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身心俱疲,他想去乡下种菜养鸡!
他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了,但是,别急,千万别被事物美好的开头给蒙蔽。你知道“边际效应”吗?君不见第一批脱下长衫去干体力活的年轻人已经后悔了。
确实,在城市办公室的社畜们偶尔需要清空大脑,体力活的美妙就在于此:不用动脑,远离纷杂的同事客户关系,减少精神内耗,到点下班,下了班就跟工作切割,累了一天连睡眠质量都变好了。
但很快你会发现,这份美好的感觉在迅速消退,大脑虽然闲下来了,身体的劳累也是真劳累啊!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工资连房租都cover不了,入行门槛低,职场天花板也很低,完全没有上升空间,几年如一日原地踏步的重复劳动让人失去生活的希望。
这就是边际收益在严重递减!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的一个术语,站在“边际时刻”意味着人们需要面临做决定时,要思考成本和收益的问题。你的选择是“边际成本”,预期的回报是“边际收益”。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来,世界上的选择很少是非此即彼的,所有的选择,都是边际选择,不是选A或选B,而是选择“多一点点A,还是多一点点B”。
任何体验,哪怕一开始带来巨大满足感的体验,都是边际效用递减的,重复的生活会让人感觉乏味,同样的路线、同样的风景、同样的食物,每多体验一天,带来的效用都在递减,为了人生体验最大化,从你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旅行,不失为一种增加边际效用的好方法。换个路线、换个风景、换个口味,都会带来新的边际体验。真正的高手,都善于用丰富的体验调节人生,达到最佳“边际收益”!
所以,要不要辞职去乡下种菜养鸡,朋友啊你再想想!
2
除了“边际效用递减”,我们日常生活里有太多需要运用经济学原理的地方,人生就是学习如何在各样事情上做最好的选择!
那么,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可不看!它写给普罗大众,一翻开就是案例分析,叙述有趣,从身边琐事写到世界运行规律。
如作者所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令人上瘾,一旦被建立,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使用它的机会。我们不仅能分辨哪些专家有真知灼见,哪些人在胡说八道,而且会突破我们的局限,以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能力非常稀缺,能带给我们强大的成就感。
来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何在日常小事上发挥作用:
花了一大笔钱做了个新发型,结果并不好看,是继续顶在头上(毕竟花了那么多钱),还是果断换发型?
公司投资了一个项目,中间发现项目有缺陷,是忍痛继续投钱进去把它干完,还是立刻停止投入,转做其他项目?
结婚前发现未婚夫是渣男,婚礼已经花费10万定金,这个婚还结不结?
电影已经不好看,80块已经损失了,如果再多投入2个小时,只会损失更大,当然要果断起身离开;
发型那么丑,钱损失了,再损失形象被同事们嘲笑,岂不是更不值,当然要果断换发型;
不懂得对差项目及时止损、明知道项目不好还要继续投入的人,似乎没有资格待在投资界吧?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答案不言自明,在损失一生面前,损失10万显然不是最痛的代价。
一定要建立“沉没成本归零”这个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能在沉没成本面前立刻转身、绝不纠结的人,是最明智、最高效、最懂得优化的。
聪明人会记住教训,不再留恋沉没成本,转而考虑新的选项。
3
面对一个出轨的伴侣,毛晓彤选择在发现后立刻结束这段关系,半个小时搬出男友家。清醒强大的形象刷屏网络,让这个娱乐圈的小透明从此成了现实中的大女主!
她没有因为可惜曾经的付出就勉为其难地继续待在那段糟糕的关系中,而是及早抽身,然后在各种综艺和电视剧中大放异彩。
毫无疑问,她是很有经济学思维的。
但你要问,毛晓彤知不知道那些经济学的知识、概念、图表等,这就很难讲了。
故而,思维方式决不是知识杂乱无章的集合,而是有着清晰秩序,逻辑,经过训练变为本能反应,会在人生的方方面面让最优解自动呈现的能力。
为了解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者对日常生活信手拈来,从一个个烟火故事出发,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这些知识点消化于无形,阅读时常有顿悟之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下图,即可下单
4
再来讨论一个迫在眉睫的选择:租在公司附近,月租金要3000;租到远郊,只要1000元还能有更大空间。该选哪个?
而租到远郊的小B,可能还在很低的工资水平、很low的精神状态里。
两种选择的经济效应,哪个更优呢?
当然,如果你本来就想混混日子,就当作者啥也没说。
5
除了上班,吃饭,购物中的选择,想要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经济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结果比动机更重要”。
好的动机有时会带来坏的结果,例如社会呼吁对生育女职工增加产假,也许本意是照顾女性和孩子福利,但结果却可能造成女性在就业时遭到歧视,企业考虑到未来生育假的成本,更不倾向于雇佣育龄女性。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
这里,屠夫、酿酒师和烙面师虽然有着利己之心,但客观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是值得赞许的。整个商业文明的逻辑也在此,企业家、商人,即使以利己为动机,但客观上解决了社会需求,使社会整体资源最优化,那么在经济学上就是有价值的。
我们日常生活里,对社会政策的评判,也需要多一些“看结果”而不是“看动机”的思维,才能更客观地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
其原理很像是“高峰期的交通”。
马路上,千千万万司机,用自己的交通方式赶去上班,马路上有轿车,摩托车,自行车,还有人依靠步行,每位司机只能观察到自己周围的情况,附近车辆的位置、方向和速度,他们相信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其他人和他一样,尽力避免出现交通事故,然后尽快到达自己的目标,因此,他需要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者慢下来,与前车保持距离,或者抓住时机超车,在这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大家的共同点仅仅是知道最基本的交通规则,除此之外,司机们对其他人一无所知,也不需要关心,其他人是谁,他们的驾驶水平如何,他们最后要到哪里去。
然而最终,绝大部分人都成功地到达了目的地。
一、个体的行为;
二、群体的合作;
三、上述两种活动的结果。
每个人只要选择发挥自己的优势,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所有人的合法成果都能得到保障,然后在自由市场通过货币进行交易,就能有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秩序。
6
而看过本书之后,在包括与钱有关的课题上,你以后走的每一步,都将知道你得到了什么,放弃了什么,而那些错过本就不可避免,因此不必缅怀,不必执念。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其实还是一种更高级的,穿越世界的智慧。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搭建完工,在整个人生中,发挥生机勃勃基建作用,帮助运行遇到的所有复杂系统,建设所怀有的伟大蓝图。
属于独特个体的每条道路都在此获得生长,这条路清晰,坚定,闪闪发亮,闪闪发亮,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