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后,王耀武还许诺如果有需要势必会全力以赴帮助解放军,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看清了形势,国民党是败局已定,而王耀武则属于不忍以残忍的手段对同胞下手的爱国将领。
被俘后的他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谈起了在解放区的生活,不仅感谢了我党的宽宏大量,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王耀武甚至还在讲话中劝国民党赶快投降,这是恢复国家元气和和平的唯一途径。
蒋介石见状气得开始对王耀武破口大骂,当场就把收音机给砸了。对于老蒋的脾气,王耀武是再熟悉不过了。
王耀武
对于背叛自己的人,蒋介石向来下手非常狠,此时的王耀武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家人的安危。
所以,他也请求党组织照顾好自己老母亲、妻子郑宜兰和自己的孩子。听了王耀武的担心,我党决定答应他的请求。
由于知道这一层关系的人很少,王鲁云答应了费彝民见面的邀请,因为这一定跟自己的父亲有关。
见面后,费彝民便透露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原来,周总理非常关心王耀武家人的安全,在得知他们身处香港后,便特地派自己来接王耀武的家人和他团聚。
王鲁云知道后非常感动,当即决定带着七岁的女儿黄慧珍随同费彝民去看望父亲,他们三人先是通过火车前往了广州,再乘坐着飞机前往了北京。
蒋介石和王耀武
此时此刻,王鲁云心情非常复杂,既激动又忐忑不安,也不知道父亲王耀武以前在战犯监狱的生活怎么样,如今又过得如何?
每到孩子们快要过生日的时候,王耀武已经开始筹备要送什么礼物。即使是忙于战事,王耀武也会亲自挑选好礼物托人给孩子们带过去。
据王鲁云回忆,父亲王耀武和母亲郑宜兰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极少吵架。在王鲁云的回忆中,父亲和母亲罕见的一次吵架是因为郑宜兰偷偷地出去打牌还叫孩子们帮忙打掩护。
王耀武从不允许家人出去打牌,如果知道了他一定会发脾气,有一次,女儿在和父亲谈话时说漏了母亲打牌的事情。
王耀武当即大发雷霆,他不能看着妻子偷偷出去打牌,更不能看到妻子教孩子撒谎。难能可贵的是,王耀武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跟当时的国民党高官不同,不会沾花惹草,对妻子郑宜兰非常忠贞。
王耀武除了在私生活上跟国民党内军官大不相同,在判断国内形势上更是远超国民党成员。或许他早就预料到了蒋介石一败涂地的结局,提前给自己留了后路。
早在1946年国共谈判期间,王耀武就设宴款待了来到山东的陈毅和黎玉,在那时王耀武就赞叹了共产党和百姓的关系、军队纪律、士气,这些方面都是国民党比不得的。当时他还在宴会上表态国民党是难以击败共产党的。
作战命令
不仅如此,王耀武在对待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认为在抗日之时,将领决不能弃城而逃,死也要守在阵地,但国内战争则不必如此,而且两军在交战时并不需要牺牲百姓的性命。
在济南战役中,吴化文突然起义,这导致济南西线城防直接洞开。此时的王耀武不能违背蒋介石的命令直接突围,所以只能等到济南被攻克。
在济南失守之前,王耀武还做出了两个非常人道的事情,第一个就是为了避免百姓在战争中受伤,他提前将百姓们疏散出城。
第二个就是他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将解放军战士都杀死,而是把他们全都放了出来,还给他们分发了生活费用。
这种行为就和其他国民党高官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国民党军队在败退之时会直接把老百姓当做“人肉盾牌”。
甚至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安危下令炸毁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丰满大坝,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被困后还曾用毒气突围。
而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还非常不服气,再一次开启屠杀我党人员的行动,人人自危。相比之下,王耀武简直是一股清流,在败局已定之时,不但考虑到了百姓还释放了在押的我党人员。
有趣的是,王耀武的老师刘子衡很早就预言到了王耀武被俘的结局,那是1946年,蒋介石在济南为王耀武大设庆功宴,宴会还专门请到了他的老师刘子衡。
当时,王耀武已经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还向老师得意地说道:“老师,您看我打仗的本领还可以吧。”
没想到,刘子衡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夸奖自己的徒弟,还生气的说道:“你高兴的太早了,我看你过不了两年就得被俘虏。”
王耀武被俘
没想到刘子衡竟然一语成谶,接下来就是王耀武走向自己的命运的过程,1947年时,王耀武已经认为形势要发生逆转。
他让自己的妻子带着孩子们和自己的侄子从济南来到了青岛,后来又辗转至上海。到了1948年,局势越来越清晰,王耀武还专门建议蒋介石放弃济南。
然而,蒋介石却热情的招待了王耀武,他明白蒋介石是想要让他死守济南,死心塌地的为蒋家卖命,无奈之下,王耀武只能计划固守济南。
此时的解放军是气势如虹,势如破竹,打的王耀武节节败退,在固守济南后,王耀武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到来。
就在王耀武被俘的当日,他命令士兵们早早地开饭,并对将士们说:“现在大势已去,大家要各自珍重,现在不同于抗日时期,大家没必要轻生。”
在安顿好部下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告别后,王耀武便带领着一个小队独自突围了。此时的王耀武已经是悲壮万分,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赞成蒋介石掀起内战的想法,但身为军人只能遵从命令。
被俘后,王耀武才亲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并不想看着中国爆发内战,但无奈蒋介石已经下达命令,王耀武才不得不来到山东。
王耀武(左一)
王耀武被俘后,消息顿时传遍了大街小巷,郑宜兰和儿女们在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压制住心中的悲伤后,郑宜兰想到了王耀武之前的嘱托。
被俘前,王耀武已经料到了自己有这么一天,所以提前告诉妻子:“如果自己遭遇了不测,一定不要去台湾,只能去香港,到了香港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绝对不能告诉别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就是这些话,救活了他的妻子和几个孩子,就在他被俘后,确实有人向蒋介石提议杀掉王耀武一家。
解放军
其实,王耀武在抗战中所做的贡献和体恤爱民的行为都被我党看在眼中,他被俘后关在监狱里改造。
这一时期,毛主席还专门托人肯定了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的功劳,并表示只要安心改造就可以回归到人民群众当中。
此时的王耀武非常激动,他决定悉心革命好好接受改造,由于他态度积极,思想转变的非常快,也成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并在1959年获得自由。
王耀武在接受改造时期,并没有端起他曾经作为将军的架子,相比其他顽固分子,王耀武表现的非常坦然,更不愿意和其他室友发生纠纷。
后来,这个少将竟然又来找麻烦,甚至还故意将自己的脏衣服放在王耀武床边,自己则趁机穿上了别人的干净衣服。王耀武见状并未大发雷霆,而是选择帮这个少将洗了衣服。
可见,王耀武并不是一个仗着自己有功劳就端起架子凌驾于别人之上的人,他反而表现得非低调和善。
被特赦后,王耀武还担任起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月薪150元。此时的王耀武已经年过半百,戎马半生后又重获了自由,可谓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本可以享受晚年的生活,但是他一直有个心结。这些年来,王耀武一直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人,由于他身在狱中,非常想知道妻子和儿女们过得怎么样。
王鲁云
我党在得知了他的担忧后,周总理还专门托人联系到了王耀武在香港的女儿王鲁云,从此之后,王耀武也通过女儿联系到了其他的孩子们。
王鲁云一见到王耀武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她离开父亲还是在1948年,再见到却是在1965年,这么算来,父女二人已经有17年没见了。
当时女儿离开自己时才13岁,现在已经30岁了,也有了家庭和孩子,王耀武小心翼翼的打听着,女儿这些年来的生活,还特意问道女儿的公婆待她如何。
王鲁云点了点头,但她当时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在饱经沧桑的老父亲面前,她只能藏起自己的难处,不让老父亲担心。
因为王鲁云在和父亲的书信中得知,王耀武当时已经患上了帕金森病,所以他希望父亲能积极治病,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分心。
但不幸的是,王耀武千盼万盼却没联系到自己的爱妻郑宜兰,这并不是他的妻子遭到了不测,而是她不愿意再见自己的丈夫。
王耀武事后还专门托人将郑宜兰接到自己面前,可等到的却是一封离婚协议书。这让王耀武深受打击,极度悲伤之下,他终于病倒了,直到半个月后身体情况才有了好转。
由此可见,郑宜兰在王耀武心中的地位,实际上,自丛王耀武被俘后就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重获自由,另外一个是和妻子儿女团聚。
眼看着所有的愿望就要实现了,王耀武却收到了一封离婚协议,郑宜兰为何在此时向自己的丈夫寄来了离婚协议呢?难道真如传闻中所说,在王耀武入狱的这段日子中,她早已变心了吗?
此前,外界盛传,郑宜兰在王耀武被俘后逃往香港是跟丈夫的副官一起同前去的,他们当时带走了王耀武所有的财富,并且还打算相约私奔。
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骗子,还被骗去大量的钱财,当时的香港鱼龙混杂,郑宜兰在处处碰壁后,也不再相信任何人,将精力都放在抚养孩子身上。
说起二人的感情,还要从他们相遇开始,据说郑宜兰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当时的中国战火纷飞,她在随着家人一起逃难时遇到了王耀武。
当时的二人瞬间坠入爱河,婚后他们不但相敬如宾,而且称得上是模范夫妻,尤其是王耀武更是国民党中难得的清流,即便是成为了位高权重的将军,他待妻子始终如一。
据王鲁云回忆,父母感情相当和睦,父亲由于常年征战沙场,不经常回家,但每当父亲回来的时候,母亲就会下厨包饺子,因为饺子是王耀武的最爱,而郑宜兰则并不爱吃饺子,可见夫妻二人日常多么恩爱。
不过,自从王耀武被俘后,郑宜兰救人未果还被骗去大量钱财后,她便没有心思再行救人,后来她也一直孤身一人居住在香港。
并没有像外界传言的一样,再找伴侣。后来,郑宜兰还远离了中国,移居至外国,和王耀武也再无联系了。
不管真实情况如何,王耀武夫妻二人曾经非常恩爱是真的,一场变故改变了一家人的现状,不论如何,郑宜兰当时带走了王耀武的一切,包括多年来的牵挂。
但在他重获自由后,妻子却不愿意见王耀武一面还提出了离婚,对于一个思念亲人的老人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根据王鲁云的说法,母亲之所以提出离婚就是想让父亲能在北京再婚,而她的后半生则是跟儿女们共同度过的,直到1981年她在国外因病逝世。
在接受了沉重的现实后,王耀武也必须要开始新的生活,于是他在周总理关心和示意下,于1966年和一位名叫吴伯伦的教师喜结连理。
吴伯伦本人非常贤惠,和王耀武结婚后,夫妻二人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可是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呢?
吴伯伦即便是和王耀武结了婚,但也是事情瞒着他的,那就是她有一个女儿,但却被寄养在别人家,她名义上叫吴伯伦姨妈。
再婚的王耀武当即向女儿王鲁云表达了喜悦之情,还告诉自己的女儿要孝敬继母,王鲁云虽然和吴伯伦没有联系,但却非常感激她代替自己照顾了父亲,所以王鲁云一直非常尊敬吴伯伦这个继母。
可是好景不长,王耀武的幸福生活没过多久后,他就病倒了,最终于1968年,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64岁。
1980年,国家还专门为王耀武补开了追悼会,以此来纪念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王耀武等人的追悼会
不过,王耀武在去世后,他的女儿王鲁云并未和自己的继母断了联系,还遵循着王耀武当时信中的要求,要孝敬自己的继母。
所以王鲁云也会每月按时给吴伯伦寄生活费,而吴伯伦则将王鲁云寄来的钱全部攒了起来,给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然而,令吴伯伦悲伤的是,她的女儿从未将她当成亲生母亲来看待,在收到钱后并未尽到女儿的责任。
可以说,在王耀武去世后,家庭失去了一个顶梁柱,由于经济收入不够,吴伯伦的生活一度非常困难,后来她还患上了精神疾病,住进了医院,她没有别的亲人,只有自己的亲生女儿,和帮助抚养女儿的养母。
王耀武晚年
但她们都对吴伯伦不管不问,所以王鲁云的继母就一个人待在医院中治疗,直到她因为治病而花光了最后一分积蓄。
走投无路之下,吴伯伦只能回家。继续熬完剩下的日子,对于一个孤苦伶仃还患有精神病的老人来说,这是何等的凄凉,在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里,吴伯伦只能靠邻居们救济才得以生存下来。
后来,吴伯伦和亲生女儿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她的女儿此时彻底不认她这个母亲了,而养母也早已和吴伯伦断了联系。
此时的吴伯伦恐怕是生不如死的,身体上受着病痛的折磨,心灵上更是被亲生女儿伤得千疮百孔,自己将一大笔钱全部给了女儿,却换来一个老年无人照料的下场。
王耀武将军是个重情义,不愿看到百姓受苦的人,相比他的前妻郑宜兰,吴伯伦更像是最后和王耀武风雨同舟的伴侣。如果他在世,一定不忍看到这样的场面。
王耀武将军一生都非常敬爱自己的同胞,从不愿看到内战爆发到违背蒋介石的命令放走了被关押的解放军战士,可以说他热爱着这个土地上的人民,更深沉的爱着这个国家。
即便是王耀武将军已经去世,但他的女儿王鲁云还在关心国家的下一代,她的丈夫是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夫妻二人精于商业,还创造了香港第一个低密度环保住宅式洋房群地产。
此时的王鲁云可以说已经是功成名就,但她并没有忘记父亲曾经和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所守护的这片土地。
2006年,王鲁云在斯坦福大学设立"王耀武将军奖学金",奖学金会优先发放给大陆学生,用行动来报答着这一片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