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代的主战坦克基本上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战斗机上也有空调。没有空调的话,根本就无法保证主战坦克和战斗机的战斗力。
因为对于坦克兵而言,在主战坦克里面就是冬冷夏热,具体如何,可以参考活动板房的效果。身体不适的话,又如何保证战斗力呢?
而战斗机是在千米甚至万米高空飞行,上面的温度极低,没有空调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现如今的主战坦克和战斗机都是安装了空调的,毕竟只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才可以让人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头脑清醒了,才可以洞察先机。
其实,一直有一种误解,说的是主战坦克不安装空调是害怕空调外机散热太明显,容易被地方的搜索设备给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单就主战坦克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就是一个最大的热源,那还会在乎一个空调外机辐射的热量。
以前没有安装空调就是因为解决不了技术问题,要知道启动空调的空气制冷压缩机,那就需要5000转/分~8000转/分的转速。低于这个转速的话,是很难启动涡轮式空气制冷机的。即便启动的话,那也会导致动力的损失。
而如今,主战坦克的发动机主要就是转速为可以达到8000转/分~10000/分的燃气轮机,和转速在2000转/分~3000转/分的柴油机。
而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坦克,因为发动机转速较低,是低转速高扭矩大功率。如果采用普通的压缩机空调,动力会急剧下降,得不偿失,所以过去的柴油机坦克都不安装空调。
由于金属本身的导热性能就非常好,再加上主战坦克内部有大量电子设备以及各种机械器件进行工作。这些设备在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就会传导至主战坦克全身。而主战坦克还要具备防核,生,化能力,基本上与外界是不会连通的。
这样一来,电子设备和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坦克驾驶舱内,就会导致其内部的温度非常高,且无法及时地散发出去。一般而言当外界温度只有30摄氏度的时候,主战坦克内部的温度就已经达到了50摄氏度。而在夏季,室外的气温普遍可以达到37摄氏度~40摄氏度,可想而知主战坦克内部的温度有多高,那绝对是要超过50摄氏度。
就自身感觉而言,当天气预报温度在37摄氏度时,那就是满身大汗,就不要说超过50摄氏度的高温了,人体是绝对受不了的。
以上还仅仅只是夏季而言,超高的温度让人无法承受。而到了冬季,尽管不热了,但是他冷啊。
虽说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在运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但是与外边的低气温相比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坦克内部的温度到了冬季是可以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
综合来看,在没有空调时,主战坦克内部的温度夏季可以超过50摄氏度,冬季可以超过零下十摄氏度。对于坦克兵而言,的确是一种严酷的考验。
现如今,主战坦克已经安装了空调,就可以改善以上的状况。
而在坦克的空调安装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的就是将空调外机直接安装到炮塔后部,漏出空调外机,像M1A2主战坦克,VT-4主战坦克。复杂一点的就是将空调外机整合到车体,看起来与车体融为一体的,显得并不突兀。如VT-5主战坦克,15式主战坦克,99A主战坦克。
不过,现在主战坦克的空调更多的是为了车内电子设备降温,而成员也可以得到实惠。
现在安装柴油机的主战坦克加装的空调是特制的,就是一台使用稀土永磁电机驱动的功率为4KW的空调,稀土永磁电机可以轻易达到每分钟几万转的转速,很适合驱动空气制冷的空调压缩机。当这种电动机被研发出来之后,主战坦克就可以安装空调了,内部的乘员再也不必承受冬冷夏热的煎熬了。
像国产的VT-4、VT-5、99A、15式;美国的M1A2;俄罗斯的T-80Y、T-14;英国的“挑战者Ⅱ”;法国的“勒克莱尔”;德国的豹2A7等等主战坦克都安装了空调系统。
战斗机所处的环境要比主战坦克更为严酷,由于在万米高空,环境的温度是比较低的,由于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般而言,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降低6摄氏度。现在战斗机的生限也就是12000米左右,可以大概算一下这个高度的温度就在零下五六十摄氏度,这时在高空飞行的战斗机就需要制热取暖。
战斗机的座舱取暖好说,毕竟航空发动机一开始工作,里面就有现成可用的热气,通过环控系统就可以将热量传到给战斗机的座舱里面,从哪儿实现供热。否则的话,在零下五六十摄氏度的温度下,飞行员还不被冻死。
而战斗机座舱内部的制冷就不好搞了,一个透明的座舱盖,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航电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都会传导进座舱里面的。
战斗机可无法像主战坦克那样背个空调外机,它的空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属于环控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环境控制系统包含空调系统和座舱加压以及对油箱的加压系统。其中空调系统可以对飞行员座舱进行加热/制冷、通风、还可以对座舱盖进行除霜。空调系统的存在使得战机在特殊的飞行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舒适的座舱温度,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驾机环境。
综合来看,无论是主战坦克,还是战斗机空调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