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内障治疗发展趋势从复明性手术向屈光性手术转变,患者需求从“看得见”向“看得清、看得舒服、看得持久”转变,公司较早在国内倡导并开展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多焦点、非球面及散光等新型人工晶体,实施飞秒激光白内障等先进的手术技术,提高患者视力并改善患者整体视觉质量。
咨询人员通过一对一细致的沟通,详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了解患者眼疾状况及需求;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居家护理以及日常保健知识,帮助患者手术预约,指导医用耗材的选择(如白内障手术患者人工晶体的选择使用)等;
单焦点、多焦点人工晶体主要用于白内障、青白联合和部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ICL人工晶体主要用于屈光不正手术,
公司白内障诊疗服务、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服务、其他眼病诊疗服务手术平均单价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眼科诊疗服务需求由原来的“看得见”开始向“看得清晰、看得舒适、看得持久”转变,大量的基本需求逐步开始升级为中高端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在白内障诊疗服务方面,公司及时引入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技术以及多焦、连续视程等功能型人工晶体,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满足患者术后用眼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中高端晶体采购占比逐年上升;
使用耗材不同:①中高端类型白内障手术主要使用多焦、连续视程等功能型人工晶体,其耗材价格高于普通类型白内障手术;②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服务中的ICL手术价格高于普通类型手术,主要系该类型的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服务使用高价值的ICL人工晶体所致。
在眼科领域,本集团是国内第一大眼科粘弹剂生产商及国际人工晶状体知名生产商之一。根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下属标点医药的研究报告,本集团2019年度眼科粘弹剂产品的市场份额为45.85%,连续十三年中国市场份额超过四成以上。按销售数量计算,本集团旗下人工晶状体品牌占据中国人工晶状体近三成的市场份额。此外,公司下属子公司Contamac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视光材料生产商之一,为全球客户提供人工晶状体及角膜塑形镜等视光材料。
角膜塑形镜(OK镜)方面,公司使用透氧率达125材料的在研产品已进入临床,并于2020年年中完成临床入组。
白内障疏水模注人工晶体于2020年9月启动临床试验,该项目为由公司牵头的“十三五”国内高端人工晶体研发项目中的一个研发项目。不同于现在国内所有已上市产品的传统生产工艺,该项目通过最新的模注生产工艺,可以实现人工晶体高速、规模化、品质更均一的生产。
据统计,国内近视人群约为7亿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体眼屈光晶体植入术是当前解决成年人近视的两种主流手术方案。与去除部分角膜组织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相比,有晶体眼屈光晶体植入术不破坏角膜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是一种安全可逆的“加法手术”,术后风险相对较小。并且,不少高度近视患者由于角膜厚度不够或者相对较薄而不能进行飞秒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近年来,有晶体眼屈光晶体植入术也越来越被市场所了解及认可,同时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情况,有晶体眼屈光晶体植入术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公司旗下悬浮型有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依镜PRL是国内市场中唯一一款国产有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矫正范围为1000度到3000度,其中1800度到3000度为全球独家。而国内超高度近视群体人数约有1000万~2000万人,市场潜力巨大。
中短期内,本集团将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创新型中高端人工晶状体产品、近视防控和矫正产品、组织填充等产品的研发,以及对已上市产品进行规格及适应症上的扩充。长远而言,本集团坚持扩充研发实力,以公司人工晶状体及视光材料、医用几丁糖、医用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四大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延伸开发,进一步将本集团的产品种类拓展至干眼症、青光眼等眼科治疗领域、新型复合防粘连及止血药物产品等其他产品领域。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其中,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高达81.0%,2020年我国近视患者总人数预计达到7亿。在疫情的影响下,根据教育部2020年对9省份的最新调研,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上半年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的形势严峻。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在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眼科诊疗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眼科门急诊患者数量已从2014年的8,564.1万人增长至2019年的11,860.0万人,2019年我国眼科市场规模达到1,037亿元,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发展。
公司全资子公司珠海祥乐是一家眼科领域的品牌运营商,珠海祥乐专注于白内障手术,积极投身中国脱盲事业,于2000年进入眼科手术产品领域,2007年引进美国爱锐人工晶体,通过不懈努力,爱锐人工晶体产品已经在中国眼科界得到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眼科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2017年引进新产品美国爱舒明人工晶体,借助成熟的销售渠道,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中国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迅速从2015年的约人民币111.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约人民币194.5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15.0%。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更多的患者需要接受白内障手术以恢复视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更多的患者有能力选择恢复效果更为优异的多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单价也稳步提升。中国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38.5亿元。
以主要的细分市场包括白内障、屈光、眼底疾病为例,白内障治疗的手术技术、器械和仪器设备、人工晶体等多个方面都发展迅速。在手术技术层面,常规白内障手术切口不断减小,从最早的白内障手术约12mm的手术切口减少到目前约1.8-2.2mm的手术切口;手术设备也更新至全球领先的飞秒激光辅助手术;人工晶体层面,有着更好术后疗效的多焦点人工晶体也逐渐普及。目前主流的飞秒屈光手术以及全飞秒屈光手术离不开飞秒激光设备,单台设备价格基本为千万级水准,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公立医院受限于目前的医疗体制,整体范围内的硬件水平低于民营眼科医院。主要的全飞秒激光资源集中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他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设备普及程度较低。眼底病的诊疗是整体眼病诊疗中最为复杂以及最为严重的一类。
报告期内,各类型白内障项目的平均单价基本稳定。同类型白内障项目不同年度单价有所波动的主要原因系同类型白内障项目使用的人工晶体种类、品牌、型号较多,不同种类、品牌、型号的人工晶体价格略有差异。其中,平均单价较低的普通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手术量和业务收入占比逐年降低,该类业务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46.98%下降至2020年1-9月的10.57%;而平均单价较高的高端白内障手术的手术量和业务收入占比均逐年上升,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9.79%增长至2020年1-9月的29.75%。收入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白内障项目的整体平均单价呈上涨趋势。
人工晶体的耗用金额分别为4,380.42万元、5,264.54万元、5,125.57万元及3,724.84万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同比变动比例分别为20.18%和-2.64%。报告期内,公司主动寻求白内障业务转型升级,推广更高端的多焦晶体、推动飞秒白内障等新的手术类型等,高端晶体占比提高导致白内障晶体平均单价上升。
7、爱博诺德
公司2019年度A1-UV/A2-UV/ALD、AQBH/AQBHL和Toric产销率分别为66.26%、50.88%和18.97%,主要原因如下:
1、规格型号增多,备库压力较大。公司人工晶状体产品具有多品类、多规格的特点。2017年初,公司人工晶状体有190个规格,2019年末公司人工晶状体规格型号已达1,193种。以A1-UV为例,光焦度分布为-10.00~36.00D,以0.5D为一个度数间隔,A1-UV产品共计有93个规格;而Toric晶状体的6种型号共计378个规格。公司产品多规格的特点,使得不同规格的人工晶状体均需保证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光学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参数,如果医院出现备货不全、特殊参数产品无货的情况,则将影响手术进程及术后患者视觉体验。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人工晶状体具有品类多样、规格齐全、备货充足、交货期短等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
2、客户数量不断增多,销量不断增大。公司2018年、2019年客户数量分别达到378家、503家,销售人工晶状体分别为30.75万片、41.55万片,客户和销量均不断增加。为保证对现有客户的稳定供货及潜在客户的订单需求,公司须保有一定量的人工晶状体库存。
5、AQBH/AQBHL型产品,添加蓝光吸收剂表面经肝素处理,尤其是AQBHL预装式设计能使手术医生的操作更为简便,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人工晶状体污染风险,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该预装产品较目前国际市场上主流产品在操作步骤上更为便捷可靠。2020年1-5月公司已实现销售26,332片,销售趋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