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延吉市政府组织编制《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013年1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为指导延吉市城市建设、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实施以来,较好地指导了城乡发展与建设。
由于延吉机场异地新建,《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中城市交通体系、用地功能分区、建设用地性质、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核心内容面临重大修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吉林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的规定,2014年12月,延吉市人民政府向吉林省人民政府提交了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2015年5月省住建厅组织召开“2009版总规”评估报告、强制性内容修改专题报告专家认证会,予以顺利通过,并要求按照评估内容尽快开展规划修改方案制定工作。
《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016修改版)》经市、州规划委员会审查确认。
城市性质
中国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具有民族特色的东北亚著名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
大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战略基地和门户;中国图们江地区的金融、商贸和信息中心;中国图们江地区的交通和物流中心;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食品、用品生产基地;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培训基地;长白山林特产品加工基地;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延边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规划层次
包括协调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其中:
协调区即为了落实《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确定协调规划的范围是延吉、龙井两城区的空间结合区域,具体包括延吉市区(含朝阳川镇区)、龙井市区、东盛涌镇区、帽儿山、琵岩山、马蹄山、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周边区域。
城市规划区即延吉市行政范围,包括河南街道、建工街道、公园街道、新兴街道、北山街道、进学街道以及小营镇、依兰镇、三道湾镇和朝阳川镇的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约1748.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北至珲乌公路,南至帽儿山森林公园,西至延吉至长白山高速公路,东至松老公路,总面积约172.76平方公里。
规划区规模
预测2015年延吉市域总人口为65.2~68.0万,2020年总人口为73.8~76.2万,2030年总人口为87.0~89.5万。
中心城区规模
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为59~61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68~70万人,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83~85万人。
中心城区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5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6.7平方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63.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2.01平方米;2030年建设用地83.93平方公里,以84.2万人计算,人均建设用地99.68平方米。
未来中心城区以向西发展为主,适度向北和向东发展,控制向南发展。
中心城区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延吉主城+西部辅城”的布局结构。其中延吉城区建设用地约61.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68-70万人;西部辅城建设用地约22.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17万人。
中心城区对外交通
规划近期扩建延吉民航机场,满足未来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远期迁建民航机场和军用机场,新机场(锦城机场)的选址位于西部新区和河北综合区之间的山体制高点上,最终选址已由专门部门确定。
强化现有延吉站和朝阳川站的功能分工,延吉高铁站(长珲高速铁路延吉站)以客运功能为主,朝阳川站以货运功能为主。电气化改造和提升现有长图普通铁路。
规划延吉至长白山高速公路,设置1处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公园路相接。规划国道珲乌公路改线,从中心城区中部(规划新机场的东侧外缘)穿过,是延吉主城与西部辅城的分界线,由延南西路向西与与原珲乌国道线路相连。规划省道松老线从中心城区东侧经过,从龙井至朝阳街,然后经过城区南边界向东过布尔哈通河,大致沿山脊线向西北接局子街。规划改造县道延三公路,向北联系延吉城区和长珲高速公路,向南联系龙井城区和长白山高速公路。
规划保留现状东北亚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客运站(总站),结合延吉高铁站新建1处长途客运站。
中心城区交通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12横18纵”的主干路网结构,主干道路路网密度2公里/平方公里;规划次干路形成“28横37纵”的次干路网结构,次干路路网密度1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规划公共中心布局形成“一主四副”的公共中心布局。其中“一主”是指以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商业金融中心;“四副”是指由州行政文化中心、高铁站前区域等构成的高铁综合组团中心,以机场搬迁区为核心的西部综合组团公共中心,西部朝阳川组团的公共中心和北部的公共中心。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规划形成3个居住片区,22个居住(小)区。结合公共中心布局,3个居住片区分别为西部新区片区、河北综合片区、河南综合片区。
按照均匀分布、集配结合、配套完善、规模适度的原则,规划在各个居住片区按住宅建筑面积的5%建设保障性住房,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
规划在西部新区的空港产业组团和东部经济开发区分别布置一定数量的工业用地。延吉老城区的工业用地依托东部经济开发区布置,西部新区的工业用地依托空港产业组团布置。
中心城区绿地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绿地形成“四片、三廊、多点”的布局结构。其中:“四片”为环城的四个郊野公园,分别是帽儿山森林公园、延朝生态绿廊区、机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子山古城遗址公园;“三廊”为依托三条河流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分别是布尔哈通河生态廊道、朝阳河生态廊道以及延吉河生态廊道;“多点”为城区的市级公园和片区级公园。
中心城区公用设施规划
排水: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远期污水处理率达到95%,污水总量为17.4万立方米/日。
电力:远期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为5000千瓦小时/(人年),年需电量45亿千瓦小时。规划至2030年,22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138万千瓦,66KV变电站19座,总变电容量1406.5兆伏安。
燃气:远期气化率95%,总供气规模76500NM3/d。规划远期以天然气为主要气源,气源引自吉林—延吉—珲春输气管线,沿城市外部布置高压(次高压)管线和门站。
供热:规划有五个供热热源,分别是延吉市供热厂、延吉市热电厂一期和二期、铁南供热厂、北部供热厂,其中,延吉市热电厂二期为远期建成。
中心城区四线规划
城市紫线包括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延吉边务督办公署两处。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传统风格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者破坏已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烈士陵园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