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省政府日前正式批复了《深化湄洲湾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方案》,同意将原湄洲湾港的4个港区、原泉州港的3个港区、原莆田港的1个港区,合并组成湄洲湾港。
新湄洲湾港横跨两市辖八大港区
修编港口规划服务泉州莆田两市发展
《改革方案》明确,整合后湄洲湾港将支持、鼓励、吸引大型中央直属港口经营企业,优先参与湄洲湾港的开发建设和大型港口码头项目的经营管理。
同时,加强湄洲湾港开发主体之间合作,以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与泉州港务集团、莆田港务集团、八方港务、肖厝港物流公司等单位合作,作为开发、建设、投融资主体,进行整体连片收储开发,带动调整港口产业结构,推进湄洲湾港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泉州市、莆田市的发展,促进港口群与产业群、城市群互动发展,《改革方案》提出要在原《泉州港总体规划》、《莆田港总体规划》等港口规划基础上,根据泉州市、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编整合后的《湄洲湾港总体规划》作为今后湄洲湾港中长期发展的依据。
建立联席会议加大港口基础设施投资
省政府要求,整合后湄洲湾港要进一步加大对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更有效地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北中南三大港年底全跻身亿吨港行列
据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沿海将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三大港口。
中部湄洲湾港协调发展大宗散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2亿吨的主枢纽港。
北部福州港协调发展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目标锁定为国际航运枢纽港。
南部厦门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杂货为辅,全力推动建设成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到今年底,全省沿海三大港口将全部跻身亿吨港行列;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三大港口群。
2012年,我省对港口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
■背景
建设海西需要现代化大港口
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港湾
拥有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港湾的福建省,早年没有一个枢纽性大港。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使福建省重新整合港口资源。我省早在2009年就明确提出,要站在海西全局重新审视港口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化大港口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经营港口,力争到2015年,沿海港口总吞吐量超过5亿吨,形成两个2亿吨大港的港口发展目标。
在港口布局方面,我省积极整合港湾资源,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港口群。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主要港湾;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等主要港湾;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
泉州三港定位待定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说,泉州湾港区是泉州环湾发展的核心区域,主要分为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后渚港区。目前,泉州港石湖港片区职能定位为发展集装箱运输业,而秀涂港片区主要朝着游轮等旅游业类型发展,后渚港片区及深沪湾、围头湾港区的发展定位也已经初具。
影响●发展
□泉州市港口(航道)管理局
争取政策借力发展
泉州的港口在面对整合现实的同时,要借力发展,争取更多政策,在发展中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整合后利润最大化。(陈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