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应急预案政务公开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适用条件:学校无传染病疑似病人。

二、处理原则:坚持以各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为主。

三、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一)春季。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教育学生做到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

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原,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病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玩具、用具等间接传播。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

4、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

(二)夏季。夏季以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内的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或沙滤水。设有食堂的学校,一定要遵守《食品卫生法》。食堂必须持证开办,在许可范围内生产经营。在操作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守基本规范和要求。工作人员须经体检合作方可上岗,要自觉地认真做好饮食卫生,保证让学生吃得干净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进货渠道要符合卫生要求。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类——口途径、亦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水和食物得以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等经血传播。肝炎患者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纳减、恶心、厌油、腹帐、腿酸或有肝区隐痛症状,如检查病人的血清谷丙转氨酸活力常值、麝香等酚浓度试验等指标均可见有异常。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以及带菌者。该病以类——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污染食具、用具、食物或水,因苍蝇的机械传播而造成发病。凡有腹病、腹泻、大便呈粘液或脓血状,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症状,多半可拟诊为本病。

3、流行性出血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眼结膜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源是以病人为主,病原携带者次之,本病的两种主要传播途径分别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经水传播。该病的早期是眼内有异物感,继而眼部疼痛、畏光、浆液性分泌物,出现结膜充血乃至出血和水肿。

(三)秋季。秋季以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为主。

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大脑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6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成人、老人发病也趋增多。乙脑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常情况下,病毒首先感染家畜和家禽,蚊虫叮咬和吸吮这些被感染的动物血液后,通过再叮咬健康人,将乙脑病毒传入人体血液内,在人体内繁殖而发病。乙脑常见的早期症状一是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二是剧烈头痛,多数伴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患儿则啼哭不止;三是喷射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

2、菌痢。(同上)

(四)冬季。冬季以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主。

1、流感、水痘。(同上)2、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通过咳嗽、喷嚏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颅内感染,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为最高。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高烧、寒战、头痛、皮肤上出现血点、淤斑。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经严重症状。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http://pdsswsjsjdj.com/267.html
1.预防性消毒方案(11篇)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fangan/1325495.html
2.预防传染病的应急预案(15篇)(五)加强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及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晨检由保健老师承担,午检由各班老师承担。) (六)加强卫生习惯教育,督促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擦手巾改用手纸,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七)加强与缺勤儿童的联系,每天了解缺勤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https://www.yjbys.com/yingjiyuan/3796398.html
3.检验科应急预案范本(3篇).doc应?急检验专?家组成员?___?小时手机?保持畅通?二、检?验科实验?人员应熟?悉并严格?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___?传染病防?治法》、?《___?_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根?据传染病?预警分级?做...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4991622.html
4.传染病应急预案根据 “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729140245_305391.html
5.冬季常见的传染疾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513250/
6.预防传染病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二、定期开展结核病、菌痢、麻疹、水痘、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卫生所通过画廊、网络定期进行个人卫生习惯、卫生防病、自我保健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https://mip.jy135.com/xindetihui/83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