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对话。
难点:喜欢阅读,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四、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二)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四)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五)进行讨论,总结活动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六、效果分析
《好饿的小蛇》运用了幽默诙谐的手法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故事中的文字和图画告诉小朋友一个贪吃的小蛇是那么的有雄心壮志,能吞下它看到任何食物,甚至是一棵苹果树,也毫无畏惧地张大嘴巴吃下它。让孩子们看了不禁有种捧腹大笑的感觉。其中文字不断重复儿歌一样的语言,朗朗上口,让人不得不爱,形象的象声词“啊呜、咕嘟”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一、活动名称:《亲爱的小鱼》
1.根据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猫和小鱼间的爱,并能试着说出自己的爱。
3.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重点:根据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感受猫和小鱼间的爱,并能试着说出自己的爱。
1、绘本大图书、课件PPT、柔美的音乐。
2、绘本小图书。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出示金鱼缸和玩具小猫。
“你看到了什么谁也来了小猫看着小鱼它会想什么呢你觉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教师:今天畅老师带了一本图书,(老师出示)你见过这样的书吗?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这种书很特别,有大大的图画,很少很少的、很大很大的字宝宝,所以这种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绘本。(引导幼儿一起跟念)
2.出示大绘本封面,让幼儿观察,注意引导观察画面的细节,如表情、色彩、文字等带给孩子的感知。
教师:这是书的什么啊?(封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步阅读绘本,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你们说的真好,到底小猫和小鱼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1.幼儿阅读(播放音乐)
教师阅读PPT,幼儿阅读小绘本
教师:周老师忘记了看书的方法,谁来告诉我?
小结:轻轻的翻,一页一页翻,翻书像开门,听到叮咚翻一下。
2.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书从小仓库拿出来。
交流:看好了吗?看好的小朋友把书放进我们的小仓库。
3.师生共读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PPT,并让幼儿一起来进一步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情感,说一说,学一学。
教师:“你们说的这么好,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客人老师听啊?准备好了吗?”
阅读后提问:(翻到封底,稍后再提问)
1.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
2.你觉得小猫为什么要喂养小鱼?又为什么要把它放走呢?
3.小鱼走了,小猫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真美,在温暖的色彩、幸福的时光里有一对相亲相爱的小猫和小鱼。
《亲爱的小鱼》是一本很感动的绘本。简单简单,十四句话,写了一个单纯、快乐而又有一丝忧哀伤的动人故事: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猫因为爱,把鱼放回到大海,尽管有许多的舍不得。鱼又因为爱,又回来找猫,和它一起快乐地游戏。故事角色单纯,情节动人,比较适合中班幼儿阅读。
一、活动名称:《大卫,不可以》
1.引导观察图片,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猜测到的内容。
2.感受大卫的调皮捣蛋以及母爱的温暖。
重点:引导观察图片,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猜测到的内容。
难点: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PPT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看这幅画,猜猜她是谁?她心里怎么样?(生气)
2.她是大卫的妈妈。猜猜她在说什么?“大卫,不可以!”
3.你们猜猜,她不让大卫干什么?
4.到底大卫做了什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观察观察组图一(泥巴——洗澡——裸奔)
1.教师指导幼儿依次单独观察图片(每张图停留3秒钟左右)
图一:哎呀,你们看大卫怎么样啦?
图二:他又去干什么了?
图三:后来呢?
2.观察组图:从这三幅图可以看出大卫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充分地说)
3.他这样做可以吗?
4.看到他这样,妈妈会怎样?
哦,看来大卫真的很调皮,难怪大卫妈妈会说:“大卫,不可以!”
(三)观察组图二(看电视——扮超人)
1.图一、已经很晚了,大卫在干什么?
2.图二:大卫又怎么样了?
3.组图:这回又是怎么一回事呀?
总结:看了这些,你们觉得大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调皮、不乖)
(四)欣赏故事中的单幅画面
1.在他小时候还做了很多让妈妈生气的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2.依次出示画面。
(五)观察组图三,高潮部分(屋内打棒球——打碎花瓶)
1.图一:看,大卫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客厅)?你还看到了什么?(花瓶)
2.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出示图二
3.大卫怎么样了?(坐在角落里,难过地流泪)
4.要是你是妈妈,你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怎样呢?
(评析: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也会有一种做错事的真实体验,会害怕也甘愿承受妈**批评。对这一部分的设计中很顾及幼儿的心理体验,也是幼儿讲述的重点。)
五、结尾
1.大卫的妈妈究竟会怎样呢?
2.(音乐)尽管,大卫这么调皮,做了很多错事:把泥巴弄得满地、把花瓶打碎等等,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当妈妈批评了他,大卫觉得很难过,妈妈还是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
3.这时,大卫心里怎么样?你们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4.其实,在生活中,你也会做许多让妈妈生气的事,可我们的妈妈每一次都原谅了我们。
妈妈多么爱我们,我们也要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大卫,不可以》是一本充满童趣的故事书,书中可爱又有些淘气的大卫做了许多让大人又气又好笑的事情,所以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我会引导幼儿发现大卫的可爱,大卫的古灵精怪,让幼儿从大卫的身上找到自己,进行经验迁移。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大卫,这样,幼儿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经验上都会感同身受并在活动中能够体会到妈妈对他们深深的爱。
一、活动名称:谁藏起来了
1.在猜猜、说说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忆能力。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游戏的快乐。
3.培养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重点:在猜猜、说说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忆能力。
难点: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游戏的快乐。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小动物图片、房子底板
3.初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
(一)认识动物,引出话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动物朋友来和我们做游戏。为了表示欢迎等会儿见到他们要拍拍手哦。看,他们来了。
数一数一共来了几位朋友?
你们看到了谁?它长什么样?
小结:今天可真是开心,牛,河马,兔子,大象,猫还有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宝宝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二)观察操作,大胆表述
1.猜猜是谁(从不同的表现及特征熟悉不同动物)
现在动物朋友要和我们来玩“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它们可是要发生一些小变化的哦,看看你们谁的小眼睛最厉害!
预设问题:
谁变得不一样了?他怎么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生气了?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谁转过身背对我们了?你怎么知道是它?
小结:不同的动物它的特征及表现是不一样的呢!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呢?
把小眼睛遮起来准备游戏了。我们来到了一片绿色的地方,可能是哪儿呢?
是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回是谁藏起来了?为什么到了橘黄色的地方牛和袋鼠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结:因为牛和袋鼠的身体是橘黄色的,所以到了橘黄色的背景前面它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兔和大象急了,“我们也要躲起来,我们也要躲起来”欸,它们可以躲在什么地方呢?
小结:不同颜色的背景能让不同颜色的动物藏起来哦!
3.谁回家了(从局部特征判断不同的动物)
(1)猜测
玩累了,动物朋友要回家休息了,这儿有6间房,看看谁最先回家了?你怎么知道是它?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
又有动物回家了,这回是哪两个?分别是谁和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操作
看,动物朋友们现在都回家了,你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住在哪个房间吗?
这里有一些楼房和小动物的图片,你去按照顺序摆一摆,一会我们来说一说,看看谁最会观察,记得最牢?(幼儿操作)
(3)验证
把你的房子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呢?
开灯喽,你摆对了吗?
小结:从眼睛的不同我们也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动物。
(三)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动物朋友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和它们玩游戏可真开心啊!
这些动物朋友就来自于这本书,名字叫《谁藏起来了》,里面有更多的小动物能和你们做游戏哦,想和他们玩儿的朋友一会可以去看一看哦!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一、活动名称:《蚂蚁和西瓜》
1.理解图片内容,感受故事活泼快乐的趣味性。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进行故事的续编,能较连贯表达自己的想法。
3.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初步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
重点:理解图片内容,进行故事续编。
难点:初步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
ppt课件、故事图片、布龙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蚂蚁,那你印象中的蚂蚁都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有没有见过蚂蚁搬东西?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天的小蚂蚁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听一听。
(二)播放ppt课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并讲解故事内容,幼儿欣赏。
小蚂蚁是怎么搬动西瓜的呢?它们用了什么办法?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小蚂蚁发现了一块怎样的西瓜?
小蚂蚁刚一发现这块西瓜就做了什么事情呢?
小蚂蚁为了把这块西瓜搬回家,都用了什么办法?
小蚂蚁最后是怎样将西瓜搬回家的?
3.教师第二次播放ppt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小蚂蚁为了把这块西瓜搬回家失败了几次?
教师利用图片帮幼儿回忆总结故事情节及内容。
(三)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讨论蚂蚁们搬完了西瓜,也把多余的西瓜吃完了,那剩下的西瓜皮能干什么呢?(幼儿发挥想象,将西瓜皮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实物联系起来。)
2.讨论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用什么样的好办法将西瓜搬回家?
教师做以总结
(四)游戏:接龙传物比赛
将小朋友分为两组比赛,每位幼儿站在固定的位置上,通过团队合作传递保证布龙始终悬空不落地,速度最快的小组取得本次比赛获胜。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只讲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运、带回蚂蚁窝,并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在活动中,通过多种疑问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和孩子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蚂蚁搬西瓜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并且,孩子们也学会观察图中细微细节,感受蚂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活动名称: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二、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感受鸭子和鹅的坚持不懈。
2.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懂得坚持不懈很重要但懂得适时放弃,保护自己更重要。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绘本内容,感受鸭子和鹅的坚持不懈。
难点: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绘本ppt、游戏“木头人”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PPT
画面——封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一根羽毛都不能动”,猜猜这本书里讲的是谁的故事?看看他们俩在干什么?(吵架)师:对,他们俩确实在吵架,鸭子说自己是最棒的,鹅也说自己是最棒的!于是他们就想进行比赛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二)初步感受鸭和鹅的坚持不懈PPT
1.瞧:他们进行了什么比赛?谁赢了?你觉得他们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师小结:鸭子和鹅木头人游戏玩的真好,坚持到现在连一根羽毛都不动,我们也会玩木头人游戏,想不想和他们一起来比赛?
(1)幼儿集体玩游戏一次,教师做“捣蛋鬼”
(2)采访坚持到底的成功木头人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保持不动?
(3)教师小结:是啊,只要心里想着这件事,这件事就会成功。
2.再次玩游戏一次,邀请几名幼儿来做捣蛋鬼。并提出要求:怎样让自己成为高手,高手会对自己说什么?
(三)阅读绘本,知道遇到危险时要懂得放弃。
其实他们俩都赢了,鹅赢在坚持到底,而鸭子赢在很勇敢。
(四)交流延伸师:生活中也有像鸭子一样勇敢的朋友会保护你,有像天鹅一样的朋友会陪你玩,现在就请你快去找你的朋友手拉手一起去玩吧。
六、效果分析:
我采用的是边讲故事边提问边让幼儿思索、想象故事情节,孩子们的参与性都非常的高,讨论非常激烈!活动中,我安排了一个游戏环节——木头人,虽然以前幼儿也玩过这个游戏,但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什么心理感受,今天在玩好游戏后,让幼儿反思自己在游戏过程时的心理状态,大部分孩子都说:“我心里在想我一定要赢!”看来这些孩子们都还是很有坚持的能力,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做任何事都需要学会坚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一直都在参与积极的讨论与讲述中,他们对想象中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而且大胆的表述,很好的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活动名称:年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人们摆脱年的办法。
2.了解传说中新年的由来,知道要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过年。
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人们摆脱年的办法。
难点:了解传说中新年的由来,知道要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过年。
四、活动准备:ppt
(一)认识年兽,
1.你们知道什么是年吗?
2.(出示图一)这就是年,看看它长成什么样子?看到它你有什么感觉?
3.每到寒冬里最冷的那一天,年啊就会从山上跑下来,张开血盆大口,把孤独的人们吃掉!
4.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孤独就是一个人,没有朋友和家人在身边。
(二)摆脱年兽
1.你们愿意就这么被年吃掉吗?谁知道怎么赶走年?(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2.看看图中的人们是怎么摆脱年兽的。(出示图片,幼儿一张张讲述)
3.你看懂了图中哪个赶走年兽的办法,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请几个幼儿讲述)
4.年害怕响声、害怕火光、害怕鲜艳的颜色、不吃不孤独的人(渗透过年大家都要返家团圆的习俗)。
5.这么多的办法,年真的被我们吓走了,不敢吃人了。
(三)新年快乐
2.如果是你,这时候你会怎么办?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对年说:年,新年好)
3.(出示年变化图)于是啊,年有点不好意思了,它的脸越来越红,越来越红,变呀变,变成了一个可爱的新年了!
4.看,新年正拿着灯笼跟我们说新年快乐呢!你们要和它说什么?
5.接下来,我们再带着开心的心情,完整的把故事听一遍吧!
一、活动名称:《彩虹色的花》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尝试学说故事情节。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帮助朋友,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重点: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尝试学说故事情节。
难点: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帮助朋友,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四、活动准备:《彩虹色的花》PPT
(一)出示彩虹色的花,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花,你们觉得漂亮吗?
师:这朵漂亮的花有哪些颜色呢?你觉得它的颜色跟谁很像?
师:你们能给她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对了,她就叫彩虹色的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的故事吧!
(二)彩虹色的花和小动物的故事
师:太阳公公睁开了它的大眼睛,在黑黑的土地里,开出了一朵彩虹色的花,大家都叫它花儿姐姐,小朋友来跟花儿姐姐问个好吧!(出示图片)
1.小蚂蚁
师:一天,一只小蚂蚁走过来了,花儿姐姐跟小蚂蚁打招呼:“小蚂蚁你好呀,你要去哪呀?”小蚂蚁说:“我要去外婆家,可是前面有一个大水洼,我过不去。”
师:如果你是花儿姐姐,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怎么帮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花儿姐姐是怎么做的!花儿姐姐说:“小蚂蚁我送你一片花瓣吧!小蚂蚁乘着花瓣做的小船渡过了大水洼。”
2.小蜥蜴
师:又过了一天,看,这是谁呀?
师:它的名字叫蜥蜴。我们来看看蜥蜴的表情,看看它开心吗?蜥蜴为什么不开心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小蜥蜴说:“我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可是我没有漂亮的衣服,我不高兴。”(动作)
师:你觉得花儿姐姐会怎么帮助她呢?看,小蜥蜴穿着花瓣做的新衣服高高兴兴的去参加舞会了
3.小老鼠
师:接下来花儿姐姐还会遇见谁呢?你们来猜猜看!
师:来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怎么了?如果你是花儿姐姐你会怎么帮助它呢?小老鼠有了花瓣做扇子,扇起来凉快多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
4.鸟妈妈
师:花儿姐姐的花瓣越来越少了,如果你是花儿姐姐,你还愿意帮助别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花儿姐姐是怎么做的。
鸟妈妈从天空飞来,彩虹色的花就和它说:“你好小鸟,你为什么会飞呀?”鸟妈妈说:“因为我有翅膀所以我会飞,今天我的宝宝要过生日了,我从早上就在找生日礼物了,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5.刺猬
师:最后一张图片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看一看讲一讲。花儿姐姐遇到了谁?它有什么困难花儿姐姐是怎么帮助它的?
现在请你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然后请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三)故事结尾
师:花儿姐姐还有花瓣吗?(出示ppt)现在她没有花瓣了,她还是一朵美丽的花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还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她热心、善良、帮助别人。)
师:你们帮助过别人吗你帮助了别人什么事情?
风吹走了最后一片花瓣,她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夺走它的生命了。小动物们都从远处跑过来,大家都想起了花儿姐姐曾经给过自己的帮助。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又来了。草地上又开出了彩虹色的花。
(四)画彩虹色的花
你们想不想把彩虹色的花留下来帮助更多的朋友呢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朵花,我们把彩虹色的花画出来吧!
其实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创作背景,创作的深层内涵,要事先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深入浅出,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借故事让孩子学习做人的道理。我认为阅读就要贴近孩子的生活,以此为切入点,孩子们才会以愉快的、主动的情绪完整的欣赏故事内容,并将自己融入情节中,迁移自己的情感体验,懂得帮助朋友和得到帮助都很快乐。
一、活动名称:幸运母鸡与倒霉狐狸
1.欣赏故事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2.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欣赏故事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难点: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故事PPT。
2.母鸡和狐狸的头饰若干
3.音乐CD(《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一)欣赏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1.第一遍欣赏音乐
(1)有这样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一会儿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欣赏音乐一遍.
(3)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段音乐的速度由慢变快,声音由弱变强。
3.结合图片,第二遍欣赏音乐刚才这段音乐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谁和谁的故事呢(结合音乐播放绘本PPT)
(二)狐狸的倒霉事。
1.回忆故事。
(1)幸运的母鸡萝丝去散步时走过了哪些地方
2.倒霉的狐狸。
(1)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狐狸遇上的倒霉事。(幼儿创编动作如钉耙打在头上、面粉洒在脸上等,在交流之后把动作定型。)
(2)请你跟着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播放音乐看图片,表演选定的动作,要求跟上音乐越来越快的速度。)
3.幸运的母鸡。
可倒霉的狐狸每次抓母鸡时都没有成功,请你跟着音乐为幸运的母鸡设计一些动作。(幼儿听音乐设计母鸡动作并表演。)
(三)幸运母鸡和倒霉狐狸。
1.母鸡和狐狸。
(1)母鸡去散步了,狐狸偷偷地跟在后面。老师扮演母鸡,你们扮演狐狸,一起听着音乐试试看。(幼儿看图谱、听音乐与教师合作表演。)
(2)还有谁想来当母鸡(适当增加母鸡数量再次表演。
2.合作表演。请你自己选择角色来表演。(幼儿听音乐合作表演,个别幼儿播放音响和图片,配合表演。)
在重新对幼儿渲染萝丝母鸡在散步中感到有谁跟着它时的越来越紧张的气氛,请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补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接着我会让幼儿听一听音乐,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气氛,如果让他们吧这个故事拍成一个动画片会是什么样的,狐狸和萝丝母鸡会是怎样的表现。让幼儿们自己说出故事情节,而不是老师问一个环节,他们答一个环节。
一、活动名称:我不愿孤单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和朋友在一起就会开心。
尝试主动交流,感受积极主动交往的意义。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能看图讲述故事。
难点:在故事中感受积极主动交往意义。
1.物质准备:故事PPT。
2.经验准备:知道什么是孤独。
(一)什么是孤独
1.幼儿有序欣赏PPT《我不愿意孤独》,教师完整讲述。
2.引导幼儿再次阅读PPT1-4页,理解孤独的含义。
3.戴眼镜的男孩说,什么时候会觉得孤独?(没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没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说话)
4.小男孩喜欢孤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不高兴?
5.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总结:孤独时没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就像一只风筝,只有自己空荡荡地飘在天上。
(二)怎样才能不孤独
1.引导幼儿再次欣赏PPT第5-7页,小男孩不喜欢孤独,他想出哪些办法?他是怎么做的?
2.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戴眼镜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吗?他和朋友玩什么?(找朋友一起说话;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荡秋千、坐跷跷板,戴眼镜的男孩也过去一起玩)
3.根据幼儿讨论和画面呈现的情景,教师总结:如果你不喜欢孤独,那就主动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说说话,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会孤独。
(三)我们不孤独
1.如果你看到孤独的朋友,会主动去和他拉手吗?
2.教师扮演“孤独的孩子”,幼儿主动来拉老师的手,说说话,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独的孩子”从伤心到高兴,最后大家拥抱在一起说:“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师总结:孤独会让人难过,我们要让每一个人小朋友都不孤独,不难过。
4.再次完整阅读《我不愿意孤独》。
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我不愿意孤独》,是讲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来到新的班级,面对新的环境,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没有朋友和自己说话,觉的自己很孤独,孤独就像是天上的风筝,只有自己一个人玩。他不喜欢孤独,于是就决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获得了快乐,赢得了朋友。
老师的情绪很重要,不要急,还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态度,不要急于求成。我想,以后如果孩子在一个课堂中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不要强压,还是要在事后再设计一个能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弥补。