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来看,民宿似乎在这个国庆迎来了久违的旺季。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10月1日当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过3.3亿人次,环比增长48.1%。国庆前四天,这个数据已累计超过11.8亿人次。出游人数再创新高,文旅市场也是一片火热。携程数据显示,国庆首日,多地景区门票售罄,国内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7%;民宿预订量也水涨船高,同比增长55%。
但事实上,从网红旅游城市并不理想的GDP增速,到文旅集团上半年营收上的大幅亏损,“旺丁不旺财”成为近期文旅市场的明显特征。出来玩的人很多,但是人们的消费敏感度越来越高,愿意花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民宿想在这个国庆支棱起来,还是有点难。
今年国庆,民宿生意怎么样
迈点观察到,今年国庆的民宿市场,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流量“腰斩”。
总体来看,国庆假期前半段的民宿入住率较为理想,部分民宿可以实现满房;但假期后半段,入住率大幅下降。
八号秘境新客家轻奢民宿运营顾问清幽告诉迈点,今年国庆首日,其民宿入住率为63%,10月2-5日均满房,6日入住率则下降到40%左右。同时,她表示,今年生意整体不如去年。
第二是OCC尚可,ADR难保。
民宿老板A君透露,今年国庆其民宿预订量达到了九成,但是房价不如预期。“OTA上的房价不可能再低了,社媒营销做过了也没有流量,现在只能做好服务,期待回头客。”
“旺季的入住率和房价相比去年同期是有下降的,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入住率。”佛山市美好院望·聚星里民宿联合创始人、广州市万家旅舍&清风半两·丝苗里民宿投资人徐灵枝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的消费比较谨慎,不太愿意选择住宿价格比较高的产品了。
民宿老板B君表示:“满房的都是没涨价或者价格涨得不多的,抱怨没满的都是保持以往国庆价格的。其实这时候没满房比满房赚的还多,满房的累够呛还不如人家高价卖三成。”
第三是预订周期变短。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住宿行业。万豪国际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卡普塔诺近日表示,中国消费者习惯提前三天预订酒店,这是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比世界其他地区消费者近20天的预订窗口要短得多。
“以前出去玩都是提前订民宿比较便宜,但现在越临近入住,反而更有可能低价捡漏。”消费者C君表示,即使是当天到达旅游目的地再订住宿也不迟。
就算房间提前预订出去了,也有不少人在货比三家后选择退订。这在今年国庆期间尤为明显。一些民宿老板欲哭无泪:“本来房间都被订满了,但是周边有没满房的民宿临时降价,游客看到更便宜的就会退订。”
可见,今年国庆,民宿市场还是难逃“旺季不旺”魔咒。从西藏到海南,从大理到莫干山,这些火热旅游目的地的民宿老板,都普遍反映“卖不上价”、“游客变少”。“今年是近些年来较惨淡的一年。”有海南民宿老板表示,不少房源在国庆期间预订率不到50%。
压力之下,一部分民宿老板选择转型。寒舍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文欢告诉迈点:“民宿不好做,我们已转型做出海业务,聚焦马来西亚和印尼。”
为什么人们不爱住民宿了
伴随着旺季民宿市场的表现不如预期,“民宿被资本抛弃”的话题引发热议,“为什么年轻人不爱住民宿了”的话题也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
回溯往昔,由于独特的深度居住体验和强社交属性,民宿曾一度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为132.3亿元,同比增长61.5%。
那么,前几年还炙手可热的民宿,如今却为何“跌落神坛”呢
首先,一个大的趋势是,民宿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其次,一个业内的共识是,酒店打败了民宿。
过去,民宿因独特的个性化特色和强大的社交属性而备受欢迎。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注重打造个性化的服务和定制化的产品,还有特色餐饮以及主题活动,并且服务标准化程度更高、服务质量更好。如此一来,民宿原本的优势也逐渐消失。
“现在很多酒店也会主打非标产品,并且价格不会比民宿贵到哪里去。”消费者D君表示,不论是出于住宿体验还是性价比,他都更加信任连锁酒店品牌。
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民宿乱象频出。
近期的民宿摄像头事件再次让消费者对民宿的隐私安全问题产生质疑,日前关于成都泰华公寓的报道也反映出住改商廉价民宿泛滥的现象。如今,低价民宿的卫生和管理问题堪忧,部分精品民宿又被诟病价格虚高。
不少消费者在多次踩雷后无奈表示:“订民宿就像开盲盒!”当然,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否定所有民宿,但这些不良现象确实影响了民宿的口碑,也左右了消费者的决策。
与其说民宿是一个住宿场所,不如说它是理想生活的具象化体现,赋予了人们回归自然、拥抱本真的可能。
因此,民宿应当着重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例如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地文化的装饰风格、以及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体验。民宿非标准化的独特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但始于情怀而精心建造的民宿,绝不能仅停留在会讲故事的层面。要想俘获消费者的芳心,民宿必须有高品质的产品和贴心周到的服务。某书达人E君热衷于入住各地有意思的民宿,感受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征。然而近几年,她明显感觉到很多民宿只是套了一个情怀的“壳子”。“住宿体验是完全没有的,服务态度是高高在上的,连基本的卫生和舒适都没保障,消费者也不是冤大头啊!”
写在最后
当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唯有改变自身。迈点在访问过程中发现,仍有不少善于思变的民宿在采取行动,从服务端、产品端以及营销端不断提升自我。
例如,袁驰表示其民宿正朝着文化转型方向迈进,结合马场、营地等元素。清幽则选择借助非遗文化来提升民宿特色。而徐灵枝的民宿推出了住宿、游乐与餐饮相结合的活动套餐,并利用公域流量进行宣传推介。
可见,哪怕形势和心态都不算乐观,一些民宿也没有停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