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狭义乘用车国内零售较弱,同比增速达到-1%,环比-7%。其中增长最强的是SUV,同比增长39%左右,其主要原因也是A0级SUV的新品贡献体现的较充分,形成新的市场热点。而轿车市场的增速为-14%,这也是7月总体市场需求受阻转弱的体现,对主力厂家带来严重的增长困扰。B.7月车市零售月初较弱
6月车市销量相对低迷,7月初的车市零售也是严重低迷,第一周的零售同比负增长10%,随后的负增长逐步减弱,最后一周出现正增长。
从进度走势看,15年7月的前两周的下滑较大,而最后一周的增长也不足,处于大幅减压状态。体现了股市的影响较大。C.7月车市批发增速放缓
7月厂家销量增速达到-1%,与零售都出现同比的负增长,这是多种因素的组合影响。主要是经济因素和股市因素的组合,7月的月末压库现象较弱。由于需求严重疲软,降库存的压力大,压库能力也是下降。D.7月车市批发前低后高
15年7月的狭义乘用车厂家的出货速度相对较异常,第1-3周的销量相对偏弱,最后一周的销量拉升较强,车市7月末的假期的异常走势也是少有的。E.车市季节角度狭义乘用车增长较高
如果根据春节的季节规律,把15年1-2月理解为春节期间,15年的3-5月零售增速是10%,属于近期增速较低的。6-7月的-1%的增速是不可想象的低增速。后面4季度增速一般不低于5%,因此15年走势是有春节因素的促进的,全年的零售应该不会太差
历年没有今年的上半年下滑如此之迅速,随后的车市将进入6-7月的谷底期。7月走平是很好的现象,这也是6月提早调整的结果。F.7月新品推出15年7月新品没有推出,市场处于淡季调整期。G.轿车两厢需求低迷
前几年轿车市场的两厢车型占比持续下降,14年达到17.7%,15下降到14.6%,其中的7月两厢车销售比例下降到14.6%,远低于同期的18%。这样的两厢持续下降趋势趋势体现了入门级小车的车身式样多样化趋势。小型MPV类微客的载客需求发展较快,小型SUV也是快速崛起,这都对两厢轿车的影响也是较大的。15年7月的两厢需求也有合资两厢车的价格调整因素,英朗三厢降价,两厢价格稳定,销量下滑巨大。
14年的两厢车受到大城市增长的促进,年轻人对两箱车的认同增长,部分厂家考虑对两厢车单独品类,实现独立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两厢车的走强。但近期的小SUV新品推出多,小车市场的竞争逐步激化,A0级两厢轿车表现较好,而微轿的结构性占比下降影响更大。A级两厢也受到SUV的分流影响较大,导致A级两厢份额严重下降。H.7月狭义乘用车排量平均1.79升
15年7月的狭义乘用车平均排量是1.79升,相对14年7月的1.79升基本持平。今年7月排量走稳的主要原因是小型SUV销量占比偏大,合资品牌轿车走势低迷,影响排量结构。
15年7月的小排量萎缩局面进一步加剧。其中1.2升级以下车型的份额明显下降,但1.5升和2升及增压车型是同比增长较大,这也体现A级车和SUV市场火爆。同时1.5升的车型排量销量增长较快,也是合资的老款车型逐步推动1.6升转1.5升的转变。自主小排量车相对受市场萎缩冲击下滑的现状。7月的电动车销量达到0.4%,市场份额也是有数字概念了。I.7月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较猛
7月的新能源车销量10753台,其中插电混合动力达到6058台,纯电动车达到4685台,出现6-7月的新能源车增速逆转。纯电动乘用车中全部是轿车产品,前期的MPV\SUV逐步萎缩。7月的纯电动车中的A00级车占比达40%,A0级成为纯电动乘用车的绝对主力。插电混动主要是以A级车为主,比亚迪秦和荣威550是绝对的主力。而以宝马5系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的高端插电混动车型表现也是很好的。本月的唐加入混动,SUV的混动化也是趋势。J.7月新能源车主力车型销量增长较猛
15年1季度促销相对稳健,4月开始的车市走弱带来促销的快速增加,6-7月的降价促销组合使车市的价格下降还是较大的。增速负增长下的促销急剧增大,15年的竞争进一步激烈。
今年7月的主力车型促销力度增加较大,其中的中等销量水平的车型的促销的增加较多。同比14年7月同比增大促销的主要是日系的车型。而环比促销增大的车型主要是自主车型,在前期低促销后需要加大促销增量。
相对于14年7月的主力车型指导价调整幅度较大,调低的较多,尤其是部分老车型通过大幅降价的概念增量,大幅降价后的促销缩水较多,形成组合性的拉量效果。7月指导价格调整的自主品牌是奔腾B70、合资品牌是霸道。本月的缤致、汉兰达和英朗的降价力度较大。自主品牌的全球鹰GX7也是降价到达万元级别。
L.7月狭义乘用车中高端走势不强今年7月的车市增长受到SUV主力车型拉动,且A级增长较好,但轿车的零售均出现同比负增长,与经济环境有关联。MPV的增长动力也有减弱。
7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较强主要是A0级SUV车的同比增长带来的增量。而B级和C级SUV的增长也有改善的趋势。M.15年7月主力自主品牌车企表现较强
15年7月的前10位主力车企的销量贡献度达到57%,弱于15年的1-7月的主力车企表现。15年7月的前5位增量主力车企的增量异常突出,其中自主品牌的主力车企在7月的销量排名较好,长安汽车和江淮的表现都很不错。从7月的增量贡献度看,一汽丰田和东夲、广本的表现超强。而减量的主要是合资品牌的强势车企。这也是合资品牌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市场销量损失。N.主力车车型的表现
7月的车市销量批发增量很低,主力车型的销量贡献度也较小,7月前10名主力车型的销量占比18%,销量贡献度大于年度贡献。15年的前10名主力车型中仅有宏光、宝骏730和哈佛H2是自主品牌。7月的车市主要强势车型增量贡献增量基本都是新车。15年7月的减量车型主要是前期强势车型的调整,合资品牌丢量表现的较突出。O.企业走势相对分化
15年7月的主力厂家表现与14年反差巨大,上海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神龙等前期表现较好的企业出现弱化趋势。而丰田、本田出现异常的高增长现象,自主车企普遍表现较强。
15年的合资主力厂家走势压力较大,主力车企面临负增长,而长安、吉利的销量增速高增长。15年江淮、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的走势较好,这体现了自主逐步恢复活力。
15年7月的主力厂家零售相对分化,南北大众的零售表现不强,北京现代、东风起亚、神龙的增速放缓。而吉利和一丰、广本的增速较好。
15年的厂家走势分化,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依旧是领军。丰田已经逐步焕发活力,韩系和法系面临调整。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出现全面提升,长城、吉利、比亚迪都是表现较好。P.7月自主厂家厂家销量较好
7月各车系零售同比销量增速差距较大,日系7月同比去年7月增速达到17%属较强,而自主厂家同比增速10%较快。德系和韩系相对表现偏保守。7月的批发增速差距也较大,自主品牌的增速在高增速区间,日系7月的批发增速24%较好。1-7月的欧美主力车系同比零增长,只有自主品牌较突出。
由于14年初的自主品牌出现起步低迷的现象。15年自主品牌表现超强。日系的4-7月走势较强,成为突出表现的唯一车系,这也是日系的产品根基较深,SUV新品市场认可度高的结果。Q.厂家库存大幅下降、渠道库存压力缓解
历年3-7月都是库存高增长的局面,今年的增长也是有必要的。14年12月到15年2月的厂家和经销商库存双降,急需3-7月的补库,因此15年的7月补库实际潜力巨大,但7月的厂家库存积累很大,渠道库存反而增长较小,说明市场不好对经销商信心打击较大。
从库存指数看,今年7月末的厂家库存达到1.03个月的销量,今年的厂家库存深度高于历年7月的正常水平。经销商库存升到1.95个月水平,较前两年的1.9左右相对偏高。由于市场巨变的低迷,7月的厂商库存合计是2.99个月,属于总体库存较高的水平。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数据发布要晚一个多月,因此我们本月只能进行隔月的月度跟踪汽车整车总体运行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3.4万亿元,增长12%,而成本增长11%,生产运营处于较好水平。但15年的1-6月的收入增长2%,成本增长4%,利润下降8%,总体看汽车整车行业的利润表现下滑较大,其中的合资品牌表现很差。B、合资整车企业运营分析
合资整车企业14年的表现很突出,销售收入增长13%,利润增长20%,但相对于13年销售利润增长明显放缓。15年的合资企业的成本增长4%,收入增长1%,暂时性利润大幅下滑13%。而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也是增长较大。但营业费用大幅减少也是不正常的,下半年的营业费用估计大幅增长。C、内资整车企业总体运行状态
14年的内资整车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5709亿元,同比增长11%。而14年的内资企业利润表现也明显改善,利润1527亿元,较13年增幅20%。15年1-7月内资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零增长,利润同比下滑2%。由于内资企业的财务费用较低,股市估计挣不少钱。二、2015年汽车工业走势1、国家统计局:2015年汽车生产增速微放缓
2015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0.5%。分产品看,7月份,565种产品中有268种产品同比增长。
其中,汽车156.2万辆,下降11.2%;轿车70.8万辆,下降26.3%;2、2015年汽车投资消费增速放缓
2015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46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2%,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16639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7月汽车行业投资增长11.3%,放缓较大。3、2015年汽车增速微放缓
图表1汽车05-2015年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4年汽车总计销量2350万台,累计增速7%;15年1-7月汽车总计销量1335万台,同比增长0%,7月增速较年度增速增速相对偏低,这主要是乘用车的较差,而商用车表现有所改善。15年1-7月的乘用车增速达到3%,增速稍弱于预期。4、行业销量状态
图表4汽车13-15年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15年7月国产汽车销量-7%相对偏弱,其中的乘用车较弱,客车表现较平稳,但卡车系列相对较弱,这是经济环境下滑的影响。5、2015年汽车二手车销量平稳增长
图表2汽车05-2015年二手车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15年至交易量460.90万辆,相比上年同期增长5.79%,交易额2698.0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上涨0.57%。基本型乘用车272.29万辆,同比增长7.66%,交易额1589.22亿元。客车60.49万辆,同比下降5.24%,交易额270.33亿元。载货车53.85万辆,同比下降0.52%,交易额228.36亿元。越野车22.84万辆,同比增长37.07%,交易额351.84亿元。6、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走势
图表3狭义乘用车06-2015年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2014年累计国内狭义乘用车综合零售销量1775万台,增速为14%。15年车市零售开局走强有春节支撑,1-7月零售798万台,同比增13%。7月的中国狭义乘用车综合零售销量149万台,增速为5%。15年7月的狭义乘用车仍是多功能车高增长,轿车低迷。
7、中国汽车进出口走势进口车反差较大
根据全国海关统计,2015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累计进口44万台,累计增速-24%。总体看今年的进出口累计增速走势均有下滑,进口增速下滑到-24%,出口下降到-12%。今年进口车的波动远大于出口市场,今年的进口受伤就很严重。8、汽车整车进口月度走势
11年进口受到日本地震影响,出现2季度大幅跳水的走势,随后12年的进口创出新高是低基数的高增长预期和进口压库冲量的强弩之末。在12年9月开始的日系进口车出现剧烈的调整,因此13年的9月就出现增速暴增的局面,一直延续暴增局面到14年7月。14年3季度后的进口处于高位回落趋势,15年进口出现高基数的低迷,15年2季度的进口受到国内经济疲软而进一步下行低迷。9、今年逐月出口车销量增速乏力
四、汽车集团和企业走势1、主要汽车集团本月销量与同期的增长分析
图表6主要汽车集团2015年本月销量同比14年同期增长分析7月的汽车大集团也是表现分化,且自主中小集团相对超强。由于14年7月的轻卡暴跌带来的自主偏弱,在基数走低后的独立车企今年7月相对较强,广汽、江淮、吉利等是表现很好的。大集团普遍走势很差,长安走势增速也是负增长。大集团表现走弱,这也是大集团合资强的结构性增长分化的结果。2、主要汽车集团15年销量与同期的增长分析
15年1-7月的大集团走势分化严重,一汽和东风严重的负增长,而长安和广汽表现较好。中小集团中只有华晨表现稍差。一汽和东风等大集团因为商用车的比重较大,经济下滑影响卡车表现,因此表现稍差可以理解。3、汽车企业批发销量走势
图表8汽车企业月度销售走势对比近期汽车主力企业的优势依旧相对明显,7月的上通五菱仍处于领军地位,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都是快速下降。长安的走势回落,北京现代等诸多乘用车企业销量都是小幅下滑。本月从集团角度看的前10车企中六大集团占据10席,车企分化明显,上汽三家,长安、东风、一汽各两家,北汽仅有一家,长城暂时退出。上汽三家都是主力企业;东风的东风日产和东风汽车两家,一汽有大众和丰田,长安主力是长安福特和长安汽车,北汽本月有北京现代。本月独立车企长城退出前10,内资企业仅有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进入前10。4、狭义乘用车企业产销走势
15年7月的厂家产销竞争,仍是较激烈的,走势差异性大,主力厂家全面回调。三强的主力厂家的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产量调整较大;日系的生产增量较强,形成强力增产增库存的现象。
厂家表现分化,15年南北大众和通用三强中都强力降低批发,降低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因此7月批发走势下降。日系冲刺很猛表现突出。长安冲刺较猛,长安福特表现较强,长安系总体超常规增长。5、轻型卡车企业产销分类走势
图表9轻卡企业产销分类走势15年7月的轻卡主力厂家分化较明显,大部分厂家出现同比剧烈下滑的特征。福田、金杯等同比增长。而江铃长城等较好的企业的销量出现下滑较大。6、中重型卡车企业产销分类走势
图表10中重卡企业产销分类走势由于15年政府审批效率下降,项目审批而不开工的较多,上半年的中重卡属于休眠期,目前经济也极度不景气,各家3-7月销售的表现均很差。7、轻型客车企业销售走势
图表11轻客企业产销分类走势14年的轻客是好日子,15年春节前的1-2月轻客走势较弱,近期受到政策补贴等的干扰,主力企业表现分化,宇通等走势较好。轻客传统主力企业表现较差。8、大中型客车企业销售走势
由于新能源补贴和客运需求的促进,15年6月的大客的市场表现较强,7月延续走强态势,宇通和金龙等主力企业走势很好。五、狭义乘用车总体分析由于乘用车的范畴较广,而微客的性质更接近商用车,因此我们强调狭义乘用车,也就是轿车+MPV+SUV。为方便称呼,在此下部分简称狭义乘用车为乘用车。1、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图表13中国狭义乘用车月度零售走势特征15年7月零售达到124万台,较2014年7月下降1万台,创出近期的增量新低,且7月的环比下降11万台,这样的6-7月与历史重叠的现象是历年没有的。2、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分车型国内零售表现
图表15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分车型表现此表用体现的是每一个细分类别占上一层级总零售量的比重,与包含出口和库存变化的批发增长有所差异。15年7月的市场体现SUV走强趋势特征明显,轿车市场的地位处于江河日下的状态,轿车中的中高级别走势较好,低端受到分流影响较大。多功能车市场超强增长,其中近年MPV是中低端需求也有下降,A0级MPV表现逐步走弱,逐步推移到A级MPV。但本月的B级以上MPV车型表现较好,中低端有所调整。SUV则是A级火爆,随后延伸到A0级,成为高端向下延伸的特征。7月的锐界增量带来B级SUV市场的超强火爆新动向,C级SUV也表现超强。3、狭义乘用车各国别在细分市场零售表现
15年自主品牌在SUV市场获得巨大的份额增长,从39%上升到52%,而德系的SUV从15%下降到10%,这也是巨大的反差。而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份额从22%下降到20%。但7月的日系和美系轿车表现较好。4、狭义乘用车各车系历年批发表现
13年的自主增速21%,稍快于合资企业的增速2个百分点,14年年自主增速11%,低于于合资增速3个百分点,15年1-7月的形势翻转,自主高于合资增速26个百分点。14年的1-7月的自主增速落后合资较多,这也是15年初的自主品牌增速高的较好基础,自主因此表现突出。4、狭义乘用车各车系促销走势
图表16乘用车各车系促销走势此价格是针对各自车型厂家指导价的变化特征,由于厂家指导价前期多年不变,因此前期价格促销变化体现的较明显。近期的降价和价格下探现象较明显,但促销仍能体现趋势。此表测算的促销价格是上市3个月后的主销车型的促销幅度跟踪。今年4-7月价格促销出现大幅上升,相对14年4-7月的促销加大力度更大。而14年7月后的促销增长不大,今年3月的降价带来4-7月竞品促销明显增大,尤其是7月的促销增长超强。15年的各车系价格促销走势稍有差异,自主品牌促销平稳,美系降价提升表现。而欧系、德系的促销增大很猛。5、狭义乘用车各级别促销走势
7月的各级别促销出现一些变化,高端C的价格促销增大较大。A级车的促销增加较多。6、狭义乘用车各类别促销走势
从各车型类别的促销走势看,在14年3-12月总体促销幅度逐步增大。15年的1-2月的收缩力度幅度较小,随后4-7月轿车促销增大较多。MPV大类车型的促销增长较平稳。SUV的促销力度2-4月加大,5月因新款降价稍有走稳,6-7月的SUV促销迅速加大。7、核心企业促销跟踪
这是根据各企业的主力车型的促销比例组合测算的企业汇总,没有加权销量权重,仅为内部分析参照。7月的大部分车系都是环比促销小幅增长,其中德系和欧系,美系的促销增加较猛,日系等降价效果也是相对不错,而自主品牌和韩系的促销相对稳定。
8、各跨国集团的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表现
图表17跨国集团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历年表现15年7月的车市受到大众和通用的同比下滑而其他车系表现较强。近期日系份额明显回升,本田和丰田等份额表现较强,福特表现一般。自主上升走势也减弱。六、经济型车市场走势1、A00级轿车市场表现
图表25微型轿车主力品牌2014-15年走势15年的微轿车型销量下滑较大,7月主力车型除了奔奔外全面同比大幅下滑40%左右,市场压力较大。奔奔在4-5月出现持续的环比增长,这也是微轿中少有的强势增量车型,但7月也出现调整。北斗星和奥拓、F0都是同比下滑剧烈。微轿的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导致厂家的投入也是偏少的。近期的纯电动微轿走强,众泰和吉利的电动车表现较好,成为微轿的新发展趋势。2、A0级轿车主力车型市场走势
狭义乘用车的小型多功能车市场前期风声水起,近期变化剧烈。A0级车的MPV近两年发展较快,尤其是微客厂家的MPV类车型快速增长。五菱宏光和欧诺都是发动机前置形成两厢型车身,在损失一定载货空间同时获得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大幅提升。五菱宏光近期销量相对下降,产能和产品调整也是五菱的新增量举措。欧诺等也是表现稍弱。4、A0级SUV销量走势
小型SUV总体较强,近期已经成为最大的车市亮点。自主的表现超强,瑞风S3、哈佛H2等表现很好。随着夏季的到来,补库需求满足后的自主小SUV逐步进入快速回落期,同比增速也将明显放缓。而合资小型SUV的增长相对稳定,XRV、缤致已经是SUV主力。5、经济型车厂家销量走势
7月的小型车自主厂家走势较弱,但合资主力厂家表现逐步改善,日系走强。五菱、长安等近两个月自主表现偏弱。合资企业的北京现代、广州本田等销量持续增长。东风悦达起亚也有新品的增量机会,本田和福特等小车走强,小车市场的合资品牌仍是有较好机会,自主的节前增量面临消费升级和夏季双重考验。七、A级乘用车市场走势1、紧凑型轿车主力车型市场走势
图表29紧凑型车主力品牌走势7月的A级车主力车型销量走势总体不好,车型差异化,大众的车型调整力度较大。7月的日系表现超强,卡罗拉和轩逸的产品优势明显,加之强力的增量意愿,日系A级车成为7月的亮点,而韩系等调整力度较大。2、紧凑型MPV主力车型市场走势
图表30紧凑型MPV主力车型市场走势相对于A0级低价大空间的MPV市场走强,MPV市场的A级合资车型优势荡然无存。7月的自主品牌仍是A级MPV的主力,宝骏730保持细分市场的第一,而且相对合资表现要好一些。合资高端纯家用MPV市场表现较低迷,市场认可均不太好,逸致、途安等车型在7月表现仍很差。3、紧凑型SUV主力车型市场走势
图表31紧凑型SUV主力车型市场走势紧凑型SUV市场呈现群雄纷战的复杂局面,7月的主力车型的途观和翼虎等零售表现超强。自主出现分化,哈佛H6的年初强势增长,但节后回落不大,7月稍有异常下滑。奇瑞的SUV表现超强,瑞虎和瑞虎5表现很好。瑞虎成为SUV的自主主力系列,而长安的CS35和CS75也是很强的,自主的三强厂家格局基本建立。随后的比亚迪和众泰的A级SUV表现也是较强的。合资品牌SUV的季节性表现较强,途观、翼虎、CRV等的环比稍有增长。4、自主品牌紧凑型狭义乘用车主力厂家市场走势
图表32自主品牌主力厂家紧凑型狭义乘用车市场走势民营企业在国内A级狭义乘用车的领军地位出现变化,国企的长安成为新领军,长城、吉利、比亚迪的销量表现弱化。主力厂家中长安是轿车和SUV均衡较强的。奇瑞和广汽乘用车的7月批发下降也较大。5、合资品牌主力厂家紧凑型狭义乘用车市场走势
图表33合资品牌主力厂家紧凑型狭义乘用车市场走势A级车是合资企业超强的主力细分市场,主力厂家在此堆积较大销量。南北大众15年开门红,但总体看合资A级车增长严重乏力。上海大众的A级车的超强组合很厉害,南北大众15年走势仍是合资品牌中最强的,但近几个月的下滑幅度也是最大的。通用开始调整,新组合效果逐步提升销量。现实看南北大众和通用的A级车销量分化,日系的A级车开始走强的趋势,一汽丰田尤为突出。韩系有明显走弱趋势。八、B级乘用车市场走势1、B级轿车市场走势
图表35轿车B级车市场14-15年走势中高级车主力车型同比增长的较多,下滑的主要是帕萨特、迈腾、奥迪A4。主力车型竞争变化快,前期的帕萨特和迈腾的主导地位逐步变为帕萨特的一枝独秀,日韩系的中高级车也有恢复的趋势,凯美瑞和名图的表现较强,近期的雅阁和天籁的表现较好。豪华B级车的地位总体提升,宝马3系表现较强,奥迪A4的增长压力较大,豪车的走势呈现相互追赶的局面。2、B级MPV\SUV市场走势
图表36B级MPV\SUV市场14-15年走势7月B级SUV市场走势较强,而MPV车型均表现一般。奥迪Q5销量超强,随后是奔驰GLK也增长较强,汉兰达已经调整到位并强力反弹,锐界的上市迅速成为第一,也带来B级SUV的更充分的竞争。新胜达的压力较大。随着合资的B级SUV混战,自主的B级SUV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3、B级狭义乘用车厂家走势
14年B级车形成一拖四的厂家竞争格局,一汽大众领军,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和广州丰田跟进的局面。15年则成为群雄混战的,其他的合资品牌B级车难以形成类似一汽大众的B级车组合。九、C级和豪华乘用车市场走势1、乘用车内部走势特征
15年7月的豪华车走势仍较强,份额达到6.9%的近期高点。虽然15年自主较强,7月的豪华品牌相对前几个月走强,自主处于淡季走弱。合资主力车型15年相对14年的普遍走弱。2、豪华车主力车型市场走势
图表37豪华车走势奔驰、奥迪、宝马等豪车三巨头在中国竞争激烈,豪车三强将中国市场的增量成为最重要的目标。轿车市场的奥迪的先发优势受到宝马和奔驰的追赶,宝马5系的7月冲刺较强。奔驰的轿车增速很快,也是成为表现更强。与此同时其他二线国产豪车也是逐步走强,沃尔沃、英菲尼迪等都逐步增量。3、豪华车主力车型市场走势
豪华SUV是争夺焦点,7月的豪车SUV表现相对较强。奔驰GLK的增长势头较强劲,而奥迪Q5回落较大。A级豪华SUV表现偏弱,近期的宝马X1走势弱于奥迪Q3,奥迪的suv优势较明显,随着奔驰GLA推出,豪车的国产化竞争更为充分。奔驰GLK的销量也是持续走强,而沃尔沃XC60和英菲尼迪QX50也进入国产低价竞争序列,豪华B级SUV等的竞争加剧。而消费者对豪车的B级车型的需求逐步增大。从豪华品牌的零售走势看市场现对稳定较快增长,豪车并没有所说的很差的局面。奥迪目前优势还较大,但新品资源使用较多,宝马稍强,奔驰等还有后发的潜力。沃尔沃和英菲尼迪等国产销量带来增量较好,凯迪拉克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而保时捷和凌志的走势较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世纪经贸大厦A座23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