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只流浪猫,收养者和宠物医院闹了一年多的恩恩怨怨,直到近日才尘埃落定。昨天上午,记者从新吴法院了解了该案件的具体情况。
收养的猫手术后死亡
去年2月初,市民李某收养了一只三花母猫,发现这只猫携带猫冠状病毒,但并没有立即带猫咪去治疗。当月下旬,李某带着猫来到某宠物医院做绝育手术。术前,李某在《麻醉和外科手术协议书》上签字,言明已知晓手术操作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随后,兽医师对猫实行绝育。
手术后,猫咪体征良好。但拆线两天后,猫咪突然出现急性症状,给猫做手术的宠物医院检查后确认猫咪得了传染性腹膜炎。治疗过程中,宠物医院还为猫咪注射了李某自行购买的药物,但猫咪的情况并未转好。之后在李某授意下,宠物医院对猫咪进行了安乐死。
纠纷影响医院正常经营
猫死了,可事情还没有了结。李某认为宠物医院作为绝育手术和术后服务的提供者,对于猫咪的死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李某多次与宠物医院进行沟通,要求赔偿,金额也从4000元逐步递增到10000多元,但双方一直没有协商成功。最终,双方因此事闹起了官司。
判决:各承担一半责任
法官介绍,这起由宠物医疗引发的争议,属于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侵权诉讼,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简单来说,李某主张猫咪死亡是因某宠物医院过错所致,应当就医院诊疗行为存在过错及过错行为与猫咪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但事实上,李某一直未对此提供证据证明。
综合这些情况,法院对双方责任进行了划定:宠物猫死亡的损失,由宠物医疗赔偿50%,由李某自行承担50%。判决后,双方都表示接受。
提醒:宠物这些情况需注意
此外,法官告诉记者,除了收养流浪的猫狗,另一种常见纠纷是线上购买宠物引起的,如同样由新吴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只宠物猫,但之后检查怀疑猫未接种疫苗、带有病毒等原因,要求解除合同并退猫,由此引发官司。法官表示,宠物本身是一种活物,相比其他商品,不确定因素太多,购买时最好不要图方便直接线上交易,且线上交易发生纠纷后,如何确定案件中的宠物就是当时双方说好的那只是一大难题。同时,即使线下交易,也最好签订书面协议,将活体宠物的具体特征、品种、年龄以及健康状况等作出明确的约定,以免在出现纠纷后无据可循。(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