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灣《米其林指南》進入了第7版,8月20日先公佈「必比登推介」平價美食,8月27日舉行「星級美食」頒獎典禮並公怖「米其林入選」名單,恭喜所有得獎店家。
《米其林指南》也已經公佈明年2025年將再新增2縣市(可能是新北與基隆?)。
【2024年米其林觀星重點摘要】
1.1星餐廳大增10家,首屆後最大漲幅
2.「元紀」試營運就摘星,速度最快
3.「MINIMAL」冰淇林店摘星
4.共5家掉星,歷年最多
《米其林美食指南》2024年一共有49摘星(台北37家、台中9家、台南0家、高雄3家)、126家必比登(台北43家、台中27家、台南31家、高雄25家)、168家入選(台北家、台中家、台南家、高雄家),6間綠星,全部得獎343家。
回顧《米其林美食指南》2023年一共有家44摘星(台北36家、台中5家、台南0家、高雄3家)、139家必比登(台北45家、台中31家、台南36家、高雄27家)、138家入選(台北68家、台中27家、台南20家、高雄23家),6間綠星,全部得獎321家。
【2024星級餐廳名單】
【2024必比登名單】
【2024新入榜】
【2024年米其林評論】
2024年的台灣「米其林」已經來到第7版。可以觀察到幾個特色與趨勢。
※1星餐廳大成長
※2024年的亞洲星級餐廳數量,東京180家,香港79家,新加坡53家,上海51家,曼谷33家,首爾32家,台灣則是49家。
2024年台灣星級餐廳大放送,超出各方預期。本貓個人猜測,合理的解釋是來自「交通部觀光局」的要求。因為台灣的「米其林」屬於「業配」形式,是由「交通部觀光局」出資邀請「米其林」來台灣做評鑑,出錢的是大爺。而甫上任的經濟部長郭智輝曾在6月份發出豪語,要拼四年讓台灣成長到500顆「米其林星星」,然而2023年台灣總「星星」數只有56顆,為了不讓經濟部長太漏氣,因此要求「米其林」儘量多給星星。但「米其林」也不好降低標準濫發星星,只好勉為其難,把幾間以前星級大廚跳出來新開的潛力餐廳,提早讓它們上榜,跳過合理的觀察期,所以才會出現如「元紀」這種還在試營運尚未正式開幕就拿星的奇蹟。
※其實經濟部長郭智輝應該是搞錯了,把總上榜的家數321家當成都是星級餐廳了,其實這321家包含44家摘星、139家必比登、138家入選,6家綠星。四年將321家拼到500家,理論上算是個目標願景啦!(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個努力的目標)但如果真如部長所言要從56顆星拼到500顆星,這個夢也太大了吧?(目前全球星星最多的日本是534顆星星)而「米其林」這兩年其實在必比登和入選這兩項砍得很兇,2024年總上榜家數僅成長到343家,郭智輝部長還要多加努力。
但無論如何,台灣星級餐廳數量多是可喜的事情,至少代表台灣的餐飲水平能得到國際評鑑肯定。而「交通部觀光局」出資邀請「米其林」來台灣評鑑,評鑑的範圍比起其它同等級市場要多很多,例如韓國5100萬人口,僅有首爾及釜山兩座城市有《米其林指南》,台灣2300萬人口卻已經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四座城市納入《米其林指南》,明年還會再增加2處(新北一定會有,畢竟要資源公平),「米其林」拿錢辦事績效相當好,相對來說台灣是比較佔優勢的。
※評審偏愛西餐/法餐
從這兩年星級新入榜的名單來看,現在的評審大幅倒向西餐/法餐,僅有「元紀」是台菜、「雋GEN」是廣東菜(而且這兩家的軟硬體都是超高規格),連日料都不再像以往吃香,不如早年的評審重視台灣美食的多元化。有些即使歸類為中菜/台菜,其實是「台皮法骨」,僅是名稱包裝成台菜、使用在地食材,但烹調方式、使用的爐具完全就是西式做法,呈現也多是個人套餐的型式、中菜西吃,傳統中菜/台菜不受評審青睞,這也會造成年輕廚師們多傾向選擇學習西餐,比較能夠年輕就出頭天,學習傳承中菜/台菜的意願就會降低。
比較特別的是Minimal是冰淇淋甜品餐廳,能夠拿到星星是一大亮點,全世界甜點店拿星的極少,為台灣高端餐飲(finedining)另闢一條蹊徑,並非只有傳統廚師才能摘星,這對甜點烘焙師傅應該是一大鼓舞。
※星級主廚自立容易保送摘星
一般來說,新餐廳可能會觀察近一年才會給星星,因為評審至少要吃過兩套菜單(可能半年換一次菜單),驗證餐點品質的一致性、創意性與營運的穩定性,這樣才會認證背書給星星。今年許多新上榜餐廳開業不久就摘星,其實就「米其林」的慣性來說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如上文所述,有來自"長官"的關切,那麼一切就顯得合理了)。
這些快速摘星的餐廳,主廚多半早在星級餐廳歷練後跳出來開業(通常是被金主挖角),他們的廚藝早已對上評審胃口,不用多介紹就已經熟悉,直接保送摘星,例如「雋GEN」的陳泰榮主廚原本是「頤宮」3星主廚。「A」的Alain黃以倫主廚原本是「RAW」2星主廚。「盈科」的椑田良平主廚原本是「祥雲龍吟」2星主廚,「元紀」的林菊偉主廚原本是「請客樓」2星主廚,但「元紀」目前僅是試營運,9/1才正式營業,試營運就摘星很瞎,本貓不知道這是否世界最快?特別要恭喜Nobu(李信男主廚),跳出來自己開業是正確的決定,他早就該摘星了。
留在榜上的餐廳,固然多數實至名歸,但還是有些讓人覺得水份多了些,今年實質上僅砍3家(另2家是停業),下手算輕了。
至於2星、3星部份完全照舊(僅2星Liberte停業),沒什麼可說。
必比登寶寶讓人顯瘦,真討人喜愛
※必比登總量管制,加速名單淘汰更替
得到「米其林」是項榮譽,但「米其林」的獎項並不是無限頒發,頒發太多太浮濫會降低價值。「米其林」總部會根據各國的人口、餐飲市場、餐飲的活躍度等考量對各地進行宏觀調控。台灣可以相對參考新加坡、首爾、上海、北京、廣州、曼谷的得獎數量。(亞洲的日本是超強級,香港也很強,檔次不同)因此我們看到2023、2024的「必比登」砍掉不少家(2023年「必比登」大砍28家,2024年再爆砍29家),非常慘烈,砍掉的多半是中式餐館及小吃。
2024年「必比登推介」總數衰退了13家,有部份落榜的「必比登」降為「米其林入選」,再加上新的入選,入選總家數還是成長,但未來仍可能針對過譽的店家及無法維持水平的店家進一步汰換名單,早年許多莫名奇妙上榜的店家的確在減少中。
※新評審的喜好不同,台菜光環不再
「米其林」評鑑制度會輪換評審,這可以帶來新的觀點也避免弊端,這是好事。但無可避免,不同評審的喜好和口味會有差異。台灣的評審大致經歷了三批(並非整批換的概念,會逐步更換),第一批(2018~2020)以香港評審意見為主,重在表現台灣美食的特色和多元性(牛肉麵及各類小吃選很多)。第二批是疫情時外國評審不能進台灣(2021~2022),改以台灣本地評審為主,重點在提升台菜地位,選了很多台灣味。疫情後的第三批又回到外國評審為主體(2023~),這批新評審的喜好更偏向西式餐飲(法餐、歐陸時尚菜),並不再刻意優待台菜與台灣小吃,甚至也不愛日料,砍掉很多先前過譽的店家,但同時也有不錯的店家一起掉榜。
※米其林的核心概念仍是觀光指南,接地氣並非主要考量
「米其林」創始的出發點就是觀光指南,到現在仍是,宗旨是提供觀光客到外國用餐時的參考。因此,用餐環境、衛生條件、價錢公開透明、是否有外文說明都是很重要的考量,不一定是看最好吃,接地氣並非主要考量。所以不需要去批評選出來的店家不是最強的,但它可能是對觀光客最方便友善的。(但「米其林」似乎不想被抓到規則,因此有原則往往就有例外,並非100%按照原則,偶而也會選一些很陳舊的店家)
※米其林要掉星不容易
「米其林」基本上是與餐飲業共榮共存的,餐飲業越蓬勃,「米其林」也會越好。因此「米其林」儘可能避免做造成業界傷害的事情,例如落榜、掉星這種事情。每年新榜單都必需自行比對去年榜單才知道有誰落榜,新聞稿完全不會提。
「米其林」對於「星級」餐廳的評鑑有較高的標準,得到「星級」是很高的榮譽,雖不代表往後可以高枕無憂,但掉星的事情很少發生,畢竟這對業界是負面的。
「米其林」掉星通常發生在幾種情況:
※餐廳停業自然掉星(如祥雲龍吟、Liberte、Holt)
※餐廳發生爭議有損「米其林」形象(如天本)
※餐廳更換主廚(如請客樓、Longtail)
※餐廳水平下降(米其林完全不會提不開的那一壺)
「米其林」總是不願對業界造成傷害,過去發生數起更換主廚的情況,只有少數例子如「喜來登請客樓」從2星降為1星、Longtail林明健主廚離開掉星,大多數都安全過關。「米其林」的原則是能不掉星就不掉星,即使菜色有退步或是不到位,如果掉星必然有重大原因,只是「米其林」從不解釋。
【觀察米其林心得:米其林的DNA】
觀察《米其林指南》大概有幾個慣性,這些慣性幾乎是它的DNA,很難改變:
「米其林」是法國公司,振興推廣法餐是它的使命,評審偏愛法餐和西式創新菜(義大利菜不討喜),吃不懂中菜,就算中菜也只愛廣東菜和江浙菜,對太辣的川菜就不習慣,大概是因為辣味和紅酒是對沖的,而歐洲餐飲文化是離不開紅酒的。
畢竟早期是給有錢人參考的美食指南,重視裝潢、配酒、服務、氣氛。
外國星級店家到台灣開分店往往可以迅速得星,這對本土市場不公。
分店的評等不會超過本店,沒有青出於藍的機會。
認為座位數太多就會不精緻,不愛大飯店。
畢竟是做為外地人來台灣用餐的觀光指南,考慮用餐環境、衛生、價錢透明等。
極少數店家不符慣性,例如找沒裝潢的鄉土店家,被攻擊了可以拿來當擋箭牌。
強調環保、永續、減碳等議題,例如不愛魚翅。
《米其林指南》近來越來越商業化,逐漸向錢看。2020年起仿效非常商業化的「亞洲50大」(Asia50)找企業贊助各種新獎項,如「年輕主廚獎」、「最佳服務獎」、「最佳侍酒師」等,並且找了大量酒商贊助頒獎典禮,酒商致詞時間過長,餐酒館得獎比例過高,酒商的勢力奈人尋味。企業贊助獎項今後還會越來越多。
近年「綠星」的出現,僅是代表餐廳「在永續作為上領先。他們在道德與環保都有一定的堅持,與注重永續的供應商與生產者合作,減少浪費,或甚至不使用塑膠和與其他無法回收的材料」。這是個政治正確的議題,但和廚藝及美味無關,只是一個雞肋獎項,廚師們還是想拿真正的星星。
總之,《米其林指南》雖然有缺點,但仍是現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美食評鑑,沒有之一,這種全球性跨文化的美食評鑑本就非常難做,結果必然不會讓每個人都滿意,各種榜單參考看看就好,去找合自己口味的比較實在。
【看懂米其林星級、必比登與米其林入選三者的關係】
許多朋友看不懂「米其林星級」、「必比登」與「米其林入選」三者之間的關連,尤其是不清楚「米其林入選」與「必比登」誰高誰低?「米其林」本身其實刻意避免造成餐廳分高下的印象傷害業界和諧,說明都寫得很含糊,而且還把「米其林入選」放在「必比登」前面,所以很多人看不懂,本貓來為大家解釋。
「米其林入選」(MichelinSelected)原本叫「米其林餐盤」,是2016年才出現的新獎項。現在的做法是每個月公佈新入選名單(在官網會公佈),然後再從中挑選「米其林星級」和「必比登」的得獎者。例如今年新入榜「必比登」的餐廳都是先經過「入選」的階段。
因此,「米其林入選」可看做入圍獎。入圍之後,高端餐飲(FineDining)的餐廳去爭取「星級」(再分三級,3星最高),一般餐館、小吃店、夜市美食去爭取「必比登」(不分級)。因此,「星級」和「必比登」的等級都比「米其林入選」等級高,例如「鼎泰豐」就是拿「必比登」。高端餐飲(FineDining)不可能拿「必比登」,一般餐館、小吃、夜市美食也不會拿「星級」,兩者之間就沒有高低之分。
這樣大家有懂了嗎?
在傳統中兼顧創新的金蓬萊主廚陳博璿
【米其林星級餐廳】
【米其林3星】
◎台中JLStudio(新加坡菜)台中市南屯區益豐路四段689號2樓。(04)2380-3570
【米其林2星】
◎牡丹天婦羅(日本料理)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52巷17號。(02)2706-8699
【米其林1星】
◎隆壽司(日本料理)台北市新生北路二段60-5號。(02)2581-8380
◎壽司芳(日本料理)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6巷19弄12號。(02)2721-5560。
◎denuit(法餐)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75號。(02)2700-1958
◎台中鹽之華(法餐)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581-1號。(04)2252-0991
◎台中Forchetta叉子(西餐)台中市西屯區惠中六街15號。(04)2255-8111
◎台中澀Sur(法餐)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01號。(04)2203-7830
◎高雄承sho(日料)高雄市前鎮區中華五路806號,(07)334-6709
【必比登推介】
【台北必比登餐廳】
◎隱食家: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28巷8號。0225958055
◎松竹園:台北市士林區永公路546號。(02)28616261
【台北必比登推介夜市小吃】
【台中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餐廳)
◎彭城堂(台中市太平區宜昌路377號。(04)2351-1122)
◎台客燒肉粥(17:00起,台中市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722-1號。週一休息)
◎阿坤麵(台中市中區平等街142號。(04)0955-923877)
◎上海未名麵點(台中市中區市府路69號。(04)2225-0377。週日休息)
◎咕嚕咕嚕原住民音樂餐廳: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四街13巷2號。(04)2378-3128。
◎羅家古早味:台中市南屯區向上路三段65號。(04)2386-1557。
◎醉月樓(宮原眼科):台中市中區中山路20號2樓。(04)2227-1926。
◎木公麥面:台中市東區富貴街37號。(04)2360-7737。
◎饕之鄉: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353號。(04)2473-9267。
◎曙光居:台中市西屯區大墩十八街104號。(04)2329-2322。
◎好菜(台菜融合南洋菜):台中市西區模範街24巷1號。(04)2305-2933。
◎東勢牛稼莊(客家菜)台中市東勢區新豐街7號。(04)2587-3488。
【台南】
【高雄】
台灣米其林公司董事長毛行健
【米其林入選】
2022年取消餐盤,改稱入選。每月公佈新入選名單,再從中挑選「星級」與「必比登」得主。
【台北入選】
16byFlo
AKIN(NEW)
Aleisha(NEW)
老烤箱
八和(大安)
總裁藝文空間
ChaChaThéCuisine
承家私廚
雍翠庭
ChopeChopeEatery
Clover
大腕
éCRU(NEW)
EMBERS
FRASSI(NEW)
美福乾式熟成牛排館
好嶼
鐵板教父
伊茲密爾土耳其廚房(NEW)
Jarana
琥珀(NEW)
空盤(NEW)
芃卓
麟聚(NEW)
PASTi
蓬萊
真的好海鮮
笹鮨
Set.(NEW)
蒔(NEW)
興蓬萊台菜(中山北路)
鮨七海
鮨天本登龍門
泔(NEW)
TheTavernist
TheUkai
桌藏
月夜岩
TuttoBello
筌
梵燒肉
香色
陽明春天(士林)
Zaap(NEW)
【台中入選】
阿禧師懷舊餐館(NEW)
千味海鮮
淇里思(西區)
瀞(NEW)
FReNCHIEFReNCHIE
FIRNS(NEW)
越南你好
響海鮮
卉寓(NEW)
飛花落院
潔
KRPrimeSteak
滿堂
菇神(新社)
橡木炙烤牛排館
梅子
東方龍
PI
豬肉榮小料理
膳馨(西區)
鳥苑
地坊
UNA-VERSE(NEW)
發愣吃(西區)(NEW)
溫叨
元
在來(NEW)
【台南入選】
阿村牛肉湯(保安路)
阿輝黑輪(NEW)
阿裕牛肉(崑崙路)
饕弄杯
橄饗家
帝一鐤
城邊真味炒鱔魚專家
豐之海鮮漁府
有你真好湘菜沙龍
牛五蔵
HaraPeko(NEW)
欣欣餐廳
錦霞樓
寓點(NEW)
開元路無名虱目魚
甘旨
老曾羊肉
香草小餐酒(NEW)
毛蔬(NEW)
肉舖
揚梅吐氣
原則
順德牛肉湯(NEW)
沙淘宮廟海產
王家燻羊肉
溫爸鵝肉(NEW)
再發號
【高雄入選】
三禾清豐(NEW)
秋(NEW)
柏弘肉燥
薩瑪法國小館
CapstoneSteakhouse
長生29
鄭家切仔麵
蟳之屋
CRATAIN(NEW)
鴨肉珍(五福四路)
福園
好蟳屋
海光俱樂部中餐廳
紅陶上海湯包(前金)
古家海鮮
美享地
MarcL3
沐
Nibbon
弄盞欣悅
Papillon
波記食堂(NEW)
仙香飲食店
天廚(NEW)
臺南旺
溫度劑
方蒔
ThomasChien
三餐暖食(NEW)
三輪的店(NEW)
Ukai-tei
冬瓜與胖子
仙桃素
【年輕廚師大獎】
◎2022蔡元善、古俊基(T+T)
◎2021林佾華(台中澀Sur)
◎2020鍾佳憲(台中俺達の肉屋)
《米其林餐飲指南》(LeGuideMichelin)是全球最權威的餐飲評鑑,誕生於1900年的法國。
在亞洲,「米其林」進入日本(2007,東京區與大阪區)、港澳(2008年底發表2009版)、新加坡、上海、首爾(皆2016年版),2017年底是曼谷(發表年份是2018版),台北是亞洲第7個地區,全球第30個城市,這對台灣的國際觀光很有幫助。
註:「米其林」只頒給餐廳,並不搬給廚師個人,外界稱「米其林廚師」只是曾經服務於「米其林餐廳」,並不是官方頒佈的正式獎項。餐廳開設分店是採分開評鑑,每間分店獨立評分。
※三星:出類拔粹的菜餚,值得專程到訪
※二星:傑出美食,值得遶路前往
※一星:同類別中出眾的餐廳
※必比登推介(輪胎人名叫必比登,Bibendum):提供具素質並經濟實惠的美食,費用在1,000元或以下(三道菜式但不包括飲料)。
※米其林餐盤:代表受肯定的餐廳,補充遺珠
1.食材準備程度(如新鮮的比冷凍的好)
2.料理技巧與口味
3.創新
4.物有所值(米其林尊重廚師養成與技藝,不求物超所值)
5.用餐的一致性(口味穩定度)
※裝潢、服務及侍酒並不在官方列出的評鑑標準中,但外界仍普遍認為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會影響評分。
(2024/8/28更新)
貓大爺,興趣廣泛,愛好美食、旅遊與歷史,曾任職電玩雜誌主編、電視台記者、軍事雜誌特約撰述、旅遊雜誌特約作者、在線遊戲公司營運長、大學講師(有教育部講師證),現為專職部落客及電視談話來賓。
貓大評論寫得很專業,老王記沒被選入有可能是湯頭,但牛肉還是我最愛的,彭家園是以前我們家聚餐愛去的餐廳,後來真的走味,延三夜市有一家沒被選入很可惜,鼎泰豐算是給教訓吧,整體大不如前,必比登推薦滿讓我訝異,看來之後有星的跌破眾人眼鏡的機率頗高,我覺得不會有3星,如果有不知是哪家會是那隻熊嗎
哈哈只是一個愛吃鬼的牢騷
曼谷居然沒三星很意外,因此台北如果沒有就不意外了
我想今年密探應該沒空去延三夜市
親愛的好友
我來看你囉最近過的可好咧
天氣開始轉熱記得要多喝水ㄛ
繼續一起給他加油囉呵
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個人網站網址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