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一个发展系统,人生也是一个发展系统,人人都需要运用商业计划思维来规划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课程组”
本课程内容能够直接支持创业者参与各类创业项目,支持大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
本课程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1)商业计划书概述和制作前准备知识
(2)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四层次结构与十模块内容
(3)商业计划书演示设计与路演答辩四环节
(4)创业者访谈与复盘
本课程主要具有如下特色:
(1)拥有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本课程团队在国内较早地开发了《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设计》三层次课程体系,拥有自主研发的教材、慕课和商业计划书金银奖案例集,采用了混合式和项目探究式教学方法,本课程已经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高等学院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在不断教学过程中,指导了20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包括四次全国金奖在内的18次国家级奖项、95次省部级奖项,参与孵化了3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本课程团队已经为全国300多所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师资1000多名。
(2)拥有与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
与课程配套的《商业计划书:原理、演示与案例》(第3版,2024,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和《商业计划书案例:从创新创业大赛到创业实战》(2021,机械工业出版社)案例集是北京科技大学“十四五”规划重点教材、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目前该教材和案例集已被上百所高校选用。
(3)课程内容突出规律学习和模块化
(4)嵌入了20个获得“互联网+”和“创青春”创业大赛的金奖案例
本课程嵌入和讲解了20个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更名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金银奖案例,帮助学习者快速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掌握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实操方法。
(5)将思政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
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6)构建了创业大赛讨论区
无硬性门槛,适合各专业大学生、初创企业者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学习。
教材和案例集信息:
邓立治.《商业计划书:原理、演示与案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邓立治、邓张升、唐雨歆.《商业计划书案例:从创新创业大赛到创业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公众号推荐:
其它阅读和学习材料:
1.张玉利、陈寒宋、薛红志、李华晶.《创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布赖恩·芬奇.《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中信出版社,2017
3.安德鲁·查克阿拉基斯等.《我是这样拿到风投的:和创业大师学写商业计划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比尔·费舍尔.《创业融资,从一个好故事开始》.中信出版社,2016
5.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中信出版社,2015
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2014
7.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伊夫·皮尼厄.《商业模式新生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8.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信出版社,2014
9.阿什利·万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信出版社,2016
10.塞巴斯蒂安·马拉比.《风险投资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
11.斯蒂芬·斯皮内利、罗伯特·亚当斯(杰弗里·蒂蒙斯为1-8版作者).《创业学:21世纪的企业家精神》(原书第10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12.史蒂夫·布兰克.《四步创业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13.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中信出版社,2014
1.本慕课是否拥有配套教材和参考案例?
答:本慕课拥有配套教材和案例集,分别是《商业计划书:原理、演示与案例》(第3版,2024,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商业计划书案例:从创新创业大赛到创业实战》(2021,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本慕课的学习对象?
答:本慕课理论结合实践,适宜学习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从业者。特别是能为大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名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提供直接支持和帮助。
3.如何获取授课教师支持?
答:本慕课能够作为高校创新创业学分课程,也能够作为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课程。本慕课教师已经在高校开设了本科生通识课、本科生专业课、研究生专业课和“科创班”特色课程等多层次课程,运用了混合式、案例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国内10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如有在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案例建设、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大赛辅导等方面有疑问和需求的高校和教师,可与邮件denglz@ustb.edu.cn联系。
由高教社联手网易推出,让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用户能够学到中国知名高校的课程,并获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