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傍晚,随着泉州到宜宾的航班稳稳地降落在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独自在福建莆田漂泊了18年多的28岁小伙刘强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陪同下,回到家乡宜宾,与父亲刘增和团聚,实现了寻找父亲的10年夙愿。
↑父子团聚
过往
5岁时父母离婚
后因走投无路父亲将他寄养给他人
7月2日一大早,四川宜宾城区东浩街一栋老旧的居民楼,65岁的刘增和已经开始忙碌,准备着迎接儿子刘强回家的饭菜。刘增和的女朋友给刘强准备了宜宾特色美食李庄白肉、卤味等。
据刘增和回忆,他是宜宾城区交通街人,生世很坎坷,其父在他一岁多时去世,是母亲把他拉扯大的。由于家庭原因,他几乎没读几天书,只能歪歪扭扭地写几个字。后来,他搬到了宜宾江北居住。
刘增和说,刘强的妈妈是李庄镇人,在刘强五岁左右和他离婚,此后不久去世,他独自带着儿子讨生活。
为了养家糊口,他说自己擦过皮鞋、拉过三轮,但一直居无定所,儿子刘强也没有按时读书。
刘增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大约在刘强八岁时(与刘强的记忆有出入,刘强说自己和父亲分开的时候才五六岁),经一个熟人介绍带着儿子到福建打工。由于父子俩生活无以为继,他将儿子寄养给一个汤姓的当地女子。
“他们写了个字据,念给我听,但没有交给我。”刘增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双方见面的地点是一个小旅馆,对方由一个人带刘强去了外面买零食、玩耍,他向对方承诺将来经济条件改善后,会要回儿子并支付生活费。
失联
谁知联系时发现手机号少一位
↑一家人的旧照
团聚
儿子10岁开始漂泊至今
求助寻亲在志愿者帮助下找到父亲
据志愿者介绍,刘强曾经一直是黑户,直到去年,莆田当地派出所才给他上了户籍。目前,28岁的他没有成家,也没房子,在莆田做微商勉强维持生活,自称收入很少。
刘强记得自己和父亲分开时才五六岁,自己被父亲交给了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后来他又被“卖”给了另外的家庭,在接触“宝贝回家”志愿者时,刘强甚至记得第一个家庭把自己转手时收了多少钱。但面对红星新闻记者的追问,刘强表示自己不记得了,“你要问他们。”
大约10岁时,刘强离开第二个家庭,开始在莆田大街小巷流浪,读书也就此中断。在十七八岁靠劳力挣钱吃饭之前,刘强说自己都以流浪乞讨为生。对于读书,他说可能念到了小学三年级,直到去年才有户口。
↑儿子幼时旧照
“你能接触到的工作,我都干过。”刘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到了十七八岁,他觉得自己不能再乞讨了,要做工养活自己。为了吃饭,他在工地下过苦力、发过传单、干过销售……目前在做电商,“能卖的都卖,但收入很少。”
也就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刘强萌生了要找到父亲的想法。为了寻找父亲,他曾向网络、媒体求助,最后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和父亲刘增和团聚。但遗憾的是,妈妈已在20多年前去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父子俩见面时仍显得很陌生。
“没什么感觉。”刘强说,自己已经把很多事情都看淡了,没什么“心不心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