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州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了解党在延边的历史,提高我州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效果,中共延边州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州推荐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地,速来了解!
1.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
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位于朝阳川镇北部,距镇中心4公里。2017年开始进行整村改造,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远近闻名具有浓郁特色的美丽乡村。2020年,为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朝阳川镇太兴村建立了以中共东满特委抗日斗争为主题的红色小镇。
小镇内包括中共东满特委成立会址、中共东满特委纪念展陈、游客服务中心和红色党史党性教育体验中心。此外还有朝阳川镇人大代表之家、雕塑广场、彩绘墙、音乐喷泉等其他配套设施。红色小镇主要承接红色旅游接待、讲解、教学、美食、住宿,并进行农特产品、旅游商品销售等,配备解说员2名,试运行以来,共接待15家单位1000余人参观学习。
2.敦化雁鸣湖镇小山村
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位于吉黑两省交界处,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距敦化市区70公里,幅员面积101平方公里,有着“鱼米之乡、塞外江南”的美誉。著名作家张笑天的成名小说《雁鸣湖畔》就作于此地。
小山村以“一抓三促”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促脱贫攻坚、促旅游发展、促魅力乡村建设,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缩影,成为各项事业综合发展的典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3.汪清县大兴沟镇红日村
汪清县大兴沟镇红日村位于汪清县西北方,距县城30公里,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多民族混居村,曾是中共汪清县委和中共蛤蟆塘区委驻地。抗战时期,这里是汪清县武装斗争最为核心、地下党最为活跃、抗日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中共汪清县第二任县委书记金相和,李光、金银植等300多名革命英烈,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历史底蕴深厚。
2020年8月,红日村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内建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2.3亩,展陈主要包括“两馆一园一居一校”,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
4.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
光东村位于和龙市东北部,是典型的朝鲜族村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东村。近年来,光东村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积极发展研学教育,与研学机构合作推出“跟随习爷爷的足迹”感受“三生”生活,即“生产、生活、生存”,讲述爱国故事,引导青少年了解朝鲜族民俗传统及家乡建设成就,激发爱党爱国之情。
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民风民俗,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基本形成了“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民宿”的旅游发展格局。2020年,该村被评为吉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
防川村位于珲春市区东南70公里,是我国唯一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村,素有“雁鸣闻三国,虎啸撼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之美誉,被誉为“东方第一村”。
历史上防川江海交汇,为唐渤海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东北亚“黄金水道”。2002年,国务院批准防川为国家重点名胜区。2013年,防川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防川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被州人民政府评为延边州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将防川村设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6.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
奶头山村位于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东南部,距二道白河镇区25公里,素有“长白山第一村”的美誉。1935年10月,王德泰军长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主力部队冲破敌人的军事包围圈,挺进奶头山,创建了东满地区最后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极大地振奋了奶头山群众的革命精神。
近年来,二道白河镇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实施特色民居改造项目,建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纪念馆,打造“长白山第一村”国家2A级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进一步弘扬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了红色文化。
7.敦化市江源镇寒葱岭林场
敦化市江源镇寒葱岭林场是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遗址所在地,经军事专家证实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作战痕迹最清晰、军事特征最显著的密营核心遗址,是东北抗联长期战斗和生活的重要区域,是1933年至1939年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陈翰章等将军长期打伏击战的根据地。
密营遗址内,营房、指挥所、主哨位、战壕、菜地、菜窖、伙房、仓库、高地指挥所、散兵坑清晰可见。近年新建的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遗址是重走抗联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主题活动、进行研学教育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8.和龙市头道镇龙门村(药水洞)
药水洞抗日纪念地位于和龙市头道镇龙门村,1930年5月27日,东北地区第一个人民政权——和龙县药水洞苏维埃政权在此建立。在这个不到100户人家的乡村里,先后涌现出金顺姬等70多名抗日烈士。药水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始终站在斗争前列,被誉为和龙“革命摇篮”,为延边的抗日斗争史谱写了壮烈诗篇。
1985年6月,和龙县人民政府修建药水洞抗日纪念地纪念碑,2016年,修建“药水洞革命遗址公园”。2019年,药水洞抗日纪念地被延边州委、州政府命名为第六批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遗址对研究延边、延吉、和龙抗日斗争史以及党史资料具有重要价值,是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