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做好垃圾“安放”,环境清清爽爽这里的垃圾都去哪了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垃圾处理屡遭困境:一方面,垃圾无序堆放、不当处理带来“脏乱差”“环境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垃圾本可以变废为宝,却常常难以实现。近年来,江苏海安围绕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在垃圾处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垃圾处理的难点有哪些?海安的实践形成了怎样的经验?请看记者调查。
秋冬时节,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爱凌村的田间村头清清爽爽,以前常见的满地秸秆没有了。80岁的何远圣老人感慨:“现在秸秆都变成宝了,没人愿意把它一把火烧掉啦!”
不止秸秆,在海安县,农村多年来常见的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这两年都没了影踪,垃圾都去哪了?
变废为宝
市场化手段挖掘经济效益,提高利用效率
秸秆原来在这里——在绿源生物能源公司生产车间,堆积如山的秸秆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了一块块冒着热气的秸秆粒。总经理张国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热值测算,2吨秸秆相当于1吨煤,公司一年能利用秸秆5万多吨,相当于把10万亩农田里的秸秆集中起来当做煤来燃烧,可以节约近3万吨煤。秸秆固化成型作燃料比煤环保、比天然气便宜,真正是把秸秆变废为宝了。
秸秆除了做成燃料,还被加工成有机肥、草绳、发电燃料……在海安,利用秸秆生物质燃料的64台锅炉,年利用秸秆量达16万吨。全县年收储规模在1000吨以上的秸秆收储点已有35个,还有300多名秸秆经纪人活跃在乡村,秸秆收储体系已初步建成。
畜禽粪便,是农村垃圾的又一难题。然而作为畜禽养殖大县,海安县户有蓄粪池、镇有蓄粪站、县有处理中心……围绕畜禽粪便处置,海安建成农户蓄粪池1200多个、中转蓄粪池67个、畜禽粪便处置中心6个,并购置配备了吸粪车39辆,全县10个区镇纷纷建立了畜禽粪便收储运队伍,常态化开展畜禽粪便的收集、运输和综合利用工作。
动态收集
创新垃圾收运模式,100%无害化处置
“卫生好不好,看垃圾箱周围!我们这里的垃圾箱附近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大夏天也闻不到什么怪味。”住在县城城区的缪女士说,垃圾处理得好,城市品质才能上得去。
海安县城区近25万人口,日产生活垃圾200余吨,却做到了100%的无害化处置。
怎么做到的?靠的是“16小时动态巡逻收集”和“主干道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的垃圾收运模式。100多辆小型垃圾巡逻车、电动垃圾收集车负责城区主干道两侧垃圾箱等垃圾收运,后置式垃圾压缩车负责服务单位、物业小区的垃圾收运,所有垃圾全部运送至县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
不留空白
从建筑垃圾到飞灰,不留垃圾处理盲区
走进天鹏公司高大的原料仓库,满眼是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公司副总经理周恪桢介绍,这些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分筛等处理后,成为粗、中、细不同类型的骨料,粗、中骨料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形成商混原料,制成建筑用混凝土,细骨料则可制成行道砖、透水砖、河坡砖等各种类型的砼制品,成为城市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
垃圾进了焚烧发电厂被处理了,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又成了垃圾怎么办?据介绍,海安县还设有专门的飞灰填埋场,飞灰填埋总库容约20.9万立方米,填埋年限为15年,目前,每天收运处置的飞灰量达60吨左右。
■记者手记
通盘考虑才能有效治理
在城市,垃圾箱总是塞得满满的;在农村,垃圾被随手倒进沟塘;工业生产源源不断的废料,更是难觅栖身之处……人们只需稍加留意就会明白,“垃圾围城”绝不是危言耸听。
海安只是一个县,对于垃圾的忧患意识却很强烈,这也使得它把垃圾处理工作早早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之中。海安不仅把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进行及时处理,而且把农业生产的秸秆、工业生产的固废充分资源化利用,甚至抢先一步把建筑及装潢垃圾纳入垃圾处理系统,做到了通盘考虑。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海安县的实践也证明,只要对垃圾处理形成高度自觉,积极进行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最后留下的将只有垃圾焚烧厂的残渣及飞灰等少量垃圾,我们的城乡面貌也将因此而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记者申琳)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