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功能性食品,是指以海洋生物资源作为食品原料的功能性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功能食品的产品可以按照消费群体和食物形态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消费群体方式可以分为营养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专用功能性食品(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防病功能性食品等;按照食物形态方式可以分为功能饮料类和功能食品类。目前国内外研制开发的海洋功能性食品主要包括:鱼油功能食品、蛋白功能食品、海藻功能食品、贝类功能食品等。
二、我国海洋生物行业整体概况
总体来看,2018年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2017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
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916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据测算,2018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84万人。
2018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实现增加值33609亿元,比2017年增长4.0%。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7.8%、19.4%和14.3%。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为9.6%、12.8%。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海洋渔业海洋捕捞产量持续减少,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恢复。2018年实现增加值4801亿元,比2017年下降0.2%。
——海洋油气业受国内天然气需求增加影响,海洋天然气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54亿立方米,比2017年增长10.2%;海洋原油产量4807万吨,比2017年下降1.6%。海洋油气业2018年实现增加值1477亿元,比2017年增长3.3%。
——海洋矿业海洋矿业发展保持稳定,2018年实现增加值71亿元,比2017年增长0.5%。
——海洋盐业海洋盐业产量持续下降,盐业市场延续疲态,2018年实现增加值39亿元,比2017年下降16.6%。
——海洋化工业海洋化工业发展平稳,生产效益显著改善。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海洋化工企业利润总额比2017年增长38.0%,2018年实现增加值1119亿元,比2017年增长3.1%。
——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实现增加值413亿元,比2017年增长9.6%。
——海洋电力业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电力业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2017年增长12.8%。
——海水利用业海水利用业较快发展,产业标准化、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2018年实现增加值17亿元,比2017年增长7.9%。
——海洋船舶工业受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减弱和航运能力过剩的影响,造船完工量显著减少,海洋船舶工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2018年实现增加值997亿元,比2017年下降9.8%。
——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比2017年下降3.8%。
——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海洋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比2017年增长4.2%,海洋交通运输业2018年实现增加值6522亿元,比2017年增长5.5%。
——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18年实现增加值16078亿元,比2017年增长8.3%。
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海洋功能食品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于世界主流模式和先进水平,与传统海洋食品相比,我国的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海洋食品产业整体利润率偏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
我国海洋功能性食品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不足0.1%
三、我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产养殖的国家之一、世界养殖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目前全世界主要水产养殖国家中唯一一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同时也是弥补捕捞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消费的必然选择。1985年3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将“水产品全部划为三类产品,一律不派购,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在市场供需双方的自动调节下,水产品价格上涨,养殖者收入提高,进一步刺激了我国水产养殖量的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水产饲料工业迅速崛起。
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水产资源,降低捕捞强度、减少船网渔具、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捕捞指标从零增长到负增长,采取增殖放流苗种,大力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在政策调节与市场价格的双重引导下,我国水产养殖步入快速发展期。
1999-2018年我国水产品(海水产品及淡水产品)产量统计图:万吨
水产品分为养殖和捕捞两大类。1985年我国开放了水产品市场,水产养殖行业逐渐起步;从1988年开始,我国人工养殖产量首次超过天然捕捞,这是中国渔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养殖产量超过天然捕捞产量的历史性大转变。2018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6457.66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为3301.4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为3156.23万吨。
1999-2018年我国水产品不同水域养殖量及捕捞量统计:万吨
水产产业链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上游的主要环节为种苗繁育、水产养殖或水产捕捞,中游业务为水产品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中游的产品应用领域可涵盖饲料原料、食品、生物制药等多种领域,下游是水产品及加工产品销售及终端消费,各子行业之间联动性很强。
水产品产业链示意图
水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行业所需的原料取决于种苗繁育、水产养殖及水产捕捞的发展状况。而水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对种苗繁育、水产养殖及水产捕捞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众多获批的保健食品主要以陆产中药原料为主要成分,水产原料的保健食品数量不多,且多数产品以针对老龄市场为主。随着近年来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蓬勃发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升,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并且具有活性物质的海洋保健产品。
目前正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行业正逐步走出以往靠宣传换销量的套路,走向靠产品、技术取胜的新阶段,将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消费升级浪潮中最受益的行业之一。未来海洋功能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改变,向着合规、集中的方向演进,有品牌质量保证的企业会有更大的机会。
(1)海洋功能性食品产值达到61.1亿元
2018年我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产值约61.1亿元,同比2017年的55.1亿元增长了10.89%,近几年我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产值情况如下图所示:
(2)居民收入增加提振海洋功能性食品需求
2012-2018年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需求市场规模及增速
目前,国内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消费者主要是普通消费人群和特殊消费人群。海洋保健食品消费者是特殊消费人群,海洋其他功能性食品事一些特定人群消费者。
(4)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企业发展分析
同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海宝生物2018年5月公司将保健品业务从公司中剥离掉,公司主投影视行业,致使公司收入各组成部分比重有所调整。2018年5月其中海龙涎鲍鱼海参海胆口服液、卫奥开壳聚糖胶囊、褐藻糖胶等海产品保健品销售业务均已剥离。
四、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市场发展潜力
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制品(含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不断增加,此外,中国海洋食品深加工水平还相对较低。以欧美等发达海洋食品强国为例,其海洋食品深加工比例高达70%,而中国却仅为35%。大量海产品仅为传统的初级加工品,而40%~60%下脚料等低值海洋生物资源(如鱼骨、内脏等),或被废弃或仅作为饲料使用,造成海洋生物资源的严重浪费。由此可见,中国海洋食品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未来,我国海洋功能性食品市场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趋势:
(1)走可持续发展海洋功能性食品产业道路
随着“海洋农业”“蓝色粮仓”“蓝色蛋白”等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概念的提出,人们逐渐摆脱了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情况,转而以生态化养殖的方式,以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农业科技创新逐渐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如高密度封闭循环式水养殖已被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列为新型养殖技术,其主要通过集成水处理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等前沿科技,应用于鱼、虾、贝、藻,以及软体类动物的养殖。而此项技术的应用要求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有着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此外,大型化、智能化、低碳化和生态化养殖模式已逐渐成为深水网箱养殖工程的发展趋势。因此,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生产集约化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发展的越来越好。
(2)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升
此外,随着食品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超临界萃取、膜分离、超高压处理等高新技术越来越来的被海洋功能食品企业所应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技术改革,其不仅有助于中国第三代功能食品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生产高附加值海洋食品奠定坚实基础。
(3)产业发展规模化,树立战略品
海洋功能性食品产业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是蓝色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建立,即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进行纵向一体化的扩张,以中国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为基础,打造具有传统美食特色的海洋食品产业群,发挥其规模化经济效应。
纵观世界范围产业发展历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无一不是利用本国资源优势走规模化、纵向一体化发展道路。例如,阿根廷的牛肉产业,日本的渔业,加拿大的林业等都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此外,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品质与质量的保障,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开拓市场的重要砝码。中国食品行业存在普遍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部分海洋功能食品市场更是被“进口食品”长期垄断。优质的产品离不开品牌的营销,海洋功能性食品企业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品牌营销放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思考。
《2025-2031年中国杏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杏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2025-2031年中国杏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