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股权代持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
3.具体来说,协议中应详细列明双方的身份信息、股权比例、出资方式、投资收益分配、风险承担、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找法网提醒,股权代持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存在被否定的风险。虽然法律上明确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但并未明确实际投资人的合法股东地位。
2.显名股东可能恶意侵害隐名股东权益。在股权代持关系中,显名股东作为名义上的股东,可能会滥用其股东权利,侵害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
4.显名股东的债权人可能针对显名股东股权进行强制执行。在股权代持结构下,股份登记在显名股东名下,其债权人可能会提出针对代持股份的执行请求。
为了降低股权代持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在股权代持期间,双方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变化。如果发现显名股东存在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行为,隐名股东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3.为了降低隐名股东难以确立股东身份的风险,隐名股东可以积极争取公司其他股东的支持和认可,争取成为显名股东并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利。
4.为了降低显名股东债权人强制执行的风险,隐名股东可以与显名股东协商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例如,可以约定在特定情况下将股权转回给隐名股东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隐名股东的权益不受损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