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名片:李安,29岁,因为从小痴迷养狗,从一名普通办公室职员转行导盲犬训导员。目前,就职于上海以及常州龙根导盲犬基地,从业经历超过5年。
盲人张志兰和丈夫在常发广场附近开了一家按摩店,每天陪夫妻俩上下班的是导盲犬菲菲。去年夏天,菲菲带着张志兰坐地铁的视频走红网络,一度上了抖音热搜榜,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导盲犬。而菲菲的训导员就是李安。
李安来自上海龙根导盲犬训练基地,像他这样的训导员,基地一共只有5个。“导盲犬是万里挑一,训导师作为它们的‘导师’,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常人难以体会的成就感。”
去年年底,江苏首个导盲犬训练基地在我市成立后,李安经常还要赶到常州,负责帮助、指导常州基地的新同事。他还把姐姐李萍带入这一行,目前李萍已经是基地导盲犬助训员。
有耐心是导盲犬训导员的最大特质
初见李安,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话极少。但和导盲犬豆包互动时,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快速发出口令,言语间还带着一点顽皮,眼神充满爱意。“一个导盲犬训导员最大的特质就是有耐心。”龙根导盲犬基地工作人员霍冬云说。
李安出生于四川南充,家里一共养过三条狗,包括两条中华田园犬和一条哈士奇。在2018年以前,他是一名普通的办公室职员,直到看到了上海龙根导盲犬基地的招聘。“开始就是觉得新鲜,再加上我喜欢狗嘛,就去应聘了。”
成功应聘后,李安发现这份工作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在3个月的试用期里,每天都是在打扫犬舍,给狗狗洗澡。“3个月起早贪黑,天天干杂活,还要忍受犬舍的异味。如果没有好的耐心,支撑不了几天。”霍冬云说,这就是应聘者必须经历的考验。
最终,同一批应聘者,只有李安一人留了下来。
严格筛选幼犬送到寄养家庭
电影《导盲犬小Q》中有一个片段,讲小Q在确定可以做导盲犬之后,很小就被转到仁井夫妇家养育。现实中,被选中的幼犬也是这样,两个月大时被训导员送往志愿者家庭抚养。“这些志愿者都是些极有耐心和爱心的养犬高手,在一岁之前,他们会保证小狗茁壮成长,并带着小狗熟悉人类的生活环境,训练它们听懂基本的命令。”李安说。
在这个阶段,如果幼犬不良习惯没有被纠正,也会被淘汰。寄养结束后,训导员会再次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犬只开始接受进一步的培训。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狗狗学会“走路”
“幼犬重新回到基地后,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天带它们进行‘行走训练’,通俗地说就是让狗狗学会‘走路’。”李安说。
导盲犬的“走路”规矩很多,和普通狗狗完全不一样。李安必须教会它们走直线,遇到障碍物不能跨过去,必须停下;上下楼梯时,先把自己的两条腿放在第一阶梯上,等待主人;过马路时能判断是否安全,然后带主人通过……“有时候,教狗狗同一个动作,可能会长达几天。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耐心的重要了。狗狗都是很敏感的,你的负面情绪它们完全可以体会到,训导员都没有耐心了,还指望它们能纯熟地掌握各种避障的技巧?”李安说。
这几年,不仅在基地里训练,李安带着导盲犬走遍了基地附近的街道,每天的步数都很惊人,两万步左右。行走训练的同时,他还要让狗狗产生一种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拒绝各种诱惑。“它们的生活作息也很有规律,每天定时睡觉起床,每顿饭只有主人允许才可以吃,这也是为了以后工作时不被外界干扰。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没有准时上下班的概念,每天从早到晚陪伴狗狗。除了训练,还有科学的饮食,一丝差错和懈怠都不能有。”
经过半年的训练之后,导盲犬通过各种测试,才能给它们匹配新主人。“这期间,盲人、导盲犬至少要进行一个月的共同训练,24小时生活在一起。我们不仅要指导盲人朋友和狗狗配合,还要教他们怎么照顾狗狗,培养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导盲犬适应主人,并服从指令,引导主人安全出行。”李安说,其中不能有一点差错,因为这关系到盲人朋友们的生命安全。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训导员要陪同盲人和导盲犬,来到盲人的居住地,再次进行至少一个星期的行走训练。让导盲犬熟悉主人生活和工作的地点。“从筛选幼犬到最后的行走训练,训导员的任务才算结束,这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年。”李安说。
时隔一年菲菲一下就认出了他
去年11月底,常州导盲犬基地正在筹备阶段,李安第一次来到常州,又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爱徒”菲菲。“导盲犬有近乎完美的服从性和纪律性,除了主人,任何人几乎都牵不走。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他们的训导员。”菲菲主人张志兰说。当时是在一个大教室里,菲菲看到李安后立刻认了出来,李安发出的指令,它同样服从。
“菲菲也是我们基地的明星犬,因为长相相似、服从性好,曾经被导盲犬电影《小Q》选中,和香港影星任达华一起拍摄宣传片。让我比较惊讶的是,任达华用粤语发出的指令,它都能听得懂。”李安说,菲菲2021年年底毕业,时隔近一年自己再次见到它时,仔细向张志兰了解了菲菲各方面的状况,还带着它室内室外溜了一圈,“菲菲功底还在,常州导盲犬基地成立了,它也可以不定期回学校练练,巩固巩固。”
回想起在基地训练的一个多月,张志兰坦言多亏了贴心、细心的“小安老师”,“他虽然不是训犬师科班出身,但是特别喜欢狗,很多幼犬都是他一手带大的。幼犬小的时候排尿比较频繁,小安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起床,让它们去排便。晚上也要遛到很晚,挺辛苦的。”
全国现存的导盲犬只有200多只
李安说,因为培养难度大、成本昂贵等原因,导盲犬在我国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全国现存的导盲犬只有200多只,各地公众场所拒绝导盲犬的新闻也时常发生。
在常州基地成立之前,全国有大连、上海、广州、西安、郑州、东营等城市有导盲犬训练基地。常州导盲犬基地位于新北区奔牛镇的润源农场,内有训练场、犬舍、训练室、办公室等。基地开业时,曾捐赠了一条导盲犬“小七”,目前省盲协将精心挑选符合条件的盲人到基地进行匹配训练,确定“小七”归属。
“导盲犬是公益项目,除了导盲和陪伴的功能,也是对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种探索。常州现在有了自己的导盲犬基地,未来会有更多的盲人朋友用上导盲犬。常州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也会为其他城市带来有益的经验,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城市都建立导盲犬的训练基地。”为更多盲人带去“光明”,这就是李安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