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众所周知的冷门专业,因为它是公认的没有就业前景的专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有开设此专业。
2.历史学
选择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选择方面十分狭窄、发展比较局限。有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开设了此专业。
3.宗教学
宗教学是以研究宗教和宗教发展历史的社会科学,一般不会有人选择此专业,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开设了此专业。
985211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985冷门专业毁一生)
4.考古学
考古学与个人兴趣联系很大,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又怎么能坚持考古这种枯燥的专业学习呢。
5.蚕学
蚕学专业是专门研究蚕的各种特征和习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由于它太过具体而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
6.草业科学
草业科学是指探索以草业为主的西部环境治理方法的科学,但是由于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一专业名称,所以报考热度并不高。
7.博物馆学
因为人们对博物馆学的认知度不高,认为此专业只能在博物馆上班,所以博物馆学成为冷门专业。但这一情况将在2020年得到改善。
8.听力学
听力学是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属于医学类的一个分类学科,专业性强,在社会上此类专业人才比较稀缺。
9.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一门最具显示度的学科,但是它的报考人数极少,曾经被戏称为“六代单传”的专业。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都有开设本专业。
10.殡葬学
殡葬专业是冷门专业中的冷门,因为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都比较排斥它。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十分好找工作,待遇和福利也不错。
工科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工科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如下:
1、化学工程与工艺
2、冶金工程专业
3、水务工程专业
4、环境工程专业
5、食品科学与工程
1、化学工程与工艺:这类专业有天坑专业的称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科毕业基本都是当基层工作,优秀一点可以去设计院,但工资待遇都比较低。其次工作环境不好,考编考公首先都很大。同时这类专业大部分学生报考了都会选择转行,转行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报考这类专业还是要慎重,要么考研,要么转专业。
2、冶金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属于材料类专业,国内开设的院校不算多,但大部分工科院校都有开设,所以这个专业的就业环境并不算好,很多学生毕业就业都比较迷茫。即便是从985大学毕业生,如果家里没有门路,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当然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多,但这一行的收入比较低,报考还是需要慎重。
3、水务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属于水利类专业,其实算是比较冷门的,但如果能够考入国内学科实力很强的大学,那么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大部分都可以去税务部门,但这一行想好进入好点的单位学历至少都要研究生,如果家里有人在水利体系的话可以报考,但没有门路的话,报考要慎重,因为就业质量很大程度上要看学历和毕业院校。
十大冷门大学专业排名
其他信息:
财经类专业最冷门排名
财经类专业最冷门排名如下:
1、保险学专业
2、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方向)
3、税收学
4、财政学
5、金融工程
各高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领城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力学专业
力学专业学习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比较宽的技术理论知识,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机
械、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科研等工作。
3、兽医专业
兽医这专业选择的人比较少是中国十大冷门专业之一,现在有很多家庭喜欢养宠物,小
宠物一生病的开销是很大的,所以这个行业虽然冷门但是其实做兽医的薪资待遇还是不
错的。
兽医专业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就业范围是各大工厂的生产线上面,工作环
5、茶学专业
这个专业不是只学泡茶还要学习农业生物料学和食品科学、茶学等多个方面的
知识,将来能够在农业或者工业等领域工作的人才。
6、高尔夫管理专业
7、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是园林建筑和园林艺术以及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等多个
方面的知识。
8、考古学专业
9、历史学专业
10、殡葬专业
历史学
十大冷门专业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辛弃疾从小就习武练剑,饱读诗书,也一直把霍去病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人物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影响:
一、文学:
1、词: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2、诗:
辛弃疾的诗,据辛启泰所辑《稼轩集抄存》收诗111首。邓广铭辑校《辛稼轩诗文抄存》清除误收,增补遗漏,得诗124首。其后,孔凡礼的《辛稼轩诗词补辑》又新补诗19首。现存辛诗,共133首。辛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可与其词相证,其中《送别湖南部曲》,自写政治遭遇,可与《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对读;“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干人不知”(《鹤鸣亭绝句》),感叹英雄失意,也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合拍,而“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与《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合拍。正是置闲期间所反复咏吟的歌词题材。“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和任师见寄之韵》),辛弃疾以鲍照自许。他的诗风格俊逸,在当时“江西”“江湖”两派之外,自有掉臂游行之致。而且,他的某些抗战诗,悲壮雄迈,也未必在其抗战词之下,但是,辛弃疾毕竟是以词之余作诗,其诗作成就,自然无法与词相比拟。
3、文:
除去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外,辛弃疾的文笔势磅礴,充满豪情,颇为值得称道。辛弃疾的文,据邓广铭所辑,计17篇其中除几篇启札和祭文外,多为奏硫。这类奏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所存在的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系统地陈述了辛弃疾对于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及谋略,充分体现了他经纶天下的“英雄之オ”和“刚大之气”。辛弃疾曾明确宣称:“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九议》其二)辛弃疾其文,犹如其人,世充满着虎虎生气。所谓“笔势浩落,智略辐湊,有权书衡论之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正体现了辛文的特色。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二、书法:
《去国帖》曾经过元人赵孟頫,明人黄琳、项元沛及清人永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三、军事:
1、军事活动:
辛弃疾不仅是词中高手,同时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为将,可冲锋陷阵,有万军之中勇擒张安国之壮举;为帅,可指挥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军之功绩。
辛弃疾曾提出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这种登陆作战是与陆地进攻相配合的。他的这一构想,富有军事创意,他自己说这与当年楚汉战争时韩信绕过中原、直取齐地,有异曲同工之效。
2、军事思想:
辛弃疾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美芹十论》中。《美芹十论》又名《御戎十论》,是辛弃疾的一篇军事政论文。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在辛弃疾向宋孝宗进献《美芹十论》后,后人将“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颠覆的代名。《美芹十论》分为十个篇章,分别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致勇》《防微》《久任》《详战》,详细构建了从精神到物质再到军队管理的治国策略,陈述任人用兵之道。最后一步步地向孝宗展现了南宋进攻金国的战略构想,系统地表现了辛弃疾高瞻远瞩的战略方针与远见卓识,足以体现其军事战略水平与军事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