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余只到700多只,保护基地“快盛不下了”
邯郸小动物保护基地成立于2006年。基地为避免扰民,搬过多次家。最早在磁县郊区,但地理位置过于偏僻,搞公益活动不方便,就搬到了市洗选厂的西侧。因狗叫扰民,在政府协调下,最近又搬迁到复兴区康庄乡南李庄村附近的一处废弃小煤厂。希望能够容纳更多的猫狗等小动物。
11月20日早上9时许,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带着记者,驱车几公里,穿过一片片农田,跨过坑洼不平的废弃煤矿区,来到一处孤零零的院落前。下车没走几步,记者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狗吠声。
院门敞开着,只见两个工人正坐在一堆玉米饼子前,用手把一块块大饼子掰成小块,分拣到盆子里。三四只小狗摇着尾巴,憨态可掬地跑上来,嗅着新来者的鞋子。放眼望去,两层的小楼里全是铁丝网围起来的狗舍,陌生人的进入,引得全院子数百只狗齐吠。
“不用怕,这些狗光叫不咬人。”正掰饼子的一个工人对记者说。经交谈得知,他叫常建国,是基地新招的员工。“我特别喜欢狗,家里养了一对小笨狗,今年下了3只。”常建国说,以前一直干保安,听说小动物保护基地招工,就赶紧来报名了。“狗这种动物特别通人性。”常建国说,每天早晨,小狗都准时守候在门口,等他回来。“为方便管理,我按水浒人物给基地的狗起名,比如说这家伙,最淘气,我叫它‘李逵’。现在早凑齐‘108将’了,其它狗叫什么,我正在琢磨!”常建国风趣地告诉记者。
这个基地的角角落落都有狗的身影,狗舍里自不用说,院子里、未完工的房子里、厨房里、休息室里、窗台上、石阶上,都趴着狗。
“没办法,这里有700多只狗!数量还在增加,快盛不下了!”正给狗舍清理粪便的工人柴三颇显无奈地说。
小动物保护基地刚建立时,只有100余只狗,但随着文明养犬行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无证狗、流浪狗被送到这里,再加上爱心人士送来的遗弃狗、老弱病残狗,目前中心的狗狗数量已经达到700多只。“救助的多,领养的少!”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于洪刚说,“花销太大,我们真是难以承受了!”
经费捉襟见肘,靠“赊账”维持
“协会平均每月收到捐款1万多元,最少时一个月只有7000多元,这哪里够呀!现在是想尽一切办法省钱,我们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购玉米粒,自己磨面,这样每斤玉米面可以节省0.2元;找饭店施舍鸡鸭骨架,可以减少狗粮的使用;还有建狗舍都是找熟人买料,找当地的村民施工,这样费用也能降低不少。”于洪刚说,就这么省也不行,经费还是捉襟见肘。随着基地里狗狗的数量增加,经费越发紧张,只好厚着脸皮找农户、商家赊账。
“有钱就补上,没钱就继续赊账。”于洪刚说,好在大家一听说是为了保护小动物,都同意我们赊账,从不催账。有些厂家还时不时免费送狗粮。
“为了基地的生存,实现‘造血’功能,我们也曾尝试过很多办法。”于洪刚告诉记者,比如说自己生产狗粮搞义卖,建宠物医院,成立小动物火化场等,但要么是现行政策不允许,要么是缺人才和资金,只得作罢。
“基地收来狗后,都会给它们检查身体,给病狗治疗,给青壮年狗做节育手术,这又是一笔花销。虽然很多宠物医院免费提供诊疗服务,但实在不好意思一直不给钱,就写下欠条赊账。”于洪刚满脸忧虑地说,“为了让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能有个温暖的家,我可是愁得夜夜睡不着觉!”
想给狗狗安乐死,但实在下不去手
“国外会给养不了的狗狗实施安乐死,你们基地做过吗?”记者好奇地问于洪刚。
“也想过,但实在下不去手!”于洪刚给记者讲述了协会一次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会。
基地最理想状态是照顾100只狗。按照美国的经验,对多余的老弱病残狗可以进行安乐死。由于基地经费紧张,协会“领导层”曾下决心给部分狗狗“安乐死”。
为给部分养不了的狗狗实施“安乐死”,协会最近召集会员开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大家产生严重分歧。好多会员认为,协会是保护动物,绝不能杀动物。考虑到现实困难,于洪刚和其他会长耐心给会员做工作,最终达成共识:同意实施“安乐死”。
“那一天,我拿着针,准备给一只和我朝夕相处的老狗实施安乐死。”于洪刚激动地说,我是来结果它性命的,可它竟在我怀里欢快地摆着小尾巴,用温顺、信任的大眼睛注视着我,“拿针的手怎么也按不下去了。”
“本来是我发起的‘安乐死’行动,结果就这么结束了。”于洪刚无奈地说。
“没有实施成‘安乐死’,我们只得给它们养老送终。”于洪刚介绍,这些狗自然死亡后,协会工作人员会对尸体进行石灰消毒,深埋处理。目前协会正联系一家牲畜火化场,希望给这些死亡小动物争取到“火葬”的权利。
创新领养模式,筹办“狗狗助养”
“实实在在地讲,现在我们城市对流浪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还是不完善的。”于洪刚说。小动物保护基地成立于2006年,但因政策原因,一直没有注册成正式协会,直到2018年,经过政府协调,才在复兴区注册,有了官方认可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