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2年,总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列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100个重点基地之一,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大门牌匾上“延边革命烈士陵园”由时任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题写。
烈士陵园正门
延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9.28米,代表延边从1928年开始在党的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四面红旗代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革命四个历史时期;“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
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两侧,有两座大型雕塑,东侧雕塑反映了延边抗日军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场景,西侧雕塑反映了延边各族人民踊跃支援前线的场面。
雕塑
延边革命烈士纪念馆由时任省委副书记,州委书记张德江、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曹龙浩分别用汉文、朝鲜文题写馆名。
延边革命烈士纪念馆
延边革命烈士英烈墙由21块花岗岩石组成,记录了延边州八个县市各个历史时期的17733名英烈的名字,“延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个十个字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南起题词。英烈墙的后方是烈士墓区,安息着600多位烈士的遗骨。
英烈墙
烈士墓群
延吉太兴红色小镇
太兴村太兴红色小镇占地面积7.46公顷,建筑面积1.24公顷,主要包括中共东满特委红色历史展陈、中共东满特委旧址和旗帜广场等,是具有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民兵训练基地、农耕体验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功能的综合性文旅项目。
东满特委成立后,立即担负起领导东满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历史重任,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秋收斗争和春荒斗争。1931年11月,满洲省委派童长荣到东满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加强党对创建游击队工作的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建设迅速展开。自1932年至1936年春,东满抗日根据地军民共开展了三次反讨伐斗争,在斗争中根据地的区域不断调整,进行了诸如渔浪村保卫战、马村战斗等大小上千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寇,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涌现出童长荣、曹基锡、伊田助男等一批可歌可泣的英烈及事迹。
朱德海纪念碑
朱德海纪念碑座落于延吉市人民体育场西北山坡上,四周围绕着苍松翠柏,占地约450平方米。纪念碑有碑座、碑身、碑冠,系用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砌成。碑身正面与背面均镶嵌汉白玉贴面,正面镌刻有“朱德海同志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这是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延边视察时亲笔题写的。1985年4月23日举行了朱德海纪念碑墓葬仪式。1986年7月,朱德海纪念碑正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2008年,朱德海骨灰移葬在这里。
朱德海同志纪念碑
朱德海(1911—1972),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原名吴基涉。生于俄罗斯远东双城子,1920年3月迁到我国吉林省和龙定居。曾任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于家屯共青团特别支部书记、密山县锅全村党支部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三团后方留守处党支部书记、延安朝鲜革命军政大学校党委委员及总务处长。
延吉监狱越狱斗争遗址
延吉监狱建于1924年,原为吉林省第四监狱,后改为伪满间岛省监狱。1931-1935年这里曾爆发过惊天动地的越狱斗争并最终胜利,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规模最大的越狱斗争,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信心。纪念碑正面是十七勇士的浮雕,背面上方碑文介绍了越狱斗争的经过,下方为李进烈士所作的《延吉监狱歌》的词曲。庄严肃穆的“延吉监狱抗日斗争纪念碑”和慷慨悲壮的《延吉监狱歌》,展示了抗联志士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敢于担当、艰苦奋斗。
延吉监狱抗日斗争纪念碑
纪念碑正面
纪念碑背面
二十八烈士墓
二十八烈士墓位于延吉市依兰镇大成村。这里是中共东满特委宣传部长兼延吉区委书记曹基锡等28位勇士牺牲的地方。
二十八位烈士殉难地
曹基锡(1904-1932),朝鲜族。1904年出生,曾经留学日本,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担任中共延吉区委书记,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秋收春荒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封建势力。由于日本鬼子走狗家属的告发,1932年3月,曹基锡等20多人先后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他宁死不屈、大义凛然。4月27日,日本军警将曹基锡等人押往此地残忍杀害,曹基锡等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
中共东满特委宣传部长兼延吉区委书记曹基锡等同志为了理想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事后,村民们就地埋葬了已经烧焦变形的烈士尸骨。为纪念英烈,在此地修建了纪念碑。此纪念碑现为延吉市各族、各界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
遗址分布图
延吉县委机关遗址
炮台山遗址
五凤村抗日遗址
五凤村抗日遗址位于小营镇五凤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八道区委在五凤村先后成立了龙水平党支部和五凤金矿党支部来领导村民和矿工的反日斗争。党支部成立后先后领导开展了秋收斗争、春荒斗争、放粮斗争,还曾袭击过日伪警察住所,可以说将五凤村一带的反日斗争推向了高潮。随着反日斗争蓬勃发展,敌人加紧了对党组织的搜捕,先后酿成了劳动村惨案、石头坟、三兄弟殉难、支部书记牺牲等悲剧,也最终使党支部遭受了沉重的迫害。在五凤村反日斗争中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抗日英雄,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留下,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英雄,五凤村内建设有五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劳动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五凤村全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在延吉县八道沟建立了金矿。1932年末,中共八道区委在五凤村先后成立了龙水平党支部和五凤金矿党支部,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金矿反日斗争。
金矿
炮楼
戍边楼
戍边楼位于延吉市河南道尹小区内,也称道尹楼,是当年爱国将领吴禄贞在清朝末期修建的吉林边务督办公署楼。当年的中国国力不强,国外列强恃强凌弱,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为了捍卫祖国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相抗衡,吴禄贞毅然修建了戍边楼。
吴禄贞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吴禄贞在戍边楼主持政务期间,积极兴建公园、医院、学校,修建铁路与公路,发展电力和工业,积极组织开展商贸活动,推动了延边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年中吴禄贞将军两次到延边赴任,跋山涉水73天,纵横2600多里,考察了边区的山水村寨,写出了长达10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并绘制了《延吉边务专图》,证明延边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董存瑞纪念馆
董存瑞纪念馆位于延吉市局子街133号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院内,原为董存瑞事迹陈列馆室,2001年建设新馆,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纪念馆展示了董存瑞成长历程、英雄事迹和各个历史时期全国军民学习董存瑞精神的成果。2003年8月1日,董存瑞纪念馆正式开馆,并成为延边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存瑞雕塑
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敦化市
寒葱岭红色旅游观光区
寒葱岭红色旅游观光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敦化市寒葱岭林场,开发的项目有东北抗联密营遗址遗迹、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长白山森林民俗文化博物馆、枫叶山庄、红叶谷等。
寒葱岭密营经军事科学院专家、国防大学专家、国家图书馆、中国抗联记忆项目专家实地踏查、认证,论证证实为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核心区域,是东北抗联长期战斗和生活的重要核心区域,是杨靖宇、魏拯民、金日成、王德泰、陈翰章、崔贤等将军长期打伏击战的重要地区。
通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木制栈道
寒葱岭密营遗址两侧地窨子
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占地面积1105平方米,建筑面积552.5平方米,布展面积870平方米,以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为主题,馆内布展共分5个部分,包括“东北沦陷、奋起抗战”“联军组建、共赴国难”“血洒白山、英魂长存”“侵华史料、铁证如山”“密营遗址、民族记忆”。馆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史料和抗联遗物。展览馆以东北抗联重要人物、事件、战迹为线索,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抗战遗物,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陈翰章烈士陵园
陈翰章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吉林敦化人,满族,1913年6月14日出生,1940年12月8日牺牲于镜泊湖东南岸宁安县湾沟村。为纪念陈翰章将军百年诞辰,迎请将军头颅回归故里、身首合葬,敦化市委、市政府投资了2000万元重扩建陈翰章烈士陵园和翰章广场,2013年6月竣工。
时任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同志为陵园题词“陈翰章烈士陵园”,正门高10.1米,纪念先烈为新中国的创立奉献出鲜血和生命。正门两侧碑林刻有领袖、开国元勋、各界知名人士和抗联老战士对烈士的颂词。将军雕像由花岗岩雕刻,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为雕像题词:“陈翰章将军”,雕像高2.7米。纪念碑碑身镌刻“陈翰章将军永垂不朽”,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南起同志题词,碑高19.13米,四面各设立27级台阶,纪念将军1913年出生,27岁牺牲。白山英魂主题纪念馆内珍藏了百余件抗联战士遗物、战利品和珍贵照片,记录了将军赤心爱国、投笔从戎、浴血沙场和荣归故里的百年传奇。墓志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周保中撰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工委委员修丹手书《陈翰章将军传略》。将军墓外观为八面形,墓高6.14米,以此纪念将军的诞生日期,墓室壁画由吉林工艺美术大师许家池绘制,石棺雕刻党徽和五星图案。
陈翰章将军逝前任中共吉东省委委员,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白山黑水之间处处留下了将军的战斗足迹。将军治军严明、谋略过人、战功卓绝,被人们誉为“镜泊英雄”。
将军浩气长存世间,英烈伟绩光耀千秋!
北山烈士陵园(北山公园)
敦化市北山烈士陵园位于现敦化北山公园内。共分三部分,主要包括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和烈士陵园展览室。
第一部分:烈士纪念塔
始建于1946年,由原吉东警备二旅将士节约菜金和敦化政府拨付部分资金共同兴建,原址在小石头河南,20世纪70年代迁到小石河北北山山顶,塔高25米,塔成五角形。
正面(南)题词为:革命烈士纪念塔
东南题词为:抗日救国,功绩不朽,虽然洒去不少鲜血,抛却无数头颅,毕竟赢得河山还我,使倭寇屈膝低首。作伥国贼,万年遗臭,诸先烈,史无前例的英勇苦斗,象征着黑水白山的正气千秋。周保中敬题
东北面题词为: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奋勇直前,坚决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邓克明、袁克服敬题
西北面题词:英勇剿匪,坚决自卫,为民捐躯,虽死犹荣,誓死为革命先烈复仇。马运海、刘俊秀敬题
西南面题词为:献身革命争民主功勋辉煌;保国卫民反独裁誓做后盾。敦化县临参会敬题
第二部分:烈士陵园
敦化市共有烈士1337名,其中土地革命时期9名、抗日战争时期9名、解放战争时期717名、抗美援朝战争时期502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0名,在敦化大地上还掩埋多位无名烈士。陵园埋藏上述烈士,其中有吴恒夫,滕桂桥、马忠庆、杨宝山、戴克政、江贤如等烈士墓。
墓的东北侧有革命英烈榜,上镌刻1337名烈士姓名。
第三部分:革命烈士展览室
位于北山脚下,革命烈士展览馆以“日寇下的敦化敦化人民抗日斗争”“民族英雄抗日脊梁”“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建设栋梁社会楷模”等为主题的图像、实物展览。
以上为经过建国后历年逐步续建而成。
日伪机场遗址(鸿发生态园)
日伪时期敦化沙河沿机场遗址,原名为敦化东机场。自1931年9月23日,日本关东军天野旅团清水支队入侵敦化时起,关东军一直在敦化部署重兵,还在敦化修建了两个飞机场和与之配套的铁路专用线,并囤积了大量军用物资和弹药。该机场位于原敦化县城东沙河沿西4公里处,占地总面积750万平方米。场内建有沥青跑道两处,一处长1200米、宽100米;另一处长1200米、宽80米。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机场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因机场年久失修被废弃,现残存飞机储备库遗址、飞机营房遗址、飞机场机库遗址、飞机跑道和塔台遗址及机场配套建设供水站遗址、泵水站旧址、飞机场建筑址等10余处。是日伪时期日本在延边修建的8个军用机场中遗迹最为完整的。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专家发现了这个机场。日伪时期敦化沙河沿机场遗址、旧址已编入《敦化市革命遗址汇编》,并分别上报省委和州委党史研究室。长期以来,日伪时期敦化沙河沿机场遗址发挥着见证历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训练等重要作用。
保中桥抗联遗址(深山红色景区)
深山红色旅游景区位于敦化林业局保中桥林场,始建于2008年,是以抗日名将周保中将军为背景的一处红色景区。1932年,周保中将军率救国军三打敦化后来到富尔河畔驻扎,谋划东北长期抗日之宏图大略,并在此修建便民桥梁,后称保中桥。这里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抗联遗址、遗迹和故事。2008年,景区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遗址、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目前,该景区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教育为主的一处基地。
珲春市
珲春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因其地邻苏俄,早期的马列主义工农革命思想得以较早传播到这里,享有“边塞红都”的美誉。
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
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位于珲春市英安镇大荒沟村,距市区45公里。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也是党领导珲春各族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根据地。
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以党史展览馆、十三烈士陵园、清水洞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为中心的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年接待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及游客上万人次。
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党史教育基地”“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7年1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珲春党史展览馆
2004年8月15日,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暨“珲春党史展览馆”正式落成。2017年7月,异地新建的珲春党史展览馆开馆运行。
十三烈士陵园
在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的大荒沟一个山脚下,有13位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的墓碑,这些墓碑见证了一段珲春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荣历史。
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
1930年夏秋之交,中共延和中心县委派人到珲春大荒沟等地组建党组织,先后在大荒沟、清水洞、槟榔沟等地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同时成立了中共铁区区委。中共东满特委建立后,为了更好地组织群众开展反日斗争,于1930年10月,建立中共珲春县委,清水洞就成为县委机关所在地。
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
中共珲春县委成立后,大荒沟人民在珲春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日本侵略者对大荒沟蓬勃发展的抗日力量实行残酷的镇压和血腥的“讨伐”,村落被烧毁、群众被杀害。为了保护和发展革命力量,更好地打击和消灭敌人,从1932年开始,中共珲春县委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领导大荒沟人民群众创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
防川景区
土字牌
“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我侧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罗斯一侧刻有俄文“T”字,“土”字牌牌体完整,字迹清晰。现在“土”字牌为省级文物,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防川边防文化展览馆
边防文化展览馆位于龙虎阁一层,面积960平方米,设有大型弧幕投影区、吴大澂历史展区、炮台互动体验区、动漫展区、民俗文化展区、未来规划展区。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了解珲春的历史变迁、民俗文化及未来规划,还能体验各类互动游戏带来的独特新鲜感受。
张鼓峰事件陈列馆
张鼓峰事件陈列馆以“历史印刻·大地遗痕”为设计理念,建筑与场地紧密结合,在基地上形成极具力量感的折线,隐喻历史在大地的印刻,以及战争在祖国领土留下的伤痕。
防川张鼓峰事件陈列馆建设项目丰富了景区的游览内容,进一步扩大了景区接待规模,更好地展示了张鼓峰事件历史内容,必将成为珲春市一处颇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具有发展前景的旅游文化基地。
珲春市红色文化民俗博物馆
珲春市红色文化博物馆以“红色情怀·民俗风情”为展览主题,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于一身,是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和课堂。
龙井市
一松亭
琵岩山是树木繁茂、江水环绕、风景宜人的天然山体公园。山上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反日斗争活动遗址,登临山顶可俯瞻龙井市区全貌。
琵岩山一松亭
明东学校
1908年4月,反日志士、汉学家金跃渊创办了明东学校,1910年设中学部,1911年设女子学部(这是延边第一个实行女性教育的学校)。
明东学校旧址纪念馆
还原学生学习场景
中国朝鲜族著名诗人尹东柱故居
尹东柱是著名的中国朝鲜族诗人。1917年12月出生于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的教师家庭,曾先后就读于明东小学、恩真中学等。1943年3月,他因参加反日民族独立运动被日警逮捕,在狱中受到残酷迫害,1945年2月逝世于日本福冈监狱,年仅28岁。
尹东柱故居
龙井日本总领事馆遗址
1907年,日寇以“保护朝鲜人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派日本军警进驻龙井村,设立所谓的“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1909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根据该条约,日寇撤销“派出所”,设立“间岛日本总领事馆”,后更名为龙井日本总领事馆。
龙井村党支部遗址
1928年建立了中共龙井村党支部,以《民生报》为据点,开展党的活动;同年8月成立中共东满区委,从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延边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新征程。
龙井村党支部遗址位于龙井市进修学校院内
乐然主题公园
韩乐然1898年12月8日出生于龙井,是中国朝鲜族最早的中共党员,也是中国美术界最早的中共党员。他是东北建党领导人之一,在旅法8年期间积极参加法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一名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又是著名的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他在生前创作的135幅艺术作品现珍藏在中国美术馆。
乐然亭
韩乐然雕像
朱德海故居
朱德海,原名吴基涉,朝鲜族,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转战千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先后担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成立自治州后第一任州长、第一位州委书记。延边大学校长、省委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朱德海故居位于龙井市智新镇胜地村
故居石碑
院内古井
在革命斗争年代,龙井每三户有一人参军、每五户有一名革命烈士。龙井有4033名革命烈士,占吉林省烈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延边州烈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可谓是对龙井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
和龙市
和龙是1979年6月由国家认定的一类革命老区。和龙有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极其丰富。1928年8月建立党组织,1930年5月建立苏维埃政府,1932年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龙有成千上万各族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抗日烈士360名;解放战争烈士850名;抗美援朝烈士1337名。
和龙市城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和龙市区东山下的坡地上,面向西,南面有“八·一五”解放纪念碑,后边是镇革命烈士陵园。
1964年10月,中共和龙镇委员会和和龙镇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367名革命烈士而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朝西,用砖砌,碑身南面和北面水磨石面,顶部有碑冠。碑通高约10米,碑座高1.6米,长宽各2.8米,碑座的西侧(正面)有10个台阶。碑座周围有水泥栏杆。纪念碑正面用汉字刻写“革命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刻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镇各族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历次的革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取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昌盛发展。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将万古流芳,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胜利前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105个字。
青山里抗日大捷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现和龙市龙城镇青山村。碑体为大理石,碑座为水泥结构,高10余米,占地百余平。青山里战斗,是1920年10月21日至26日金佑镇率领的北路军政署部队和洪范图率领的独立军队与东支队进行的白云坪、泉水洞、完流沟、渔浪村、古洞河等十余次战斗的总称。在各次战斗,反日武装始终掌握主动权,用3600人的兵力,与1.6万人的日本正规军激战6天,共消灭日军1200余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反日武装也伤亡200余人。1996年7月15日,建立此碑。
十三勇士纪念碑
1933年2月12日,以县委书记崔相东、游击队中队长金世为首的游击队员,赤卫队员和少先队员,同以20倍以上的日本守备队、伪警察和伪武装自卫团组成的“联合讨伐队”的敌人,进行了坚持长达6个小时之久的激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县委机关和根据地群众安全转移,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龙县武装力量及抗日游击根据地,粉碎了敌人妄图消灭抗日游击队的企图。1981年8月1日,中共和龙县委、和龙县人大常委会、和龙县人民政府、和龙县政协,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身的渔浪村十三勇士在和龙市体育场后山坡上修建了纪念碑。2017年,市老促会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在和龙市西城镇卧龙村渔浪屯十三勇士英勇奋战和壮烈牺牲的渔浪屯后山上重建了十三勇士纪念碑和纪念亭。
十三勇士纪念碑(市区)
十三勇士纪念碑(渔浪村)
十三勇士纪念亭
解放一周年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和龙市城东山下的坡地上,北侧是和龙市烈士陵园。此碑是1946年8月15日,原和龙镇政府和各族人民为纪念“八·一五”光复一周年而修建。碑通高7.9米,用砖砌,水磨石面。碑座高90公分,碑基高3米,用河卵石砌筑,呈圆柱形。碑座的偏西北有台阶共10节。纪念碑正面用汉字刻写的“解放一周年纪念碑一九四六,八·一五”,左下边刻有“市民全体”字样。
抗联五军军长柴世荣
柴世荣,名兆升,1894年12月12日生于山东省胶县,1899年随父母来到和龙县头道沟龙海村落户。1912年因徒手打死为害乡里的花豹而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英雄。1929年,柴世荣当上了和龙县二道沟公安第三分局第二分驻所巡官。
九一八事变后,柴世荣毅然毁家纾难,携妻儿一家五口,于1931年12月18日举旗抗日。先后参加了中国国民救国军、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和东北抗日联军。1934年冬由周保中将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军长。他的战斗足迹遍及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地区。1941年初,柴世荣赴苏联整训,任东北抗联教导旅第四营营长。1944年秋,壮烈牺牲。
1953年3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为柴世荣家属亲笔签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上写到:“柴世荣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证书编号为“军牺字第00001号”。
和龙县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遗址
药水洞位于和龙市头道龙门。上世纪20年代中期,这里就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于延边大地。1930年5月27日,东北地区第一个人民政权——和龙县药水洞苏维埃政权就建立于此。当年,在这个不到100户人家的乡村里,就涌现出金顺姬等70多名抗日烈士。药水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在延边的抗日斗争史上谱写了壮烈的诗篇。被誉为和龙“革命摇篮”。1985年6月1日,为了纪念药水洞抗日纪念地,和龙县人民政府建碑。2016年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药水洞革命遗址公园”,精心挑选了产自河南南阳的“晚霞玉”为“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遗址碑”碑石。这块“晚霞玉”,重32吨、长9.1米、高2.6米、厚0.65米。形状、纹路、颜色都酷似初生老虎,堪称“晚霞玉”中的极品,象征着红色政权虎啸生风,威震敌胆。
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1月,延吉县、和龙县、安图县军民共有一千多人集结在车厂子。至此,东满地区最大,最有影响的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宣告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军部也设在根据地。根据地创建后,建立了反日自卫中队、共青团、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根据地还设有兵工厂、服被厂和医院。
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自1935年1月建立至当年10月撤离,仅存十个月,但它对打击日伪嚣张气焰,壮大抗日武装声威,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1981年4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列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日坪战迹地
位于现和龙市龙城镇距百里村10余公里路边。1939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获悉,一支约200余名的敌人“讨伐队”正在向百里坪集结,妄图消灭我抗联部队。经过反复研究,二方面军决定把战场设在闭门附近的兀奇江边。6月6日凌晨,我军指战员进入预定的埋伏地点。八团和机枪中队埋伏在兀奇江东侧,然后派出一支小分队到百里坪诱敌。小分队到百里坪附近,放了一阵空枪后,就向埋伏地点边打边退。敌人果然上钩,到黎明前,“讨伐队”200多人全部进入了二方面军的埋伏圈。这场战斗打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二方面军打死敌人指挥官大野以下50多人,生俘100多人,缴机枪4挺,步枪100多支,全歼了这支“讨伐队”。2004年7月,为了纪念这场战斗,和龙市人民政府建立此碑。
红旗河战迹地
遗址位于和龙林业局长红林场场部西12华里的西北沟里。1940年3月25日晨,抗联第二方面军在红旗河设伏,下午3点左右,从花砬子方向来追击抗联的敌先遣队,顺路钻进抗联伏击圈。战斗持续一个小时,敌指挥官前田被击毙,“讨伐队”的队员溃不成军。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大获全胜,毙敌100多人,生俘20多人,缴获机枪6挺,步枪100余支、手枪30余支、子弹数百发,还有许多军用物品。后人将这次战斗称为“红旗河战斗”。1993年3月7日,和龙县人民政府为了教育后代,建立此碑。
大马鹿沟战迹地
遗址位于现和龙林业局长森岭林场场部所在地。1940年3月11日,抗联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主力到马鹿沟附近活动,侦知敌人只留下20余名森林警察守备,大部分人马已去青山里“讨伐”。二方面军利用这有利时机在大马鹿沟西南树林里隐蔽,做好了战斗准备。当天晚上9点多钟,二方面军分两路进攻敌人阵地。一路从大马鹿沟西南出发进攻敌西山炮台和兵营,一路过河占领东北山上的炮台,控制公路,阻击森林警察队逃窜。二方面军以一个连的兵力,袭击敌警察本部,一举消灭了全部守敌,解救了300多名采伐工人。
这次战斗缴获敌机枪1挺、步枪20多支、子弹10余箱、军装100套、白面700余袋和其他军需品。2004年7月,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和龙市人民政府建立此碑。
渔浪村抗日游击队根据地
1932年12月,中共和龙县委根据斗争的需要,将活动在开山屯、大砬子、平岗和三道沟等地的抗日游击队和抗日群众集中起来,转移到渔浪村,成立了和龙县抗日游击中队。从此,正式创建了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并涌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十三勇士。渔浪村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两年多,由于形势的变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更有效地打击敌人,1934年10月开始主动向安图县车场子转移。1961年1月18日,为了纪念渔浪村游击根据地,州人民政府建立此碑。
图们市
图们大地红花绽放
图们江畔红旗飘扬
这里是一块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地
这里是一个见证过红色历史的地方
在红色文化中思考
在红色诗意中徜徉
在红色缅怀中感受图们红色篇章
浪淘沙·观凉水断桥
桥断水犹凉,血色残阳。铁蹄过处尽创伤。风自咆哮心呐喊,烽火钢枪!
思绪又飞扬,漫向苍茫。悠悠历史不能忘。故国春来霞冉冉,遍野芬芳。
东北解放纪念塔
昔歌十里送红军,今仰红军俄籍人。
肃立陵园听故事,遥思旧土叹沉沦。
神州不屈忠魂节,国际联盟主义真。
铁马金沙声已逝,光辉托塔历年春。
南乡子·枫梧洞反日战迹地
烽火忆当年,风起图江卷怒澜。草木布兵貔虎伏,惩顽,呼啸枪声震谷寒。
战迹没春烟,金达莱开听杜鹃。热血男儿今觅处,谁边?放眼苍茫无数山。
图们口岸国门
穿行堤岸吮清凉,驻足国门思绪长。
镇守边关旗肃穆,传承友爱水悠扬。
桥连两岸风无界,山裸经年心有伤。
多少曾经留记忆,翻开历史感沧桑。
日光山烈士碑
卧雪爬冰苦与寒,当年处处看硝烟。
游人自向悠闲处,莫扰英雄千古眠。
安图县
安图县是国家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战争历时14年,包括安图在内的人民革命队伍及各族爱国民众,同生死、共患难,转战白山松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谱写出万众一心、全民抗日、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
东满特委党团会议会址
会址建在安图县明月镇大砬子村,由党团会议展览室、文化长廊、会址标志石、广场等组成。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满特委党团会议于1931年12月16日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加强党对游击队工作领导的指示精神,深入讨论党如何加强对建立游击队工作领导问题,以及发动农民运动、建立农民武装问题,并提出斗争任务。此次会议是在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的形势下主动担当抗日救国历史使命的重要会议,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党领导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武装保卫家园的政治动员、组织行动和战斗准备,展现了共产党人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次会议之后,东满人民的抗日斗争迅速发展起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使安图成为了长白山区抗日策源地。
文化长廊
党团会议展览室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纪念馆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纪念馆是集历史研究、红色教育、文化传播、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主题纪念馆。1936年2月,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同年,在安图县新合乡寒葱沟村,东北抗联第二军领导召开成立大会(史称迷魂阵会议)。迷魂阵会议的召开强化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使党的抗日斗争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执行,提高了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迎来了抗日武装斗争的新高潮。之后,抗联二军转战安图、抚松、桦甸、临江,开辟了长白山抗日游击区。
人物塑像
展馆展厅
大沙河战役纪念馆
1939年8月23日,魏拯民、陈翰章率领第三方面军、第二方面军一部和第五军陶净非部500余人,以大沙河为中心,组织发动了攻城打援的系列连环战,抗联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陈翰章、侯国忠指挥助攻大沙河,另一路由魏拯民指挥,埋伏在大沙河东北方的谢家店附近,等待伏击从明月沟方面的来援之敌。经过两天激战,共歼敌百余人,烧毁敌军车辆7辆,缴获机枪3挺、步枪近百支,取得了大沙河连环战的重大胜利。战斗中,第三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第十四团团长和政委杨亨宇及第十三团女机枪手许成淑等英勇牺牲。
大沙河战迹地纪念碑
大沙河战迹地
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纪念馆
1935年,东满特委东北人民革命第二军撤离车场子来到奶头山创立了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是东满抗日联军坚持到最后的一个根据地。在此期间,组建了党组织和地方武装,成立了反日群众团体,组织了著名的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保卫战,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在此后的迷魂阵会议中,形成了统一抗战的新局面,迎来了长白山抗战的新高潮,标志着东满地区抗日对敌斗争由以根据地为依托转变成以密营为依托的新型对敌斗争形势。
展厅内景
党员政治生活体验馆
安图县党员政治生活体验馆位于县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展馆以“以史载道、逐梦前行”为主题,馆内设有学习教育区和活动体验区两大区域,整个展馆共收录图片215张,编纂文字约1.9万,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中共党史资料、重要历史事件,安图县历史沿革、改革创新和自身建设。今天是历史的接续,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展馆的立意就是要让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家门口就能知党史、学党史,受教育、强党性。
党员政治生活体验馆内景
党建主题公园
党建主题公园是安图县对外宣传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设有红色步道、红色长廊、红色宣传栏三个区域,向人们展示红色榜样、先进个人、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风采、第一书记代言、主题党日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党建工作,让人们全方位了解安图县最新的党建资讯,拉近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展现安图县党建风采!
红色宣传栏
红色长廊
汪清县
汪清是中共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较早地区之一,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悠久的红色历史。1930年成立汪清县委,1932年中共东满特委机关转移到小汪清抗日根据地后,成为东满抗日斗争指挥中心,领导各族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汪清县东光镇东林村东南部,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1932年,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率领特委机关转移到小汪清抗日根据地,这里便成为东满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在东满特委的领导下,汪清军民面对艰苦的斗争环境,粉碎了日伪军多次“讨伐”,涌现了许多革命英烈。
东满抗日历史陈列馆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现存有中共东满特委和汪清县委机关遗址、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部遗址、第二区苏维埃政府遗址等20余处遗址或纪念碑。
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
红日村曾是中共汪清县委和蛤蟆塘区委驻地,曾涌现出金相和、金伯文等一批革命英烈,红色底蕴非常深厚。汪清县以此为依托建设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2018年1月正式揭牌。
基地包括金相和烈士陵园、红日村党性教育馆、金伯文故居和红日村村史教育馆等场所,充分展现了大兴沟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民族抗战,建设美好家园的悠久历史,是汪清县重要的党史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童长荣烈士陵园
童长荣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包括童长荣纪念馆、童长荣烈士纪念碑、陵墓区和陵园广场。
童长荣,安徽省枞阳县人,是我党早期优秀共产党员。曾先后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等职务,并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满特委书记,领导延边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1934年春,在汪清县境内反“讨伐”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他以年轻的生命为东满地区的民族解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童长荣烈士纪念馆内景
童长荣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展出面积110平方米。根据童长荣烈士生平设有少年磨砺、投身革命、白区斗争、浴血东满、英名永存5个部分,共展出烈士画像和照片80余幅、展柜8个,以及当年抗联战士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和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等实物。
复兴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复兴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距离复兴镇金仓村西北入口1000多米处的汪清——东宁公路边上。复兴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县唯一有泾渭分明的正反两方面纪念碑的教育基地,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抗战历史教育的基地,给后人提供了铁证如山、眼见为实的教育平台。
复兴侵华日军罪证馆
(延边旅游广播)
○法治日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政法委全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