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白山的历史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概述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发展前景
(1)文化大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积极推动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有效政策。将进一步推动“音乐艺朮教育、群众文化娱乐、社区文化普及”的深入和提高,促进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长白山音乐文化将进一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消费,文化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经济稳定增长为音乐文化市场带来大繁荣。党的十七大提出未来新规划,到2020年,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中国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将快速增长,乐器销费水平将成为衡量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乐器市场繁荣提供了可靠保障。
2分析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音乐文化品牌意识淡薄
从当前的音乐文化营销方式来看,没有创新意识,尤其是不能讲品牌意识,音乐文化企业的发展结合,更多的融入文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将音乐文化与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结合在一起,采用品牌推进的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是,许多音乐文化企业家重视产品、品种,以及推销工作,不重视品牌。因为产品、品种是有形的实体,而品牌是无形的软体,企业往往看不到品牌的价值与赢利能力,所以出现了大量无品牌的产品,例如古典音乐的文化品牌宣传,在品牌价值的塑造上,有些企业过分的追求流行音乐的色彩,忽略古典音乐的美感,从而造成品牌意识上的不当,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品牌营销技术落后。这主要表现在理论水平低,观念陈旧,传播意识差,创意水平高低不齐,销售管理落后,测试、评估手段不够科学等六个方面。品牌营销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盲目,企业短命。中国许多大音乐文化企业,甚至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亦存在类似的问题。此外,许多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品牌营销工作难以展开。
2.2推行的营销理念不明确
企业内部营销人员的营销理念不明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是赢得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是成本最低,让消费者买到便宜的商品;还是追求高品质,确保他们买到的商品是最先进的呢?还是提供最好的服务,对顾客提供始终如一的高水平的服务和帮助?营销人员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者,是施行文化营销的一线人员,如果他们的理念不明确,将会造成产品信息的失真,从而导致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难以实现。企业制造独特产品,打造良好品牌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针对企业里的员工都可以考虑开通时代光华ELN网络学院,给员工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3探讨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整体模式
3.1注重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的培育
长白山文化具体体现在长白山区域内的一个部门、一个乡镇、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一个街道、甚至一个家庭,涉及到这些群体中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培育长白山文化,首先要在落实长白山文化建设部署上下功夫。其次要在发扬优良传统上下功夫。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各学校等都要把自己部门的、单位的、乡镇的、企业的、个人的,多年保持的、优秀的、可以弘扬的优良传统,总结整理出来,作为本区域的一个文化亮点,及时树立,在内部、在系统、在全区,进行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再次要在挖掘特色文化上下功夫。各行各业都有其不同的经历和特点,都可以寻找出与众不同之处,高人之处。有,就可以挖掘,就可以发扬。
3.2构建特色鲜明的长白山音乐文化产业
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才有生命力。只有立足自身独特资源和发展条件,深入挖掘长白山历史文化内涵,才能培育出富有地方特色、彰显自身优势的音乐文化产业。依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集聚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来传承、弘扬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最终形成现代精彩与历史神韵和谐共生、商业繁荣与文化特质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使文化产业根深叶茂,生机勃勃。脱离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就会同质、重复,失去独特性、竞争力。长白山地区依托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规划,招引项目,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为民惠民和文化产业的提质提速。
3.3加强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推广工作
通过音乐教育、培训、音乐会、各类乐器比赛、乐队巡演等形式,增加音乐人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为乐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音乐交流、展示、视听、体验服务。注重文化推广。以全面音乐服务为龙头,打造区域最大的品牌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建成包括乐器销售,音乐体验,音乐博物馆等于一体的大型产业基地,造福音乐人。将丰富的牧野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坚实依托。统筹整合全市力量,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推介、开发力度,把市场之力、政府之手与特色之魂、科技之能充分对接,突出优势,科学开发,构建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音乐文化产业体系。
4结语
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整个音乐文化研究中,突出本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尤其是将整个文化产业资源与文化经济形态相结合,发挥出音乐文化产业的链条魅力,形成推动长白山地区音乐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共融的模式,并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推动产业发展速度,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将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美玉.当前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理论溯源[J].大众文艺,2011(21).
[2]刘春丽.张家口民间音乐产业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郭涛.文化软实力竞争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4]李晓南.新形势下东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5]汪林生,朱振荣.影响“振兴东北经济”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二、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整合开发中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吉林省不仅拥有夫余国、高句丽王国、渤海国的兴衰历史,而且还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古代的吉林由四大民族族系:肃慎族、秽貊族、东胡族和汉族组成,现代的吉林主要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吉林的红色文化独树一帜,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王国的建立还是民族的形成,或是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其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无数的传奇故事和神奇的历史见证。如高句丽壁画、贞惠和贞教两公主墓碑;创造辉煌的肃慎族、纵横驰骋的东胡族等。这些都是吉林这片热土赋予我们的珍贵历史资源,而这些并没有得到挖掘并应用于旅游业的发展之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并不能对所参观景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刻、全面地了解,文化旅游的内涵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与发挥。
(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够。吉林省历经辽、宋等各朝代,且历经最繁荣时期,留下许多历史古迹。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您对吉林省‘历史建筑发展与保护’目前状况的印象是什么?”问题,有43.48%的人认为“保护一般,较为满意”。如在农安县镇城西门,有一座著名的古塔,人们也称它为“佛塔”、“辽塔”或“金塔”,这座辽代古塔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1983年对其进行修缮,使古塔恢复原貌。但是由于古塔损坏严重,古塔的须弥座和底层的精美砖雕已经不复存在。古塔坐落在县城中心,且处繁华地带,这座经历千百年历史的古塔虽然是吉林省的重点文物,但是对古塔除了有一小圈的围护外再无其他,对其的保护工作还稍显不够。
(三)各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不够。目前的旅游线路设计是辉南三角龙湾两日游,长春、吉林两日游,长白山两日游等基本都是短程,且各地区独立成团,而没有形成区域意识,没有把整个吉林省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更没有把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缺乏能够体现吉林省特有历史文化的旅游线路,对吉林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掌握不够,资源整合开发不足,线路简单,这样必然导致团费低廉,质低利薄,旅游业长足发展受限,也难以实现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分析
(三)借鉴旅游发达地区经验,整合吉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调研,深刻感受到云南省的旅游不仅规范,而且景区安排合理,线路设计人性化。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云南省的成功旅游经验,把历史古镇与民族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把各地资源整合起来,串成具有历史古韵的文化旅游线路。如,从长春出发至吉林的乌拉古城、龙潭山公园,再回到长春,然后去往辉南的三角龙湾和溶洞,然后前往集安高句丽,最后回到长春参观皇宫,长影博物馆和长影世纪城。这样一行至少要6~8天,这样既延长了旅游进程,费用提高了,质量也会得到保证。满意率上升,知名度随之提升,创造了品牌效应的同时,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目标。
高等艺术院校专家学者都对各地区、各民族的独特剪纸这一原始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了多种样式的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先生对于民间剪纸等民间美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民间原生态中极为丰富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并通过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辟了实验艺术系"不断提倡深入发掘本土文化精神,开拓民间原生态艺术与当代艺术思想观念的表达两者之间的对接"
二、东北高校版画专业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的基础
作为东北特殊地域环境下的高校版画教学,其任务是在承扬传统西方创作性版画的教学基础上融入多维的教学资源,制定趋于现代意识和学术意识的多元化教学氛围,转变版画形式化的肌理符号和游戏性的创作倾向,恢复版画在当代开放性艺术环境中专业语言的宽泛和张力,特别是应吸取东北地域长期根存和优秀的民间艺术传统"理由如下:
1.版画艺术自身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根基
中国民间版画历史悠久,不但在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广泛的表现内容、精湛优美的表现技巧、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普遍丰厚的审美层次,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美一页"民间木版插图画自唐宋起,便作为印刷雕版技术印刷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中国木版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以陈老莲为代表的画家亲自参与到木刻版画设计并创作的/水浒叶子0等作品,在中国木版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了中国木版年画各地不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并辗转流传至今"。
2.东北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具有较强的民族审美特征
满族民间剪纸最早起源于巫术活动,即北回归线附近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原始)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人类母系氏族时期原始的多神教,不但信奉天神、地神,还信奉万物有灵,据统计,东北地区原始萨满教信奉的各类自然及非自然神灵总计约有一百七十多个,原始萨满教在祭祀和巫术活动中,常常由巫师装扮或使用图画装饰来表达巫者与某些神灵取得了沟通"此外,在古萨满教诸多神灵中,有众多的母性缠缠神,这些缠缠人都是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指平分,五官阴刻,身着典型满族服饰,发式也具有满族特色,男性的巫者脑后的长辫子表现为竖直向上,女性缠缠人头戴满族发替,衣服阴刻镂花,剪技粗犷、古拙,造型古朴,疑似典型的巫神信仰文化时期的图腾遗存,部分剪纸还配有古老的满族文字,增添了造型的神秘色彩"。
3.长白山萨满剪纸艺术具有自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神秘的长白山萨满剪纸,起源于为萨满通神所服务的实用功能,在其发展初期和其他古老艺术门类一样有着一个巫术与艺术共存的阶段,此时的萨满剪纸多用于萨满通过剪纸的符号化过程将某些自然物象征化、神秘力量实体化,或是利用创造未知形象使人对神灵的力量增强信心,或是借助剪纸的力量来驱赶一些不可见的恶灵"如果我们把萨满的活动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话,那么保存至今的一些萨满剪纸就从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向各阶层的文化学者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珍贵的形象资料"人们有以剪纸、绘画等视觉图像作为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来沟通情感和认识的习惯"这些原始时期流传至今的视觉符号形象,以自由充沛的想象力和稚拙朴素的情感在今天依然感染着我们,是人类积累下来的共同的艺术财富"。
三、长白山萨满剪纸艺术的研究对东北高校版画专业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全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位于吉林省东部,总面积1350.24平方千米。全市人口42.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达16.4万人,占总人口39.7%,朝鲜族人口达23.95万人,占总人口58%,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区。
延吉风光
延吉—虽然不是历史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观光者留连忘返。以延吉为中心,北侧有山青水秀清幽多姿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大孤山等景观;南面是气势雄伟景色宜人的长白山,长白山有波光粼粼闻名世界的天池、星罗棋布的温泉群、亭亭玉立的美人松……
爱我延吉
延吉还有许多风景区和旅游景点。比如:帽儿山、石人沟、城子山……
我去过有着古老传说的帽儿山。在山上还能看见许多穿着朝族特色服装的老人说说笑笑的走在栈道上,其乐融融。走在林间的栈道上,凉爽的山风一阵阵吹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包装袋被扔在栈道上,“捡起来!”一个念头在我心中闪了一个,我立刻走上前把它扔到了垃圾铩D且豢蹋腋械酵蛭锒荚诙晕椅⑿Γ炜辗路鸶读耍掌逍铝耍倍揭卜路鸶懒恕
[关键词]集安玉特征雕刻技艺价值现状保护措施
(一)集安玉石分布概述。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长白山南麓,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幅员3217平方公里。全市山峦起伏,沟壑溪流纵横,山地、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93%,是有名的“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庄园”的山区县份。集安矿产资源分布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集安玉为蛇纹玉类,以质地温润、细腻、坚韧、颜色上乘而成为理想的玉雕材料。集安玉色彩丰富,有深绿、绿、浅绿、黄绿、墨绿、黄、白、橙、灰黑、黑等色,使集安玉有极其美丽的“俏色”。集安玉石有强烈的玻璃、油脂光泽,断口呈蜡状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二)集安玉工艺品种及特征。集安玉石雕刻产品主要为工艺品,有八骏图、人参如意、金玉满堂、玉白菜、麒麟、玉笔等,主要具有颜色艳丽、刀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各异的产品特征。玉石材料因本身物理属性、构成了特殊的天然美感,具有材质美的特征。玉石雕刻大多是造型艺术,设计时要整体经营,构图布局根据一定的构思和立意,作品中所出现的雕刻对象协调统一,具有造型美的特征。玉石雕刻的工艺特点就是结构严谨。结构不仅要符合传统的欣赏习惯,也要符合雕刻工艺的制作要求,具有结构美的特征。比例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规律之一,任何一种完美的造型艺术都要具有较好的比例关系,具有比例美的特征。曲线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用线风格、特色。柔中有刚、方中有圆,具有曲线美的特征。把自然形象变成艺术形象,通过夸张、变形、概括提炼,达到抽象形式美的要求,具有抽象美的特征。
二、集安玉雕刻技艺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都要经过人工雕琢,才能赋予其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集安玉雕刻技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料。首先要选取集安境内特有的蛇纹玉石为雕刻原料,选料要选取没有杂质、俏色明显、颜色鲜艳的原料备用,这样才能雕刻出满意的玉石产品。
(二)开料。将选好的玉石原料根据雕刻的雕刻作品的需要进行开料。开料下刀时要求角度准确,下刀利落。分割的玉石原料要经济适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画活。将每一块选好的待雕玉石,按照玉石的形状、颜色和质地,以艺术家的眼光进行审料,形成臆想中的雕刻形象后,将需要雕刻的对象以简练的线条画到待雕刻的玉石上,然后根据所画的形象准备雕刻。
(四)雕刻。在雕刻时要先进行毛雕出坯,毛雕出坯时要将雕刻者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想充分融入到作品中,根据所雕的器形形态,用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平面雕、阴刻等手法进行细雕,雕刻的顺序为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重点,后一般。要先雕刻作品的细微处、要害处、特殊部位。在雕刻过程中石料颜色、瑕绺分布如果突然发生变化,应随机应变,因料施艺,剜脏去绺,化瑕为玉。
(五)抛光。将雕刻成型的玉石工艺品用粗细不同的砂布进行14遍打磨,然后用油石打磨工艺品的细微处,打磨后用高温熔化的腊为工艺品上蜡抛光,最终形成工艺品并根据不同工艺品种类分别安装基座。
三、集安玉工艺品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集安玉雕刻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是继松花石砚雕刻后的长白山又一重要的雕刻技艺,素以原料精美、雕工奇特而闻名,丰富了东北地区玉石雕刻记忆内容和玉石产品的品种。
(二)文化价值。集安玉雕刻是继松花石砚雕刻技艺后又一重要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底蕴的雕刻技艺,是长白山文化和鸭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历代工匠的不懈努力,成为蕴含长白山历史文化和满族文化底蕴,成为融会贯通中国玉文化的一枝奇葩。
(三)经济价值。用集安玉石雕刻作品,品种丰富、特色鲜明,地方文化元素显著,在造型上深厚古朴而又不失典雅,严谨统一而又极富变化,可谓形神兼备,极富生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倍受来集游客的青睐,成为带动集安经济增长的有力产业链条。
四、集安玉雕刻技艺濒危现状和保护措施
(一)濒危现状。黄金有价玉无价,在各种玉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种玉石雕刻技艺鱼龙混杂,良莠难辨,雕刻手艺传承人也很难寻找,技艺传承链条易于断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使,各种玉雕作品粗制滥造,技艺混乱,以次充好,见利忘义,造成技艺杂乱和作品的低劣庸俗。要成为集安玉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人,必须有一定的雕刻基础和艺术修养,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还需要耐住寂寞,坚守艺术,因此传承人培养存在极大困难。
关键词:辽宁省东部山区;森林资源;经营现状;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S71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632191
1自然地理概况、植被资源现状
辽东山区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有华北植物侵入,植物资源有98科438属953种,其中蕨类植物门8科10属19种;裸子植物门3科8属20种;被子植物门87科420属914种。境内用材树种针叶代表种类有红松、云、冷杉、油松等;阔叶树代表的种类有柞树、桦树、山杨、椴树等62种。在保护植被中,有国家保护植物8种。一级有2种:为人参、黄菠萝;二级有水曲柳、紫椴、蒙古栎、胡桃楸、刺楸、怀槐6种;药用植物有340余种,常见的有人参、北五味子、黄芪等;本区可食山野菜资源主要有龙牙B木(刺龙芽)、猴腿蹄盖蕨、蕨菜、大叶芹等。即是可食植物又是药用植物达95种之多;花卉植物资源,有锦带花、暴马丁香、等150余种;饲料植物有胡枝子、山野豌豆、月见草等60余种;蜜源植物为刺槐、椴树、香薷等24种;编织植物有胡枝子、紫穗槐及各种柳类6种;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木质藤本有3种猕猴桃,草质藤本多为东北铁线莲、牵牛花等。
2森林资源经营评价
2.1森林质量提高,效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坚持“培育为主,采育结合”的经营理念,在分类经营和分类施策的基础上,以发展“高效林业,富场兴林”为奋斗目标,将保护森林环境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的结合。通过实施一系列培育措施,提高了林分质量。抚育间伐面积644.7hm2,消耗蓄积16114m3,生产木材12635m3。其中:透光抚育面积187.2hm2,蓄积2660m3,出材量1806m3。生长抚育面积194.7hm2,蓄积6918m3,出材量5606m3。大径木培育面积29.1hm2,蓄积1156m3,出材量1031m3。
2.2生态文化繁荣发展
和谐的生态文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生态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把生态文化体系纳入教学基地的综合建设,体现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内涵,更拓宽了林业的发展空间,在原有的树木葱茏,花草锦簇,亭台楼阁基础上。将建成树木摇曳,炊烟袅袅,溪水淼淼的小桥流水的江南韵味,兼有北方群山连绵,泼墨成锦的粗犷景致,使人轻松享受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意境。
2.3依规开展天保工程、物种保护区林不断扩大
在管理上严格按照2004年8月25日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理办法》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辽东山区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根据《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有关条例,结合本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在本规划期分了137.4hm2。同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护好环境促进生态进一步向良性循环转化,促进物种的增加,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2.4林下经济不断发展
3结语
(一)进一步加大“一法一例”学习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法制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要以此为契机,把旅游条例的贯彻实施与旅游法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使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准确把握“一法一例”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观念和意识。要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贯彻实施“一法一例”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工作开展的法制环境。同时,要按照旅游法的要求,适时结合我省实际对旅游条例进行修订完善。
(二)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我省旅游产业壮大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变现阶段旅游产品偏重自然山水观光、旅游消费偏向旅行消费的现状,跳出“门票经济”的惯性思维,积极推进旅游与其他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打造旅游产品,提高行业收益。要充分利用好我省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冰雪旅游,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要注重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及人文特色上的研究,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打造具有鲜明吉林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按照“一法一例”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形成发展合力。针对我省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问题,积极探索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管理创新。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长白山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着力打造沿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精品旅游线路,使特色互补、经济互惠、经营互动。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打造我省旅游产业集群,使其做大做强。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创新;途径
一、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兼收并蓄各国文化
二、大力传播内涵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
三、积极开发独特的本土文化
(一)知青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黑龙江省共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本省知青50多万人。这些知识青年开发北大荒的同时,也带来了浓厚的“知青文化”,成为黑龙江社会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应依托黑龙江地区的知青文化,发扬知青文化中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奉献边疆的文化精髓,以此充分调动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员工积极进取、敢于探索的精神。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应打知青文化牌,通过“触景生情”、“睹物思情”、“重叙旧情”等方式让企业员工感受当年的知青生活。
(二)抗联文化
十四年的抗联历史,留下了许多英勇抗敌的事迹,也成为东北独具特色的抗联红色文化,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始终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贯穿于东北抗联精神的是顽强坚定的信仰和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无数抗联战士的人生价值和道德精神都值得传扬。独具慧眼的现代企业经营者已经看到抗联文化带来的企业经济和文化效应,如著名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出抗联文化牌。“矿泉水文化以抗联文化为源头,伴随着抗联故事的广泛传播逐步生成、发展。抗联文化与矿泉水文化相融相伴,相互促进,凝聚了白山人民抗日救国,向往和平、进步的美好愿望,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诉求,具有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包容性强,能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核心价值,具备打造高端品牌的基本要素。”抗联精神不能丢,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尤其是抗联小战士大多年龄尚小且具备爱国奉献的精神,这无疑感染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员工的艰苦奋斗、甘愿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因此,红色抗联文化也成为黑龙江企业文化的创新点之一。
(三)大庆铁人精神
[参考文献]
[1]马蔚云.中东铁路与黑龙江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1984:9-10.
[3]蔺春盛,刘贤.弘扬抗联文化、打造高端品牌———兼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品牌战略[N].协商日报,2012-10-16.
吉林的名字源于满语音译“吉林乌拉”,它的意思本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为这里是明清时期抵御“老羌”(沙俄)造战船之地,故在清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之前,吉林又被称为“船厂”。早在1682年春,当清朝康熙皇帝第一次东巡吉林时曾作《松花江放船歌》来赞美吉林市的母亲河―松花江。诗中写到“连樯接建屯江城”,故吉林市又多了一个雅称―江城。
清统治者把盛京(今沈阳)、吉林(今吉林市)看成清朝的发祥重地,为了防止满族汉化,保护当地土特产品,施行了严格的封禁政策,于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修建两条柳条边墙(壕),至今在舒兰等地尚可见边墙(壕)残迹。清入关后,即在明代乌拉部旧地设立属于清廷内务府直接管辖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奉旨专为皇室采捕东珠、鲟鱼、鳇鱼、貂皮、人参、松子等佳珍,有清一代,岁贡不绝,为清三大贡品基地之首。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
近年来吉林市更是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吉林市歌舞团连续14年亮相央视春节晚会;《插树岭》、《静静的白桦林》和《俄罗斯姑娘在小城》等多部电视剧在央视及各大卫视热播;这里还有发行量曾经突破百万份的期刊杂志《演讲与口才》。吉长两地的史志专家自1985年以来以吉林师范学院古籍所(现为北华大学东亚中心)为平台,以开发乡邦文献、宏扬地方文化为宗旨,编订《长白丛书》近三十年来出书百余册,计四千余万字,内容包括史料、方志、档案、人物、诗词、满学、农学、边疆、民俗、金石、地理等13个子系列,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江城吉林市近年来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化盛事。
第一,加强宣传。宣传促销是敦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优秀的宣传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敦化,让更多的人对敦化的文化历史产生向往。目前敦化市主要是通过旅游网站、各种旅游交易会以及印发旅游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
第二,扩大招商引资。目前敦化市在这方面的发展策略,是依托六鼎山景区所带来的巨大人气,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三、敦化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
第一,交通状况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敦化市地处长吉图开发区的中枢部位,未来将会有三条铁路、三条国道和两条高铁在敦化市交汇,同时也处于长白山景区、镜泊湖景区、珲春防川景区以及松花湖景区的几何中心,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第二,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敦化市可供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有历史、佛教、山水、红色抗联、工业以及冰雪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六鼎山的佛教文化资源更是竞争力颇强,以此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区,每年所接待的游客在50万人以上,而且正在逐年增加。
第三,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人文方面有优秀的佛教文化,在民族方面则是朝鲜族文化的聚集地和满清文化的发祥地,从历史上来说,则可以追溯到渤海时期。第四,具有庞大的人气资源,随着敦化金鼎大佛的建成,六鼎山也逐渐成为了新的佛教旅游胜地,庞大的信众群将会为我市带来大量的人气。
四、发展敦化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些想法
第一,对山水佛韵这一品牌做深入挖掘。要将旅游文化特色凸显出来,特别是佛教文化资源,一定要保证其独特性。要始终坚持山水佛韵这一品牌,并以这一文化品牌为基础,将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进去。
第二,认清文化结合的重点。要发展人文旅游,重点就在于以人为本,在进行资源整合与建设时,要多考虑怎样向游客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服务。
第三,招商引资要灵活。要制定合理的招商政策,要对各类商户进行规范性的引导等,大批商人的进驻不但能为我市带来发展建设资金,同时还能吸引大量人气,凭借这人气继续进行招商引资,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