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泽·律智星团队专注于律师引流成交
为律师业绩增长而生
一
隐名股东(被代持人)可能面临的风险
应对建议:
为了避免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在代持合同中,明确名义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边界,并规定违反约定行使股东权利时的违约责任。
在股权代持协议中,名义股东是接受隐名股东的委托代持股份的。名义股东需要履行股东的义务。如名义股东不及时提供公司信息、不参与股东会议,都将有可能给隐名股东带来损失。
双方在代持合同中,详细约定代持股东需定期提供公司信息、参与股东会议等义务,并尽可能的设定相应的违约责任。
①在股权代持合同中,明确股权处置的条件和程序,并设置违约金。
合同中具体约定,代持期间,一旦发生股权处置事宜,应具备什么条件,按照什么程序处置。名义股东一旦擅自处置股权,需要承担什么违约责任。
②隐名股东可以要求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质押给隐名股东或其指定的第三方。
名义股东擅自处置股权时,则无法进行转移变更登记,从而使名义股东随意处分代持股权的风险最大幅度的降低。
2、名义股东自身行为引发的风险
(1)股权分割风险
如名义股东是自然人,其离婚、继承等个人事务可能导致代持股权被分割。
(2)股权被强制执行/查封的风险
名义股东个人在对第三人的交易中,产生了债务,债权人可能通过法律手段查封、强制执行代持股权,或因名义股东违法犯罪导致股权被查封、强制执行。
(3)法人清算破产风险
如名义股东是法人而非自然人,则名义股东存在着破产清算的可能,一旦发生,必然会导致代持股权被处置。
二
名义股东(代持人)可能面临的风险
①双方在代持合同中,明确隐名股东的出资义务及违约责任。
②在隐名股东承诺已实缴注册资本的情况下,名义股东可要求隐名股东提供出资证明或第三方验证,确保隐名股东的出资真实。
①代持合同中应明确名义股东在清算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②名义股东应积极参与清算过程,确保依法履行清算义务。
①代持合同中应明确名义股东在经营管理中的独立性和权利限制;
②名义股东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事,避免卷入各种纷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