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是养猫的,唯一目的就是捉老鼠。
那时的民居是平房,砖木结构,坡面屋顶,老鼠易藏身。普通家庭也没冰箱,食物存放相对比较随意,家里常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感叹。有了猫,这个老鼠的天敌,家里会安宁很多。
我家养了一只黑猫,每天定时在专用区域吃它的鱼食,不过,真是个馋猫,往往吃完继续在饭桌旁晃悠,还“喵喵喵”叫个不停。有时爬到凳子上,用爪子轻轻牵扯我的衣服,直到我回头挠挠它的小脑袋,才满怀期待地跳到地面,我再扔点儿剩菜,它便一扫而光,然后心满意足地趴在地上睡懒觉。
我家的黑猫好像能飞檐走壁。夜晚家里关门睡觉,但在门槛儿边上开了一个圆洞,装了个活动的挡板,供猫自由进出。许是白天睡足了,它特喜欢“锦衣夜行”,经常听见它在屋顶上来回奔跑,有时有好几只猫在上面嬉戏打闹。
一天下午,黑猫正趴在床边打瞌睡,忽然睁开眼睛,竖着耳朵似乎在辨别方向,猛地像一支离弦的箭冲向床底,一阵骚动后,它嘴里叼着一只老鼠现身,像凯旋英雄一样,从我们跟前昂首挺胸地走过,威风凛凛地接受检阅。还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只老鼠抱头飞窜,穿过餐厅,黑猫紧追不舍,老鼠慌不择路,挤进大衣柜底下逼仄的空间,黑猫试探着想钻进去,无奈自身尺度太大,气得它把爪子伸进去勾了又勾,却只抓挠出了一些细碎灰尘。不甘心的黑猫气呼呼地围着大衣柜绕来绕去,稍后它悄悄埋伏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盯着衣柜底下,保持随时扑击状态。所以在我印象里,猫天生就是捉老鼠的,从不需要我们操心,更不需要伺候它,它也不会给家里增加任何负担。当年的左右邻居几乎都养猫捉鼠,有的家里还不止一只。多年后,城市搬迁改造,我们搬进楼房,楼上无鼠,自此不再养猫。
后来,儿子要调到其他城市工作,不便带猫。儿子要求我和他妈妈负责抚养。我们真是一万个不情愿啊,但拗不过儿子,只能成为接盘侠。为迎接“皮蛋”回家,我们把阳光房改造成它的闺房,配备了专用家具、饮水机、猫砂盘以及玩具等。布偶猫的确很漂亮,头大,脸蛋尖尖,像个等边三角形。头顶扁平,两只耳朵微微前倾,额头和耳朵部位几乎都是巧克力色,其余部位呈白色。深蓝色的椭圆形大眼睛,水汪汪的。颈部好像戴着围脖,走起猫步来,蓬松的尾巴骄傲地向上耸立,悠闲自得地晃啊晃的。被毛丰厚而美丽,四肢粗大,全身非常松软,像软绵绵的布偶一样,怪不得称为布偶猫。
它非常爱干净,没事儿就斜躺着,不辞辛劳地用舌头上上下下清洁着每一根毛发。它回到老家倒也没把自己当外人,看到我坐在沙发上,它就迅速蹿上来,轻柔地喵几声往我怀里钻,并用短鼻子反复轻顶我的手臂,我轻轻梳理它的毛发,它就有节奏地发出“咕噜咕噜”惬意的声音。“皮蛋”有时仰面躺在沙发上,我故意与它保持一定距离坐下,它发现后,后背就顺势沿着沙发坐垫缓缓挪动,直到把脑袋贴紧我的大腿,然后伸展四肢,双眼温柔地盯着我,懒散地等待主人抚弄。颜值高、爱整洁且又很黏人,难怪儿子喜欢它,我们也渐渐把它当成家里的重要一员。
“皮蛋”成天想着出去溜达。它常常跳上窗台,隔着玻璃看着行人走来走去,听着小鸟叽叽喳喳,哪怕一片树叶飞舞,也会吸引它的眼神上下左右转来转去。看着它如此渴望外面的世界,我只得抱它到家里的小院子过过瘾。一落地,它就欢快地踏上草坪。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加大,通过撸猫来缓解焦虑、平静心情,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也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