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杨称不给宠物基地运费他们就不发小猫/受访者供图
此刻,让岑杨挣扎了两个月的买猫之路,在“最后一公里”又让她寒了心。独居在大城市的岑杨,在工作四年后才下定决心拥有一只自己的“毛孩子”。因为现有住所不能满足养猫的需求,她为此甚至大费周章地搬了个家。
但一切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混沌的养宠市场,正在让越来越多对宠物饱含期待的年轻人,在经济、精神成本投入愈来愈大的同时,陷入心理愧怍与维权无路的循环。
01
闪电般的捆绑
岑杨是第一次养猫。和许多养猫人一样,她事先提前接触了一些网店和线下店,自以为做了不少功课。但大部分准备功课,都围绕养猫的注意事项,对于第一步的购买,反而疏忽了。
她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看花了眼,分不出购买渠道的差异,最后决定在一个自称正规的宠物销售基地买下一只美国短毛猫。
在付完费用后,岑杨的猫已经准备开始检查和托运了/图源:图虫创意
对方一口气给岑杨提供了两个选项:三个月的猫粮,共计1350元,或者买四个月的,共计一千七百多。岑杨还没来得及反应,对方就声称已经打包好,让她直接“打一下款”。
“他们说,因为年幼的猫咪比较脆弱,需要食用特殊的粮食和营养品,还跟我说从他们那里购买,算是一种猫咪过渡时期更安全的方案,而且售价比京东便宜。”
可当岑杨向与她对接的销售询问配备的猫粮是什么牌子,对方却告诉她,“这个得问饲养员”。
受访者供图
从忽然被要求捆绑的猫粮,到定价不透明的运费、检测费,在多环节被要求增加费用后,岑杨忍无可忍,她不能就这么支付那莫名其妙的200块。
更让岑杨感到气愤的是,自己下单的那只猫咪,卖家声称有专车司机护送猫咪到家,当车到达家门口时,岑杨看见猫笼里的小猫不停在撕心裂肺地叫,她问司机,“它怎么一直在叫?”司机看了一眼笼子,调笑地说:“哭代表还活着嘛”。
而捆绑销售的高价粮食,则并未与猫咪一同到家。因为商家先前称,幼猫不能擅自换粮,一定要继续食用他们给的过渡粮食,所以岑杨就没有自己再另外购买粮食。但卖家口口声声宣称的“一切配备齐全,到家就可以直接养”,又是一句空话。猫咪到家后,只能饿着肚子。
打开航空箱,岑杨发现猫拉了屎,猫屎旁边放了一小袋半个巴掌大的猫粮,最多只够小猫吃半天。
两天后,岑杨终于收到了猫粮,却发现与卖家送猫过来时一同装在猫笼里的那一小包并不是同一种粮食。“因为不同品牌猫粮的形状差别很大,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与卖家声称的“不能随便换粮”自相矛盾。
这样的遭遇无独有偶。
季民也是在猫舍网店直销购入一只猫咪后,被捆绑销售了两箱逾3500元的不知名品牌猫粮和营养品。
被捆绑销售,季民也有同样的遭遇/《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剧照
最终,季民买回来了一只2个月大的英短小猫。猫的价格为2400元,但购猫后,店家同样以“过渡期不能随便换粮”为由,为季民捆绑了3500元的杂牌猫粮。“如果不买他们的粮食,就只包15天售后”,所谓的“售后”,包括为猫咪治病,退换病猫。
格瑞也被同样的理由捆绑了一万多猫粮与营养品。2月底,格瑞在上海某宠物店看中了一只“拿破仑矮脚”幼猫,标价11600元,付款后,店家就开始向格瑞与男友推销猫粮和保健品。
店家称,因为幼猫不能随便换粮,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等问题说“如果是换粮导致的肠胃问题,他们就不负责治疗”。
最后,连带着买猫的1万多,格瑞一共花了差不多28400元。
格瑞购买的这家宠物店在上海有连锁门面,在市中心有足足几层楼高的一整栋楼,看上去无论如何也像是“正规的”。
只不过,捆绑销售,还只是这场生命交易百出漏洞的第一关。
02
高额的后续费用
一名猫咪繁育人告诉我,“(后院猫)被买回家时携带猫癣或耳螨几乎是标配,因为这些小病店家懒得花钱去治”。
猫咪到家,病怏怏的,治,还是不治?这是摆在所有“不幸”的买猫人眼前的问题。小猫不同于普通货品,坏货则退。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考验的是人性——这也是卖家的狡猾之处。
治不治猫咪,考验的是养猫人的人性
季民在给小猫做完体检后,再去找猫舍,后者口头承诺可以“换一只”。但季民已经不信任他们了,主要是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对待病猫,“怕他们直接把猫活埋或者虐杀了”。
格瑞把小猫从宠物店带回家后,第二天就发现它也“蔫了”。
小猫远不如第一天刚到家时那样活泼,奄奄一息在地上躺了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理人。
格瑞担心自己买到了传说中的“星期猫”——也就是有暗疾,养不到一个星期就会死掉。她带猫去医院检查,发现有耳螨和猫癣。而店家告知格瑞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幼猫还未打齐疫苗,所以“无法避免”。
面对格瑞指出的对售卖不足四个月的小猫的质疑,商家则说:“中国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猫狗不到达一定的月份就不能卖”。
商家的回应/受访者供图
自己吃过一次亏后,季民才开始了解“后院猫”这一概念。所谓后院猫,顾名思义,就是养在自己家后院的猫。养主将猫当做猪、鸡、牛一样来养殖,一公一母批量繁殖,按只论价,通常不超过2个月的就会被出售出去。
“后院猫舍的特点是选择多,只要你出钱,什么品种都能给你找过来,全国各地调货,疫苗只打一针或不打,两个月就敢卖。”季民说。他找到当初联系上猫舍的淘宝客服,却得到回复:“这是卖家的问题,他们只是帮他对接卖家”。
处处充满了谎言、忽悠和骗局,买家怒不可遏,最终受伤的,还是小猫。
季民将自己的遭遇在小红书曝光后,每天都会收到与他类似遭遇的网友私信。一个大学女生不小心买回来一只患猫瘟的猫咪,但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医治,“急得要哭了”。
目前,爱猫人士和社会主流大都提倡“以领养代替购买”,因为后者容易助长地下产业链,但领养或许更考验主人的经验和判断。另外,对像岑杨、格瑞一样“真的很想要一只品种猫”的人来说,成功收养的概率低,而购买的吸引力太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冲动消费。
爱猫人士和社会主流大都提倡“以领养代替购买”/《千寻小姐》剧照
岑杨告诉我,从“领养”到“购买”之间,她经历过一种心态上的转换。
起初,岑杨的确想要领养,且不说同城品种猫的领养机会少,而且需要仔细甄别,此外,她想养一只年龄较小的猫,“可以慢慢培养感情”。而满足她想要的条件的领养,少之又少。
对消费者而言,后院猫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品种数量多、价格相对便宜。以一只两个月龄的美国短毛品种猫虎斑为例,广州一家位于市中心商业写字楼的猫舍售价4000-8000不等,而未见实体地址的网络猫贩子的报价,则可以从200-3000不等。
精修的猫咪美图、可供选择的广泛品种,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对购猫新手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岑杨这么解释她最终“栽”在猫贩子手里的心理动机:“小动物是生命,又不是奢侈品,无所谓真假、质量高低,只要先领回家来,自己再好好养,渠道好像不是那么重要。”
但真的碰到格瑞和季民那种病猫,耗费的精神和经济成本是难以想象的。这里面存在一场潜在的博弈:利益导向和生命导向的行为逻辑大不相同,且必将是后者付出及妥协更多。当买猫者和卖猫者都以“尊重生命”为前提、甚至是目的,一场良性的活体动物交易才可能实现。
03
看不见的繁育人
在难以辨别、处处是陷阱的养宠市场,真正爱猫的卖方是否存在?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同样面临两难的境地。
王野是北京一家猫舍的主理人,也是一名孟加拉豹猫繁育人。但2024年也许是他最后一年做繁育人了。整个2023年,他在养猫上花掉了五十万,处于略微亏损状态。
王野是北京一家猫舍的主理人,也是一名孟加拉豹猫繁育人
“我们是繁育,不是‘繁殖’。”王野小心翼翼地纠正这两个词,一字之差,却是像他一样的猫咪繁育人长期被误解和忽略的痛点。
一名想要买猫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猫咪卖家,90%都是文案统一复制粘贴的猫贩子,而不大可能遇到王野这种猫舍独立繁育人。
王野认为,所谓的繁育,是“致力于把某一品种的宠物猫的外表和性格都培育得更加优秀”。这的确是以培养适合家养的宠物为目的,但“健康”是第一要义,每一只猫咪的性格、身体状况,王野都了熟于心。
“大部分正规猫舍一般只有单品种或者双品种”,每只猫至少要打完三针疫苗才会出售。“一个繁育场的出猫量可能抵得上十几个猫舍”,除了消费者,宠物店也对繁育场有需求。
王野也接触到的买家有不少是冲动消费。王野劝退过不少客户,比如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学生,“只看到了猫的可爱,没看到人需要的付出”,王野说,“买猫这一步反而是最简单的”。
买猫的人最先看到了猫咪的可爱/《你好喵室友》剧照
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搜任何一种品种猫的出售,标出来的猫咪几乎都在2个月左右。猫贩基地常卖2-3个月的幼猫,一来是这个年龄段模样可爱,又不需要时刻依偎着母猫。二来,从小开始养,最容易把主人视为自己的父母。有了市场需求,对应的产业链水涨船高。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要分辨“后院猫”、猫贩子、猫舍和正规繁育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这是由于活体宠物贩卖至今未能得到统一化的监管和规范。
比如,像王野这样的繁育人,哪怕有相对成熟的经营猫舍的经验和能力,也并没有一个营业执照供他注册,能注册的只有部分国外协会会员,比如CFA(国际爱猫联合会)、TICA(国际猫协会)、FIFE(国际爱猫联盟)等,但这些都没有本质的含金量和专业保证,毕竟,“花钱也可以注册”。
“这些证书只能证明一件事:你的猫是一只猫。”沈阳一家经营了六年的猫舍主理人颜玉涵笑道,如今,市面上的繁育人以及他们运营的猫舍,大多都是以个人、夫妻、家庭作坊等形式,“也就是常说的家庭猫舍”,因为养一只猫需要的成本,通常难以覆盖员工的人力成本。又因精力、资源都相当有限,约97%的正规猫舍都只会繁育一种品种。
颜玉涵曾经是一名互联网“大厂”核心团队的员工,自己也开过公司。2018年,他开始自己办猫舍,专门繁育美国短毛猫。猫舍的前期投入最多达到100多万,每年会繁育100只左右猫咪,均价在7000元左右。但直到今年,猫舍依然在轻微的亏损状态。
“猫是为数不多可以花钱买到的爱。”颜玉涵认为,宠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命属性要远远大于商品属性,在他看来,“包N天退换”之类的售后承诺,本质上就是把宠物去生命化,“生病了就换一只新的给消费者,原先的拿回去‘处理掉’,甚至成为‘血猫’(专供抽血用血的猫),成为虐猫产业链中的一员。”
电视剧《繁花》里,马伊琍饰演的老板娘说了一句台词:“黄河路的饭店,每年都有人开,每年也有人关,外行是死不完的”,在颜玉涵看来,“猫舍和饭店一样,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手入场,也时有倒闭离场的猫舍。”因此,宠物行业里,大公司全集中在下游。
日前,我国的活体宠物行业仍还处于野蛮生长和乱象丛生的阶段,这里面有一定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劣币逐良,也存在观念差异滋生的地下产业链生存土壤。
如何建立一个“对猫和对人都好”的市场流通渠道,包括王野在内的不少繁育人多年来持续在探索。目前社会主流提倡的“领养代替购买”,却也并非一个完美的替代方法。曾经就有媒体报道,不少打着所谓领养旗号的人,实则是借爱猫人士的领养契机捆绑和销售猫粮,以此牟利。
王野也遇到过很多对猫很差的领养提供者,一位声称要给几十只猫咪找领养人的博主,将猫全都放在一张床上直播,直播过程中其中一只猫咪被踩死,博主浑然不觉。
“生命已经存在这个世界上了,一个人带给它的影响是好的,那就是好。”王野认为,因此,对想要养猫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辨别“人”。不管是繁育人还是猫贩子,最终还是只能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逐步筛选和建立良性的猫人共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