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我姥姥家有个表舅,每年春节前都会给我妈送一袋子五十斤的面,现在,五十斤面也不值几个钱,关键是一送就是快二十年,表舅今年都快六十了,我妈早在好几年就和表舅说,以后年龄大了,不用跑了,现在啥也不缺,可表舅在送面这个事上,特别“轴”,说,表姐,只要我能动,就让你过年吃上咱家磨的面,自己磨的好吃。
每次表舅来送面从不进屋,扛到楼道门口,话不多说,拍拍身上沾的面粉,拔腿就走。
此前,我曾开玩笑问过我妈,这个表舅到底沾了咱家多大的光,年年来给咱送面。
我妈打开了话匣子。
我这个表舅其实与我妈没有啥亲戚关系,就因为是同村人,所以论着叫表舅。
二十年前,表舅因为家里特别穷,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娶了个脑袋不灵光的媳妇,这个媳妇给表舅生了个男孩后,就离家出走,至今不知所踪。
在村里,人一旦过穷,就会被人看不起,被欺负,这个表舅在村里没有正儿八经的房子,就和年幼的儿子住在村头的小屋子里。
有一年,我妈回去给我姥姥上坟,在村头正好遇见这个表舅,我妈看见爷俩住在四处漏风的小屋里,很是心酸。
我妈特别热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只要她能帮到的,放心,谁也拦不住。
那时我们家已经搬到楼房,所以我妈看见表舅才几岁的孩子,心疼得不得了。
我妈直接就去找了村里,看能否给表舅划个宅基地,盖所正儿八经的房子,村里很为难说,划了也白划,他没钱盖咋弄。
不愧是我妈,我妈想起我姥姥姥爷留下的老宅子,因为表哥表姐上班的上班,不上班的也都盖了新房子,我姥姥家的老宅子还在,房子每年表哥们都修缮,住人木问题,比村头小屋子强多了,毕竟是个正儿八经的住处。
我妈就把家里的表哥们叫到一起,意思就是让这个表舅暂住,等他有钱盖了新房子就搬出去,那时,我舅已经去世了,表哥都尊重我妈说的话,而且,房子有人住,不容易破损。
就这样,表舅带着儿子住进我我姥姥家的老宅子,村里也给表舅划了宅基地,等他有钱了,再盖。
这时候,我妈又做出“惊人之举”,拿出了2000块帮表舅盖了几间半砖结构的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2000块钱可是巨款,不过我妈和表舅说了,是借的,等他过好了,必须还。
表舅带着儿子住进了新房子,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表舅虽没啥本事,可勤劳不怕苦,过了两年,表舅开了个磨坊,因为人们都觉得自己磨的面好吃,方圆几里地的人都来磨面,表舅生意越来越好,手里有了钱,三年后,表舅还了我妈2000块钱,表舅还要给利息,我妈没有要。
因为表舅日子越来越好,这时,就有人给表舅说媒了,说的是几十里外村的一个离婚女人,不过女方提出要求,说她娘家正在盖房子,还缺5000块钱,要表舅先救救急,帮她出了5000块,表舅对这个女的很满意,可5000块钱也不是小数目,表舅来找我妈商量这门“婚事”。
我妈毕竟工作多年,于是就找人打听了这个女人的情况,发现这个女人光离婚就离了好几次,而且每次结婚前都说家里盖房子,以此借口向男方要钱。
得亏我妈替表舅打听了下,表舅才没有上当。
表舅家的磨坊现在还开着,儿子也结婚生子,为了照顾老父亲,全家人经营着磨坊房,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每年春节,我家都是用表舅家的面做面食,特别好吃,和在外面买的味道确实不一样,有淡淡的麦香味。
我妈说,当初你表舅穷,人们看不起他,我就觉得,人越穷的时候,就越要去帮帮,这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过咱帮助别人也不是为了图回报,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表舅年年来给咱家送面,说明你表舅是个感恩的人,但咱也不能白吃你表舅的面,来而不往非礼也。
所以每次表舅来送面时,我妈都会把提前备好的油米给他硬塞到车子里。
表舅说了,以后他来不了了,就让儿子接着来送面。
我不由得很感动,无论是“穷亲戚”还是“富亲戚”,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彼此都付出真心,就会越走越近,路越来越宽。
有一年春节前夕,我和母亲一起去镇子上面买年货,母亲忽然发现她的二表妹带着两个孩子在卖菠菜,当看到两个孩子的时候,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的二表妹是母亲的二姨家的女儿,我称呼她表姨。母亲从小就和表姨的关系很好,但是,表姨长得又黑又瘦,所以她的亲事就一直耽误了下来,高不成低不就的,母亲都出嫁了好几年,表姨还一直单身一人。
后来,表姨和外县的一个小伙子相爱了,那个小伙子的家里一贫如洗,但是,她们是真心相爱的。自从表姨结婚之后,因为离得有些远,所以,母亲就和表姨就很少联系了。
母亲曾经告诉我,表姨嫁给了特别穷的表姨夫,但是,表姨夫十分的爱表姨,虽然她们家里虽然穷,但是,她们夫妻二人十分的恩爱。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表姨结婚没有几年,表姨夫就因病去世了,只剩下表姨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表姨夫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刚刚7岁,女儿也只是5岁。
因为表姨的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自从姨夫去世之后,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从外县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那一年的春节前夕,母亲带着我去集市上面买年货,因为快要春节了,所以集市上面的人特别多,母亲准备买一些海带,当她弯腰正在挑海带的时候,忽然,卖海带隔壁的一个女人在叫母亲:“姐,你今天来买海带啊,想不到你的女儿都长这么高了。”
我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卖海带紧挨着有一个卖菠菜的女人,因为天气太冷了,她的头上围着厚厚的围巾,可能是因为种菜劳累的原因,她的身上穿着满是灰尘的衣服。
在她面前的地上,铺了一张塑料布,塑料布上面摆着两大堆菠菜,那些菠菜看着很小,并且上面还有很多干叶子,一看就是在田野里面经过风刮日晒的菠菜,因为天气太冷了,那些菠菜冻的还有一些黑,每一棵菠菜都卷着叶子。
因为我小的时候见过一次表姨,所以当表姨把围巾取下来的时候,我就认出来了她,表姨看着又黑了不少,表姨虽然年龄比母亲小,可能是经常在地里劳作,所以表姨感觉特别老。我急忙上去和表姨打招呼。
表姨仔细地看了看我,说到:“姐,你们家的静都快和我一样高了,我们家的两个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长这么高。”
母亲那天特别的高兴,她拉着表姨的手,不住地说着话,而表姨好像忽然想起来了什么,她急忙走到她的摊位后边,从脚蹬三轮车那里拉过来了两个孩子,表姨和母亲介绍:这就是她的两个孩子。
当母亲看到表姨的两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因为她只是听说表姨这两年的生活过得特别的穷,但是,她实在是想不到表姨的生活穷得让人无法想象。
因为,母亲看到表姨的两个孩子都穿着十分破旧的棉衣,并且那个女孩子的棉衣上面好像破了个洞,上面还打着补丁,要知道,在那些年,穿打补丁衣服的人已经很少了,并且还是旧的看不出来颜色的衣服上面打了补丁。
并且,因为天气太冷,两个孩子都冻得流着鼻涕,母亲又低头往孩子们的脚上看去,两个孩子都穿着已经看不见颜色的棉鞋,上面都是灰尘和泥巴。一看就知道她们是穿别人的棉鞋,因为棉鞋很旧,并且她们的脚趾头都在外边漏着,两个孩子的鞋子明显看着已经小了许多。那个时候正是三九天,就算我们穿着新棉鞋都还冻得不行,更别提两个孩子都穿着漏着脚趾头的旧棉鞋。
表姨看到母亲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到:“姐,我也不是舍不得让孩子们穿,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我也没有什么学历和技术,也找不下什么工作,我今年冬天出去打工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挣了一点钱,谁知道,前些天女儿有病又花完了。眼看着已经到了春节,我只好去地里铲了一些菠菜出来卖,想着卖一些菠菜换点钱过年。谁知道,地里太冷了,土都冻住了,菠菜看着也不好,也没有什么人买。”
母亲听了表姨的话之后,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她弯腰仔细的看了看两个孩子,包括孩子的身高,母亲又仔细的看了看两个孩子的棉鞋。
随后,母亲就急匆匆地和表姨告辞了,母亲拉着我走的时候,我听到表姨还在身后喊:“姐,你先不要走,等我给你装点菠菜。”
但是,母亲连头也没有回,她直接拉着我就消失在了集市上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那天,母亲并没有回家,她在集市上面卖棉衣的摊位上面转了很久,她仔细地挑选了两件棉衣,一套女孩子的,一套男孩子的,并且,母亲还给孩子们每个人买了一双厚厚的棉鞋,外加上几双棉袜。
我知道那些年我的家里也很穷,但是,相比起表姨的家里,我们家里的条件又比她的家里好一些,因为我们家里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而表姨的家里估计温饱都解决不了,因为她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是太难了。
并且,我还听母亲说:因为表姨和姨夫的关系很好,所以表姨也不打算再嫁了,她准备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那天,当我发现母亲仔细的弯腰看两个孩子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猜到了母亲在看什么,她肯定是想看看两个孩子的身高和棉鞋的大小,她想给两个孩子买衣服和棉鞋。
记得那天,母亲给两个孩子买完衣服之后,我们两个人就急忙向着表姨卖菠菜的地方走去,谁知道,当我们两个人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表姨和两个孩子都走了,原来卖菠菜的地方空荡荡的,地上只剩下了几片干菠菜叶子。
于是,我们就急忙询问卖海带的女摊主:她们隔壁卖菠菜的一家三口去了哪里?
“那些菠菜也没有称,两位大娘直接就分了,如果你们亲戚的菠菜再大一点就能卖上价钱,就这5元钱,还把你们亲戚高兴的不得了,她带着两个孩子去买猪肉了,说准备过年的时候让孩子们吃点肉。她们往东边卖猪肉那里去了。”
听了卖海带女摊主的话之后,母亲带着我直接就向东边卖猪肉的摊位那里追去。
果然,远远的,我已经看到表姨站在卖猪肉的摊位那里,表姨两只手牵着她的两个孩子,她好像在和卖猪肉的大叔正说着什么。
“你看看我的猪肉这么好,卖5元钱一斤,已经很便宜了,你怎么还让我便宜一些,大过年的,谁家都是买很多的猪肉,你准备要多少斤猪肉?如果要10斤以上,可以给你便宜一些”卖猪肉的大叔大声地说着。(因为在20多年前,猪肉就是那个价钱。)
而我的表姨一直低着头,我和母亲都知道,她的手里只有卖菠菜的5元钱。
母亲什么话也没有说,她直接就拿起一块猪肉,对卖猪肉的大叔说到:“把这块猪肉给我称一下。”
表姨听到说话声之后,她抬头看到了我们,于是小声地说到:“姐,你们原来还没有走,你们也来这里买猪肉过年啊!”
母亲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卖猪肉的大叔称完猪肉以后,直接说到:“共计9.2斤猪肉,收你45元钱,给你优惠1元钱。”
母亲付了钱之后,她立刻拉着表姨离开了猪肉摊位,母亲把表姨拉到了一边,她把自己买的猪肉递给了表姨,并且还从我的手里拿过来了孩子们的棉衣和棉鞋,让她们试一试大小。
表姨看到这些之后,她的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一直止不住地往下掉,她的口中一直说着“谢谢”,不住地用干裂的手擦着眼泪。
母亲看到表姨这么难过,她的眼泪也是又一次掉了下来,其实,那些年我们家里也是很穷,生活过得也很艰难,但是,我们家里的生活还能过的下去,表姨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孩子,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她的生活几乎已经穷的过不下去了。
自从那一年在集市上面遇到表姨之后,每年过春节前夕,母亲和父亲都要去表姨的家里坐坐,她们每年都会给表姨的两个孩子买一身棉衣,并且还会给表姨的家里送一些吃的。
母亲常常告诉表姨:你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确实是过得十分的辛苦,但是,只要你的两个孩子长大,将来等孩子们参加工作了,你就能熬出头。
而表姨在家里种了一些菜,她每次到集市上面卖菜的时候,总是会先到我们的家里,给我们家里送一些自己种的各种菜。
就这样,我们家和表姨的家一直来往了好些年,而我一直在上学,也很少在家,所以就很少见到表姨。
我再见到表姨的时候,是母亲在医院里面住院的时候。
记得有一年冬天母亲有病,那天上午,我到医院给母亲办理了住院手续,眼看着到了中午,我准备去医院外边给母亲买一些饭。
谁知道,刚刚走到医院门口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大声的叫:“静,是你吗?你来这里干什么?”
我扭脸一看,正是表姨在喊我,几年不见,表姨看着苍老了不少,但是,她的两眼看着十分的有劲,我看向表姨的身边,原来表姨正站在一个烤红薯的炉子旁边。
我赶紧向表姨走去,我也是十分的好奇:表姨在这里干什么?表姨看到我好奇的眼神,她赶紧说到:“果然是你,老远我就看着像你。我也是今年冬天才刚刚买了一个烤红薯的炉子,每天在医院门口卖烤红薯,因为两个孩子也大了,上学也需要不少钱。对了,静,你来医院干什么?”
于是,我就告诉表姨:母亲有一些不舒服,所以来医院住几天。
表姨听了我的话之后,她的脸上马上显露出担忧的表情,她立刻把烤红薯炉子交给了旁边卖水果的大婶,和我一起又去医院里面看望母亲。
母亲住院的那一个星期,表姨一直都在母亲的病床前面忙来忙去,白天表姨有生意的时候,我肯定不会让她陪着我们,但是,每当中午快要吃饭的时候,表姨总是会送来一些香甜可口的烤红薯,她总是和我们说:“我知道表姐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烤红薯,现在刚好我在这里卖烤红薯,你们尝尝,可好吃了。”
表姨做的烤红薯确实是特别的好吃,至今都让我回味无穷。而细心的表姨每天早上来医院门口卖烤红薯的时候,她总是会拿着饭盒给母亲带来一些她自己在家里做的饭。
母亲特别喜欢吃清淡点的饭,而表姨每天早上都从家里带来了包子和小米粥,正好合母亲的口味。
后来,母亲出院走的时候,她特意交代让我把几箱亲戚朋友们送的牛奶和一些水果,一起送到了表姨那里。
表姨说什么也不肯要,我告诉表姨:我们今天就要出院了,这些东西拿着实在是不方便。表姨这才收下了那些牛奶。
我们家和表姨的家里也越走越近,一直到后来,表姨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学,并且还参加了工作之后,表姨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了。
表姨的两个孩子总是从外地給表姨邮寄各种好吃的,但是,她的两个孩子总是忘不了给我的母亲也邮寄一份。
表姨常常告诉我们:她的两个孩子一直都记得母亲那些年春节的时候给她们买新衣服和棉鞋,她们一直都记得母亲对她们一家人的帮助,现在,她们事业有成了,她们要加倍的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的恩情她们会一直记在心里。
连着这些年的春节前夕,母亲也一直没有再去过表姨的家里,因为表姨跟随着她的两个孩子去外地享福去了,她的家里整年也没有人。
但是,这些年的春节前夕,表姨的儿子就会开着汽车来到了我的家里,她们从车上拿下来大包小包的礼品,送到了母亲的面前。
表姨高兴的告诉母亲:她在外边一直很想念母亲,她一直都记得那些年我们家对她们的帮助,她现在也要加倍的奉还,因为她们现在有钱了,她们和我们家由原来的穷亲戚变成了富亲戚。但是,她们一家人都记得在她们zui穷的时候,母亲对她们的帮助,所以,无论贫穷富贵,我们两家要一直来往下去。
所以说,无论是“穷亲戚”还是“富亲戚”,只要彼此真心相待,我们就是好亲戚,好亲戚没有穷富之分,我们会一直来往下去。
当年,小暖表姐走投无路的时候,来到了我们家,她开口就对我母亲说:“三姨,你得帮帮我!”我们家对她施以援手。如今,小暖表姐的做法,感动了我们一家人!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全家人围坐在炉火前取暖。突然小暖表姐来了,我母亲赶紧把我表姐拽进了屋里,边给她扑打身上的落雪边问她:“小暖啊,下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了?”
我父亲连忙从锅里舀了一大碗滚烫的玉米粥,让表姐端着粥碗先暖暖手,慢慢喝。
表姐端着碗,眼泪噗簌噗簌地往下掉。
小暖表姐是我大姨家的三女儿。
大姨家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我家在山区,山上的梯田一块又一块,年年我家收粮食很多,院子里好几个粮囤都满满的。
我们家在山上还种了好多果树和和栗子树,每到秋天,我们就去摘果实卖钱。
我们家的日子过得还可以,虽然在农村,但是我们吃喝不愁。
由于当时我们姐弟几个年龄小,一到农忙的时候,我们家里的农活就干不了,因为家里劳力少啊。
我大姨就让三个女儿来帮我们家里干活,小暖表姐干活实实在在的,她干活不怕出力气。
我母亲总是在我三个表姐来我家干活的时候,提前扯好几块布料,让她们姐妹三个做件衣服穿,在那个年代里,布料也不便宜,一般的人不舍得买。
大表姐和二表姐干几天活儿就要回去,说实话,由于她们一直习惯在平原地里干活,上山干活还真受不了那个累,尤其是在山上整理果树枝子,很累很累的。
大表姐和二表姐走了,但是小暖表姐不走,她对我母亲说:“三姨,我不走,我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得多替你干点活,弟弟妹妹都还小,你和我三姨夫都太累了!”
小暖表姐心疼人,体谅人,那些年,她为我们家没有少出力,我父母非常喜欢她。
那时候一台缝纫机大约一二百块钱,而且还不容易买到,我父亲托城里的一个亲戚买了一台缝纫机,送给了小暖表姐。
小暖表姐非常惊喜,她围着缝纫机转了好几圈,她说:“三姨,你对我太好了,俺村里一台缝纫机都没有呢!”
我母亲说:“小暖,这些年你给俺家出了多少力,三姨心里有数,我和你三姨夫商量了,给你买台缝纫机,你好好摸索怎么裁剪布料,这样你就能给人家做衣服挣钱了。”
小暖表姐学会了做衣服后,就能去集市上收布料做衣服挣钱了,她靠着这点手艺,给我大姨家挣了不少钱。
有一次,小暖表姐在集市上收布料的时候,有一个叫张庆的小伙子经常在她的摊子前转悠,没话找话地和她聊天。
张庆长得一表人才,一来二去,小暖表姐和张庆走在了一起。
那天小暖把张庆带到我家里,我们赶紧泡茶招待客人。
小暖满脸幸福地对我们说:“张庆对我可好了!”
小暖表姐就是看中了张庆,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结婚的时候,我大姨家没有钱,一分钱的嫁妆也没有陪送。
我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小暖置办了嫁妆:四床花被子,一个柜子,一个橱子,还有一张沙发,这在当时是很体面的嫁妆了。
我记得小暖表姐拉着我母亲的手,哭得一塌糊涂,她说:“三姨,这些年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娘,你也把我当成闺女了!”
我母亲也流泪了,她拍着小暖的肩膀说;“小暖啊,你好好过日子吧,三姨希望你过得顺风顺水的!”
母亲说出这些话时,她的心里是祝福,毕竟她那么喜欢小暖!
小暖表姐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张庆对老婆孩子比较上心。
小暖表姐一直没有放下她的缝纫机,她一直在村里收布料做衣服挣加工费,逢集的时候就去集市上收布料,由于她的手艺好,四邻八村的人都愿意找她做衣服。
小暖表姐做衣服的时候,地里的庄稼活基本上是张庆去干的,小暖表姐为了安慰他,只要挣了钱,就给丈夫买烟,买酒,给他置办好衣服。
小暖表姐家的日子,在他们村里算是过得好的了,当时周围的邻居很少有做小买卖的,都是靠种地为生,卖粮食花钱。
但是小暖靠着自己的手艺,让一家人衣食无忧,邻居们都非常羡慕张庆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儿。
张庆和小暖夫唱妇随,有时下午吃完饭就领着孩子去田间的小路上玩耍。
那几年,小暖表姐过得特别幸福,她经常来我家,每次脸上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母亲对父亲说:“我终于放心了,小暖现在过得很舒心啊!”
但是好景不长,慢慢地,张庆不愿意下地干活了,他说:“天天去侍弄那几棵庄稼有什么用?我得学着做大买卖,挣大钱!”
小暖劝他说:“咱不能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你先别着急,我好好做衣服挣钱,你把庄稼地种好,等咱们攒一笔本钱,再考虑做别的买卖,这样行吗?”
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庆无动于衷,他就是着了魔一般想做生意。
当时我们这里有种蔬菜大棚的,需要用到竹竿,他跟着一个亲戚去南方贩卖竹竿,但是由于人生地不熟的,竹竿质量不好,运回来后,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路费!
小暖表姐眼瞅着自己好几年做衣服攒下的钱,被张庆这一趟去南方贩卖竹竿,一下子花去了一多半,她着急上火,嘴上起了水泡,大病一场!
小暖表姐的钱挣得不容易,她天天低头裁剪布料,踩缝纫机,有时忙到下半夜,她的脖子累得直不起来,眼也要花了。
张庆说:“这次贩卖竹竿赔了,等于我交了学费,算是增长了一点经验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久,他又要去外地贩卖小电器,当时我们家一心想帮他,主动给了他1000块钱。
在当时100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一头肥猪才卖个一二百块钱呢!
他信誓旦旦地对我母亲表示:“三姨,以后我一定忘不了你对我们的好,这次我好好做生意,等我挣到大钱了,一定好好孝敬你们!”
可是,万万没想到,张庆这一次又是血本无归!
当他贩卖了一部分小电器回来后,根本找不到销路,卖不出去,都积压在家里了!
天天瞅着那堆小电器,小暖表姐几乎愁白了头!张庆撂下的烂摊子只能她来收拾了!
张庆自知不是做生意的料,他灰心丧气,天天皱着眉头躺在床上。
由于他心情不好,体质也越来越差,后来几乎就干不了活了。
小暖开始没日没夜地做衣服,地里的庄稼活她也不敢撂下,打点粮食糊口,家里的钱都被他折腾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两个女儿非常懂事,她们俩学习都很好,写完作业,就帮着妈妈干活。
两个孩子是小暖表姐所有的希望。
那几年,我们家没有少帮小暖,我母亲经常去她家帮着她做顿饭,帮她把布料提前洗好,缩缩水,腾出功夫让她赶紧做衣服。
我母亲还经常明里暗里地三十元五十元地塞给小暖,让她补贴家用。
小暖表姐留着泪说:“三姨,这些年要是你不帮我们,我家的日子真得过不下去了!”
我母亲安慰她说:“我家那1000块钱等于帮了你们了,以后不要再提了,咱们是亲戚,帮个忙是应该的。”
“小暖,人这一辈子,什么事都能遇到,你别灰心丧气的,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让俩闺女好好读书,等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就是你的出头之日!”
在我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暖表姐有了生活的信心。
几年后,我中专毕业也参加工作了,有时,发了工资,我会给小暖表姐和孩子买点东西送过去。
她总会拉着我的手,泪水涟涟地说:“表妹啊,这些年,我这个穷亲戚拖累你们了,我三姨处处帮我们,你现在也开始帮我了,你们的恩情我这辈子是没法还了!”
我说:“表姐,亲顾亲顾,只要是亲戚都会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的,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大家帮你一把,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
那些日子,我休假在家,正好一连多日的大雪,天寒地冻的,我们只能足不出户了。
那天中午,我们都围坐在锅屋的灶台前,烤着熊熊的炉火取暖。
突然,我们听到了门外有动静,我母亲赶忙出去了。
没想到,冰天雪地中,小暖表姐站在大门外!
她一进门就说:“三姨,你得帮帮我!”
等她坐下定了定神,她才说:“张庆得了重病!”
张庆得了重病?我们都大吃一惊!
原来,这几年张庆郁郁不得志,他早已察觉胃里不舒服,但是,他想到由于自己做生意把家底折腾光了,他就不好意思说出来自己可能得病了,他知道家里没有钱啊!
那些日子,他饭量减小了,小暖表姐变着花样给他做饭,他也吃不下多少。
直到有一天早晨,他突然肚子特别难受,头上都是豆大的汗珠,呼吸急促,小暖表姐吓得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做了一番检查后,医生说是胃癌早期,要赶紧住院治病。
万般无奈,小暖表姐找不到可以帮助的人,只好来到了我家求助,和我们商量一下怎么办?
我母亲说:“小暖啊,你要好好给张庆治病,虽然这些年他不靠谱,让你受了很多苦,但是他是孩子们的爸爸,是你的丈夫,只要有他在,你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他现在病了,你得好好管他,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你们还有俩闺女呢!”
小暖眼含热泪点点头。
我父亲拿出了5000块钱,我又把自己刚发的工资拿出来,凑了6000块钱给小暖表姐,让她先拿着,赶紧给张庆去看病,钱不够的话,我们再给想办法。
小暖表姐说:“三姨,三姨夫,表妹,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这个家早就不存在了!我这辈子要是不能报答你们,以后我会让孩子记住你们的大恩大德!”
我母亲说:“小暖,你看看你说到哪里去了?以前你在我家干活,出了那么多力,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处处为三姨着想,知道疼三姨。现在我对你们好,都是以前你的福报!”
我们去看望张庆的时候,都开导他,不要把过去失败的经历挂在心上了,一切都要往前看,好日子在后头呢!
后来,小暖表姐去了我们的镇上开了一家缝纫店,她去市里进来布料,给人定做衣服,挣钱比以前多了。
两个女儿先后考上了大学,大女儿考进了我们县城的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小女儿在外地当了医生。
小暖表姐的日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已经衣食无忧,风调雨顺了。
小暖表姐没有忘记我们曾经对她的帮助,她每隔几天就要去我家里看望我的父母,比我们回去得还要勤。
有一次我母亲不舒服在镇上的卫生院住院,小暖直接不让母亲告诉我,她说:“三姨,我表妹工作忙,你不要打扰她了,我照顾你就行了。”
我母亲住院的日子,都是小暖表姐和张庆跑前跑后地照顾,一日三餐都是小暖表姐按照我母亲口味做好了,给送到医院。
我母亲感激地说:“小暖,多亏了你照顾我,你比我闺女还管用呢!”
小暖说:“三姨,我照顾你都是应该的,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这些年,多亏了小暖表姐和张庆,他们经常对我父母嘘寒问暖,有事就跑前跑后的。
我们姐弟都在外工作,有小暖表姐帮我们照顾父母,我们就踏实多了。
小暖表姐的两个女儿,逢年过节时,她们也经常来看望我父母。
到现在,我们依然经常相聚,小暖表姐只要知道我回老家了,她就得来我家,大家说说心里话。
我的感悟:
小暖表姐就是我家当年的“穷亲戚”,我们到现在一直来往。
当年,小暖表姐在我家帮忙干活出了不少力,她心地善良,知道心疼别人,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她的付出!
我们家给小暖表姐买了一台缝纫机,让她学会了做衣服,挣钱养家。
她结婚的时候,我们家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在她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我们给他凑钱;当她丈夫生意失败的时候,我们更是出手相助;当她丈夫病重的时候,我们出钱给他治病。
小暖表姐时刻铭记我们对她的好,她现在回报了我们,她在无微不至地帮我们照顾父母,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亲戚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不管谁遇到难处的时候,该帮一把就帮一把!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我们不要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好。
人在困难的时候,更需要来自亲戚的关怀。
每个人都会遇到风风雨雨,亲戚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一切的沟沟坎坎都会过去的。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此,祝我的老舅母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表姑每次来我家的时候,就像领导视察工作一样。主要是因为我们家太穷,面对她劈头盖脸的指指点点,没有反驳的资格。
后来我们家富裕了,表姑的姿态端的更高,就像给过我们家非常大的恩惠一样,毫不客气地索取着一切。我看不惯父母的忍让,更看不惯表姑的蛮横,宁可当一个目无尊长的晚辈,也要与之断了往来。
“我们家穷,没资格跟你们来往,你们走吧!”
在表姑眼里,我们是她的穷亲戚
爸爸说,60年代我们那里很穷,很多家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顾不暇。表姑的家庭当时也穷,因为吃不饱饭,6岁的表姑被送到我爷爷奶奶身边,请求寄养。
当时我爷爷奶奶是拒绝的,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够照顾表姑呢?即便是亲戚也无能为力。
但对方耍无赖,将表姑丢下就走,那意思就是说:孩子送给你了,养不养你自己看着办。
爷爷奶奶心善,勉为其难将表姑寄养在家里。与当时8岁的父亲一起做个伴,干一些集体劳动,挖挖野菜,偶尔还会一起去别的村子找吃的。
表姑与爸爸作伴生活了三年,后来表姑被接走了,两人也就很少外见面了。
爸爸一直怀念着那三年的兄妹情,有时候会自己步行近百里探望表姑。可终归是路途遥远,加上忙于生计,渐渐地见面次数就少了,也就春节拜年的时候能见一见。
表姑命比较好,19岁出嫁,嫁给了一个走街卖艺的人。当时叫做“街头打把势”的人。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渐渐提高,街头打把式的姑父生意兴隆,赚到的赏钱也多了。后来去城里开了一家舞蹈培训团,摇身一变成了舞蹈教师。
表姑的家庭一年年变得富裕,我们家就成了她的穷亲戚。
第一次见表姑,我正在放牛
那一年我刚刚上小学,牵牛回家的时候看到了身着靓丽的表姑。
父母说我出生那一年表姑来过一趟,这些我并不知道。
表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高贵。波浪卷,皮大衣,皮鞋,一条看起来非常带有抖动感的裤子,非常的时髦。
反正我自打进屋后,表姑就一直在显摆自己一身的行头。尤其是她那双皮鞋,价值80多元,惊得我母亲又感叹又羡慕。
那时候我们家穿的鞋子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偶尔在集市买一双鞋子,也不会超过十块钱。
表姑给我带了礼物,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款汽水饮料。馋得我一股脑将六罐喝了个精光。
我承认我当时非常的没出息,在表姑面前丢脸了。导致表姑踩着我的脸面对我爸妈大肆批评。
“看把孩子馋的,你们这日子怎么过的啊?”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家穷,到处破砖烂瓦,屋子里的家具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
木头门窗,玻璃一块没有都是用报纸糊起来的,屋子里光线很暗。加上土墙土炕土地板,怎么看怎么穷。
没办法,爸妈是农民,一年收成除去税收后只够一家人吃饱不饿。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工,也只是让我和姐姐提高生活质量,至于存款指定是没有的。
表姑在我家只呆了一个小时,先是批评爸妈不会过日子,又对房子院子评头论足。
“你看这房子,怎么也不知道翻修一下?要是哪天塌了怎么办?”
“你看这锅灶这么黑,做的饭能吃吗?不得拉肚子啊。”
“赶紧把鸡鸭都卖了,弄得院子臭烘烘的,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爸妈脸色难看,又没法反驳,只能干笑。
人家说的是事实,要怪只能怪自己家太穷。
姑姑没有吃午饭,背着一个小皮包向着胡同口走去,我和爸妈在后面送她。
“这么多年没见,吃了午饭再走吧。”爸爸挽留。
表姑迈着小碎步,也不回头,“不吃啦,到处臭烘烘的,哪里吃得下啊!”
表姑走到街头,上了一辆红色的松花江。哈啦啦一声响,汽车发动机启动,表姑开车走了。
街头上有闲玩的村民,看着离去的松花江,都过来问道:“那是你家亲戚啊?”
其实若不是表姑路过我们这,估计是不会专程来探亲的。
虽然我喝了她的饮料,但不影响我讨厌她,因为她踩了我爸妈的尊严。
表姑这样的有钱人,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与我们联系的,除非婚丧嫁娶
我十六岁那年,表姑的儿子结婚发来了请帖。严格来说她只寄来了一封信。
爸爸拿到信的时候非常高兴,还特意给我讲了讲他与表姑小时候的事,满满的怀念。
妈妈在一旁泼冷水,“别去了,都八年多不来往了,还有什么亲情可言?而且人家过的富裕,给咱寄信估计也就是通知一下而已。”
爸爸想去,带了一些家乡土特产,一个人坐上了去城里的公交车,并在当天下午坐车返回。
回来的爸爸脸上没有高兴,反而带着一抹被践踏过尊严的挫败感。
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经历了什么。
爸爸为了去参加婚礼,特意在集市上买了一身新衣服。生活在农村的都知道,农村大集上买的新衣服款式很老,很土,质量也非常的差。
爸爸背着一个“尿素”袋子,里面装着老宅院子里那一棵老枣树所结的枣。还有一点花生与核桃。
爸爸背着尿素袋子,穿着自以为很整洁的衣服走进了举办婚礼的酒店。
爸爸见了表姑之后,没有听到她一句问好,没有听到她一声寒暄,只有嫌弃。
“你这什么样子,这举办婚礼你背个破袋子干嘛?赶紧扔一边,扔掉!”表姑说着夺下尿素袋子,非常嫌弃地丢到了门口一旁的角落里,还特意藏了藏,生怕被人看到。
“去找地方坐吧,傻站着干嘛?看你穿的这么邋遢?来参加婚礼,怎么一点也不注重个人形象呢?”
被表姑这么一说,爸爸的心情很低落,随便找了一个位置等待开席吃饭。可能是我爸爸的样子不合群,又或是坐的位置太显眼,被表姑拉到角落里,与几个打打闹闹的孩子坐在一起。
婚礼结束,酒足饭饱,爸爸离开的时候想去给表姑打个招呼。比如客套地说一句:有空去我那玩。
表姑面带微笑,眼睛盯着散场的客人,客气地相送。但对我爸的态度是:“走吧走吧,快走吧。”
“走吧走吧,快走吧!”表姑不耐烦,不想与这个穷亲戚多说一句话。
就像被驱赶一样,我爸灰溜溜地走了,心情格外难过,自此以后对表姑没了念想,就仿佛从来没有过这个亲戚。
是啊,穷亲戚,又有什么资格与富亲戚来往呢?
表姑第二次来我家,被我赶走了
社会变化大,农村的标签不再是贫穷。工作多了,机会多了,男女老少都能有机会赚钱。相比于其它地方的农村,我们村子要更加富裕一些。
村东头原来是一片芦苇荡,后来地方扶贫拨款,将芦苇荡变成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大湖,同时投资商加入,建设了大型游乐场。
我爸妈在游乐场门口摆摊,每天收入顶得上两个白领。
我有自己的工作,也算一帆风顺,还娶了老婆。
我和老婆结婚第二年的时候,一辆奥迪车停在了村头。多年不来往的表姑又来了,还带着姑父,儿子以及儿媳妇,儿媳妇的身边还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表姑一家就像是领导视察工作一样,对村子的变化评头论足,指指点点。来到我们家的时候,还如若无人般的四处打量。
“盖新房子了?咋不盖二层小楼?”
“院子怎么还这么脏”
“这门的质量也太差了。”
“吆喝?还装太阳能了!……杂牌。”
表姑一家人在院子里随意点评,我跟老婆在屋子里悠闲玩耍,听到有人闯入才出门查看。
开始我以为他们走错了屋子,可当看到表姑那张脸时,我才恍惚的记起这么一号人物。
波浪发,小皮鞋,看起来很洋气,很有范。冷傲的眼神,嘴角挂着不可一世似带嘲讽般的微笑。
“小超吗?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
“我是你表姑!你爸呢?”
“去游乐场摆摊了。”
远方来了亲戚,我立刻通知了爸妈,虽然我讨厌这个表姑的态度,但尊卑礼仪我还是懂的。
在我们农村,鸡鸭鱼肉是待客必备的硬菜,当我与妻子将菜做好端上桌的时候,表姑露出了嫌弃之色。
“全是肉,这怎么吃啊!我现在年龄大,医生让多吃青菜。”说着用筷子在几个盘子里挑挑拣拣,就像小鸡啄米一样。
爸妈尴尬,赶紧又让我去厨房准备了两个青菜。自我感觉厨艺不错,但表姑又是一通批评。
“酱油放的多了,咸了,味道也不好。”
表姑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他大我四五岁,看起来非常的老实木讷全程没有说过三句话。但表嫂则不一样,看面相就不是老实人。表嫂与表姑无缝衔接,适时补充道:“这农家菜还真没法吃,不合胃口。”
不知道婆媳两人是不是故意挑毛病,反正表姑夫与表哥的儿子吃的很香,鸡腿鸡头,肘子,烤鸭,吃的嘴巴吧唧个不停。
吃完饭,表姑一家与爸妈在屋子里聊天,我和妻子收拾碗筷。
妻子一脸不悦:“这哪来的亲戚啊?怎么感觉这么牛?”
我无奈一笑:“一个表姑,人品不咋滴。”
我和老婆正忙,妈妈把老婆叫了出去。原来是表姑要给我老婆红包。因为是第一次见,给红包也算是符合当地风俗。
表姑夸赞我老婆漂亮,夸赞农村越来越好,接着画风一转,“我儿媳妇你们也是第一次见吧?还有我孙子,今年4岁。”说着看了一眼我老婆,“丫头,把红包收起来,里面一千块钱呢。”
老婆瞬间反应过来,如果收了红包,是不是要礼尚往来送出去两千呢?
老婆摆摆手,将红包放在了表姑面前,说道:“结婚过了第一年不能收红包,不然对家庭不好。”
表姑问:“有这风俗吗?”
我插嘴,“有的。”
可能是觉得无聊,表姑一家坐了一会就提议出去转转。还一脸迷茫的问我爸妈,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明知故问,我投过去一个大大的白眼。
我爸性格老实,顺着表姑的话茬就说:“东边就是旅游景点,游乐设施不少,来这里玩的人也挺多的。”
“是吗?”表姑浮现意外式惊喜,“这样,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一会去景点转转,你安排!”
还真不客气,上来就要求直接安排。
爸爸连连点头,在他看来这是表姑对他实力的认可。但在我看来爸爸就像一个冤大头。
爸爸让我和妻子带着表姑一家去,还将摆地摊的小皮包塞给了我,又叮嘱我表姑好不容易来一次,要好好安排。
我很心疼,虽然景点门票不贵,每个人也就30块钱。但里面的游乐场是收费的,而且还不便宜。就拿一个过山车来说,每人一次50块钱。还有骑马射箭,动物表演等等十几个项目。
为了降低支出,在达到景点的时候我连虎带吓的说:“这里的游玩设施都是别处淘汰下来的,今年上半年好几个人都出事了,一点都不安全。记得上次过山车脱轨,十几个人都倒挂在上面,可危险了。”
我乱说一通,吓得他们一愣一愣的,但游乐场游玩的人都高高兴兴的玩耍,转悠了一会他们也开始尝试各种项目。
从下午2点到下午5点,除了过山车几个惊险的项目以外,其它的八九个项目几乎都玩了一遍,每次玩的时候一家五口都上。
我算了算,一个下午花了我三千多元。
玩的饿了,表姑提议去饭店吃饭,景区的饭馆不便宜,而且专挑了一家最贵的吃。鸡鸭鱼肉一样不少,也不提清淡不清淡的事了。一个个胡吃海塞吃的不亦乐乎,最后吃完拍屁股走人,留下我在后边结账。
天色昏暗,回到家没一会表姑一家人打算走了。表姑夫把车开到了我家门口,然后打开了后备箱,搬出来两个大箱子。
“哎呀,差点忘了。”表姑说:“好不容易来一趟,我给你们带了一些礼物。”
爸妈不好意思的说:“怎么还带礼物了?”
表姑说打开箱子,原来全是脏旧的衣服。
额…汗!
“这些可都是名牌,最便宜的都得四五百。”表姑拿起一件衣服说道:“一件衣服当时花了1000多。不过现在掉色了,还被烫了一个小洞。你们在乡下穿还行,在城里就没法穿了。”
“这是一件童装,挺新的。”表姑拿着这一件连体裤说道:“我孙子穿不着了,给你们吧。”
这时表嫂说道:“这件童装可是名牌,价值好几千呢,要不是沾染了污渍洗不掉,我可舍不得给你们。”
表姑一件件的介绍着箱子里的衣服,不管是破洞的,掉色的她都称为价值好几千的好东西。那夸夸自谈高高在上的样子,就像赐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恩惠。
“还有这件,我儿子结婚时穿的西服,闹婚的时候被撕扯了,不过补一补还能穿,别看已经破了,当时也是好几千买的呢!”
两个箱子里的衣服没有一件好的,正常来说都是要扔掉卖废品的。
我气不打一处来,破破烂烂的衣服送给我们,就像是施舍一样。
我老婆也生气了,转头回了家,不想看到他们高高在上的嘴脸。
我妈脸色也难看,摆摆手说道:“我们家不缺衣服,你都带回去吧。”
表姑说:“带回去干嘛?你看这件衣服你穿正合适,旧是旧了点,但总比你身上穿的要值钱吧。你看你穿的,都是地摊货吧?穿出去不嫌丢人呐?”
妈妈气的不说话了,也扭头回了家。爸爸干笑一声,“行行,放这吧,放这吧,回头我让孩子洗洗。”
爸爸太能忍了,被看不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不知道怼回去吗?
我蹲下身子把衣服塞进了箱子,接着搬起来碰到了她的后备箱。
“衣服这么好,你们留着自己穿吧。我们家不会穿别人的旧衣服,怕染上细菌。”
表姑眉头倒竖,一脸懵的看着我。
“快走吧快走吧,以后没事别来了。我们家穷,没资格跟你这样的富人来往。这么大的人了,最起码的道德礼仪都不懂呢?”
我爸喊了我一声,责怪我没大没小。
我没说话,转头回家关上了大门。接着就听发动机轰鸣,渐行渐远。
爸爸开门回来后,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看的出来,爸爸也挺难过的。
我算是看出来了,像我们这样的穷亲戚,表姑打心里就看不起。她这次就是奔着免费游玩来的,然后临走施舍一点破衣服。幸好,以后她不会再来了,也不会与我们这样的穷亲戚有任何来往了。
亲戚之间一旦存在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疏远。有钱的往往比较抠门,没钱的往往比较大方。仗义多是屠狗辈,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