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组词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旱组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女族词文化内涵认知

一、关于汉字的造字法

从文字体系上来看,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通过考察汉字独特的造字法就可以看清这一点。

汉字造字法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不代表音成分的象形、指示、会意,一类是代表音成分的形声。象形是勾画出事物的形象特征,如“日、月”等。指事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征性符号基础上加提示性符号,如“上、下”等。会意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为造字单位来组字,汇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示所造字意义,如“析”,表示以斧(斤)破木。形声是以形旁和声旁组合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音,如“肚、崩”等。由于汉字的这种特殊造字方式,使其与汉文化紧密联系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既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依存的文字体系。

二、关于“女”族词

汉字“女”在《说文》中是这样说的:“女,妇人也,象形。”在甲骨文里,女字形像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家中室内,而交手端坐是其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姿态之人形表示女子。“女”作为独体象形字与单音节词,有女子、女儿、雌性的、幼小、柔弱、星名、以女嫁人、出仕等意义。在“女”的语义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女”的认知可以分为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作为具体层面的“女”,人们的认知主要建立在生理学的意义上;作为抽象层面的“女”,人们的认知主要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意义上。基于抽象的认知心理,凡是和女人有关的思想、感情、精神等有关的词语,人们都习惯把它们和“女”联系起来。这正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语多是表示具体事物,后来人们又用它们命名其它相似的具体事物,当人们从具体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就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事物。

《汉语大字典·女部》收字955个,用“女”作部首的字共683个。女部所收的字中,名词和形容词居多,也有一部分动词。这些合体“女”族字,在词汇层面上,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所以我们也称它们为“女”族词。

三、“女”族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大字典》所收集的“女”部词中,按照它们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反映婚姻制度

在原始社会的初始阶段——母系社会阶段,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是女尊男卑,氏族社会中没有明确的法律伦理道德观念,婚姻处于群居的群婚阶段。当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出现了两种形式的婚姻生活。早期是男子夜晚对女子拜访实行偶居,男女双方仍然以各自母亲的家庭为家庭,他们所生的子女由女性抚养,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发展到了后期,男子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已逐渐提高,他们对在婚姻中以女子为中心,男子向女靠拢的形式产生了不满,希望能以自己为中心,让女子归向自己。但是女子并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凭借自己强于女子的力量,用武力把女子抢到自己家中,强行结为婚姻。这种行为发展成了后来的“劫夺婚”的结婚仪式。

与婚姻有关的字还有婚、姻、媒、妁、娉、嫁等。婚姻牵涉到男女双方,但和男性比起来,家庭对于女性更加重要。女性在家庭中一方面承担着传宗接代生子育女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还得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从事家务劳动,所以女性在婚姻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把这种对生活的认知反映到造字当中,就出现了一大批以女子为部首的反映婚姻家庭的字。

2.反映男女地位、价值

母系社会是女尊男卑时期,姓就是原始社会前期母系社会的产物。在母系社会里,妇女掌握宗族大权,社会地位比男子高,这一时期只有地位高的妇女才有姓,而地位卑贱的男子尚未取得拥有“姓”的资格。汉字“姓”由“女”和“生”两个部件组成,就说明了这种情况。《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人所生也,即人出生的地方,也就是说姓是表明始祖的。

《汉语大字典·女部》共收姓45个,如:“姜、姬、姚、妳”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姓。还有很多字原来并不是专门用来表示姓的,后来通过意义引申或改变读音虚化成了表姓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是一词多义产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因此,不管是原来就表姓还是通过引申而后表姓,都表明了人们认知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的地位。另外,从一些称谓当中,也能看出母系社会是妇女占主要地位,如:“姑、嫜、威”等。

到了母系社会后期,狩猎和采集经济为农耕经济所代替,男子在生产经济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社会地位超越了女子,社会价值观转为男尊女卑。这一价值观念经儒家文化强化以后,长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也影响着语言形式。“奸”,通“姦”,《说文解字》:“奸,犯也。从女从干,干亦声。”之意“”字还有一个异体字“婬”,同样以“女”为形符。《说文解字》:“婬,私逸也。从女壬声。”把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一概归之于“女”,而丝毫不提及男子要负的主要责任。历史上的昏君亡国,不是由于君王的昏庸腐朽,而是“万恶为首”,“红颜祸水”。像这类表现某些不健康、不正当心理或行为的汉字还有:妒、嫉、嫌、婪、妨等等,就连男子嫉妒妻妾,也用女子字旁的“媢”表示。《说文解字·女部》:“媢,夫妒妇也。”《汉书·五行志中》:“刘向以为时夫人有齐之行,而恒有妒媢之心。”诸如此类的汉字体现了造字者心理上的偏见,反映了男女地位不平等、妇女人格遭到歧视的现实。

古代女人生活封闭,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能像男子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只能在家的狭小范围里,她们的思想必然要受到束缚,因而世俗历来认为妇女见识短浅。人们把这种认知反映到造字中,就出现了这类以“女”为表义符号的词语。另一方面,处于比男性地位低的女性,在两性关系上也没有主动权,这些字,如:奸、婬等,实际上隐含着人们这样的认知:女人是的对象,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观念来看,女人是祸端。

3.反映女子的体态容貌

“女”是象形独体字,本义指女子。由于女子比较娇弱,力气小,所以“女”还有一个引申义:幼小、柔弱。通过形声的造字方法,造出了一大批与女子的形态容貌有关的“女”族字。《汉语大字典》描写女子容貌的字有123个,其中表示美貌的是115个,丑貌的8个。除此外还有描写女子肤色、体型等方面的字。如:“好”,《说文》:“好,美也。从女从子。”再如“姝”,《说文》:“姝,好也。从女,朱声。”反映女子容貌丑陋的词,如:“媸”,《广韵》:“赤之切,平之昌。相貌丑陋之意。”

为什么在描写女子体态容貌的词里,表示美、好的意义要远远超过表丑的呢?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的审美特点。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最基本的经验是对人自身的理解。我们非常了解人身体的边界、组成部分、功能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个经验反映到语言的各个方面,是客观世界与人身心互动的结果。在古代社会,人们以自身,尤其是女子作为审美对象,把女子姣好的容貌、柔美的体态作为美的标准,进而反映到了造字当中,如:“媄、好、娇、嬽、婉”等,都是女子身体不同部位或某一方面的漂亮、好看,有脸色好、眉目好、身材好、健康丰满等等,所以有众多汉字用“女”作表义符号来描写女性美貌。另外,在男权的社会中,语言中的这些词,也反映了男人对女性的要求,“女为悦己者容”,女性处于为男人而妆扮的从属地位。

另外,“女”族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名用字,这在女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汉语大字典》收字186个,其中很多是在女性名字中加上“女”旁作为专用。但在两千多年的古代典籍中,很难找出有男性性别标志的名字用字,这说明女性很受“优待”,但这种优待恰恰说明了女性在社会当中是作为个别来和其他“人”—“男人”相区别开来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汉字为什么要造成这样或那样,都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事物中当中找到根据,并依据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科学生产技术水平等等。汉字的造字是有理据的,这从认知的角度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族词的文化内涵,并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诠释,实际上,词、文化、认知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4]陈枫.部首“女”的文化义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

[5]缑新华.《说文解字》“女”部字所反映的古代文化[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关键词:四足动物词汇英汉词语文化差异文化内涵

由于英汉文化差异,不同的动物产生了相同或相似的喻义,而同一种动物却蕴涵不同的喻义,有的可能相去甚远,有的则完全相反。研究动物词语的实际运用,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喻义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促进文化交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四足动物的主要文化内涵进行对比。

1.狮子与老虎

英汉语言中对同一语义的表达分别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在汉语中用“虎”的词语,英语中多用“狮子”代替。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Richard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British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beardthelioninhisden(太岁头上动土),lion-hearted(勇敢的),makealion’smealof(狼吞虎咽),twistthelion’stail(摸老虎屁股),playoneselfinthelion’smouth(置身虎穴),comeinlikealionandgooutlikealamb(虎头蛇尾),asbrave/boldasalion(威猛如虎),lionintheway(拦路虎)等。

2.“牛文化”与“马文化”

传统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主要靠牛耕地拉犁,对牛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牛在中国文化中是正面形象。而英语国家把牛看作“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bullinachinashop(鲁莽闯祸的人),likeabullatagate(狂怒凶悍),throwthebull(胡言乱语)。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英语文化中“马”被认为是“任劳任怨”的“劳作者”,因此,在表达同一语义时,汉语的“牛”往往和英语的“horse”相对应,如汉语的“吹牛”与英语的“talkhorse”相对,汉语的“牛饮”在英语中则是“drinklikeahorse”,汉语说“老黄牛”而英语说“worklikeahorse”,形容人健壮时,中国人说“健壮如牛”,而英语中却不用牛(ox),而用“asstrongasahorse”,“风马牛不相及”的英语是“ahorseofanothercolor”,而“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则英译为“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itdrink.”,等等。英汉语言在“牛文化”与“马文化”的表达上可谓“殊途同归”。

3.狗与猫

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特权”,英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褒义,如:topdog(最重要的人物),Heworkedlikeadog.(他工作很卖力),Twodogswillkillalion.(众志成城)等。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认为狗是令人讨厌的东西,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腿子”(lackey)、“狗患子”(sonofabitch)、“狗急跳墙”(acorneredbeastwilldosth.desperate)等。

与狗相比,中国人较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带有亲昵的成分;而英语文化里的“猫”常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与猫有关的用法多为中性或略带贬义,如:asweakasacat(身体非常虚弱),Thescaldedcatfearscoldwater.(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acatonhotbricks(与汉语中的“热锅上的蚂蚁”意思相近),anoldcat指脾气坏的老太婆,copycat指盲目的模仿者,playcatandmouse(对某人时好时坏,忽冷忽热),等等。

4.其它四足动物

对于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猪的贪婪(greedy),乌龟的迟缓(slow),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词汇内涵基本相同。但在老鼠、狼、骡子的习性上,英汉语的文化内涵则大相径庭。汉语中用“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英语国家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wolf”让英美人常常联想到“色狼”,而中国人想到的是“豺狼”。因为英美人所理解的wolf有“下流”等内涵意义,而中国人则偏重于“野蛮、凶残”这一类的内涵意义。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则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

另外,bear(熊)在英语口语中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isabearatmaths.(他是个数学天才)。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汉语中还很多动物词语在英语里不能用具体动物词语表达。例如:“画蛇添足”(gildthelily)、“呆若木鸡”(dumbstuck)、“拍马屁”(licksb’sboots)、“狐假虎威”(assinthelion’sskin)等。反之,英语里也有很多动物词语在汉语中不能用具体动物词语表达,如:likeacatonhotbricks(热锅上的蚂蚁),have/holdawolfbytheears(骑虎难下),putthecartbeforethehorse(本末倒置),beatthedogbeforethelion(杀鸡给猴看),adoginthe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等等。

参考文献:

21世纪初,梅先生被列入中国五千年文化发展史上40位卓有贡献的历史名人之一,其塑像将永远屹立在中华世纪坛上。正因为梅兰芳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最近五年,梅兰芳的书画作品也开始成为拍卖会上人们追逐的重点,上海朵云轩、上海崇源以及浙江、北京等地的大拍卖公司,先后推出了数件梅兰芳定居上海期间的诗词墨迹,引起收藏界的极大重视。于是我再次对这组十多年前发现的遗墨进行了研究,对照各大拍卖公司的图录,经过反复对比,感觉到北京藏家珍藏的梅兰芳诗词手稿确为梅氏真迹,不但在书法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内容上直接反映了梅先生的生活情趣,展示了梅先生惊人的文学水平和书画艺术才能,同时记叙了梅先生与当时社会文化名流广泛的交往和深厚情谊,是一组不可多得的艺术文献。

这组诗词墨稿,是梅先生1948年一年中陆续写成的,共22幅,每幅28.2×32.3cm,全用梅先生亲自制作的鸟丝栏格纸书写。字体工整娴熟,一丝不苟。从书法的风韵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梅兰芳先生具有极其深厚的书法艺术根底。那雍容典雅的风范,发源于王羲之的《乐毅论》,娟秀媚妍的神彩,取法于王献之的《洛神十三行》,而工整端庄的笔势又有唐人写经的影子。梅先生采撷百家自成一体,其独到的书法技能,完全可以在近现代书法史上独领,这是此遗稿在书法艺术上的价值所在。

再细读遗稿全文,一百余首梅先生历年创作的诗词,真可大大丰富现代诗坛。展卷细读,只觉一股清纯雅丽的气氛扑面而来,使人不得不随着作者的思绪,时而陶醉,时而感怀,完全沉醉到诗歌的意境中去。再看词后所附的,用蝇头小楷书写的小注,才知道梅先生原来早就熟读过唐诗宋词,对古代诗韵了如指掌,对历代名家的名诗名句尽藏于胸臆。以致于可以随心所欲,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只有读过这些诗稿,读者才能体会到,为什么梅先生能在舞台上把一个个古代、现代女子的形象气质展示得如此生动传神。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伟大的学者,梅先生的诗词手稿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它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把祖国的文化完全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去,而只以空泛的肢体表演去取悦于人,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为人们所喜爱所景仰的艺术家的。

这组诗词稿还真实地记载了梅兰芳先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名流交往的情况,诗稿中,有很大篇幅是酬答当时的文苑巨擘马浮先生的,马浮先生号湛翁,是一位令人尊仰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与梅兰芳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二人的诗词互答,可在文学史上称为佳话。这一点史书记载不多,梅先生的诗稿恰可补史料的遗阙。另外梅先生与当时上海的著名画家沈迈士、谢稚柳等人的情谊,也在遗墨中有所展示。

比如稿中记载,有一次梅先生去沈迈士家小聚,沈迈士把自己花园中盛开的红玫瑰和白夹竹桃花折下来赠给他,梅先生赋《玉楼春》一首回馈,显示了两位文苑名流深厚的情谊。蜚声沪上的书画大师谢稚柳,曾为梅先生画过一幅兰花,梅先生以词相谢,也在诗稿中留下了令人感慨的一笔。这些遗稿不但是书法珍品,也是历史文献,深刻地记叙了期间,上海爱国文人间互相勉励,互助鼓舞的往事,今天读来仍感到十分亲切。

梅兰芳不但是表演艺术家、诗人、画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收藏家。他广收历代名人字画,但又不仅仅藏之密室,而是以所藏的名人字画为范本,刻意研审、临摹、取其精华,增己技艺。他曾临摹明代画家孙克弘、仇十洲、周天球等人的兰花,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这些名人书画上题诗,以加深自己的理解,这些在诗稿中均有详细的表叙,足以说明梅兰芳是把收藏与实用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欣赏梅先生画的兰花、梅花时,无不赞叹他那独具风格的丹青妙笔,但直到读了这部遗稿才知道,梅先生那不同凡响的绘画技艺,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他痛下苦功,继承前人艺术传统的结果。

一、汉民族喜新求异的文化心理与诗歌语言锤炼

古人写诗文,喜新求异,注重锤炼,讲究言简意赅,讲究字异而义同,练字之功非常重要,其目的是要将最恰当贴切的词语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论文百事通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唯陈言务去”,就是主张语言运用上力求独创、新颖、恰切、得体,这是喜新求异文化心理在诗歌表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通过对诗歌语言的锤炼,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避免冗杂,使诗句达到语句精炼、意境悠远的表达效果,是古代文人对语言常规用法的超越和突破,又是诗人展示才华、卖弄学识的外露,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惯例。

诗的语言的精炼是指诗中把不必要的字、句删去,尽量用最少的字句表情达意,“凡诗需字少意多,以十字道一事者拙也,约之以五字则工矣。以五字道一事者拙也,见数事于五字则工矣。”(方干《赠路明府》)前人言诗,拈出一个“工”字,这“工”字既指诗的语言又指结构,而从语言方面来看,它既指语言的精炼,又指语言的形象生动。它通过炼字、炼句和炼意三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从诗词语言精炼的角度看,“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赵翼《瓯北诗话》)因此,古代诗人都注重在炼意上下功夫。古典诗词中的炼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提炼主题,使诗的立意更高,即使诗具有更好更深的思想内容。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短短十个字写出了天下的贫富对立,这是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而使诗句精炼。

诗人的炼字、炼句和炼意,不仅是为了语言的精炼,同时也是为了语言的形象生动。诗人们从修辞学的角度,推崇诗词字句的工巧,把字工句警当作毕生追求的目标。字句锤炼得好,可以带动全篇,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尤其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中的“淡”和“滴”,历来备受赞赏。“淡”状出视觉感受,“滴”达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渲染出一种冷漠、孤寂的境界。再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被人称赏,是因为诗句写出了春满江南的蓬勃景色,而这则得力于“绿”字的锤炼。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原稿作“到”,又改“过”“入”“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绿”字果然鬼斧神工,把春天的气息鲜丽地点化出来。

可见,新奇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中的一个文化传统心理。正如前边指出的,修辞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而新奇求异的文化心理,促使修辞技巧的产生和推广。

二、汉民族的均衡审美文化心理与诗词修辞的均衡美

均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民族人民修辞活动中的一种审美情趣。这一方面与汉族人民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自古以来,汉民族人民观察事物,考虑问题,常常具有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喜欢从事物的对应关系中展开思考,如二元对待观、“天人合一”观、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和谐观等,就形式而言不失为均齐“宽对”。这种均衡的审美心态,在建筑、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摆设、宴请等方面也可体现出来。

汉族人民审美心态,也受汉语结构均衡美的影响。正因为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均衡美的特点,故汉族人民在长期使用汉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并探索修辞均衡美的规律。例如汉语的声调,是构成汉语语音结构均衡美的要素。古代利用声调中的平上去入分平仄,由平仄构成古代近体诗中音律的对称美和节奏美。汉语中构词上的对称、均衡,形成了汉语修辞上的对偶等均衡美。

尤其是诗歌中的大量对偶句,由于句法、词性、声律的两两对应,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经过前后映衬,互相补充,可以化生涩为平易。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

吟应觉月光寒。”“镜”一般作名词用,倘在诗中孤立拈出“晓镜”,未免费解,但和下句“夜吟”相对照,立刻“变陌生为熟悉”,使读者明白作动词用,是写一位女子在晓妆对镜,抚鬓自伤,从而和下句中那位深夜苦吟、不避风寒的男子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偶句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词曲中的衬词、诗歌中的押韵等,也是形成语言均衡美的重要手段。在修辞格中,除对偶外,能体现均衡美的还有互文、回环、顶真、对照等。

互文是汉语有的修辞方式,注重结构对称,给人一种均衡的美感,其特点是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

回环修辞手法不仅有均衡美感,而且达意深刻,富有新意。它正读倒读皆可成句,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这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例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晴秋雨》:“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三、汉民族含蓄的心理与诗词修辞的含蓄表达法

东方人区别于西方人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含蓄,而中华民族尤以含蓄著称。中华民族不仅追求行为举止的含蓄,推崇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更追求语言表达的含蓄,推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四、重意象的民族审美特征与诗词意合体悟的修辞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不注重抽象的分析和形式的论证,而重视主题的直觉体悟和豁然贯通。这与中国传统的整体直觉思维方式和取象比类的形象思维方式有关。整体直觉思维方式重视整体性,但对整体性的把握不是依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非逻辑思维的直觉和顿悟。取象比类,采取比喻、象征、借代、类比等形象的手法来表达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这两种思维方式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人对意象的独特的民族审美观。李卫中等指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一些普通的东西、景物携带上了浓厚的文化信息,它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组合成了特定的意象,成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上,不要求纯思的抽象,而是观物取象,超越具体而又回归具体。例如,古代将“杨柳”常与离别、断肠相联系,因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故古代作品中常出现有关柳的意象:“杨柳依依”(《诗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寓抽象于具体,寓推理于类比,模糊多于明确,含蓄多于显露,具有一种独特的诗的气质,让读者从感性的把握中去体味抽象的内涵。

[1]戴照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75.133

[2]王希杰.修辞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14

[3]郑子瑜宗廷虎.中国修辞学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

[4]盛林.儒家文化与汉语的修辞的含蓄表达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4)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

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Wilkins(1972:11)所言:“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提高都是建立在词汇的基础之上,拥有大量的词汇是每个语言学习者的梦想。为此,不同的英语学习者为了掌握大量的词汇,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学习环境的学习者持有不同的英语词汇学习的观念,因为观念的产生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树立正确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直接影响到采取正确的词汇记忆方法。

然而,目前国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的研究却很少。为了探讨云南在校汉族和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200名云南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00名学生是少数民族和其他100名是汉族学生,调查云南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观念现状,并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观念做对比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云南师范大学(98人),云南民族大学(55人)和昆明理工学院(47人)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共20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3,汉族学生102人。由于一名学生未交问卷,在统计问卷时有四张问卷为无效问卷,所以现选200张问卷为有效问卷。少数民族学生100人(彝族23人,白族14人,拉祜族11人,哈尼族9人,回族7人,佤族6人,壮族6人,傈僳族5人,纳西族5人,傣族3人,藏族3人,景颇族3人,苗族2人,普米族1人,布依族1人,羌族1人;男生22人,女生78人),汉族学生100人(男生18人,女生72人)。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及访谈为研究工具。其中,将“英语词汇学习观念调查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问卷主要参考文秋芳(2004:11-16)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学校、姓名、性别、民族、英语高考成绩、汉语高考成绩、学习英语年限、能否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仅限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填写]);第二部分为英语词汇观念调查共23题,其中包括记忆观念、习得观念和操练观念。为了便于收集信息,问卷及其访谈均采用汉语进行实施。

2调查结果分析

词汇学习观念是指学习者对待词汇学习的观念。学习观念“是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共同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统一体”(车文博,2001)。文秋芳(1996)把英语学习者的观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管理观念,另一类为语言学习观念。学习者的观念对他们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调查学习者对英语词汇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词汇。

调查结果显示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记忆和操练这两种观念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P=.000),在习得这一观念上无显著性差异(P=.070)。由此表明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都认为通过可以语境来习得词汇,这一点也可以从对他们的采访中得以证明。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认为通过练习可以更好的习得词汇。据笔者分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习得了汉语和本少数民族语,英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三种语言。无论他们的母语是汉语还是本少数民族语,他们在习得这两种语言时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练习,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学习的经验。所以在学习第三语言时他们会潜意识地采用练习这一策略,故而会认为通过练习来学习英语词汇是种良策,可能这也正是他们反对死记硬背的原因。正如采访时一名纳西族的学生所言,把学到的词汇用到对话或者作文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学习的成就感,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词汇可以通过记忆和操练观念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习得这一观念上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观念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影响学习者学习观念形成的因素除了学习风格、智力、个性、教师因素等内外部因素外,民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结合本民族文字的特点,因势利导,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适合的词汇学习观念,提高他们的英语词汇学习能力。希望本研究能为更好地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提供参考借鉴。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关键词]朝鲜族初中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

导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国内外对语言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1966年,Caron发表《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方法》标志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开始。我国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黄小华(1985)、桂诗春(1988)、刘润清(1990,1993)等人的论著都涉及到学习策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在国外学习策略理论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是根据福建师范大学邱绍姬硕士论文中翻译的《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调查问卷》改编而成。调查对象为延吉市三中的朝鲜族初中生279人,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47人。数据使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

二、结果

(一)性别对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结果显示,词汇学习策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性别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

性别在词汇学习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王恩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男、女生间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余欣欣的研究指出,初中男、女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不显著等。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初中生在运用策略时多运用教师教授的策略,因此造成差异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习策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建议

【参考文献】

[1]安美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些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

[3]金花子.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王颖,张林,鲁兵.初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

[5]王恩国,阴国恩,吕勇.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

由于在移动数码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学习机等)以及平板电脑(TabletPC)上的巨大应用价值,联机手写汉字

>>联机手写汉字/词组识别的研究及其应用基于联机手写汉字字块特征码提取的研究用VB实现联机手写汉字的笔划端点提取藏文联机手写识别的研究与实现索基于多重卷积神经网络的大模式联机手写文字识别联机手写维文字符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基于过拆分和合并的联机手写英文单词分割技术对脱机手写相似汉字识别方法的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联机手写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立足细化处理解析脱机手写汉字识别BP神经网络探析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脱机手写数字识别技术研究一种改进的脱机手写汉字四角特征粗分类方法基于字型特征的手写体汉字多分类识别的研究脱机手写体签名识别的小波包隐马尔可夫模型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脱机手写藏文识别方法基于置信度分析的脱机手写数字识别算法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手写数字识别的原理及应用手写汉字的特性与生命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运行时需要JavaRuntimeEnvironment1.5以上版本的支持),已经能较好地识别笔顺无关的手写体汉字。目前该系统还没有加上虚拟笔划等一些草书识别技术及先进的结合联机及脱机识别引擎的多分类器集成技术,我们将来在适当时候会利用Java平台实现这些技术并在该页面上公布。

我们还构想了一个联机手写识别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汉字书写学习中的崭新应用――汉字听写学习,初步的原型网页见218.192.168.156:8080/call/dictation.asp,(该页面同样用Java平台实现,运行时需要JRE支持)。使用者可以进行在线汉字听写,然后系统利用联机识别技术自动评判使用者书写的字符是否正确,并给出反馈。该技术已经集成到我们正在设计的一个对外汉语书写教学网站之中。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的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尽管目前国内外有不少汉语教学网站或软件,但我们的学习系统利用低存储量的活动汉字编码技术及动态反走样还原显示技术、基于联机识别的汉字听写技术以及汉字书写质量评价技术,具有特色和创新。

六、结束语

我们认为,高自由度的草书识别及无约束的手写词组的识别是构造更自然、更快捷、更流畅的手写输入方式的核心技术,相信通过国内外同行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手写输入法会变得更实用、更高效、更具竞争力;此外,手写汉字/词组识别技术在计算机教育、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中还可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丹参;红花;药对;数据挖掘;组方规律;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Keywords]SalviaeMiltiorrhizaeRadixetRhizoma;CarthamiFlos;medicinepair;datamining;medicationregularity;Dictionaryof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eritancesupportsystem

丹参、红花是著名的活血药对,经常同时出现在活血化瘀方中,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miltr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消肿等功效;红花为菊科植物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管状花,始载于《开宝本草》,味辛微苦性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为活血化瘀要药。两者均归心肝二经,丹参性寒主降,行而不伤,有利于营血新生;红花性温主升,补而兼行、补而兼通,二者一寒一温、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奏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1]。为了进一步了解丹参、红花药对组合的临床应用,本文对汇集上自秦汉、下迄现代(1986年)所有有方名医方的《中医方剂大辞典》[2]中含有丹参、红花方剂进行了整理、挖掘,并对其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组合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深入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2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3]中“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主治疾病统计、组方配伍及用药特点的分析。在“指定中药”项中输入“丹参”,提取出包含丹参的全部方剂,再次在“指定中药”项中输入“红花”,点击“结果中查询”提取出包含丹参、红花的全部方剂。将含丹参、红花方剂中主治疾病统计的频次从大到小排序,进行疾病分布情况分析。设置“支持度”(表示在所有方剂中药物同时出现的频次占总处方数的百分比),调整“置信度”(表示A药出现时,B药出现的概率),根据药物在处方中的使用频次及该药与其他药物相互配伍的关联度,获得核心方药物组成。

2结果

2.1中医疾病情况分析

《中医方剂大辞典》收载含丹参方剂834首,治疗疾病共425种,其中频次>5的有21种;含红花方剂1385首,治疗疾病共751种,其中频次≥10的有21种,具体见表1,2。以丹参、红花药对出现的方剂共39首,治疗疾病涉及45种,主要以妇科病、瘀血疼痛证、中风等为治疗病证。

2.2含丹参、红花方剂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分析

2.2.1用药模式分析39首方剂涉及280味中药,常用的药物(频次≥10)为丹参(39)、红花(39)、当归(32)、川芎(22)、香附(20)、白芍(19)、桃仁(15)、生地黄(15)、熟地黄(14)、甘草(14)、牛膝(12)、白术(12)、陈皮(11)、赤芍(10)、黄芪(10)、牡丹皮(10)。其中3味、4味、5味药物的常用药对频次见表3。

2.2.2药物组成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对39首方剂的药物配伍关系进行挖掘,按置信度由高到低排列,关联分析结果见表4。其中,常用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关联药物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

2.2.3药物组成网络分析将支持度不断提高,制作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药物组合网络图,见图1。从左至右横向来看,当支持度为28.20%时,显示出的药物数量较多,可以较全面的显示出药物组合的临床使用情况;当支持度为38.46%时,药物数量有所减少,只显示置信度和支持度更高的药物组合;当支持度上升至48.72%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组合明显的展示出来。可以看出,丹参、红花均常与活血、行气之品当归、香附、川芎、白芍等联用。

3讨论

药对是相对固定的2味药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遵循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中药药性理论和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组合原理,具有组成结构简单、配伍取效明确的特点。药对既是单味药的深入发展,又为方剂的起始开端,是联接中药与方剂的桥梁。以药对为基本单元,对确有疗效的方剂进行拆方研究,有助于方剂作用机制的阐明。在临床上,通过对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可为组建新方提供依据[4]。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平台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药对组成结构、配伍效应、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关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药配伍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创新药物研究与发展。

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含丹参、红花药对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挖掘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含丹参、红花药对的处方临床主要应用于中风、血瘀痛证、月经不调、咳嗽、瘰疬等。处方中丹参、红花常与活血、行气之品联用,如配伍当归、川芎以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配伍生地、白芍以防热盛伤阴、苦寒伤阴。无论是3味还是4味药物组合,绝大部分药物归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关联药物共计6组,分别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此6组全部为活血祛瘀的要药,其中当归和川芎出现次数最多,占总频数的82.05%,56.41%。本研究又通过改变支持度的设置(28.20%,38.46%,48.72%),展示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药物组合特点,以期较好地把握“丹红”复方的共性,又清晰地展现单味药的个性。

药对的研究以及药对在方剂中的地位和关联关系探讨,有利于客观认识和深化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以单味药-药对-核心配伍-类方体系的研究模式,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对丹参、红花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为“丹红”配伍规律研究提供方法,为其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支持[6]。

[参考文献]

[1]秦胜利,秦政,沈丹.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45例[J].世界中医药,2012,7(2):121.

[2]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崔一然,唐仕欢,刘欣,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心悸伴失眠方证对应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792.

[4]刘萍,王平,刘松林,等.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833.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者副词偏误

面向维吾尔族的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习者的言语交际技能为最终目的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全部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得体交际能力的过程。也可以说我们要培养的交际能力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它体现为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得体的原则是我们说话的根本目的。因此若离开了语言的交际过程和语言的交际价值,去孤立的解释语言的结构和词语的意义,显然是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宗旨背道而驰的。赵金铭先生1994年在《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一文中在谈到语法教学中的三个平面有机的结合的问题的时候指出:“句子的生成是有深层结构(语义)到表层结构(句法)以实现交际目的的序列化过程,这个序列取决于语义的正确性,句法的限制性和语用的选择性。”①很多副词与语用概念关系密切,副词的选用不同、位置不同所表达的语用意义也不同,以下笔者从语用蕴含、语用焦点和语用预设来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在语用层面上副词偏误的情况。

1语义蕴含

语义蕴含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意义而言的,是透过字面意义而表现的附加意义,也是交际的目的所在。我们看看下面的句子。

例1:他本来就不瘦,后来变胖了。

正:他本来就不瘦,后来变瘦了。或

他本来就不瘦,后来越来越胖了。

或:他本来就不瘦,后来更胖了。

例2:他本来就不喜欢学习,后来也不喜欢学习了。

正:他本来就不喜欢学习,后来喜欢学习了。或

他本来就不喜欢学习,后来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或:他本来就不喜欢学习,后来更不喜欢学习了。

“本来”是相对于“后来”和“现在”而言的,例句1中用了“就”,它强调了事实本身,蕴含了情况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因而它限制了后面的情况应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此处的“就”有强调“已经”的意味,而单说变胖了不能体现更高的程度,所以应改为:他本来就不瘦,后来越来越胖了。或是:他本来就不瘦,后来更胖了。改过后的句子意思就明确了。例句2也是同样的道理。

2语义焦点

焦点是指句子所表达的信息中着重说明的部分或者发话人有意强调的部分,也是句子中在语义上最突出的部分,属于语用平面。②焦点本来是光学上的术语,现在已借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言语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句子包含着很多信息,既有句内的,也有句外的,既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发话人对各种信息的态度不一样,有的是着意强调说明的信息,这就是焦点。我们看下面的两个句子。

A:你和她谁的汉语好?

B:她学得(很)好

a:你学得怎么样?

b:我学的好。

这是我在课下和同学闲聊中收集的两个句子,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却总是觉得别扭。对比焦点是针对听话人或听说双方都清楚的某个人的一些想法来进行对比的焦点。我们看b句,它是一个有对比焦点的句子,在“X和X谁学得好”这样的语境下出现,在教学中老师若指出这一点,学生对b句存在的对比焦点就很容易理解。B和b的不同也就清楚了。B是要告诉对方“X学得怎么样”,是句尾焦点句,表达重心在句尾;b则是告诉对方“谁学得好”,焦点是“我”。我们看下面的句子。

A组

我们一直在学校门口等你。(“一直”管辖的是“在学校门口等你”,语义焦点是“在学校门口等你,没有到别的地方等你”。)

我们在学校门口一直等你。(“一直”管辖的是“等你”,语义焦点是“一直在等你”,没有干别的。”)

B组

他也许明天来。(问的是他什么时候来)

他明天也许来。(问的是他明天干什么)

C组

老师对我们都很关心。(“都”强调老师对我们)

老师都对我们很关心。(“都”强调所有的老师)

由以上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副词和另一语法成分的位序不同,但形式上都是正确的。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副词在句中的位置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二是变换位序后与原来的句子有区别。副词的位置不同,所管辖的范围就不同,所要表达的语义焦点就不同。在交际中,交际双方应该有共同的语义焦点,如果焦点不同,答非所问,交际就无法进行。如例句A中,问题的焦点是“谁的汉语好”,而回答的焦点是“谁学的怎么样”,一问一答语义焦点错位,阻碍了交际。

3语用预设

预设“是在发话人看来交际双方都接受的‘共同背景’或‘无争议信息’”。③这种“无争议的信息”不是话语的断言部分表达的意义,即表达的不是基本信息,而是附带信息,是发话人预先肯定下来的,并预先设定无疑已为听话者接受的,正由于预设传达的是附带信息,或者说是非基本信息,因此它具有隐晦性,容易被学生忽略。例如:

例句一:我比他更高。

例句二:我更比他高。

例句一包含一个预设:“他比一般人高”;并且蕴含“我和他都高”。例句二包含的预设则是:“某人比他高”,蕴含“我比某人高”和“我和某人都比他高”。它们在这两句中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副词“更”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

我们来看下面的句子:

例1:她很漂亮,一点胖。

正:她长得很漂亮,稍稍有点儿胖。

例2A:昨天下雨了,你跑步了么?

B:既然昨天下雨了,我就不想去了。

例句1中有两个预设:一是胖是美的。二是胖是不美的。基于预设一,例句1前后是两个因果关系;基于预设二,则两句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预设二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一般情况下占据优势。但如果与以胖为美的民族交往,这个句子的预设就正好相反了。例如说在唐朝,女人是以胖为美的,那这句话就是因果关系。例句2中的回答从预设的角度看存在着明显的毛病,因为问句的预设是“昨天下雨了”,为已然事实,后边就不能再用未然的“我不想去了”来回答。这显然与前面的已然事实前后矛盾。应改为意思明确的句子,

正:昨天下雨了,你跑步了么?

昨天下雨了,我没有去跑步。

例:告诉你个好消息,我都评上奖学金了。

此例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都”除了含有“已经”的意义之外,还表示一种不满、惋惜、劝慰等感彩,类似一种语气副词,不能用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报导,汉族同学不会出这类错误是因为汉族人有这方面的预设,在交际中早就把二者很好地区别开来了,维吾尔族同学不存在这方面的预设,于是就很自然地把二者无条件地等同起来,就会发生汉语内部一个项目“已经”向另一个项目“都”的负迁移,偏误由此而产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

注释:

①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第二期.

②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40页.

③王安石.《句义的预设》.语文研究,1996年第二期.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

[关键词]自拟羌活止痛汤;针刺;风寒湿邪痹阻脑络型偏头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诜取2015年9月1日~2016年9月1日我院门诊内科收治的患者160例,本研究纳入标准:(1)有一年以上偏头痛史;(2)年龄18~65岁;(3)符合先兆性偏头痛或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表现;(4)诊断标准近3个月,每月发作次数≥2次;(5)符合偏头疼诊断标准,在密云区医院等医院明确诊断为偏头痛;(6)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符合下述任何一条的患者:(1)年龄超出18~65岁范围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2)除无先兆性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两型以外的偏头痛患者;(3)正在接受其他类似临床研究治疗者;(4)1个月内服用或正在服用止痛药者;(5)与本观察有关的其他的需排除的因素,如:a排除全身性疾病引发的头痛,如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等;b排除无关疾病近期的头痛,如青光眼、鼻窦炎等;c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本研究退出标准: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将予以剔除,治疗过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者,以及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进行本观察者。

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按照视觉模式疼痛强度分级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进行头痛程度分级:(1)I级为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共76例;(2)Ⅱ级为中度疼痛,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共60例;(3)Ⅲ级橹囟忍弁矗需要卧床休息,共24例。两组入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治疗前头痛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1.2.1偏头痛诊断标准按照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制定的标准,并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头痛。

1.3方法

1.4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驴检验,P

1.6疗效评定

1.7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的头晕、乏力、口干等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的头晕、乏力、困倦、嗜睡等症状,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故疗程中均未停药。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P

THE END
1.城市养狗:到底归谁管?“对伤人的狗怎么处置却没有明文规定,我们也曾联合延吉市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养狗这一问题向上进行反映了,目前还没有得到批复。”金明哲说。 记者随后拨打了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法治科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称,颁发养犬证不在综合执法的权力范围内,养狗人只有在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不及时清除粪便或为宠物...http://www.yanjinews.com/html/news/chinanews/2013/0709/28613.html
2.亚洲动物基金有关中国食用猫狗产业链系列调查报告之一.PDF按常规分析来说,被食用的狗只可能的来源有以下 几种:专业肉狗养殖场(有养殖基地集中饲养),偷盗抢夺或毒杀家养犬只,抓捕流浪犬,散户出售家养犬(只是家里养,家 养犬多了、病了或老了的售卖),宠物狗繁殖销售机构中过剩或淘汰的犬只。甚至有报道指出,少数没有职业道德的动物 收容所也存在贩卖被收容犬只的情况。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924/8073110123001124.shtm
1.狼狗咬死人的法律思考――兼议饲养的动物伤人的刑事法律盲区8、2004年12月,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事处龙源村的文某被自家养的两只狗咬死。这是西安新闻联播的新闻。 9、2005年6月,吉林省延吉市安市一户人家饲养的大黄狗发疯,将主人咬死,掏出心脏。警察将他包围了一个小时,并向他开了16枪,然后将他击毙。这是新文化报的新闻。 http://www.yecyd.com/detail/id/102328.html
2.狼狗“霸占”楼道居民提出抗议得知养狗给邻居们带来了不便,狗主人表示会在天气转暖后,将狗运到别处饲养。 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延吉市司法局河南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河南司法所副所长周书宇表示,会尽快联系张女士和狗主人调解双方矛盾。 马鸿波https://yb.cnjiwang.com/cs/201701/2310144.html
3.幽默搞笑晒宠物狗句子(精选210句)58、狗的寿命只有年,不足以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却比人的情义要长。 59、开始,我以为我养了一条狗,后来,我发现,我多了一个家人。 60、据郭先生介绍,半夜里他常被狗叫声吵醒,影响第二天一整天的工作。就此事,虽然也多次和楼上邻居沟通,但邻居虽然嘴上答应得挺好,但狗狗们依然跑得叫得随心所欲。 https://m.ruiwen.com/jingdianjuzi/6889770.html
4.医院实习报告通用13篇其实前来宠物医院治病的狗狗们并不都是什么名贵的品种,血统高贵的纯种狗了,更是少之又少。或者就是一直很普通的土狗,但是天津市民却心甘情愿的花费远远高于狗狗自身价值的钱去为狗狗治疗,可见每个养宠物的主人对自己的宠物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很是费心费力的去为宠物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想。这就是人与宠物之间深...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ixibaogao/20230714072206_7386038.html
5.狗狗的说说200句4、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狗最好的朋友是另一只狗。对狗来说,谈尊重很难。 5、猛虎是很少吼叫的,聚集在一起喵喵叫的是狗咪。 6、现在只要看到狗狗都好喜欢啊,我爱所有狗狗,以后有钱第二件事就是养狗。 7、你不仅仅是一只狗,还是我相互偎依的家人。 https://www.qunzou.com/shenghuo/shuoshuo/226716.html
6.延边二中西门对面金锣冷鲜肉狗扰民二、办理情况: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查验后发现,当事人所饲养的两只犬只均已办理养犬证。执法人员已劝导当事人注意文明养犬,避免犬吠扰民。若涉及宠物噪音扰民情况,将由公安部门进行处理。 三、对诉求人答复情况:保密工单无法联系诉求人 承办单位: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北山中队 ...https://wz.yb983.com/pc/tzy.html?id=00cb3769-c950-4710-a9fa-84d3a1797a8e
7.关于我们宠物狗猫花鸟鱼虫我们是一帮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义工人士。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事业感到无比的自豪,人与动物共享天空,共享地球,共享美好生命的眷顾,我们位于海滨青岛。 1、北京市宠物微信群 2、天津市宠物微信群 3、上海市宠物微信群 4、重庆市宠物微信群 新疆宠物微信群 乌鲁木齐、克拉玛依 ...https://www.ziyouriji.cn/about
8.贵州习水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公告(共6篇)“狗三”投稿了6篇贵州习水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公告,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贵州习水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公告,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贵州习水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公告 贵州习水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公告 ...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64984.html
9.很普通的延吉去完延吉迫不及待想来组里发帖一直以来旅游也没怎么失败过(心态佛系) 今年爱上风光摄影之后旅行的目标变成:至少能拍一张满意的风光照片。去完延吉之后我的这个目标被成功击碎好了,我以后不会有这个目标了。 首先,延吉市内住宿周末翻倍(虽然是100多翻两百多,这种程度也还好。不过这只是普通的周末而已,听说...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7172470/
10.安徽农业科学用统计学原理对泰安市所辖的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的大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分布特征:全市大雾主要出现在每年1、11和12月,平均雾日分别为2.2、2.9和3.0d;空间分布特征:新泰大雾极差和标准差均最大,分别为57和15d;肥城最小,分别为23和5d。全市年最多雾日142d,最少26d,分别出现在1982年和1995年。一元...http://www.ahny.cbpt.cnki.net/WKB/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1&st=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