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4月24日-4月28日,下同)暂有6家企业上会,龙辰科技拟登陆北交所,从事房车游艇配套产品和水上休闲运动产品的渡远户外、稀土永磁材料企业京磁股份、紧固件厂商科腾精功、暖通家居产品和暖通零配件厂商艾芬达,以及PCB厂商特创科技均将冲刺创业板。
新股受理方面,本周共6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其中,信通电子、中加特为深证主板申报“平移”企业,儿科创新药物企业爱科百发、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企业艾柯医疗拟登陆科创板,美智光电、华夏电通分别拟登陆创业板和北交所。
下周将有5只新股迎来申购期。按申购日期,巨能股份将于4月25日申购,中芯集成、万丰股份均于4月26日申购,友车科技、曼恩斯特将于4月27日申购。
另外,下周暂有4只股票已公布A股上市计划,美利信、晶升股份、中裕科技将于4月24日分别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民士达于4月25日在北交所上市。
本周港股共有2家公司新增递表,分别为汉隆集团、风华秋实;1家通过港交所聆讯,为怡俊集团。下周,港交所迎来2只新股上市,为梅斯健康和珍酒李渡。
二、本周IPO要闻:
一个“负号”造成3.86亿误差,迈百瑞IPO招股书现低级错误遭警示
近日,冲刺IPO的迈百瑞因招股书中的一个“负号”错误,成为市场焦点。
4月17日,深交所官网连发三则监管函,对迈百瑞、保荐代表人、签字会计师均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监管函内容显示,2022年9月28日,深交所受理了迈百瑞创业板IPO的上市申请。在招股书(申报稿)中,迈百瑞披露了报告期各期非经常性损益明细,其中2019年股份支付费用为1.9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52亿元。
深交所审核发现,因项目金额符号错误,迈百瑞将2019年上述股份支付费用“-1.93亿元”错误披露为“1.93亿元”,导致当年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后净利润计算和披露错误。公司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际应为-6545.75万元,与所披露金额差异达3.86亿元。
因迈百瑞本次申报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深交所表示,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的计算及披露错误不直接影响发行上市条件。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作为“重灾区”,历来是监管重点。4月10日,在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中,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再次强调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包括通过问询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等。
2021年和2022年,荣昌生物均为迈百瑞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为5333.07万元和6065.16万元,占迈百瑞主营业务收入的14.06%和12%。
思必驰恢复科创板上市审核,三年亏7亿,遭明星股东减持
事实上,当前人工智能语音语义赛道已群雄环伺,竞争相对激烈。据IDC得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语音语义市场份额,行业前三名科大讯飞、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加起来接近80%的市场,思必驰、小i机器人、拓尔思三家公司合计的市场份额不足10%。
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思必驰尚未摆脱亏损局面。2019-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51亿元、1.8亿元和2.98亿元。
其毛利率也呈下滑趋势。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2.17%、69.74%和58.15%,其中部分年份高于行业平均值。
而导致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仍是AI企业的“通病”,即高额的研发投入及股份支付费用,花钱速度远超挣钱速度。
2019-2021年,思必驰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9亿元、2.04亿元、2.87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73.35%、86.26%、93.25%。其中,研发人员720人,占员工总数的73.4%。
为了留住人才,思必驰也实施了股权激励。各报告期内,公司确认了股份支付费用5714.37万元、5400.5万元、6127.1万元,2022年和2023年公司还将产生6368.1万元、6197.24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在发展初期,不少AI企业往往需要被“输血”,期间少不了资本的长期陪伴。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思必驰已遭多次减持。
从2012年1月-2020年8月,思必驰共计完成超10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联想之星、荷塘创投等。不过,进入2021年后,思必驰融资速度减缓,阿里于2020年,两次减持思必驰,联想则在2018年、2020年4月、2020年10月三度减持。
钧崴电子控股股东突击套现2.7亿元,产能利用率快速下滑
钧崴电子成立于2014年,由SkyLine出资设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SkyLine直接持有钧崴电子74.59%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而颜睿志持有SkyLine100%的股权,为公司的实控人。
据招股书,在钧崴电子申报IPO前夕,2022年1月,SkyLine将其持有钧崴电子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CPE等6名投资者,转让价格为23.39元/注册资本,总计股权转让费用为2.67亿元。而在8个月后,钧崴电子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钧崴电子主营电流感测精密电阻(CSR)及熔断器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
据QYReaserch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全球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4.75%。市场需求增长并不算突出的情况下,钧崴电子计划投入募集资金7.71亿元用于电流感测精密性电阻生产项目,占募资总额的68.45%。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新增CSR电阻产能60亿颗/年,新增MSH电阻产能24亿颗/年,新增MSH分流器产能0.5亿颗/年。
截至2021年末,公司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晶片型贴片熔断器的产能为35.48亿颗,其中CSR电阻产能为28.05亿颗。但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并不饱和,2019-2022年一季度,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6.32%、98.57%、84.98%、62.95%,呈下滑趋势。
对于产能利用率下滑的情况,钧崴电子表示,主要受春节假期、疫情影响,公司产线未持续、完全开工;同时公司策略性的将部分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插件式熔断器委托给外协厂商生产,更专注于生产工艺难度较高的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晶片型贴片熔断器的生产。
净利润二连降,“鹿晗概念股”风华秋实六战港交所
招股书显示,风华秋实自2015年起与鹿晗签署独家音乐合约,2020年至2022年,鹿晗为风华秋实贡献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21.2%、9.3%及16.2%。
业务发展高度绑定鹿晗的情况下,风华秋实与鹿晗的现有合约将于2024年到期,届时或面临鹿晗不再续约风险。风华秋实坦言,若未能与鹿晗重续合约,公司扩展音乐库或会受到不利影响,而这将影响日后主要客户与公司合作的意愿,因而亦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风华秋实还患上了“大客户依赖症”。
报告期内,风华秋实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益分别为6590万元、6870万元及8720万元,占公司总收益约93.3%、83.9%及92%。其中,最大客户X各期为公司贡献了40.2%、38.1%、及68.1%的收益。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0年至2022年,风华秋实实现收益分别约为7056.1万元、8185.8万元、9484.5万元;净利润约为4271.7万元、3325.1万元、2993万元。营收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二连降。
网传盒马鲜生将赴港上市,公司回应:暂无更多评价
多次被传上市的盒马或最早于明年赴港上市。
这意味着,盒马鲜生能否成为第一个独立上市的业务板块仍有待实践检验。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商超品牌,以生鲜食材和社区化新零售为特色,最早于2015年创立,2016年开出首店。当前盒马经营多种门店形式,包括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Mini、盒马菜市和盒马奥莱。
2022年,盒马的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实现盈利。据盒马内部信透露,盒马鲜生首次实现盈利,年度销售额增长25%。盒马X会员店增长了247%,盒马奥莱和盒马邻里店增长达555%;盒马自有品牌已经占到了35%,不久的将来将超过50%。在信中,盒马CEO侯毅还提到,后疫情时代零售行业的经营秩序会迅速恢复,盒马又将回到那个充分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接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尽管盈利难题暂时解决,但其同时被爆裁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等。据媒体报道,2022年5月,盒马被传出裁员调整。裁员主要集中在各地方区域的采购、运营部门,缓冲期1个月。
2023年刚开年,盒马鲜生就曾因蟑螂出没事件、更换日期事件和过期食品事件饱受消费者诟病。今年2月22日,上海盒马还因生产经营兽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2598.53元,并处罚款6.5万元。
“虐猫门”乌云笼罩,最大宠物医院新瑞鹏赴美IPO
“毛孩子”经济热潮下,中国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集团新瑞鹏赴美IPO。不过,公司上市之路波折不断,曾被指因估值问题而一度暂缓,其后再次推进,3月份刚更新了招股书递交SEC,便身陷“虐猫门”。
3月17日晚间,新瑞鹏重庆宠物医院龙山分院被网友爆出,有宠物医院医生殴打送院治疗的猫咪。网传视频显示,该名宠物医生穿着绿衣,做出抽打与脚踢踹猫咪的虐猫行为。随后,新瑞鹏回应称,虐猫事件涉事员工已被开除,涉事门店停业整改。但该事件此后持续发酵。
处在舆论漩涡中心,新瑞鹏背后存在的更多问题也被曝光。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新瑞鹏实现营收分别为30.08亿元、47.84亿元和57.4亿元;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0亿元、13.11亿元和14.1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且亏损逐年扩大。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仅在5%左右,与此前挂牌新三板时披露的30%相差甚远。
持续亏损的背后是新瑞鹏高居不下的宠物医疗服务成本。
招股书显示,新瑞鹏的主营业务——宠物护理服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租金费用、折旧和摊销费用等。其中,直接参与医院运营的兽医、医疗助理和美容师等劳动力成本占大头,报告期各期分别为52.8%、54.0%、53.8%。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据在新三板上市期间仅为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