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2腊月二十四

3腊月二十五

4腊月二十六

5腊月二十七

6腊月二十八

7腊月二十九

8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年画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钟馗送福》、《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正月初一

10正月初二

11正月初三

12正月初五

13正月初六

14正月初七

15正月初八

16正月初九

17正月初十

18正月十一

19正月十五元宵节

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演社火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说到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春节有很悠久的历史呢,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年除夕年都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十分可怕。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我的老家就有一个习俗:干什么事不能说完了,而要有好了、满了、圆了。比如包完饺子不能说包完了,得说包好了或包满了;吃完饭得说吃好了或吃饱了。...

1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福建春节习俗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原来,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和清朝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而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

我姥姥是山东人,对过年可认真了,要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这些一样都不能少。姥姥说就是要辞旧迎新,要有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都不一样。深圳过年喜欢办花市,广州过年喜欢吃饺子,北京过年喜欢逛庙会……而我的家乡——梅州,会是怎样的春节呢?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得开始大扫除。...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县农民都有自发舞板龙(板凳龙)的习俗。板龙由一节节板凳连接而成,每桥长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龙头、龙肚、龙尾造型,糊以棉皮纸或丝绸,再彩绘或贴制龙鳞、云钩图案,龙身以红烛或灯炮装饰,长度超过百米。...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THE END
1.苏州印象苏州印象 品位街巷 | 那些志书里的十全街 2024-12-02 鉴证苏州|2020年,苏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 2024-11-29 鉴证苏州|苏州开发区建设中的全国第一 2024-11-08 鉴证苏州|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全国第一 2024-11-01 说古道今 | 苏州这些地名你读对了吗? 2024-10-21 说古道今 | 昆山徐氏:...https://www.suzhou.gov.cn/szsrmzf/szyx2021/nav_list.shtml
2.听广播元宵节最适合去的七大古镇,火树银花美不胜收!2、经沪宁高速公路,在苏州东出口往南行至同里 3、经沪杭高速公路,在嘉兴出口往平望方向,经205省道至松陵往东6公里抵 提醒:元宵节古镇景区内的精品民宿、周边酒店住宿需要提前预订。 【乌镇 水灯会】 元宵灯会很多,但是像乌镇一般把灯会设在水上的不多。真是江南水乡的特色~每年春节——元宵节“乌镇水灯会”便如...http://m.xgnews.cn/p/125893.html
1.2015年春节苏州四日游计划与汇总2015年2月23日(正月初五)到2月26日(正月初八),我们一家三口加上老妈,自驾到苏州进行了一次四日游。 我曾于1998年夏天随单位(团支部活动)参加过苏州无锡南京四日游,当时是从宁波坐火车到苏州,再坐汽车到无锡和南京,最后从南京飞回宁波(第一次坐飞机)。那时宁波到苏州火车要六七个小时吧,在苏州好像只游览了拙政...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3310490&from=toutiao
2.中国各地方灯会与民俗一瞥可见早在唐时,扬州地区与京城长安,元宵张灯已成南北辉映之势。苏州灯品、灯市、灯会皆久负盛名。著名作家同瘦鹃在其所著《苏州游踪》的《上元灯话》中写道在宋代,苏州倒是以制灯著名的,周密《乾淳岁时记》称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https://www.zgdsys.com/news/14-cn.html
3.1949苏州市(地级)下辖的县级市吴县市,正式更为吴中区,成为苏州市辖区。从此,吴县这个名字走进历史。 2002年 第一届古胥门元宵灯会亮灯,人头攒动、人群熙攘、车水马龙。2009年,它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 http://gyq.dagangcheng.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2343244
4.非遗进校园播撒非遗的种子,苏州市姑苏区培育18所非遗特色学校...姑苏区的传统技艺、民俗节庆众多,如元宵灯会、轧神仙、苏州端午、石湖中秋等。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以各街道开展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民俗学者、非遗传承人走进街道辖区内的校园,通过举办图片展、讲民俗故事等开展姑苏传统技艺传承系列活动,形成了“非遗进校园”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学校也会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1911/t20191127_12129532.htm
5.元宵闹花灯的由来传说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xx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https://www.yjbys.com/fangjia/jieri/50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