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健品(动保)行业处于养殖产业链的上游,其基础增长主要依附于我国畜禽养殖的规模变化。同时,动保产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其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疫苗则是兽用生物制品中最重要的子行业。
图1:动物疫苗为兽药行业中的子行业
2006-2012年间,我国肉猪出栏量由4.40亿头增长至4.68亿头左右,规模化养殖比例由21.80%提升至37%左右。同时,动保行业规模由200亿左右增长至约330亿,五年间复合增速为13.02%。
图2:肉猪出栏量及规模养殖比例(万头,%)
图3:动保行业规模及增速(亿元,%)
养殖行业规模的提升为动保行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作为动保行业中的主力军,动物疫苗子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生猪养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推算到2020年,生猪、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将有望分别达到70%、55%和80%左右,动物疫苗的行业占比仍将面临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ZF角度,动物疫苗可分为强制免疫疫苗(强免苗)和非强制免疫疫苗(非强免苗)两类。从企业的客户类型来看,疫苗产品可分为ZF招标苗(招标苗)和市场直销苗(市场苗),但需提醒的是,强免疫苗并非全部是招标苗,它也有少部分的市场苗;而非强免疫苗,则全部为市场苗。2013年ZF首次在部分地区(山东、海南)实行直补政策,部分强免疫苗(如猪瘟、猪蓝耳病疫苗)可通过企业进行一对一直销。
图4:动物疫苗市场分类及规模(亿元)
图5: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将扩大
通过加总各类疫苗的市场容量,我们初步测算出目前行业规模约为82.1亿元,占兽药行业比例约21%。其中,强免市场中招标苗的市占率约90%,市场苗的市占率为10%左右;非强免市场则100%为市场苗。
随着ZF对招标苗质量要求的提升,采购价格有望得到恢复性增长,未来5年,招标苗的整体收入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市场苗方面,随着各疫苗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口蹄疫、蓝耳、圆环、伪狂等单品有望保持较高速增长,带动市场苗整体收入保持30%的增长,经我们测算,5年后疫苗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62亿(招标苗87亿,市场苗75亿)。
图6:动物疫苗行业规模(亿元)
图7:生物制品及疫苗所占比例(亿元,%)
规模化养殖的提升提高了大型养殖企业事前使用疫苗的意识,降低成本(扑杀经济损失更大);从食品安全角度看,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肉食中的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防优于治,兽药的使用将被规范化并具有下降的趋势,有望被绿色疫苗所替代。因此,疫苗将是今后动保市场中发展前景最看好的子行业。
图8:我国疫苗行业产品结构(%)
图9:兽用疫苗行业上下游结构
相比之下,美国2011年动保行业规模约为200亿美元,畜禽产品约占60%,其余40%则为宠物产品,而疫苗整体规模约为60亿美元(约370亿元人民币)。2006-2011年间,美国动保行业增速为7%左右,其中行业龙头为2011年从美国辉瑞医药公司分离出来的硕腾(Zoetis)动物保健公司。
从规模的角度对比来看,假设中国动物疫苗占动保行业规模也可以达到25%的比例,则中国动物疫苗行业现有规模仍有15.5亿元的增量空间。那么,如果中国动保行业将保持13%的复合增速,5年后整体规模有望达到720亿元,届时动物疫苗行业规模则将达到195亿元。
从养殖防疫费用看,过往15年美国生猪平均防疫支出比为1.73%(约22元人民币/头),略高于我国平均1.45%(约19元人民币/头)的现状。因此,如果我国养殖业的防疫支出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则仍有3元/头的提升空间。
两国疫苗行业尚不可进行整体对比,因为我国宠物疫苗行业目前比较混乱、规模较小,产品仍以进口疫苗为主;而畜禽疫苗方面,又因养殖种类(美国以牛、鸡为主)和疫病不同(美国猪瘟、蓝耳病等基本已经消失)而出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