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报告显示,在去年,英国的宠物保险支出达到7.8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8亿,创下了历史记录。宠物保险市场发展为何如此迅猛,人们又为什么热衷于给宠物买保险呢
近年来,随着宠物经济热度的持续走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猫狗双全的生活,国内更是诞生了诸如波奇宠物、狗民网等专业的宠物综合服务平台。但是随着养宠人群的增多,很多宠主无力承担高昂的宠物医疗费用,甚至会将患病的宠物丢弃。
像是近日,意大利动物权益保护联盟表示,受疫情影响,民众收入缩水,直接导致了宠物的福利下降。意大利动物权益保护联盟主席本纳蒂指出,在疫情之后,宠物的福利将会持续受到影响,虐宠事件可能会频发,流浪狗和流浪猫也可能增多。虽然该联盟建议政府,将收养宠物纳入国家振兴经济法案计划,并为饲养宠物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财务支持和救济。但是在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未来这些宠主该如何承担宠物高昂的医疗费用呢
对此,很多企业针对此痛点,推出宠物保险产品,那么目前国内的宠物保险情况如何是否能为饲养者减负呢
养宠模式转变宠物保险市场诞生新机遇
美国宠物保险覆盖率较低,但基数庞大,地区未被充分渗透,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据gminsights分析,欧洲宠物保险市场份额预计将显示强劲增长6.7%。该地区在整个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引入较早,加上对伴侣动物的保险覆盖面很高。
2017年,英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分别超过25%和40%,并在区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像Petplan、Nationwide、Royal&SunAlliance(RSA)和DirectLine保险集团这样的行业参与者是少数几个主导英国宠物医疗保险业务的公司。外来品种的猫狗保险需求旺盛,将成为推动欧洲宠物保险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
宠物保险公司HealthyPaws曾在其网站上举了一个例子,一只名叫Lupa的德国牧羊犬治疗破伤风需要52021美元。考虑到2017年美国的人均收入是31786美元,大多数人不可能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负担得起Lupa的医疗费用。
除了破伤风外,平均每5只猫中就有1只可能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对于狗狗来说,这种风险会上升到1/4。在美国,宠物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可能花费超过1万美元,猫的急性肾衰竭可能花费15000美元。
除了猫与狗之外,一些保险公司也尝试扩大受保宠物的范围,将鸟类以及一些稀有宠物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内。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Nationwide就为鸟类以及一些外来物种,如豹子、蛇、兔子、刺猬、鼠等宠物提供特殊的保险产品。
国内宠物保险市场
国内宠物保险,开始于2004年,最早由华泰保险公司推出,宠物的第三方责任险。开启了中国保险的新纪元。随后2005年由太平洋财产保险推出了《北京市犬主责任保险》;2008年太平洋保险又推出了面向全国的宠物第三方责任险;2014年人保和平安相继推出了宠物医疗保险,为宠物保险的家族添上了一只猛兽。2016年太平洋保险公司紧随其后,也推出宠物医疗保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各大保险公司都瞄准了宠物保险这一新的蓝海,相聚都推出了自家的宠物保险,推广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2019年宠物医疗保险和宠物责任险,众安、天安、易安、大地、安联等众多小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宠物医疗保险和责任险。价格和年龄方面,也分得非常细致,从18周到12岁不等,根据大型犬、小型犬等保费不一从845元到2138元不等,保障额度从5000元到20000元不等,每种疾病都有相应的报销限额,并且每种疾病的检查费、麻醉费、药费都分的非常细致。
一个新的概念推行,必然有一个市场教育的过程。当前,宠物保险的发展和宠物看病花费是密切联系的。市场上的宠物医疗条款限定较多,许多条款和宠主常规认知的并不相同,导致宠主并不认可。除此之外,受宠物大小、品种以及身体状态等因素影响,宠物保险种类非常多样,在宠物繁殖基地购买宠物的时候,选购保险也需要宠主做很多功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宠主对于饲养宠物各阶段的场景需求会持续增加,各宠物机构也会提供更符合市场细分化趋势需求的宠物保险产品,如宠物责任保险、宠物寄养保险、宠物运输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