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教师资格考试中还是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联接主义学习理论都是随处可见。但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众多考生来说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今天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李芳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教育心理学“奇特动物园”,玩转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一起来见识巴普洛夫的“狗”。
一、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
二、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1)条件反射的获得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中公教育点睛: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当给狗喂食前发出铃声,一给狗喂食前就发出铃声,长此以往,只要发出铃声而不给食物,狗也能分泌唾液,也体现的就是条件反射的获得。
(2)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
(1)刺激的泛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中公教育点睛:假设在实验中一开始给狗听《小苹果》的铃声,通过训练,使狗能够一听到《小苹果》不给食物也能分泌唾液后,将铃声换成《最炫民族风》而不给食物,发现狗也能分泌唾液,这就是刺激的泛化,对相似的刺激做相同的反应。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蛇和井绳都做出害怕的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2)刺激的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中公教育点睛:假设在实验中一开始给狗听《小苹果》的铃声,通过训练,使狗能够一听到《小苹果》不给食物也能分泌唾液后,将铃声换成《最炫民族风》而不给食物,发现狗不分泌唾液,这就是刺激的分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