主办方展位门票会刊时间广州成人用品展-广州性文化节创办于1997年,位于广州站前横路“广东成人用品市场”,是中国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成人用品批发市场。成人产业发展历史的地方,成人产业发展和积累的地方,是开启发展征程的地https://www.soufair.com/zhanhui/5471.html
9.第二届市民文化节牟平区博物馆一词一世界镇压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登录注册 首页 遇见烟台 探索烟台 乐享烟台 影像烟台 1279 活动地点: 牟平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 活动日期: ...这种有海贝装饰的条带叫作“贝带”,这只豹子戴着贝带,表明它不仅不是野豹,而且已经成为主人的宠物。也许你要问,人们干吗在家里养豹子呢?这是因为人们...https://www.ytta.cn/activities/1120280725103312896
1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常州第三章俊采星驰文化繁盛在线免费...第二节 文化流变 常州地处吴、楚、越的交汇地带,文化源于吴,历于越,经于楚,体现吴越交融、包吴纳楚的地域文化特点。常州文化植根于史前,发韧于春秋,融合于齐梁,传承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标新于近代,历经数千年,已蔚然大观。明清之际,常州五大学派,冠绝中华。 一、古国初成 距今约有30万年历史的旧石...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228132875652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