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年7月第一章前言一、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意义(一)规划的背景“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连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正逐渐步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圈。由“十一五”步入“十二五”之际,恰逢金州区与开发区两区合并,成立金州新区。金州新区作为大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金州新区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一体化动作模式,金州新区管委会与金州区政府合署办公,同时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金州区

2、人民政府”的牌子。金州新区的建立是大连市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不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成和大力支持。成立新市区是大连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金州新区的成立,促进了功能区与行政区的优势互补,将使这一区域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支撑;成为全市生产要素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将使这一区域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扩大;将更加有利于这一区域合理配置资源,激活发展活力。当前,我国确定了一些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可以说从南至北、从东到西都在竞相发

3、展。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大连和整个辽宁沿海的若干城市会共同组成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和龙头城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承担着率先发展、率先振兴的历史使命。可以说,没有大连的快速发展,就没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大开发大开放,也就没有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去年全省取得应对金融危机的胜利,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大连功不可没。金州新区作为核心城市的核心区,负有通过新区自身的建设来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责任。金州新区的发展不仅对大连新市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整个大连发

4、展的关键,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大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连金州新区的地位,将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随着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发挥日益突出的核心和龙头作用,而表现得越来越重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金州新区自身已经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实现未来的“新跨越”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从国际条件看,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危机虽然从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向更多的实体经济领域扩散,影响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但这也促进了产业转型和空间转移。这次金融危机对金州新区出口型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

5、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但这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会迫使企业转型升级。金州新区可以借此调整过去粗放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减少经济资源过度流入外向型产业领域,增加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从国内和区域条件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还将保持相对稳定,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抢抓加快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的时代呼唤下,辽宁沿海经济带由省级发展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五点一线”的建设发展战略,明确突出了大连市的核心地位。作为大连“两区一带”的重要部分,金州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产业区,是大连新市区的主

6、要功能区,这为金州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面临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实现全域城市化。金州新区作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将发挥发动机和领头羊的作用。在全省沿海经济带大开放与大开发新格局下,金州新区必将享有更高的目标定位与优惠政策,成为带动沿海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大连市产业北移的重要承接地和城市空间北拓的最先受影响的地区,金州新区在“建设大连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下,必将“科学发展”与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引进项目的层次与质量、产业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拓展与功能提升等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金州新区的城乡建设在“十二五”期间

7、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发展环境来看,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波及全球,这种影响正在从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向更多的实体经济领域扩散。虽然当前美国经济有所回升,但未来世界经济形势是否会再度恶化,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会给金州新区未来经济格局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和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进而导致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和引入外资难度大大增加。就国内发展环境而言,许多出口企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出口等部分指标出现负增长,化解危机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建成区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但是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主导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集

8、群度不高,给未来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压力;大规模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动迁安置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地区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金州新区自身发展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国际上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然没有消除,国内及地区层面的发展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二)规划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大连市金州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式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功能提升,实现金州新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9、。金州新区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期间统揽金州新区城市建设事业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该规划能够妥善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发展中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该规划作为今后五年指导金州新区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安排,它将指导规范大连金州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工作,把大连金州新区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新兴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大连市黄海沿岸生态宜居型中心城区,大连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发动机

10、、领头羊,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成为最具发展优势的先导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新城区、最具创新活力的试验区,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金州新区。总而言之,“十二五”规划能够科学、合理、积极地辅助金州新区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一切有利于开发开放和率先发展振兴为基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是促进大连金州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要认真贯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

11、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认真贯彻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及八次会议精神,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连市老工业区基地振兴规划、大连市城市整体规划纲要修编、大连市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金州新区提出的要求,即“成为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全市全域城市化的领头羊、建设“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主力军”以及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和和谐大连的先行者”,抢抓加快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围绕辽宁省“五点一线”和大连“两区一带”建设发展

12、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大连新市区的标准区和现代产业核心区,实现更具辐射效应和牵动效应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以完善城市功能。要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改善金州新区城乡人民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新跨越。2010年国家发改委部署大连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金州新区也要发挥自己优势,为争做创新型新区而努力。(二)编制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完善城市功能

13、、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金州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东北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实基础。本规划应对今后五年内的各项建设指标具有指导性、控制性和预见性,能体现今后发展的各项建设需要。三、规划范围及其概况金州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56394、东经1212612219,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保税区为邻,北与普湾新区相接。双面临海,夏无酷暑,冬少严

14、寒,气候宜人,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2010年4月29日,金州新区党工委、金州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金州新区管委会与金州区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同时挂“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牌子。实际由“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全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开发区总人口65万人,金州区总人口万人),面积1039.8平方公里,包括原金州区中除二十里堡、三十里堡、石河和亮甲店4个街道之外的辖区(即金州城区、大魏家街道、七顶山街道、登沙河街道、杏树街道、华家街道、向应街道)、以及

15、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辖区。海岸线长285.51公里,占大连市的20.82%。金州新区交通便利,距离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0公里,紧邻规划的新机场;距大连港7海里;境内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包括哈大铁路、哈大客运专线、规划中的丹大高铁以及沈海高速、丹大高速。金州新区作为外向型经济区,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承接国际产业专业和自主创新,是重要的现代产业核心区;因拥有金石滩等旅游景区,是知名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多元,被誉为国际宜居新城。金州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与大连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紧密连接。目前已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个外商

16、投资项目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7个,投资项目70个,平均投资规模7000万美元,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33个,如今已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最为接轨的地区(2008年资料)。金州新区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现代产业核心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宜居新城。第二章“十一五”期间各专业规划完成情况的回顾与评价“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城乡建设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开发区管委会和金州区政府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按照大连

17、新市区的标准区和现代产业核心区的建设目标,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和环境建设力度,全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区功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金州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总体实力得到提升,对外开放迈向了更高的层次,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城乡建设发展迅猛,城乡建设投资总规模达到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末,金州新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开发区总人口65万人,金州区总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为万人(其中开发区为24万人,金州区为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0%。城镇人口由万人增加到万人,建成

18、区面积由平方公里增加到平方公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在“十五”基础上有了大幅提高,城区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化了城区空间,环境卫生和环境质量成效明显,大力发展住宅及配套设施建设,使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初步确立,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逐步得到了发挥。一、重大城市设施建设形成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及其发展战略,实施了重大城市设施工程的建设。其中,投资50万建成金家变电所;完成了开发区大剧院、图书馆、城市展览馆、市民健身中心、南部滨海新区填海工程、振连路桥等大型设施的建设。开发区还完

19、成了6大园区场平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此外,投资3.95亿元,完成了小窑湾场平工程,填海造地7.1平方公里,场平总计土方量约3000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金州区则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及发展战略,城市道路桥梁方面累计投资27836万元,主要完成了有泉路道路工程、永安大街排水工程、大黑山南部区域排水渠道工程、和平路公铁立交桥工程、金皮路公铁立交桥等工程。围绕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以及完善金州新城区路网,现正在实施金州大道(滨海路金州大桥至永安大街1280米路段)和海岸东方周边1号路工程,其中金州大道道路规划红线宽50米,包括37米车行道和两侧4米宽人行步道、2.5米宽绿化带,两侧方砖

20、步道下各新建一条雨水管,路北侧绿化带下新建一条污水管,目前已完成永安大街往西(客运中心前)400米道路摊铺,计划2010年底竣工。启动了大黑山周边区域路网、七里路网、北九里路网、南部城区路网、登沙河新城生活区路网等板块路网工程。对红旗河、北大河部分河道实施了清淤、疏通和岸墙砌筑工程,共清淤26000立方米,河床铺砌18529平方米,砌筑岸墙500米等,目前正在实施北大河体育公园和北大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一)供水能力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为了进一步保证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积极增加用水供给,努力提升净水能力。到目前为止金州新区已有七座净水厂,即凤凰

21、山净水厂、湾里净水厂、松树山净水厂、青山净水厂、登华净水厂、闫家楼净水厂和大沙沟净水厂。其中,以高低区联网方式供水的凤凰山净水厂和湾里净水厂联网为开发区主要的建成区供水。位于开发区铁山西路59号的凤凰山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10.41万平方米,原水管从金州水源地、金州北大河水库,沿李家店隧洞引入,管径dn1200,管长6848米。位于开发区寨子沟水库西南坡的湾里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一期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日。湾里水厂占地面积为21.2万平方米,“十一五”末已启动二期15万立方米/日的扩建工程。原水管有两条,一条从dn2000的引碧管线上接入,管径d

22、n1800;另一条从卧龙水库引入,管径dn700,管长8870米。湾里净水厂水泵扬程标高为98米。位于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的东北部的松树山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7.0万立方米/日,供水区域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目前未与其他两水厂联网。现状供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占地3.14万平方米。该净水厂共两座清水池,池底标高分别为67.5米和70米。原水沿金七线从引碧管线上接入,管径为dn400。位于金州区拥政街道青山村的青山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6万立方米/日。青山水厂配水管线工程包括15万立方米加压泵站1座、1万立方米高位水池2座、189公里配水管线等。解决了金州西部、北部地区(大魏家街道、七顶山街道、

23、二十里堡街道、三十里堡街道、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石河街道等)居民生活、工业企业、临港工业以及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的用水需求,特别是彻底解决七顶山、大魏家等区域海水倒灌问题,使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标准。位于金州区华家屯镇李家沟村的登华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占地10万平方米。登华水厂配水管线工程铺设配水管线总里程136公里。解决了登沙河街道、亮甲店街道、华家街道、向应街道和杏树屯街道等东部地区供水问题,同时为临港产业、工业企业新建、搬迁和招商引资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此外,闫家楼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大沙沟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6万立方米/日。为完善大黑山周边区域配套

24、设施,实施了大黑山周边区域给水工程,主要包括供水管网、两级加压泵站及外部变电所、10kv外网等。其中,聚鑫泵站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4952平方米,建筑面积652平方米;接力泵站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7275平方米,建筑面积652平方米;800kva变压器4台(每座泵站一用一备),外网双电源电缆线路6公里,含环网设备4台等;供水管网总里程15.3公里。目前该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准备实施设备调试。除了较大的净水厂之外,还有大型给水加压泵站4处,分别是大学城加压泵站,现状规模3000立方米/日;杏林加压泵站,现状规模7000立方米/日;小孤山加压泵站,一期4000立方米/日,二期

25、9000立方米/日;大孤山加压泵站,设计规模7万立方米/日。(二)燃气供应设施得以改善截止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燃气用户123,833户,燃气普及率65%,其中管道燃气普及率65%,燃气管道总长268公里,燃气储罐2座,总容积6万立方米;金州区燃气用户73,000户,管道普及率48,7%,管道总长41公里,高中压调压站一座,在建11600立方米气源厂一座。“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建设完成40万立方米燃气储配站,新建第二燃气厂一期工程,日供气能力25万立方米,并已投入使用。金州区新建青山气源厂,日供气能力40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底投入使用。共新建煤气管网49.1公里。(三)集中供热大幅提高金

26、州新区现有供热面积达285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集中供热面积为1110.62万平方米。开发区内现有一座热电厂(开发区热电厂)设计采暖供热能力为300mw,蒸汽供热能力为100t/h。开发区共有集中供热区域锅炉房(单台容量29mw)5座,分别为30#区域锅炉房、28#区域锅炉房、出口加工区锅炉房、都悦里锅炉房、双d港数字园锅炉房。开发区内大化集团、西太平洋炼油厂、北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建有自备电厂或锅炉房自行供热。开发区内现有锅炉131台,总吨位1933t/h。现状高温热水管网总长45.4公里。最大管径为dn700,现有热力站54座;现状蒸汽管网总长27公里,最大管径dn600。金州区现有13家供

27、热单位。城区内有一座热电厂和31座锅炉房,锅炉共计57台,总吨数为1438吨/小时。城区供热总面积达到11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10万平方米,公建240万平方米;城区百万平方米以上的供热单位3家,即大连金州热电有限公司、大连供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国电春成热电有限公司。城区供热主管网总长26公里。“十一五”期间,加强了供热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开发区第三热电厂(大化自备热电厂)等供热源点项目。国电电力开发区第二热电厂目前正在建设,全部工程计划2011年底竣工投产。十一五”期间,金州区也完成了国电春成热源厂等热源建设。大连供暖集团承建的五一路热源厂工程正在建设中。为确保“蓝天碧海”工程的实

28、施,金州区从2007年开始启动拆炉并网工作,逐步取消分散锅炉房,将原有采暖系统并入热电联产或区域锅炉房管网,实行集中供热。与此同时,开发区和金州区特别注重对分散小锅炉的拆炉并网和分户改造工作。“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域内拆并分散燃煤锅炉房2座,拆除小锅炉4台,对金石滩中心锅炉房、振鹏锅炉房进行了扩容改造。实现集中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完成旧城区分户改造30万平方米。金州区域内完成20多座锅炉房的并网改造,实现集中供热210万平方米。完成老楼分户改造18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新增供热面积共98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5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域内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29、,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2005年的55%增加到2010年的63%,提高了8个百分点,住宅供热普及率为100%;金州城区新增供热面积48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2005年的54%增加到2010年的72%,提高了18个百分点,住宅供热普及率为99%。(四)城乡道路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缜密的安排部署、高效的实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交通设施网络。到2009年底,开发区和金州区共完成大中修路基改造158.441公里;新改建及大中修沥青混凝土路面202.739公里,其中新改建桥梁5242.359米;完成农村公路网基

30、建改造172.227公里,新建桥梁793.73米。到2010年底,开发区和金州区公路总里程共达到853.774公里,其中干线189.705公里,县道189.99公里,乡道283.425公里,村道190.283公里。桥梁总数达到12511.63米。开发区8个乡镇和金州区12个街道全部通公路和沥青混凝土路,96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和沥青混凝土路。共有532个自然屯其中有484个通公路,397个沥青混凝土路。公路密度:开发区达到0.703公里/百平方公里,7.89公里/万人;金州区达到109公里/百平方公里,40.1公里/万人。开发区二级以上公路122.334公里,比重为94.5%;金州区二级以上公路

31、261.892公里,比重为45.03%。“十一五”期间,金州区还完成城区主干道37条,总长67.3公里,主干道沥青路面1,256,187平方米,道边石134690米,人行道面积523,794平方米。小区道路总长44,933米,小区沥青路面305,765平方米,小区人行道面积147,719平方米。此外,金州区统计在册桥梁36座,主要分布于红旗河、西大河、北大河,另外有哈大及金城铁路的公铁立交桥,沿疏港路分布的公路立交桥等。其中沿红旗河沿线的桥梁有:七里暗渠、金水桥、五一桥、先进桥、红旗桥、光明桥、南棉桥、南山桥、同济桥、北山桥、胜利桥、西河市场新桥、立新桥、高速公路垮线桥等13座;沿西大河沿线的

32、桥梁有:金兴铁路涵洞、解放桥、香水桥、西河市场桥等4座;沿北大河沿线的桥梁有:三里村桥、永安桥、皮革桥、园艺桥、宁海桥等5座。(五)城市道路照明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开发区和金州区现有路灯42254盏,其中高压钠灯(含金卤灯)为24688盏;其他光源19867盏。路灯总功率近9000千瓦。10kv开闭所已运行的10处,路灯箱式变(变电亭)246个。10kv电缆线路为150km,路灯地埋电缆820km,路灯智能监控系统两套,监控系统节点194个。其中,开发区内主干路路灯多为400w双光源,如5#路、疏港路等,单杆功率为800w;金马路单杆为4光源900w;次干路路灯多为单光源250w;小区路灯大部

33、分为单光源150w。金州区内如斯大林路、和平路等为双光源400w。“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路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改善域内光环境的同时也为全区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十一五”期间,共安装路灯0.9万盏,敷设和更换线缆44.1万米,安装和维护路灯变压器46台,安装路灯监控终端设备33台。到2010年底,开发区内中心四区路灯供电变压器达到167台,线缆700公里,监控终端设备104台,路灯灯盏数3.6万盏,总功率达7500kw;金州区内路灯供电变压器达到98台。(六)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得以加强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和金州区污水处理能力为25.8万吨/天。其中,开发区污水处理一厂处理能力

34、8.0万吨/天,实际处理量6.5万吨/天。污水处理二厂处理能力8.0万吨/天,实际处理量4.5万吨/天。大孤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0万吨/天,实际处理量1.5万吨/天。小窑湾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5万吨/天。金州区西海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能力4万吨/日,石河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0.6万吨/日,工业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0.5万吨/日,大魏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0.2万吨/日。开发区内现有污水泵站8座,污水处理站29座,均在运行。金石滩现有污水处理站13座,其中8座正在运行。开发区“十一五”期间共建设污水一、二次网约78公里,建设雨水一、二次网120公里。金州区“十一五”期间共建污水管网21.6公

35、里。“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污水处理率为80%,再生水利用率为25%;2010年污水处理率为90%,再生水利用率为30%。金州区2010年污水处理率为44%,再生水利用率为0.5%。三、生态环境建设美化城区空间(一)绿化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本着提升全区城市内在质量和增强城市功能的目标,坚持以城市生态建设、绿化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为构架,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扩大规模、打造精品,绿化配套、提高档次,见缝插绿、务求实效”的建设原则,按照“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和“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建设标准

36、,以城区主干道路两侧绿化和公园、广场绿化为重点,以植树、植大树、建大型防护林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同时,还积极改造老城居住区花坛绿地,推广“星级花坛”管理模式,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同步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共栽植各类树木70万株,新增绿地107.3194万平方米;金州区共栽植各类乔树木20余万株、灌木150万株、花卉220万株,新增绿地111.2万平方米,改造绿地60万平方米。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90平方米;金州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2%,人

37、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1平方米。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区还建立了东北大街游园、十四号路游园、三十二号路游园、世纪广场、41号工业区游园、十里岗北侧游园、东城天下西侧游园、东城天下西北侧游园、3号路动迁小区游园、小孤山动迁小区游园、金州新区植物公园(二期)、金州新区气象公园(二期)、牛头山近邻公园改造、泊石湾海滨公园建设、东居里近邻公园改造、市政道路及工业园区绿化配套、8#路、东北大街、辽宁街等绿地、和谐广场、劳动公园等社区及休闲娱乐广场。同时,金州区城市绿化主要建设了七里公园(一期)、北大河体育公园、金兴游园、南棉小区游园、光明小区游园、金纺游园、生辉小区游园、五一路景观绿化带、快轨沿线景观绿

38、化带、永安大街景观绿化带、沈大高速公路金州城区段两翼绿化带、金湾路绿化带、金湾路匝道绿化带、北山路匝道绿化带,改造了金山广场绿地、向应广场绿地、三八游园、环保小区游园以及老城区楼间花坛绿地(一、二、三期)等,对新(扩)建城区道路进行了绿化,种植了行道树。(二)环境卫生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环卫管理全面化,建筑垃圾、医疗垃圾、车辆清洗等纳入日常管理;对居民和社会单位的生活垃圾袋装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实现了定时收集、定时清运、日产日清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环卫作业质量标准,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和金

39、州区道路清扫面积达到108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达到858万平方米,增长35.6%;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为60%;生活垃圾日清运量322.7吨,增长28%;公共厕所19处。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普及率为80%;生活垃圾密闭压缩清运率达到100%。金州区城区道路清扫面积达到222万平方米(不含街道社区清扫面积),增长65.6%;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为80%;生活垃圾日清运量302吨,增长29.7%;公共厕所26处。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普及率为70%。“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建立了垃圾压缩站14座、建地埋式垃圾箱682个、更换果皮箱632个、购置环卫车辆80套、建立垃圾待运点60处、建设环卫办公楼4

40、座。金州区安装地埋式垃圾箱6000个,普及率97%;购置各种环卫车辆23台;建作息房15个;建设环卫车队集办公、停车场、修理间于一体的办公点一处。(三)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大气、水体、噪声等环境质量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基本符合所在功能区标准,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污染物大幅度下降。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稳中有降。与“十五”相比,开发区二氧化硫下降37%,自然降尘下降40%,空气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

41、效控制和削减,与“十五”末期相比,二氧化硫削减37%、烟尘、粉尘削减2.5%、化学需氧量削减5%,石油类持平。全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十一五”期间,金州区在2009年年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38天,较2005年增加21天。与“十五”相比,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自然降尘下降8%,空气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基本符合功能区划,登沙河流域、北大河水库水质整体上呈现好转趋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140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与“十五”末期相比,二氧化硫削减12.3%、烟粉尘削减2

42、25%、化学需氧量削减22%,石油类持平。全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8.31%。此外,生态区建设开始启动。金州区已有登沙河、亮甲店、三十里堡、石河、向应等5个乡镇街道被大连市环保局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乡镇;后石、北海等26个村荣获金州新区生态示范村称号;三十里堡街道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四、建设行业突飞猛进(一)建筑行业规范发展大连市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04亿元,全年上缴税金32.4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2.7;金州区建筑业总产值132.13亿元,全年上缴税金6.5亿元,占当地税收的15.5%。这积极地带动了全区建材、装饰等多

44、产业销售面积、平均销售价格年均增长率超过15%。1.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效益成效显著。到2009年末,开发区房地产业累计增加值72.8亿元,占同期gdp的3.23%,年均增长34.27%。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是6.8亿元,2009年增加值可达22.1亿元,是2005年的3.25倍。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gdp的比重是2.04%,200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gdp的比重可达3.88%。2005年房地产业税收(地税)是3.81亿元,2009年税收(地税)可达12.73亿元,是2005年的3.34倍;2005年至2009年,开发区房地产业税收(地税

45、)累计达到40.5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3.46%,年均增长35.20%。2005年房地产业税收(地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15.04%,2009年房地产业税收(地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12.36%。“十一五”期间,金州区的房地产行业也发展蓬勃。2005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是3.2亿元,2009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达12.64亿元,是2005年的3.95倍;2005年至2009年,建筑房地产业税收累计达到36.1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50.59%,年均增长40.97%。2005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占金州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45.07%,2009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占金州区财政收

47、2009年达到35.87平方米,至2009年末人均居住面积增长1.7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年均增加1.25%。“十一五”期间,金州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了居民财富的增长,提升了城市价值。3.开发规模“十一五”期间,至2009年末开发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1.8亿元,年均增长53.96%。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8.6亿元,2009年达到104.5亿元,是2005年的5.62倍。2005年至2009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5.2亿元,年均增长41.92%。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0.3亿元,2009年可达到406.9亿元,是

48、2005年的4.06倍。2005年至2009年,施工面积累计可达1763万平方米,2005年开发施工面积为169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504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竣工面积累计可达382万平方米,2005年竣工面积为69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08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累计出让土地面积1741.46万平方米,2005年出让土地面积431.64万平方米,2009年土地出让面积269.83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金州区至2009年末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2亿元,年均增长64.37%。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6.2亿元,2009年达到45.3亿元,是2005

49、年的7.3倍。2005年至2009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年均增长52.30%。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6亿元,2009年达到140亿元,是2005年的5.38倍。2005年至2009年,施工面积累计可达1406万平方米,2005年开发施工面积为61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430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竣工面积累计可达557万平方米,2005年竣工面积为40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82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累计出让土地面积1741.46万平方米,2005年出让土地面积431.64万平方米,2009年土地出让面积269.83万平方米。4.交易情况200

50、5年至2009年,开发区商品房交易额累计达到338.5亿元,年均增长42.33%,2005年大连金州新区商品房交易额是27.9亿元,2009年达到114.5亿元,是2005年的4.10倍。2005年至2009年,商品房交易面积累计达到60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增57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8.21%,2005年大连金州新区商品房交易面积是85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66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1.95倍。大连金州新区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从2005年的328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9年的6898元/平方米,年均增长20.42%。与此同时,金州区2005年至2009年商品房交易额累计达到187

51、亿元,年均增长48.01%,2005年商品房交易额是12亿元,2009年达到58.5亿元,是2005年的4.8倍。2005年至2009年,商品房交易面积累计达到4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增469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0.38%,2005年金州区商品房交易面积是45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30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2.89倍。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从2005年的265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9年的4700元/平方米,年均增长15.18%。商品房交易市场的动力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日趋完善,房地产业金融配套体系向多层次发展。(三)住房保障措施有序落实开发区现有低保家庭1600户。开

52、发区的住房保障群体分为低收入的低保家庭、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历年引进人才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无房户、承租户四类。根据2008年2009年对户籍居民、企业职工、引进人才这三类人群的抽样调查,在对全区8个街道、乡镇、40多个社区居民调查回收的结论显示,这部分户籍人口中中低收入且住房困难的家庭约为3000户左右,多为老动迁住房拥挤户和无房户;根据在人才中心和公安户籍部门的调研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开发区接受的毕业生中落户的有2万多人,其中约有30%的大学生的工资收入偏低,既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又无力承担日益上涨的房租;同时全区企业抽样人群调查显示,65%的外来务工人员住在企业集体宿舍,人均居住

53、面积不足6平方米,居住条件拥挤,其余成家的外来务工家庭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近郊平房,环境卫生条件比较差。“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初步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自2009年开始,开发区已连续两年针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到2010年,开发区建立了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组成的分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上述各类保障性住房1600套,约为10万平方米左右,2010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金州区现有12个街道,户籍人口30.6万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9000户左右;低保户7000户(其中:城区六大街道2906户、涉农街道4094户)、12641人;低收入专项救助家庭1106户、2

54、731人。2000年以来,接受毕业生落户约有10000人,绝大部分工资收入偏低,既无能力购买商品房,有无能力承担日益上涨的房租;长期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50以上以租房和住在集体宿舍,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米,居住条件拥挤且卫生条件比较差。“十一五”期间,金州区选址东山小区,从2005年开始分两期建设经济适用房,总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提供经济适用房房源1974套,截止2009年3月6日全部交付使用。从2007年开始,政府对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实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工作。至今,区财政共拨付廉租住房补贴547万元。截止到目前,共有456户、1020人享受了廉租住房补贴,累计补贴面积1.58

55、万平方米,实际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86万元,1035户次。截止目前全区出售价限价商品房2245套,惠济人口6800人,销售面积达2044546.66平方米,补贴面积19.35万平方米,共需补贴资金17512.682万元。(四)勘察设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勘察设计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开发区勘察设计单位覆盖了建筑、交通、水运、水利、化工、纺织、电力等各个专业。金州区勘察设计单位有1家,覆盖了建筑、规划、勘察测量等专业。其中乙级资质单位1家。行业从业人员6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50多人,注册师9人。全行业产值2010年达800万元,人均年产值13万元。已有1家单位通过了i

56、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开发区和金州区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节能建筑领域锐意进取(一)建筑节能取得可喜成绩“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建筑节能发展迅速,并对新建居住性建筑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2006年开发区和金州区居住性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的标准,累计建成109.7万平方米。2007年至2009年居住性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65%的标准,累计建成579.2万平方米。2006年至2009年累计建成688.9万平方米节能建筑。“十一五”期间开发区规划区内居住性建筑节能50%标准执行率达到95%,居住性建筑节能65%标准执行率

57、达到100%;金州区城区内居住性建筑节能50%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居住性建筑节能65%标准执行率达到100%。(二)新型墙体材料进一步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也是新型墙体材料在开发区和金州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时期。新型材料在生产厂家、种类、规格和产量上均取得较大的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总数达到8家,共两大类,6个品种规格,新型墙体材料年产20万立方米,约1.36亿块(标准砖)。“十一五”期间,金州区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总数达到26家,共两大类,6个品种规格,新型墙体材料年产135万立方米,约9.2亿块标砖。“十一五”期间也是散装水泥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在全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THE END
1.延边延吉60路公交车路线查询路线图全线延边延吉60路公交车(高铁西站-军分区东),起点站是高铁西站,终点站是军分区东;线路运营时间是发车间隔:;约25分钟/趟,该线路是由延边东北亚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延吉阳川公共交通汽车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延边延吉60路公交车(高铁西站-军分区东),共有25个站点,分别是高铁西站、万达广场东、万达广场、供电局、大千家居等...https://m.icauto.com.cn/chuxing/bl_5390.html
2.延吉39路延吉39路公交车路线延吉39路公交车路线查询延吉人民体育场—延龙小区东 保存/分享线路 共23站 延吉人民体育场 延吉人才公寓 尚品公馆 华盛延西府 州供电公司 万达广场 长春燃气延吉公司 延边图书馆 少年宫 延边大学 公园小学 公园 西市场北 报社 河南 市政府 明大公寓 长龙胡同铁南站 嘉禾馨苑 https://yanji.8684.cn/x_ee131ebb
3.水韵蓝天,延河路延边水韵蓝天二手房租房房价延吉 中心区 延河路 户型丰富 总价高7549元/㎡ 12月挂牌均价 52套 在售房源 暂无 在租房源 查看走势6.8 小区评分 地段交通 7.3 生活配套 7.2 居住品质 6.0 小区评测 距离小区最近的公交站是水韵蓝天,延吉12路2线等会经停本站。交通配套越好,出行就越方便,房产也越保值。 距离小区最近的小学是延吉市小营镇...https://chengdu.anjuke.com/community/view/1320684
4.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市辖区 市辖区 10路 四中,师院分校,面粉厂,二三七处,乘风,光明加油站,养路段,明仁社区,汽车电线厂,金碧乐府小区,三中,电业局,市政府,劳动大厦,诚基花园,靖办支行,一商店,洮北区委,工商大厦,市宾馆,火车站 火车站,市宾馆,工商大厦,洮北区委,一商店,靖办支行,诚基花园,劳动大厦,市政府,电业局,三中,金碧乐府...http://jtyst.jl.gov.cn/zw_133208/sjfb/sjfw/202110/t20211009_8238735.html
5.东北网2010年04月02日新闻汇总东北,东北人,新闻https://www.dbw.cn/system/2010/04/02/0_20100402.shtml
6.无物业小区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情况报告.doc无物业小区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情况报告 关于亟需加强非物业小区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银川市“两宜”城市建设,加强兴庆区非物业小区管理工作,兴庆区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于2010年6月上旬,对兴庆区非物业小区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兴庆区城管局、民政局及各街道办事处关于非物业小区管理情况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921/55364947.shtm
7.吉林市各区最新小区房价汇总!有人偷着乐你认可吗?点击阅读原文看美女直播https://www.sohu.com/a/207622843_366594
1.延边汉庭延吉爱丹路酒店(HantingHotelYanjiAidanRoad...乘坐出租车前往汉庭延吉爱丹路酒店大约需要30分钟的车程。您可以在机场的出租车站排队等候出租车,或者提前预订一辆出租车以确保顺利抵达酒店。 另一种选择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您可以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到达延吉市中心,然后换乘公交车到达汉庭延吉爱丹路酒店附近的站点。这种方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费用较低。请提前...https://www.agoda.com/zh-cn/hanting-hotel-yanji-aidan-road/hotel/yanbian-cn.html
2.苏家屯区(精选十篇)《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沈阳市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无疑将为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巨大推力,因此我区应坚持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并重,以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实现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二是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随着沈阳“大浑南”建设加快推进及桃仙机场扩建,大三环...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985slr.html
3.吉林→延边旅游→交通延吉市延边东北亚长途汽车客运站班次表 终到站 发车时间 票价 二道白河 6:30、8:00、10:10、12:00 26 长白山天池 5:30 110 抚松6:00 38 哈尔滨 14:10、15:00、15:30、16:00、16:20 98卧 和龙6:30--16:00,每天22班 10 图们10:20、13:00、13:40 6.5 ...https://www.izy.cn/travel_guide/f22/0_2428_0_5_0_0.html
4.招商引资工作总结(精选20篇)2、在“一站式”办公工作方面。要加强同小区管委会、各乡镇办、驻区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3、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国内外横向经济联系,发挥网上招商的作用,跟踪落实已达成意向项目。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89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