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一:纪念碑诉说着延边的历史文化
“叔叔,‘3·13’烈士陵园怎么走啊?徐日将军墓又在哪里呢?”
经营着旅行社的侄子根据外地旅游团的要求制订旅游路线,遇到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时,急得直跺脚的他常常会这样问我。他对于奈头山根据地、鱼郎村根据地、车仓子根据地等更是一无所知。如今,与侄子年纪相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年轻人有许多,真是令人唏嘘。
每当金达莱花漫山绽放、为山村换上红装的春天来临时,我的故乡——金达莱村(和龙市西城镇)便会举办金达莱节。从2006年的第一届金达莱节起,每届我都参加了。因为这是可以见到乡亲们、听到温馨的故乡消息、交流思念之情的好机会,也是向居住在城市的朋友们诉说山清水秀的故乡风貌,展示逐渐被淡忘的故乡历史的好平台。每当此时,我与同行的朋友们必去的地方就是位于村子北面神仙台的烈士纪念碑。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于1986年考察延边时留下的名句。在延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烈士共计15453名,其中14512名是朝鲜族,占总人数的94%。所以到了延边朝鲜族村庄,就一定能看到纪念碑。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人们会不觉地肃然起敬。在纪念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村20名烈士的纪念碑的西面,还有一座黑色大理石雕刻的孔道振烈士纪念碑。在明岩村(金达莱村的前身)二队度过童年时期的抗日烈士孔道振(金东范、李福林)是竹河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的师长兼政委。1937年7月的一天,为掩护中共北满省委委员,29岁的孔道振结束了他虽年轻却灿烂的一生。
在村子西面金达莱岗金达莱亭子里,还有作家刘延山先生的“血缘江畔”文学碑,面向山脚下的故乡(西城镇北大村),静静地伫立着。
不仅仅是我的故乡金达莱村才有这些烈士碑与文学碑,延边的每个地区都有承载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记载着过去百余年中朝鲜族的历史及文化,蕴积着值得传于后世的内容。
汪清县以抗日遗址闻名。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金春燮在过去的11年中,将传承历史、告慰英灵、教育后代的使命铭刻于心。他攻坚克难,不断发掘抗日烈士们的功勋事迹,努力复原抗日历史遗迹并传播抗日精神,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先后建立了童长荣烈士陵园等77个抗战遗址纪念碑,执笔40余篇、百余万字的抗战资料,建立了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还开通了汪清县烈士网。2015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其“时代模范”的称号。
2011年9月23日,汪清县开发了延边第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包括汪清县第五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满特委工厂旧址,以及长达35千米的“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獐岩洞惨案遗址”“金锦女烈士纪念碑”等23个纪念碑及遗址。前不久,93岁高龄的贺敬之题词“汪清的抗日烽火,燃烧了整个东满大地”,对汪清县的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
于2006年成立的延边青少年文化振兴会将刻有蔡泽龙、金礼三、尹东柱、尹正锡、崔文燮、韩锡润等诗人诗作的诗文碑立在了延吉公园等地,让延吉公园充满文化的芬芳。同时在金达莱广场树立的“庆自治州成立颂歌”的石碑,意在向后人传颂党的正确民族政策,以及热爱家乡的延边人民的赤子之心。
被誉为中国朝鲜族历史、文化、教育发源地的龙井市也有很多这样的纪念碑。位于龙井大成中学旧址的李尚卨纪念碑、尹东柱诗文碑、尹东柱铜像及大成中学纪念展览馆一楼被复原的尹东柱文学教室已对外开放,接待了众多游客。位于智新镇明东村的尹东柱故居、位于胜地村的朱德海故居、15万元掠夺事件的遗址、位于龙井市外围的“3·13”烈士陵园、在龙井市政府原址建立的驻龙井日本领事馆罪证展览馆、六道河与海兰江汇流地建立的乐然公园、碑岩山的一松亭和姜敬爱文学碑等,都是令来龙井旅游,想一探朝鲜族百年史的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位于土城堡南山的明东学校的创立者及被称为中国朝鲜族教育先驱者之一的抗日志士金夏奎先生的陵墓于近期被发现,引起了热议。
位于图们市长安镇的龙家美苑是美术大家毕崇国先生用尽毕生精力建立的文化生态空间,于2014年被命名为中国民族文化观光示范建设基地。在这里,创立新中国、喊出“人民万岁”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国朝鲜族百年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申柽(申奎植)、韩乐然、郑律成等人的铜像(歌颂碑)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相结合,令往来的游客赞叹不已。
图们江畔也伫立着承载延边文化历史的纪念碑。来到珲春市的防川便可看到土字碑、被移送到龙虎阁脚下的龙虎碑、吴大徵铜像等。图们市图们江广场的郑梦虎诗文碑、金波诗文碑、和龙市虎曲岭的李旭诗文碑,仙境台的崔龙冠、朴华、李根荣等人的诗文碑与源自长白山脉,灌溉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而源远流长的图们江一样,成了另一种风景名胜……
来到长白山的外地人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或是书籍了解延边的历史和文化后,怀着特殊的情感来到延边的人士也越来越多,被延边秀丽的风景吸引来到了延边,又因沉醉于延边的历史文化而再次游览延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就像延边漫山绽放的金达莱一样,每个村庄的烈士碑,每个县(市)的烈士陵园,每处遗址的纪念碑,每座公园的文学碑(诗文碑)已融进了朝鲜族前行的步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