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求助人小宋一脸精神不振,调解员贴心问她,遇到啥烦心事了?
小宋唉声叹气,婚姻生活不如意,她经常失眠。
她有点后悔和丈夫结婚了。
他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承担的责任,嫁到他们家,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环境,他也没有引领她去适应。
遇到事了,他没有保护她,没有保护好一个家。
再待下去,她估计得疯。
对于丈夫目前对她敷衍的态度,她发自内心感到厌恶。
小宋告诉调解员,前阵子,丈夫带着她骑电动车,不小心翻车了。
他们都受伤骨折了,他骨折比她严重。
公公得知丈夫伤得重,顿时黑了脸,指着她鼻子骂,将丈夫受伤的事怪在她身上。
公公骂人的时候,丈夫的伤已经处理好,人清醒的半躺靠在医院床头。
他眼睁睁看着公公骂她,甚至公公要打人了,依旧无动于衷,没有替她说一句话。
在那里,慢悠悠刮胡子,边上的事与他没有关系。
他无所谓就罢了,还露出奇怪的笑容,这更是让人生气了。
他估计心里在暗自窃喜,反正老人骂的不是他,他当作没看见。
她心顿时凉了,作为丈夫,这个时候不护着她,还等什么时候!
其实,公公开口骂人,她倒是没有多伤心,不在乎公公怎么想。
可是,丈夫不能毫无作为。
同时,她觉得不甘心,不值得,她嫁他没图啥,纯粹是看中这个人。
凭什么婆家人对她骂骂咧咧,这些人就是不珍惜福气。
如果丈夫不调整自己的做法,不反思自己,这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
随后,宋宋带着调解团队前去找丈夫,小飞。
从调解员口中得知妻子的说辞,小飞反驳说,这并不是他的错,是妻子有点无理取闹。
在那样的情况,他怎么可能会嘲笑她,那只是妻子单方面的想法。
就算他笑了,也是苦笑,哭笑不得,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动作。
她要求过于苛刻,哪怕他站着不动,都会被指责有问题。
至于刮胡子,他不记得了,事情过去两个月了,加上那会病着,没刻意记住自个到底做了什么。
其实,妻子和父亲当着他的面吵架,他心里是不好受的。
他是妻子的丈夫,也是父亲的儿子,帮了谁,他们都有话说,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索性,他谁都不帮。
再有,他觉得妻子和父亲只图发泄怒火,却没有一个人真心为他考虑。
要知道,他是个医生,在自己工作的医院治疗,那些医生和护士都认识他。
他们当着他同事的面,众目睽睽之下,大吵大闹,唾沫横飞,让他在同事面前颜面无存。
当时的他们,压根没有想过,以后他要怎么面对同事?
这种情况,他要是插话去管了,只会闹得更凶。
调解员认为,可他放任不管,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小飞语重心长,他了解父亲的为人。
父亲是老一派顽固作风,喜欢别人顺着他,别人越是反着他,越是跟他顶嘴,父亲越是来劲,越是加大力度责骂人。
没人拦着父亲,他显现了自个的威严,反倒是不为难对方了,说个两句就停了。
他承认父亲骂妻子是不对,更不该当着他的面骂妻子。
可是,父亲认知摆在那里,几十年就这性子,改不了了,他是说服不了父亲的。
知道父亲的为人,他对付父亲的策略是,让老人自个骂,不搭腔。
就算心里不认同,表面上达到让老人消停的目的就行了。
老人说教,他说是记下了,可至于怎么做,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不会被老人的思想影响。
别说老人了,就连一个成年年轻人,都很改变性子。
这种情况,他们能做到只有筛选,不改变。
如果妻子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和父亲争执,随他说个两句,也就完了。
调解员又问小飞,老父亲和妻子怎么吵起来的?
父亲来了,他妹夫也来了。
没说上两句,妻子突然指名道姓让妹夫离开。
一听这话,父亲生气了,指责妻子不该撵走妹夫。
人家好心过来看望,怎么能赶人啊。
他认为父亲说得没错,妹夫过来也是一番好意,就算妻子心里不高兴,起码得维持面上的体面与礼貌,这是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调解员搞不懂了,妹夫好心到医院看望,为啥要让人家离开?
小宋解释说,她没有当面给丈夫的妹夫难堪。
妹夫出去了,她才悄悄说,要不,让妹夫先回去?
公公脸色就不好了。
不过是一句话,她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公公小题大做,或者是借题发挥,刚好有个借口用来骂她了。
小飞无奈,妻子还是不懂,不管来的人是谁,对方来了,他们都不该开口让别人回去。
人家想回去,自然会离开。
说这种话,是不合适的。
他知道妻子不怎么喜欢他家人,抱怨家人没有在他困难时伸出援手。
小宋承认,她是不太喜欢婆家的家庭范围,亲情淡薄,啥都不帮。
大家像是各过各的,互不关心。
假如丈夫生个重病,他们肯定也不会借钱。
调解员说,不要对别人有过多的期待与要求,人家不帮他们,他们不欠情分,等人家需要帮忙了,他们同样也不需要费心思,反倒是轻松了。
小宋点头,她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了,当时她的确不该说那样的话,也不该用高标准去要求别人。
可是,丈夫的做法,她不认可。
难不成为了让公公消停,每次她都得忍气吞声去配合老人?
她做不到啊。
在她看来,丈夫应该出声阻止,让老人意识到,不能再用老一套压着年轻人了。
丈夫早就经济独立,工作体面,学历又高,不需要像小时候一样去讨好老人了!
再惯着老人,老人只会得寸进尺,得意洋洋认为自己还能当家做主。
调解员也认为,不能一味默不吭声,治标不治本,该出声阻止,还是得出声。
小飞叹气,他能理解妻子的感受,也知道父亲这人强势霸道爱拿主意。
可是,他做不到开口阻止。
他忙于工作,家里的很多事,因啥引起的矛盾,他只知道一个结果,却不知道来龙去脉。
等他到了,他们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他让他们讲讲过程,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心结,有什么误会,通通讲出来。
但是,没人耐心告诉他,只是一股劲在那吵,吵得他脑壳疼。
他劝他们冷静,也是不顶用,压根冷静不下来。
他完全没有切入口!
小宋却说,事情根本不是丈夫说的那样。
丈夫完全没有管的意思,每次她和公婆闹矛盾了,他往旁边一站,若无其事的说,他们闹出的事,自己解决。
按说,一个有担当的丈夫,在妻子与家人吵架之时,他应该两边劝,好话可以传给对方,不利于家庭和谐的话,可以选择隐瞒,慢慢调和好双方关系,而不是甩手不处理。
实在是逃避不下去了,难得管一次了,他的做法也是相当的不靠谱,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火上浇油。
他将不好的话传给对方,又将对方难听的话说给她,有利于团结的话,他一句不说,这么处理,能调和矛盾才怪。
其实,很多矛盾可以避免,只可惜丈夫不作为。
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爱逃避,喜欢置身事外,图个清净,不管家人闹得再大,火烧不到他身上,他就不着急。
久而久之,他们夫妻感情也会变得很差。
小飞依旧是同个说辞,做不到,解决不了。
他们结婚后,就过着独立的生活,父母并没有和他们住一块。
他没想过怎么去解决这些矛盾。
再说了,每个人处事风格不一样,妻子年纪小,比较任性,做事冲动,他没要求妻子去改变自己。
他希望,妻子也不要要求他去改变父母,他们老人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可以不理解,但起码表面尊重一下。
只要双方分开住了,这些矛盾都可以避免,不需要特别去处理。
从小他就习惯对父母阳奉阴违了,他们说啥,听听就是了,不吱声,不反对,不反驳。
父母思维固定了,和他们认真沟通,就是自寻烦恼,只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打压与数落。
等他去做事,他只遵从自己的内心,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他这人独立惯了,凡事靠自己,不会纠结过去的不幸,与原来的家庭和解,不为难自己。
降低对家人的期待,抛开依赖他人的想法,人家帮不帮,他无所谓。
妻子突然要求他改变策略,他真不知道怎么去做。
他曾经劝妻子,看开一些,一点小事,其实没必要较真,没必要生气。
妻子没采纳他的建议,妻子怀孕对饮食比较挑剔,母亲给妻子做了炖土豆,她不喜欢吃,为此和母亲大吵一架。
小宋说,怀孕那会,她本身就不太舒服,胃口差,和婆婆说了不吃土豆。
婆婆不在意她的身体,把给她做饭当成任务来处理。
婆婆横眉冷对,大声说,凭什么听她的,她一个老人,活了这么大年龄,来给她做饭做菜已经很好了。
她的条件比当年的她好多了,那会她坐月子还受罪,还干活呢!
听到这样的话,她非常生气,不一样的年代,本就不该放一块来比较。
她怀疑,婆婆可能故意针对她。
小飞说,他不知道母亲说了这样的话。
他觉得,母亲能过来帮忙,他得承老人的情,不能要求太多。
从小,他就很少主动开口跟父母要东西,凡事自己处理。
那会,妻子可以自己做个饭。
小宋解释,她倒是能做饭,可她当时才二十五岁,怀孕了,心情很焦虑,有个人在旁边照顾,心里会踏实一些。
她是真心实意对待婆婆,给婆婆买衣服,都是一件四五百块钱。
婆婆不领情,说小姑子买二十块钱一件衣服,婆婆也高兴,她买得再贵,也不会待见她。
丈夫是医生,学历高,婆婆认为她配不上丈夫,该给丈夫找个护士或者教师工作的儿媳。
加上,她与丈夫是闪婚,认识三个月就领证办婚礼了,婚后相处也不顺畅。
说真的,闪婚五年后,她有点后悔了。
当初,她应该慎重考虑,不要急着结婚,就连朋友都觉得奇怪,她年纪轻轻,怎么那么恨嫁?
嫁给一个年龄比自己差不多大十岁的人,是不是图钱?
调解员觉得,事已至此,她就不要太在乎其他人的话,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眼下,她主要是把夫妻之间的问题给解决了,婚前没磨合,婚后也可以磨合,就看怎么经营了。
小宋有点激动,他不配合啊!
本以为,年纪大的,会体贴人。
结果,他年纪大却爱冷暴力,一旦发动冷暴力,他就把所有人都拉黑,做到一两个月不联系她。
小宋冷笑,他不是二十四小时在上班,给她个回复,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