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高校的需要,对本学生选课系统有以下三个要求:
1)操作简单:显示界面简单明了,风格统一,最好能与高校目前的风格一致。操作简单易上手,管理员在可以发布选课信息之后,通过留言版通知学生选课,如果有错误的信息,学生也可以和管理员通过留言版互相反馈交流。系统操作人性化,尽可能在操作违规和出现权限外操作时立即给予温馨提醒并中止当前操作退回到前一个操作。系统要适合普通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和老师使用,不要有太过复杂的功能,简单易懂为好[7]。
3)安全可靠:基于意愿点的学生选课系统应能够进行数据安全备份,快速地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以防丢失学生的选课信息或弄错选课信息如上课教师名称等,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和教学事故,同时确保选课信息发布和存储的安全,例如可以给存放各种数据的数据库加设密码。
1.3.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信息技术起步相比中国更早,计算机普及程度也更高。于1970年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陆续在美国各州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由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创造了先决条件。国外的信息化教学方面比之于国内具有较少的冗余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更为详尽,发展速度更快而且也比较早。约在1970年末,美国通过因特网控制课程的信息和进度。成熟的在线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高效的在有网络的情况下进行网上选课或在线学习等。
近年来,中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各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扩大,学科质量稳步上升,人才培养计划也逐步完善。充分使用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是每个高校都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开始利用英特网管理教师信息、学生学习成绩等信息。利用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还保障了信息的准确和安全。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向国外一些有经验的高校进行学习,采纳国外在网络教学中的有利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合理的运用到中国高校中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教育产业的一个推动力[8]。
1.4.研究内容
本文对现有的国内外成熟的学生选课制度的突出优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完成以上工作后,本文进行对高校现有的选课系统调查等活动后应用系统设计技术sql数据库来设计基于意愿点评价的学生的选修课程系统,设计基于意愿点的选课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和数据库以期达到学生、老师和管理员的要求,提高上课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最后本文实现基于意愿点的学生选课系统,并进行测试,查看本系统的各个功能是否已经实现,是否仍然存在bug。
1.5.系统目标
3)给予学生在选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自主权,以防出现想选某门课的学生没选上,而某些学生为了凑学分却选课成功的情况,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学到自己渴望的知识,比如想考导游证的学生可以选择导游基础的课程,从而增强学生的上课热情提高上课的出勤率[10]。
2.系统设计
2.1.功能模块设计
Figure1.Systemmodulestructurediagram
1)为解决选课前学生对可选课程知之甚少的问题,基于意愿点评价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设计了查询待选课程详细信息的模块,比如想要选择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学生可以了解到“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由柳巧玲老师教授,C#是非常实用的编程语言,推荐感兴趣的同学!”这一介绍;后期学生选课时可以了解课程基本信息[11]。
3)设置课程意愿点:系统管理员共设置99个意愿点。学生合理分配到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上防止出现大家平均分配意愿点导致排序结果相同的情况,让学生之间形成博弈。
4)筛选:系统管理员根据学生投放的意愿点数进行排序,意愿点数投放多的学生优先选课,当选课人数超过课程容纳的最大人数,例如课程容纳50人,有60个学生投放意愿点,删除意愿点排名第51到60名学生,生成最终的选课名单。
2.2.数据库设计
2.2.1.概念结构设计
Figure2.SystemE-Rdiagram
2.2.2.逻辑结构设计
将E-R图转换为与数据模型相符的关系数据模型就是逻辑结构设计的过程。要回答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码[13]。
1)关系模型主要有:
2)表结构
Table1.Studentinformationtablestructure
Table2.Administratortablestructure
Table3.Willpointtable
Table4.Teacherinformationtable
Table5.Curriculumtable
2.3.代码设计
系统设计者必须对系统涉及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排序、统计和检索,就需要对被识别的对象的特点进行代码设计。
Table6.CodedesignofstudentID
Table7.CodedesignofcurriculumID
Table8.CodedesignofteacherID
3.基于意愿点选课系统的实现
3.1.系统功能实现
3.1.2.管理员操作模块
Figure3.SystemloginUI
Figure4.AdministratorloginUI
Figure5.TeacherloginUI
Figure6.StudentloginUI
Figure7.Administratoraddingcurriculum
Figure8.Administratoraddingteacher
Figure9.Administratoraddingstudent
Figure10.UIofadministrator’scurriculumwill-point’sinformation
Figure11.UIofadministrator’spopularcourses’leaderboard
Figure12.UIofpopularcourses’information
Table9.Popularcourses’information
Figure13.UIofadministrator’smessageboard
3.1.3.教师操作模块
Figure14.UIofteacher’spersonalinformation
Figure15.UIofteacher-studentsinformation
3.1.4.学生操作模块
4.总结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在线选课方式进行选课管理。采用基于意愿点的选课系统不仅利于学校管理,还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完成教学目标。
实现基于意愿点的选课系统,需要做到以下3点:
1)结合高校现有的选课系统和选课流程,扩充本系统的数据库,比如录入各年级学生的学号、姓名、专业等信息。选课界面与高校现有的选课系统保持一致。
3)学生对投放意愿点的规则和流程有充分的认识,能够顺利进行选课活动。
基于意愿点的选课系统已经基本上实现,但是仍然存在不完美之处。例如还可以加入背景音乐来提高用户友好性。
因此,本系统还可以进行以下2方面优化。
1)功能扩展:老师也可以进行学生选课的管理,比如若老师非常欣赏一个学生,那么哪怕他的
Figure16.Student’scurriculuminformationUI
Figure17.Student’schoosingcurriculuminformationUI
Figure18.Student’ssubmitting“willpoint”UI
意愿点数排名较为落后,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赋予该学生意愿点更多的权重,使得该学生的意愿点排名靠前,可以顺利选上心仪的课程。
2)系统的升级和对接:基于意愿点的选课系统可以和高校已有的排课系统、学生个人信息系统对接,并且系统可以向着手机APP转型,在手机上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操作[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