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春天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腿。新媒体的风就这么吹来了,一大批体重过吨、青面獠牙的媒体人跟着飞起来了,姿态轻盈。看呀,他们上蹿下跳,指手画脚;他们呲牙咧嘴,摇头摆尾。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渠道的多样化,表达的随意性让他们叫了半辈子的春,终于到了。
三月的北京。我们怀着一颗景仰的心造访了咋整委员会位于建外SOHO西区的办公区,多年后,当我们想起,陈鸣上校站在我们面前的那一刻,一定会是捧着下巴发出沉吟,这真的是陈鸣,而不是郭敬明么……我说的是身高。
其实我们想知道的非常简单,如果要复制一个咋整,该咋整这一切的疑惑,陈鸣可否倾囊经过两个小时的谈话,陈鸣询问我们是否要付诸文字,我们说,不会的。陈老师最终放松了警惕,在我们的循循善诱下开始饱含深情地总结了自己的“创业”的这段时光。
1、首先,你得是个神经病
我:你是怎么想到做咋整的你会被自己的机智感动到哭么
陈:我是个神经病(搔了搔耳廓),我的思维很发散,传统的做事情是很多线性的思考,他要求你是一条河流,可是现在不行啊,你想做成事情是需要下雨的。我就觉得我应该给这群人做东西:他们在生活里备受压抑,各种无奈,无处可逃,但其实都蛮有才,干不过你,那我就损你两句,开句玩笑,你别碰我,我也不碰你。对权威、对巨头也是这个态度。本来你就没地方说道理啊对不对。
至于是否时常会被自己的机智感动到哭或者哭,这个真的可以有。但有时一个人做不成事儿的,得靠团队。
2、做正确的事就等着被开除吧
我:你这么神经病,说做就做,你们老板尿了没
陈:其实一切缘起《博客天下》的子栏目《HowTo》,我觉得还蛮逗比的。我想完全可以把HowTo独立拿出来玩嘛,对热点新闻进行衍生搞怪式的解读。有一天在坐地铁的路上,我就觉得自己想得差不多了,到了办公室就跟小伙伴们开了个会,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HowTo该取个什么样的中文名字,后来有一个实习生小姑娘说那叫“咋整”呗,第一反应就觉得我勒个去,就它了。
3、忽悠一个团队
我:你们的团队是怎么运行的,他们都服你么
陈:大家都蛮喜欢我的,我们也没上下级之分,因为他们觉得我是神经病。选题我是交给机器的。我们有一个热词系统,根据每日新闻热词进行选题规划。我们只要琢磨选题的角度是什么就好。每天下午一点半,我们的团队要进行两轮头脑风暴,要求每个人要带着自己的选题来参加,第一次头脑风暴大家要轮流介绍自己选题的切入点。当大家对所有选题有了一个基本判断后,会讨论由谁来主笔,理论上是谁提的选题谁来操作。如果你不太了解具体的角度,大家会进行第二轮头脑风暴,根据你提的这个点子来丰富补充内容。记住哦,每次头脑风暴只有25分钟。
4、要耍小聪明,不要去玩胆儿肥
陈:别说了,不用担心,我们还活着,活得还不错。《咋整》的选题都是很讨巧,我一直打一个比方,《财经》和《财新》是伏特加,很多杂志(不举例)是啤酒,而《咋整》则是果汁。目前的市场上,伏特加和啤酒供应量并不少,特别是啤酒,而普罗大众其实又有对硬饮料并不感兴趣。《咋整》要做的是一种新品,它只是悄悄地含一丁丁丁点儿酒精,它要在哈哈大笑中把那点儿酒精安全的注入消费者的肚子里。
5、选择一个其它行业的巨头当竞争对手
我:你们的对手是X乎日报么你们以后靠啥商业模式吃饭啊
陈:我可以义正辞严地告诉你,我们的竞争对手是NBA(你能理解反正我不能理解,且觉得足够神经病)。NBA是一个很骚的机构,它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体育方面的商业机构,它也从来不和其他体育机构比,它的竞争对手是迪斯尼,它把自己定义成娱乐行业。诶,这就对了,我们的对手是NBA,NBA的对手是迪斯尼。那么我们和迪斯尼……(我打断了陈鸣,并提醒他先吃药)。
6、别人骂你要假装没听见
陈:科普下哈,这张字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政府为了应对纳粹占领英国这一情况发生后可能造成民众士气低落而特意设计的宣传海报。我觉得现在的人对纸媒够粗暴了,今天颠覆下,明天再给规划下转型方向,一副很关心的样子。在纸媒整体慌乱时候,我们真的应该要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出路。这么多人都在担心我们,我们就接受治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